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传媒与传媒安全

无论在国内事件还是在国际事务中,专业的媒体机构总是先于公众得知事件的缘由和进展,可以快速作出不同的传播反应,采取相应的态度,或保持中立,或采取强势的传播,表达观点,引导舆论,发挥积极作用。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有专家评论说,媒体正以“某种我们无法界定的方式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无法界定”中难免包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2.1 安全性不是传媒的先天属性,而是监督管理的要求

首先,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现象: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游离于政治和资本构建的权力空间之外。不仅如此,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传媒的发展必然还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在西方国家,政府控制着少数媒体,比如,美国政府控制着专门从事海外新闻服务的“美国之音”(VOA)。美国曾曝光布什政府每年投入约8000万美元收买有关媒体记者为其执政作宣传的事件,这种严重违反新闻职业准则的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国际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国家之间的相互识别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传媒来完成的,所以传媒不仅充当一般的通道和中介,同时也具有特定的使命,传媒不仅仅是传播者,更是渗透者、塑造者,这就决定了传媒安全的客观存在。

仍以“美国之音”为例,我们在“美国之音”自身的定位中,就能看出其自相矛盾的方面:它一方面宣称自己是“一个一贯可靠的、权威的新闻来源,播送的新闻必须准确、客观、全面”(VOA will serve as a consistently reliable and authoritative source of news.VOA news will be accurat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但实际上,它又不得不承认“‘美国之音’将代表整个美国,而不是美国社会的个别阶层。所以,‘美国之音’将平衡、全面地反映重要的美国思想和体制”(VOA will represent America, not any single segment of America society, and will therefore present a balanced and comprehensive projection of significant America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美国之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隶属于战时的对外新闻局,1945年改组,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国际新闻署。1953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设立美国新闻总署(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美国之音”改属这一新机构。翌年,“美国之音”中文部随总部从纽约迁到华盛顿。1994年4月,美国政府再次改组国际广播架构,成立国际广播局,“美国之音”又归属国际广播局。

既然“美国之音”反映的是“美国思想和体制”,它只能是美国官方的国际传播媒介,是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从成立以来,“美国之音”就从未放弃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美国不愿意看到和接受日益和平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因此,新一轮大规模文化渗透的目的就演变为极力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颜色,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转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当今,撇开漂在表层的信息技术的浮沫,美国推进使用互联网这一渗透手段,与近代西方列强在华大力发展传媒事业、办各类报刊从事欺骗宣传活动,并无本质区别,无非是文化渗透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从传统传媒(纸质)到网络(无纸化)。其他途径,如报刊、广告、电影、电视、艺术表演、名人演讲、学术研讨会等,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文化渗透、暗中输入西方价值观念的形式。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各大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时曾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美国政府希望利用网络达到政府的目的。目前,控制国际互联网的13台域名根服务器全部被美国所把持。美国以“文明”、“民主”、现代艺术、美国文化和消费模式作为催化媒介,诱导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中国培育迷信和崇拜美国的社会心理。

传媒安全的主客体是相对的。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美国之音”作为美国传媒安全的主体,有效发挥“渗透、颠覆”作用,建台60多年来,在向外输出美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经济模式,配合美国外交政策以及努力扩大美国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其传播客体之一的中国,已受到潜在的或实质的侵害。如果我们不着手建立完备且强大的防御机制、自觉有效的国际传播网络与体系,国家安全势必受到威胁。

1.2.2 间谍活动

2013年2月,美国一些媒体罔顾事实,有意把矛头对准中国,指责“中国网络黑客”。白宫接着发表了题为《减少美国商业秘密遭窃的行政战略》的报告,在19个案例中有16个涉及中国,其媒体与政府表演“双簧戏”的默契程度令人吃惊。有意思的是,法国《论坛报》发表文章称,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明者,同样也是网络黑客和政府网络间谍行为的始作俑者,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和网络间谍行为毫无关系。尤其是2013年6月以来暴露的“美国棱镜事件”,也提醒人们正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犯。这一场舌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各国网络间谍的博弈会长时期存在,安全至关重要。 KLmizIT1lv+krRQXInOAKKRu1PRg8P3579JRyOYMsLwKhtJUF8jvw6SyVsSaKY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