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网民问政回眸

从1996年中国互联网发芽,至2003年互联网产业“泡沫破裂”。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第一次“野蛮”的生长期。这期间,三大门户网站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网络江湖地位,开启了看新闻、知资讯的门户时代。传统新闻传播主体化、主流化、体制化格局逐渐被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元化、观念去主流化等趋势影响。几乎与此同时,一系列中国知名的中文网络社区,像猫扑、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先后上线,集纳了大量网络言论。网络逐步成为国人阅读新闻、了解信息、娱乐游戏、谈情社交、购物消费等信息消费的新场所,当然也成为人们清谈政治、曝光投诉、发泄吐槽的载体。早期,因为网络世界无限延展、身份隐匿、环境虚拟等特性的影响,网络形成了一个脱离现实而又反映现实的“公共领域”。“网络的发展为民众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表达途径,形成了形式多样化的网络舆情信息”(毕宏音,2007),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类型,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诸多热点事件如“钓鱼执法”“宜黄强拆”等在网民的热议下,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响,进而影响事态发展。

在2003年之前,“网络舆论”这一概念尚未提出,文献中所见只是“在线舆论”“网上舆论”或者“互联网舆论”等类似提法。2003年之后,因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渐次提升,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网络舆论才开始作为一个固定的概念被使用,并逐渐在认知上得到认同,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也开始作为一个研究议题走进研究者的视野。特别是在“孙志刚事件”之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似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干预,网络迅速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络舆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界对其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随着“网络舆论一次又一次掀起高潮,网络舆论的相关研究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正因为这样,人们将2003年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年 ,以“孙志刚事件”为标志。2003年春节后,武汉科技学院毕业生孙志刚去广州,因无暂住证在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继而被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的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一条鲜活的生命因无证被收容,继而无辜遭殴打致死,其家人多次找有关方面反映无果。消息甫一传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尤其是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竞相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政府有责任及时出面纠正这种违法行为,敦促有关责任部门侦破此案,查明真相,把犯罪的机构和个人绳之以法,树立人民政府的形象。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广州市有关部门虽然迅速处理了事件,但事件已经给政府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特别是人民网,连续编发网友的评论文章,呼唤伸张正义,严惩凶手,追查责任。舆论和公众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同志均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尽快破案,严惩凶手。从报道的情况看,《南方都市报》首次报道案情后的四五天,广东省省级和市级政法机关就派出8个专案组分赴全国多个省份,抓捕涉案嫌疑人。由公安部、省、市等多个层次,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严密的调查,并很快有了初步结果。13名涉案人员纷纷落网,并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论反映的情况之重视、行动之迅速、破案之快捷前所未有,提升了公众对舆论监督有效性的信心。

以孙志刚案为契机,中国政府废止了运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出台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为我国城市管理注入了人性化的元素,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极为深远。同时,也让中国网民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参与对政治决策的重大影响力。对此,人民网评论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舆论监督,从而使人们看到了舆论监督在我国的可行和希望。”

尽管2003年被冠以“网络舆论元年”的标签,但在此之前,广大中国网民通过论坛发帖、新闻跟帖、博客发文、网上签名等多种网络形式参与舆论热点事件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始建于1997年10月的猫扑网,是国内最早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类网站。风靡世界的网络红人“小胖”、PS高手胡子男、“虐猫事件”惩处罪恶的人肉搜索、“网友防灾自助手册”的流传、“猫扑希望小学”感人至深的互动、救助西安孤苦老人行动等一大批网络公共事件(人物)都是经由此网站发生、发展而成为网络大事件的。这里已成为早期国内公众舆论的策源地和扩散平台之一。

号称“华语地区第一个大型综合社区”的“西祠胡同”建于1998年。该网站初期以聊天室为主,吸纳了一大批网民在线交流,尤其是记者、教师、都市白领、自由职业者等。“9·11事件”西祠网友大讨论,创下单个版块在线千人的历史纪录。经2001年3月的第二次重大改版,确立了18个频道的社区分类。

创办于1999年3月1日的天涯社区,也是一个较早成名且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开办之初,天涯虚拟社区就开设了天涯杂谈、电脑技术、情感天地、艺文漫笔(后改名为舞文弄墨)、新闻众评、体育聚焦、书虫茶社(后改名为闲闲书话)、旅游休闲、海南发展、天涯互助等栏目,各栏目都增加一个留言板或灌水专区等版块。邀请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网友)担任版主开设论坛,如同年11月,“关天茶舍”正式开张,首任版主为北大学人老冷;2000年8月人文思想类论坛“天涯纵横”正式出现在天涯社区,其版主为著名学者李陀。早期,一些带有公知色彩的文章发表在天涯上,在网络社会引起了些许思想涟漪。如2000年1月,“宜家家居”在关天茶舍发表《本世纪最后的论战:中国自由左派对自由右派》与《世纪末思想论战:新左派和自由主义在争什么?》,一度引发网络大讨论;同年11月,学者程晓农在关天茶舍发表文章《知识分子与“积极分子”》,引发网友争议;2001年4月,王怡在关天茶舍发表文章《20世纪之乱臣贼子》,引起众多网友的跟帖,影响极大。这段时间,由于王怡等人的努力,关天茶舍人气大盛,童天一、雷立刚、刘大生(网名“求稗书斋”)、李宪源(网名“新呐喊”)、摩罗(网名“3699”)、叶曙明(网名“一听”)、孔捷生(网民“易大旗”)、王晓华、古清生等成为关天茶社的活跃网友

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也是较早成立且拥有全国影响力的阵地网络论坛。此外,百度贴吧、新浪论坛、搜狐社区、腾讯论坛、网易论坛、上海滩社区、上海热线、东方网论坛、兴湘论坛(华声论坛前身)等一大批论坛(社区)类网站也于2000年前后成立,逐步形成了中国网络公共空间的雏形。

网络舆论逐渐显现出来的参与力量,也开始引发政府层面的关注。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网络在意识形态宣传中的渠道作用都受到了中央最高层的重视。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年”不是偶然的。这一年之于网络的特殊性,除了“孙志刚事件”外,接二连三有多起重大事件也与网络关联起来,如刘涌案、黄静案、李思诒案、苏秀文案、刘荻案、杜导斌案等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都是首先经过媒体报道或网民曝料,广大网民通过新闻跟帖、论坛上帖、博客发文等方式参与进来。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一年,一些政府要员与网友的在线交流成为了年内的一个亮点。

如2002年11月16日,一篇署名为“我为伊狂”的网络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该文对深圳的城市管理、政府工作效率、城市交通、外来人口、生活压力、文化等多方面提出尖锐的批评;就一些大企业将把总部迁离深圳的深层次问题、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没有进展等提出思考,并对深圳的竞争力表示忧虑。此文一出,立刻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并很快在网上广为传播,包括市长在内的深圳负责官员在第二天也都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长于幼军与文章作者“我为伊狂”(实名呙中校)面谈两个半小时。一位市长与网友就一篇网文触及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这在网络论坛诞生以来还是第一次。于幼军指出,作者并非“唱衰”深圳,而是“爱之深,责之切”,其举表示政府有气度聆听包括批评在内的各种声音。同年1月21日,香港《明报》称:“于幼军此举开创了中共省市级高官与网上批评者当面交流的先河。”

同年3月27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12月23日,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通过外交部网站“中国外交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那是截至当时中国最高级别的领导与网民进行的对话。这种基于网络的双向互动,无疑对我国政治民主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长远发展。

除了为网络舆论的生成、发育和发展提供天然的“孵化器”,网络公共讨论空间还逐渐发展为网络民意表达的捷径。网络投票、网络签名、网络“快闪”等网络的组织功能也被渐次发掘。如2003年中国网民的“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也在网络上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示,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利用网络渠道,中国网民对当时的中日紧张关系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和政治意愿。2003年6月,国内民间组织为宣示主权首次发起登上钓鱼岛活动,遭到日方强力阻挠;8月,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计划使用日本技术;8月4日,齐齐哈尔学生侵华日军遗留毒气弹伤害中国民众;9月18日(这一天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日本游客集体赴珠海嫖娼;10月29日,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在演出时丑化中国。这些事件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强烈愤怒,广大民众还上街举行抗议行动。其中,网络签名成为网络舆论、网络民意的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当年,“8·4事件”(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在齐齐哈尔泄露)发生后,“爱国者同盟”等7家网站发起了“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历时一个月的网上签名活动最终征集到1119248名网友及12518个网站签名。9月18日,活动组织者将4000多页的网民签名递交给日本驻华大使馆。这些事件显示,网上网下活动的结合与互动,已达到相当规模。

其他诸如网络爆料、网络投诉、网络举报、网络建议等网络参与开始成为网民登录网络论坛常态化的行为。网络在承担一般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的作用之余,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网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和新载体。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网民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政治等多方面,而“网民”也作为一类“人群”属性存在于社会阶层之中,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网民当选代表和委员”。2007年2月,名叫“沧海一笑”的网民在博客上发帖,建议“人大代表中也应该有网民代表”。其后,郑州网民“克隆总经理秘书”也发表了类似的建言。两个人的设想在洛阳变成了现实。2009年“两会”选举中,洛阳市网民“老牛”在洛阳市西工区人大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洛阳市人大代表,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网民人大代表”。接着,网友“flush”“爱我洛阳”“大河”也光荣当选洛阳市政协委员。这4位网友从电脑屏幕前走上了政治舞台,是因自己的网络参政行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也说明网络参政议政取得了政治体制的认同。 +yRCTEsPm3ZSmLaWARtkpG9JD+AB9qJYrnd/Br4mg/rzKyvfL9E+oKNRlD4OM6+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