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央视用大数据新闻方式创新时政报道
CCTV Innovates Current Affairs Report with Big Data

◎ 魏力婕 关玉霞

Wei Lijie Guan Yuxia

摘要: 2014年来,央视推出大数据时政新闻,尝试用大数据方式了解真实民意,在真实民意和“两会”会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打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两个舆论场。本文将从大数据源筛选、数据挖掘与分析、节目呈现、多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分析大数据新闻如何和“两会”、领导人出访等重大政治活动结合,实现有效传播的路径,探索央视如何用大数据方式使时政报道更生动,探讨大数据发掘的民意,搭建起“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桥梁。

关键词: 时政报道,大数据,CCTV

Abstract: In 2014,CCTV innovates current affairs report with big data,trying to comprehend popular will and linking it with NPC&CPPCC,so that the two opinion fields,traditional media and internet,can reach each other.This paper focuses on big data source selection,data mining and analysis,program form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o explain how to integrate big data news with important poli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two sessions or leaders overseas visits.This essay is to expl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what CCTV can do with big data to make vivid current affairs report,to mine popular will and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Keywords: current affairs report,big data, CCTV

2014年被学界称为大数据新闻元年,这源于2014年春节《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推出的“据说春运(节)”系列报道。报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大数据方式,把3亿人的迁徙实时展示在电视屏幕上。央视《晚间新闻》“据说”系列报道从第一期播出开始,就在互联网和观众中掀起了收视和讨论热潮,关注度持续保持在高位。此后,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栏目在“两会”期间推出“据说两会”报道,在领导人出访各国时,配以“据说中韩关系”、“据说中蒙关系”等大数据新闻,至此,大数据新闻成为央视时政新闻的“标准配置”。大数据的分析,让时政新闻更全局、更客观、更有代表性,这就是巨量、海量数据整理分析带来的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和内容。

央视《晚间新闻》“据说两会”、“据说中韩关系”等时政报道,在传统“两会”报道基础上,全面升级数据源、分析方法、包装系统、传播策略,从民众关注的简政放权、环保、“单独”两孩等民众关注热点入手,架起互联网民意和“两会”代表委员互通的桥梁。

一、大数据挟带崛起的民意,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2014年3月6日,“两会”新疆代表团开放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百余名中外记者说:“全社会对大数据越来越熟悉,它是利用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和统计,比如这次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据说两会’节目就是大数据的成功应用。”

“据说两会”是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承接“据说春运(节)”报道,从3月3日起推出的大数据新闻。报道集纳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等多家大数据公司数据源,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多领域数据跨界分析比对,得出“网民最希望取消准生证”、“公务用车自查报告成为热搜词”、“广东90后男孩最容易被网络骗子盯上”、“70平米两居室最受网民青睐”等独家发现,这些发现在“两会”会场得到代表委员的呼应。

1.数据源如何反映真实民意

大数据(Dig Data)是继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个热门的科技概念。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它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从产业角度,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称为“大数据”。

“据说两会”报道数据源汇集了全球最大的五家大数据公司,包括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公司百度、最大电商公司阿里巴巴、最大中文社交网络公司腾讯、最大中文网络安全公司360、最大微博平台新浪,改变了互联网公司核心数据不同时对一家媒体开放的局面,为实时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

之所以选择这五家公司,是基于这五家公司拥有独特的大数据源。百度集纳了中文搜索信息,当网民对一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为了深入了解,通常会到网站搜索相关内容,而百度公司依托搜索开发的百度指数,又能帮助网友对相关搜索词汇进行深度扩展,比如针对一个热词,网民搜寻其相关词汇的需求图谱、短期趋势等。新浪微博国内覆盖人群数亿人以上,微博的话题活跃度高,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为我们提供对网民话题的深度了解。另外,可以从阿里巴巴数据看经济活跃度,从360公司网络安全数据讨论互联网安全等。

2.多重数据交叉分析形成分析结果

从单一领域数据升级到各方数据跨界交叉分析。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一是基于大数据寻找多领域的关联。如从报告中77次“改革”谈到“一元钱开公司”,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二是与跨领域专家合作进行深层分析。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数据挖掘发现公务用车搜索量呈现数倍增长,显示民众对公车改革关注度明显提高。三是以“两会”主题打通大数据国界,如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即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网友最关注中国的“反腐、国防、环境、改革和消费”话题。

线性逻辑分析与链接相关性分析形成互补。“据说两会”注重跨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领域比对寻找热点之间的关联,如通过新浪与百度的大数据交叉分析,发现“网民最希望取消准生证”等独家新闻。

3.传播手段升级,传统电视新媒体全覆盖

“据说两会”从3月3日开播以后,平均收视率为0.915%,较上月环比增长18%,与去年“两会”报道同期增长28.5%,收视份额有明显增长。

“据说两会”报道选题是互联网关注热点,“网民最希望取消准生证”、“公务用车自查报告成为热搜词”、“广东90后男孩最容易被网络骗子盯上”等话题吸引年轻受众,播出后,新浪、搜狐、腾讯等数十家网站在重要位置大量转发,形成全媒体推广格局。

“据说两会”报道在各大互联网站最核心渠道均有转发。新浪网在首页头条位置、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粉丝超过3000万)连续多天转发;“据说两会”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中排名第二。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是新浪网根据新闻及微博浏览量,用大数据统计热词抓取形成,改变了热门话题以往基本被社会及明星新闻占据的局面。百度在新闻首页持续转发;搜狐市场占有率排第一、订阅量近两亿的新媒体客户端持续大头条转发;腾讯视频向近亿订阅户推送“据说两会”,大幅提升民众对“两会”的关注度。

此外,《晚间新闻》主播变身“数据哥”,受到网络追捧。“数据哥”是由“两会热词”组成的人形图像,词的大小、位置、颜色深浅都根据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产生,9位软件工程师、一台大型服务器,每天实时运算“两会”会场内外数据,经过后台运算生成,改变了凭主观想象制作人物形象的常规做法,观众可以一眼看到民众关注的领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等。“数据哥”推出后,新浪首页头条、搜狐新闻客户端大头条均配以大幅“数据哥”图片转发,“数据哥”新浪官方微博3月3日建立当日粉丝量即过万,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信公共账号、新浪微博“头条新闻”、腾讯视频、新浪视频等新媒体也持续转发。国内大数据视觉呈现领域权威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认为,“数据哥”是央视尝试利用大数据,反映民众关注动态的直观产品,它依据互联网传播思维设计,是大数据新闻视觉呈现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央视“两会”大数据报道“数据哥”走红

二、大数据时政新闻的探索亮点

1.“数据评论员”依据分析出观点

决策层与民意更好地互通《晚间新闻》“据说两会”报道首次引进“数据评论员”,评论大数据背后的新闻。与播音员作为数据观察员分析数据、给出价值判断不同,数据评论员、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重在以互联网思维予以跨界解读,给出趋势预测,凸显出三大特点。

一是数据评论员从逻辑分析变成跨界分析。如3月12日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提倡全民阅读”,数据观察员通过大数据发现“手机成网民阅读第一途径”。数据评论员白岩松把阅读与GDP跨界联系,认为“GDP崇拜导致国人读书太过功利”。

二是数据评论员从把握新闻事件脉搏转向研判未来趋势,如白岩松依据大数据得出判断:要“告别GDP崇拜的阅读路径”,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是从揭示真相转向如何达成共赢。传统的新闻评论强调揭示真相,大数据新闻注重互联网思维,强调共赢,如针对“环卫工人涨工资关注度最高”,评论认为“房价、医疗和养老解决好,环卫工人收入才能真正提高”。

2.领导人出访新闻:大数据让时政新闻充满人情味

2014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主席将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晚间新闻》通过大数据,发现很多独家新闻,如“中国网民最关心中韩汇率”、“中韩贸易额中人民币结算比重较小”、“韩国人吃不起牛肉属误读”、“韩国泡菜多产自中国”、“韩国电影关注度最高”等,节目还配以一段“《星星》引发新一轮韩剧热 从追剧到追文化”的故事,使节目既有数据,也有故事,充满人情味。

3.时政新闻互动传播打通两个舆论场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统计显示,“据说两会”报道网民反响积极,正面及中性评价高达92.7%,仅略低于“据说春运(节)”97.59%的正面及中性评价比例,在以负面及中性表达为主的微博等新媒体中突围,成功打通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两个舆论场。

三、时政新闻趋势及打造数据时政新闻的建议

大数据新闻是个性化时政新闻崛起的体现,如何用好大数据,打造央视数据新闻品牌?

1.尽早启动大数据新闻战略

基于对数据新闻的重视,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卫报》、《洛杉矶时报》、CNN等早就开展了数据新闻的实践,并不断探索数据新闻报道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报道方式创新,在数据新闻报道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数据新闻的实践也并不局限于英美两国,而是在全球多个地区推行,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新潮。

与英美国家媒体相比,央视在数据新闻报道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大数据新闻报道为新闻报道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新闻报道领域起到了开先河的示范引领作用。央视有必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尽早启动大数据新闻战略,及早谋划数据新闻在整体报道中的战略地位,对利用大数据开展新闻报道的流程机制、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理念更新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拓宽数据来源,深化大数据新闻报道力度

从网络反馈来看,央视今后的数据新闻报道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拓展:一是拓展新闻数据合作方,未来可以和社会上专业的大数据公司合作,多方获取数据,使数据更加全面、科学,更有说服力;二是深度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丰富信息,使数据分析结果在更多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创新表现形式,加强数据可视化研究,利用最新的可视化技术手段,将数据图表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更好地呈现数据新闻的独特魅力。

3.建设自身大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在2014年“两会”报道中,百度等大数据公司为央视“两会”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数据盛宴。在享受其他平台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央视自身也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目前“央视新闻”新媒体总用户数突破7000万,其中微博用户3350余万,客户端订阅户和下载量为3480余万,微信订户163万,再加上央视网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之上存储着丰富的数据宝藏,未来可从两方面加以开发利用:一是充分发挥央视网的网络信息平台优势 ,在视频等领域进行大数据信息的挖掘与探索,寻找自身的大数据发展之路; 二是建立起大数据挖掘的专业团队,对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从数据分析中获得观点、结论和趋势研判,使数据分析不仅在新闻,而且在其他类型节目中发挥更大作用。

4.对外合作,开展大数据报道研究与人才培养

在英美国家,数据新闻实践的开展推动新闻教育和研究的跟进。一方面,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与媒体合作,为媒体收集、处理数据信息提供智力支持,共同完成规模较大的数据新闻报道;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相关的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数据新闻业务的研究。如2012年4月30日,陶氏基金会(Tow Foundation)与奈特基金会(John S.and James L.Knight Foundation)宣布提供200万美元来资助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进行数字时代新闻报道的研究,其中公共数据和新闻的透明度、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新闻相关领域是资助研究的重点。

与英美国家的数据新闻实践相比,央视的数据新闻报道刚刚起步,不论是数据新闻报道的研究,还是开展数据新闻报道的团队、人才、技术都十分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与国内知名的传媒院校或新媒体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设立大数据新闻报道的研究基地或实验基地,一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一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同时,源源不断地为开展大数据新闻报道培养后备力量。

〔魏力婕,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副制片人;关玉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编辑部责任编辑〕 DLIS4BhdAfF8kFx+fPJd9HsDDrhp7TIIdWzf1lcYszl8Zom5XgtFgbh5b4QmgU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