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传媒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广电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传播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广电行业的信息资源与我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形成,以及国家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充分重视和加强传媒信息安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媒信息安全研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国内外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来源、策略整合以及监控平台的各项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传输广播与电视节目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来说,都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国外往往采用加密收费电视等主动防御措施来防止信息的泄漏或抑制信息的非法接入;而国内由于各种原因,收费电视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而且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加上敌对分子的有意破坏,因此信号的非法接入很难抑制,比较容易在某个局部环节出现传媒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已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如对卫星某个转发器信号的抑制、有线网络中的识别码等,但针对整个广电行业的整体传媒信息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还没有完全形成,既没有从全局统筹考虑各种安全措施并进行优化整合,也没有形成统一而有效的监控管理平台。因此,从全局把握、研究传媒信息安全的相关关键技术与整体安全策略,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1.3.1 IT技术的应用使广电行业面临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专业之间的界限、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别趋向模糊;原来各自独立的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电信三个行业开始走向融合,广播电视的音视频信号数字化后,与计算机的图形和数据信号及电信的语音信号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复用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媒体流。全硬盘24小时播出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综合网络化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多媒体信息终端以及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等,都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随着媒体资产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节目制作、播出已经成为现实,基于数字编码的节目制作、传输播出与接收正逐步走向现实。在不远的将来,IPTV、IPRadio等将成为技术的主流。

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使传媒的表现形态、传输手段、价值观念、运营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传媒行业从以广播、电视、报纸为载体发展为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和电信网为载体,播出、传输从模拟手段发展为数字手段;广播、电视、报纸从单向传播发展为交互或准交互传播,从非实时的新闻报道发展为实时报道和滚动播出;受众从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随着以广域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信息传播与交换体系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逐渐形成。

所谓全媒体,是指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特征。全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具有更多的技术内涵。在宏观层面上,全媒体正在与电信、广播、报业、出版融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和传播业的整体形态。其内涵就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把所有传统媒介整合起来,并将所有的信息站点与不同媒介的用户连接起来,保证他们可以从相连的其他站点或用户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在微观层面上,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本身就呈现着各种形式的融合。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融合,到各种交互和信息传递形式,再到用户使用网络媒体的终端,以至包括手机、掌上电脑等每一种可联入网络的数字设备的融合,受众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获取信息,信息在受众与多形态的媒体终端之间构成了互动的信息网络体系。全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整合,促进了传媒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超级信息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IT技术充分融合,技术和内容、创作手段和网络传输播出手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往的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框架和措施,因为传媒行业融入了更多的IT技术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1.3.2 以报业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受到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报业集团的日常运作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目前,报业集团的内部网大都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了互联网上。互联网在带来通信与共享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病毒和黑客也通过这一渠道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传播。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报业集团的网络安全体系,采取多种有力的措施来保证网络的安全,从而确保报社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报业集团跨地域发展的趋势,也对网络安全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跨地域经营的报业集团来说,构建安全的跨地域网络架构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集团信息的共享以及经营上的信息快速利用。

信息网络安全必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报业网络安全问题的危害性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强调的是,任何报社的安全解决方案不是安全产品的堆积,而是应根据各个报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网络安全策略体系,处理好投入与安全、安全产品和安全管理、方便使用与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之间的关系,不得因安全问题而限制了发展。大家普遍认为“内外网安全分离的管理方式应该有所改变”。

当前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报社出报和经营的基础保障设施和手段;而报业在技术设备、队伍管理等方面,与信息化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并不相称,技术部门常常处于有责任没地位、有压力没保障的尴尬境地。因此,报社信息化的重点,是要向常态化发展,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完整的信息保障体系,做到保障有力。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设备更新科学化

要按科学评估进行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该上的一定上,不该上的坚决不能上,一切保证业务正常开展与进行。

2.技术队伍建设正规化

报社的技术队伍建设要与所担负的责任相匹配,要充实和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从组织上得到保证。

3.管理规范化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越深入,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就越大,信息网络安全潜在的危险也就越大。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要保证信息化的正常开展,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信息网络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样,要用技术的手段来管理技术,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保证信息化的正常进行。总之,要形成一套保证报社业务正常开展的信息网络安全长效机制,使信息技术的保障措施和手段进入常态。

1.3.3 “网络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当人们庆幸恐怖分子纷纷落网时,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各种恐怖文字、图片和视频。同时,以侵扰电脑网络、破坏国家关键设施、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特征的“网络恐怖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反恐专家警告说,恐怖活动已经蔓延到互联网上,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信息时代恐怖主义手段和方式发展的新领域,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国家安全的新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也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已成为恐怖分子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美国每年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超过170亿美元,德国、英国也达到数十亿美元,法国为100亿法郎,日本、新加坡损失也很严重。在国际刑法界列举的现代社会新型犯罪排行榜上,网络犯罪已名列榜首。

更可怕的是,现实空间的恐怖袭击正与网络空间的恐怖袭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恐怖威胁。

一方面,网络成了恐怖分子宣扬活动、招募成员甚至是筹集资金的渠道。恐怖组织可以通过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向潜在的支持者传递信息,各国政府却无法实施有效打击。据采访过拉登的记者报道,他们曾在“基地”组织的总部发现了电脑、通信设备和很多信息存储磁盘。据说,“基地”组织的电脑专家已建立了自己的电脑信息网络,依靠网络进行通信联络和有关“圣战”宣传。近年来,“基地”组织就曾多次利用网络进行重组,“基地”头目也曾多次在网上出现,扬言要对美国实施新一轮恐怖袭击。有资料显示,“9·11”恐怖袭击的策划工作正是通过加密后的电子邮件传送的。

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了恐怖分子制造政治阴谋、发动心理战的有效手段。网络的分散性使调查人员很难追踪和阻止恐怖分子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的快捷性可以使一个视频片段在网上发布后立即传播到世界各地,伊拉克人质遭斩首的事件反复在网上出现,就是恐怖分子发动心理战的实例;网络的隐蔽性又可以使恐怖分子通过不断更换域名隐蔽自身,而政府部门难以应对。目前,全球已有几百家散布极端主义情绪的网站,所有以观点激进著称的集团在网上都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也正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及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隐蔽有效的攻击手段。

因此,国际上有关人士推测,在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恐怖主义攻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其主要目标可能是目前运行最繁忙、联网最广泛且脆弱性最强的全球金融证券交易网络系统,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通讯、电力与交通等网络系统。

在网络渗透到世界每一角落的时候,网络已成为国家安全“无形的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拥有制网权,谁就可能拥有一切,谁失去了制网权,谁就可能失去国家安全。这种无形的“信息边疆”安全对一个国家来说,与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地位同等重要。可以说,“信息边疆”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的兴亡。当前,网络恐怖主义正成为国家安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一个新的突出问题,它要求人们不仅从技术角度高度重视“信息边疆”安全,更应该从政治与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予以密切关注。 m6IQ4f7mw+jmvIskIMWTet2fi+z1gALjO2hQGRLk0Wz2udk75hmGGiZ+fWj+0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