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报纸版面是有限的公共资源

京华—农夫论战专题视频

公共利益

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各国立法基本上都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精确的定义,而只是采取了抽象概括的方式来规定。

究其原因,乃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方式。因为公共利益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相类似的框架性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正因为如此,执法者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来维护某一种具体的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实质的公平和正义。

报纸版面的含义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首先接触到的对象。

报纸版面的功能

(1)版面语言是报纸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

(2)版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

(3)版面是形成报纸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3年4月10日到5月8日,《京华时报》在近1个月内,共发布76篇报道和评论,构成了“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系列报道。如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所说,《京华时报》“开辟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新闻记录”

媒体对认为有新闻价值的选题加大火力进行报道无可厚非,何况饮用水水质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全国人民的饮用水习惯,正如2008年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虽然此前的网络揭发受到各种阻挠,但“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一经曝光便震惊全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开设了相关专题。

这种对事关公共利益的公共事件的集中关注和报道,反映出媒体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使用,媒体的社会监督权也得到了有效行使。

在“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报道上,对比同一时间段其他媒体的报道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京华时报》的做法,已经超出了通常的报道规模和监督力度。

从2013年4月10日至5月10日的一个月内,北京各大媒体关于“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共有191篇。如表1—1所示,其中《京华时报》以76篇居首位,占据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京华时报》对此事的新闻价值判断和它所投入的版面、时间等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整个行业判断标准的共识(见表1—1)。

表1—1 北京各大媒体关于“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续前表

从对头版的利用来看,2013年4月10日至5月10日期间,《京华时报》共有13天的头版涉及“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的报道,如表1—2所示。

表1—2 《京华时报》头版涉及“农夫山泉标准门”的报道

续前表

鉴于《新京报》和《京华时报》同为北京地区的都市报,受众面和社会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可比性,所以选题角度也存在可比性。在农夫山泉相关内容出现在头版的13天里,2013年4月19日、5月3日、5月4日、5月6日和5月7日这5天的《京华时报》,都用了超越1/2个头版版面介绍农夫山泉事件的进展情况。而这5天的《新京报》头版如表1—3:

表1—3 《新京报》头版内容

续前表

由表1—2、表1—3的对比可以看出,在《京华时报》花费十几天时间利用头版版面资源对农夫山泉的水质标准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监督报道的时候,《新京报》头版关注的议题主要有北京出租车调价、地坛书市停办、高考减负等京内热点事件和H7N9这样的全国性卫生公共事件,没有一条涉及农夫山泉水质标准问题的报道出现在头版版面里。

对比看来,作为一家面向北京的区域性都市报,这一时期《新京报》的头版选题更有新闻价值,在选题的时效性、重要性、趣味性、地区性的平衡上也做得更好。

媒体不仅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有极大影响力的公共资源。报纸版面和电视的播出时段一样,是媒体议程设置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媒体应该合理利用新闻版面和播出时段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把这种议程设置的手段当作一种话语特权,成为为自己造势的工具。

2013年4月17日,《京华时报》的头版更出现了 《农夫山泉一天两次成为被告;其一直不配合采访,却无端指责本报不采访》 这样的标题。

这个标题是以导读的形式放在当天的头版位置,是引导读者继续阅读的工具。但是这种编辑形式的导读,使用了明显带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倾向的词语,如“不配合采访”“无端指责本报”等,带有一种站在话语和道德高地的姿态。

事实上,专业的舆论监督报道应该做到报道声音的平衡和多元化,应在揭露和批评的同时,给予被监督者充分合理的表达机会,为他们提供相当的报道篇幅和版面,并尽量用客观的方式去报道呈现。《京华时报》这种强势喊话的方式,更像小孩子赌气,有失专业水准,丢了一家大报应有的风度。 5+te3+3KmrZn0WvJwsUdR2TacYiuQqMjgYNQWyESafkKo/N1tFobxA3UI8MDwF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