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一场报纸与企业主的论战:编辑的专业主义离我们还有多远?

主案例 《京华时报》关于“农夫山泉标准门”的系列报道

2013年4月10日,《京华时报》以一篇题为《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报道,拉开了近一个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系列报道的序幕。据统计,从4月10日到5月8日,《京华时报》20天内共计刊登76篇、87万余字关于“农夫山泉标准门”的负面新闻报道和评论内容。这些报道和评论,散布在该报的“各地热点”、“财经重磅”、“财经综合”、“财经人物”、“财经动态”、“财经焦点”、“财经理财”、“特别报道”、“声音”和“京华聚焦”10个版面。而关于“农夫山泉标准门”的相关标题出现在《京华时报》头版的次数更是多达13次。

但是直到最后,读者也没能在《京华时报》里读到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农夫山泉的水到底还能不能喝了?对《京华时报》来说,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到底有多难?

事实上,《京华时报》并非第一家站出来质疑农夫山泉的水质存在问题的媒体。早在2013年3月14日,某知名网站就发表了《农夫山泉有点悬:水中现黑色不明物 5年来屡被投诉》一文,随后又跟进了《农夫山泉回应公告撒谎 黑色不明物依旧是谜》《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上演“垃圾围城”水质堪忧》《农夫山泉自订产品标准允许霉菌存在》等多篇报道。

但《京华时报》以其更广泛的读者对象 和更权威的媒体形象,通过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系列报道,把农夫山泉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2013年5月6日,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与《京华时报》记者发生了冲突。2013年11月4日,农夫山泉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京华时报》“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虚假报道。

《京华时报》不但没有收获舆论的掌声,反而备受学界专家、媒体同行和读者受众的诟病,自身媒体形象大打折扣。《京华时报》的媒体“监督战”变成了和农夫山泉的“口水战”,网易、凤凰网、红网等门户网站都专门为“农夫山泉举报《京华时报》‘虚假’报道”开设专题,关注此次事件的发展演进。

在《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一来二去的口水风暴中,农夫山泉面对媒体的质疑和监督时所呈现出的回避、不承认、不道歉,反咬《京华时报》是“舆论暴力”的危机公关形式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一事件的另一个主角——《京华时报》,从监督报道的客体最终变成公共事件的主体,这其中它所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尤其是在内容和版面编辑上存在哪些问题?这一事件能否对媒体的监督报道有所启示?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媒体又该如何把握限度?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报纸版面又该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最大化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些都是本讲要讨论的问题。 9/ZfDisqN2W6XK5uqCqPdSkenHwFxwZqayF58vdNOfReCA05XATku+xzEmS29n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