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9 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

【作品类别】长消息

【所获奖项】2011—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创作单位】济南广播电视台

【作品长度】3分34秒

【刊播时间】2011年8月18日

【播出频道】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刊播栏目】《交通雷达网》

【主创人员】张林、吕艺

案例简介

2011年8月17日,在济南市山大南路与闵子骞路交叉口西侧发生了一起普通治安案件,但是在网络中和现实中却被误传为警察打人,济南市公安局一时间被置于舆论旋涡的中心。济南市公安局主动选择信息公开,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向广大网友和市民公布真相,防止了谣言的传播,对这一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了正确引导,最终使这场网络风波归于平静。

8月18日,在“8·17”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通过长消息《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对该事件进行了真实、快速、权威、生动的报道,把握新闻的速度、挖掘新闻的深度、呈现新闻的温度。对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了真实、完整的呈现,对相关话题进行点睛式的评论和延伸,让市民和听众对事件发展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发挥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

点评分析

作品在短短3分34秒的时间内将持续近10个小时的“8·17”事件进行了完整呈现,以时间为主线,紧抓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多人分饰角色、配音情景再现、模拟特种音效等多种手法,将现场情景、网络声浪、政务微博发布真相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紧张、有序的过程。主题明确深入、节奏起伏错落、写作手法新颖别致,是一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1.立意高远,引领舆论

这篇报道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在济南的“8·17”事件中,济南公安主动借助微博实现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透明,让谣言止于公开,这无疑是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进步,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作为一篇广播消息,《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将济南公安及时公开信息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微博式社会管理作为报道的落脚点,真实呈现了这次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对当时非常受关注的“微博政务”及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和点评,立意高远,深刻鲜明。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像“8·17”事件这样有着互联网参与的爆炸式突发性传播事件,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发挥先声夺人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还原事实真相、深度分析评论,第一时间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扩大正面信息的影响。这篇报道的及时发布,让事实真相通过广播这种大众化媒体进行传播,并对济南公安利用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工具进行危机公关的行为进行解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

2.题材新颖,写法独特

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成为政府机构与网民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篇报道抓住政务微博这个新兴的政府对外窗口,通过对“8·17”事件的处理过程的报道,展示了济南公安公开、透明、亲民的工作作风。这篇报道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对政务微博及利用其进行危机公关的相关事件背景、处理方式、效果结论等进行介绍和评论,客观、平实、层层递进,让听众对事件和真相本身有了全面深入认识的同时,对政务微博这一全新的沟通渠道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报道也对政务微博的进一步发展和政府危机公关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建设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

在写作方法上,该报道也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报道紧紧抓住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时间为主线结构全篇,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现场音响,充分释放广播媒介声音的力量与魅力,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再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济南公安”微博对事件的澄清和危机处理的过程,节奏张弛有度、叙事流畅清晰。

遵循故事性报道的规律,该报道记录了事件从发生、发展到推向高潮的全过程,通过采访同期声、多人分饰角色、配音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现场的目击者、网友、公安民警、专家等,让听众产生如临其境之感。整个报道过程展示手段丰富,具有创造性和变化性,如利用模拟同期声对现场紧张的气氛进行再现,用键盘声垫底加人声朗读的方式对 “济南公安”的微博和网友的评论进行广播化的呈现,表述完整清晰,让整个作品达到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效果。

3.叙事生动,立体呈现

该作品的叙事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现场部分,记者选取现场典型采访,原汁原味地展现最初的现场冲突。现场音响是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不仅为报道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还让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音响打动听众,比记者用大量的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8·17”事件现场人员众多、冲突激烈,这些音响非常具有震撼力。第二部分是记者通过对网络声浪的截取,展现了另一个现场的紧迫感。此部分大多是以时间为节点的短句,所以节奏很快,叙事方式变化自如,事件发展有方向性地随时间递进。第三部分记者以官员和专家的音响作为结束,既点明主题,又使节奏为之一缓,使得结尾更加有力。

整个报道叙事富有悬念感,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有层次、多侧面地将现场素材、网络素材和专家采访进行立体化展示,真正起到了阐明事实、引导舆论的作用。

4.善用声音,制作精良

广播的弱点是没有直观的画面,用声音制造画面,会让广播绽放新的活力。通过音响元素的恰当应用、记者语言的生动描述和音乐音效的灵活运用,同样能够为听众建立起丰富立体的现场感和画面感,这是广播吸引受众、创造独特传播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手段和方式。

《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的采制正是突出了事件的画面感,其中16段音响的充分运用,展现出立体、现场的效果。报道充分运用了现场同期声、采访声、配音情景再现等多种声音呈现方式,手段丰富多样,指向性明确,达到了流畅叙事的效果。同时,诸如键盘声等音效效果的运用也使得报道更为丰富、精致,将网络声浪创造性地展示出来,成功完成了现场、网络等多个空间之间的顺利转换,充分释放了广播音效的力量。整篇报道音效质量高且使用得当,构思精细、布局精准、制作精良,是一篇优秀的示范报道。

学习启示

1.学习重点解析:广播新闻的现场感

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听众心中引起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的感受也将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并催生出新的内容。广播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体,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因此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将深入现场所观察到的信息通过声音语言传达给听众,让听众也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而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广播媒体低成本、高速度、移动性、伴随性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广播新闻记者只需一部手机便可深入新闻现场,迅捷地发回现场报道,兼顾时效性与现场感。记者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现场口播、述评等多种广播技巧组合的方式发回的报道让听众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具有现场感的新闻内容。这对于广播媒体及时引导舆论、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案例《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就在“8·17”事件发生后不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对事件进行深度分析,直面热点,及时制止了谣言的蔓延、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扩大了正面信息的影响力。

电视媒体可以通过丰富的现场直播形式营造极强的现场感,而广播媒体营造现场感的主要方式就是巧妙使用多样的音响。与新闻事件相关的音响越丰富,广播报道的现场感也就越强。例如案例《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在用音响营造现场感方面就十分突出。由于“8·17”事件发生得十分突然,又有多个现场,记者们便分工协作,有的采访现场的目击群众、前来处理情况的民警;有的关注微博动态,编辑网络声浪;有的采集政府官员及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集纳各方的声音。在3分多钟的广播消息当中,充分运用了现场同期声、采访声、配音情景再现等多种声音呈现方式,以十分独特、新颖的方式使用了16段音响,并且每一段音响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后期通过情景再现而成的配音、键盘敲击的音效十分精致地渲染了新闻现场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下新闻现场的变化、呈现出事件进展的节奏、还原了故事的全过程。

此外,广播新闻也可通过记者进入现场后进行现场口播的方式提高报道的现场感。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广播能够充分传达现场感的关键。广播新闻记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用第一速度把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晰而又到位地告知听众。记者要学会迅速融入现场,反应敏锐,善于用精练、传神、形象的语言对新闻现场进行立体化描述,让听众通过记者的话语、记者播报时的状态与氛围感受现场情况,在脑海中建立起现场的空间感。记者连线、现场播报已经成为广播新闻媒体的常态化设置。

2.思考题

(1)广播新闻如何高效地引导舆论?

(2)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其报道形式有哪些拓展的可能性?

(3)广播如何利用声音的优势使叙事更加清晰、生动? cOtlkXaIRnQk4q6LzSwW/7v+UVwu096loBehxuOkdpmjnOFkgcx2/2z06lbAnQ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