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世界电视的现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影响之下,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材料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影响之下,电视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有有线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广播高清电视以及新媒体等。

一、有线电视广播

电视接收机在家庭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个性的追求,使得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更加个性化,于是,电视广播也逐渐走向了窄播。为了适应电视观众的这种要求,让他们在电视上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有线电视便应运而生。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观众便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广播是利用同轴电缆或者光缆组成传输分配网络,把电视节目传送给观众的电视广播方式。其特点是: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扰,节目质量高,能实现付费电视,能与计算机和数据库相连,扩大用途。

有线电视还具有“双向”服务的功能,也就是说,电视观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可以对电视节目直接提出他们的要求和建议,甚至可以与超市、银行、医院等联网,通过电视进行购物、存取款等。

有线电视是由共用天线电视系统(MATV)发展而成的。世界上最早的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建成,该系统使用一副共用天线接收无线电视信号,以同轴电缆组成传输分配网络。

到20世纪90年代,光纤开始用作有线电视传输干线。干线传输技术的突破为有线电视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由光缆构成的有线电视城域网从此迅速发展起来。在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地区也采用多路微波节目分配系统(MMDS)代替主干线的光缆或电缆。当然,主干线采用光缆时传送节目的容量最大,质量最可靠。

双星有线电视的出现,为实现视频化信息提供了重要条件。由电视中心台到用户的下行线路主要传送电视节目,由用户到电视中心台的上行线路可以用来传送各种数据和信号,如电视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专家咨询中的普通观众的提问,电视购物,急救警报信号等。

有线电视还开辟了专门的电视频道,如专门的娱乐节目频道、儿童节目频道、电影频道、体育频道等。

世界各国纷纷尝试建立有线电视台并播放电视节目。

1973年,芬兰的赫尔辛基有线电视台成立。1975年9月,这家有线电视台成为欧洲第一个定期全天播出节目的有线电视台。

爱尔兰的有线电视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初,35%以上的爱尔兰家庭收看有线电视台的节目。

德国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着手有线电视的规划,但在政府的监督、控制之下,仅用了10年的时间,便将有线电视网覆盖至60%以上的电视家庭。

比利时是世界上有线电视最普及的国家。到1989年,有线电视的用户已经达到电视机家庭的90%。

荷兰的电视工业也异常发达,80%以上的荷兰家庭已同有线电视联网。

在美国,有线电视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有线电视节目,即用户每月缴纳少量接线费,节目通常带有广告。另一种是用户必须缴纳基本费用和某些频道的专用费用的付费电视节目。付费电视节目可以按频道付费(Pay Per Channel),每看一个节目就要付费一次的则被称为PPV(Pay Per View)电视。

1972年11月8日,美国最初的收费电视节目频道开办于纽约,这就是被称为HBO的《家庭影院》。

美国最早的基本有线电视频道创办于1976年12月16日,这就是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TBS超级电视台。

1980年6月1日,美国开办了全世界第一家全天候24小时播出新闻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able News Network)。它的创办人就是TBS超级电视台的创业者、后因CNN而蜚声天下的特德·特纳。最初,当CNN在疑惑与嘲笑声中开始其每天24小时的新闻播出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它会成功。但是,10年之后,它的电视覆盖率已达到美国全国面积的98%,65%以上的美国人在收看CNN。同时,在全世界的89个国家中,CNN还拥有1000万用户,它的新闻收视率可与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抗衡。今天CNN向全世界提供信息,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性电视频道。

二、卫星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广播就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转发器向地面进行的电视广播,通常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的覆盖面广,对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卫星电视广播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可用于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通讯频段主要有:L波段(1GHz左右)、C波段(4GHz~6Hz)、Ku波段(11GHz~14GHz)和Ka波段(20GHz~30GHz)。卫星电视广播通常采用C波段和Ku波段进行传送,其中C波段一般用于大范围节目传输,Ku波段由于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一般用于区域性节目传输。

利用数字技术把电视信号、声音信号压缩后,可使用一个卫星通道同时传送多路电视节目或立体声广播节目。通常采用的传送方式有两种,即SCPC(单路单载波)方式和MCPC(多路单载波)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传送广播电视节目。

一个典型的卫星数字广播电视传送系统通常由地球站、卫星和接收站三部分组成。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必须要经过地面站的接收,再把信号通过无线电或电缆传送出去。

随着技术的进步,直播卫星(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直播卫星是专门或者主要用于播放电视节目的卫星。它与一般通信卫星的根本区别在于,电视节目不需要经过地面卫星站的中转而直接到达用户家庭。作为电视传播手段,它既具有一般电视台的直接性,又兼具卫星传送的超长距离和高质量。

卫星直播中的节目集中上行,多采用MCPC方式。卫星直播信号的接收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较小,处于覆盖区内的用户只需安装一个小型抛物面天线和一个调谐器(用来对信号进行解码显示),便可以直接接收卫星的下行信号。此外,由于直播卫星一般采用圆极化方式,为用户接收不同极化的节目信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日本广播协会(NHK)于1960年代便开始发展卫星直播系统。

1974年4月13日,美国最早发射了国内通信卫星威斯塔1号。在利用卫星和有线电视方面,美国是较为先进和发达的。

1983年11月,美国首次开始卫星转播。当时,一共设有3个频道,其中两个为综合性节目频道,一个为体育节目频道。

1984年1月,日本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应用直播卫星BS-2a。

1987年7月4日,NHK开始播出一套独立的、24小时连续广播的卫星直播电视节目。于是,NHK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电视台。

1988年10月,法国的TDF-1号卫星被送入太空轨道。这是欧洲的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

1989年2月,欧洲的第一颗商用卫星开始用16个转发器提供电视直播服务。

1989年,西德的电视直播卫星TV-SAT2号卫星发射成功。

在接收器使用方面,日本与欧美的其他国家所使用的接收器有所不同。日本基本采用的是家用碟式天线接收,而其他国家大多采用的是卫星播出、有线网络接收分配的收看方式。

由于直播卫星的投入使用,卫星直播电视节目也日趋火爆。现在,一颗直播卫星可传播超过2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并可提供附加数据信息。目前世界上具备相当规模的数字卫星直播系统已达30多个。

三、数字电视广播

数字电视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目前,以数字电视技术取代模拟电视技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电视界发展的方向。

数字电视是指在视频、音频信号和数据信息的处理、记录、发送、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均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在电视信号的处理上,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模拟信号是由连续的电信号来表示声音和图像的变化,模拟处理的本质是波形复制,尽量使处理后的信号与处理前完全一致。但由于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干扰和耗损,信息的保真无法实现,图像质量会不断下降,美国已于2009年6月关闭了地面模拟电视信号。

而数字信号是用“0”和“1”两个数值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表示声音和图像的变化,数字处理的本质是信息再生。只要信息恢复不出现问题,信号接收端就能还原出和发送端一样的图像和声音。

因此,数字技术有着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抗干扰,信号质量通常不会随处理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图像更清晰,音质更好;传输效率高,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便于开展多种业务;易于存储和复制;便于计算机处理和控制、管理等。

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数字电视可分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三种。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就是用地面广播方式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数字电视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是利用光缆、电缆、多路微波或它们的组合进行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数字电视系统。卫星数字电视则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数字电视系统。

根据扫描标准、图像质量和图像格式等方面的不同,数字电视又可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简称高清电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电视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一般而言,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有地面卫星电视广播、有线电视广播和卫星电视广播三种,数字电视广播就是将这三种方式全部进行数字化转换。

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是从卫星电视开始的。在传送电视节目时,如果采用模拟技术,一个转发器只能转播一个模拟频道。而采用了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后,则可以在原有的一个电视频道中传送4~10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或1~2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频率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通过卫星传输的电视节目全部是数字电视信号。

1994年,美国的DirectTV公司开始提供商业卫星数字电视播出业务。该公司属于休斯通讯公司,在北美地区有170多个频道,当年用户人数就超过了80万。艾科斯塔公司(Echostar)开始提供卫星数字电视播出业务的时间虽然稍晚,但是迅速崛起,目前与直播电视公司一起占据了美国卫星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日本的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始于1996年。在这一年,Sky PerfecTV开始用CS卫星传送数字电视节目。到1998年年底,CS卫星用户达100万。日本的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采用的是ISDB—S。

默多克新闻集团组建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于1998年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数字电视平台,并开播了200多个卫星频道。20世纪90年代末,新闻集团将设在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的卫星平台和相关资产重组为天空环球网络集团,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卫星电视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现在欧洲国家开展卫星数字广播业务的标准为DVB—S。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成为电视数字广播的突破口,逐步带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和地面电视数字化。

在卫星数字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加大投入,改造有线电视网络,以便实现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美国有线电视公司于1996年开始投入上百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和设备改造。有线电视运营商也着手系统扩展,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并提供双向交互式服务。到2001年9月,美国数字有线电视的用户便达1370万。

日本从1998年7月开始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到2001年3月,日本数字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048万,70%的CS卫星用户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收看卫星电视的。

欧洲各国也从1998年开始进行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

由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并相继制定了地面数字传输标准。

1996年,法国开办了欧洲第一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台。同年7月28日,德国的第一家数字电视台DF1开播。1998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也开办了地面数字电视。

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在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政策推动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7年4月,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了实现电视广播数字化的进程表。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率现已达到99%。

目前,国际上形成了若干种不同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主要有美国的ATSC标准、欧洲的DVB-T标准和日本的ISDB—T标准等。

2006年8月,中国也颁布了自己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并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四、高清电视

自从彩色电视问世以来,在电视领域里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当数高清电视的出现。那么,何谓高清电视呢?

高清电视就是图像的水平以及垂直方向清晰度比现有电视系统高近1倍,宽高比加大到16∶9,总像素数和信息量增大4倍的电视系统。高清电视的屏幕面积虽然很大(甚至就是一面墙),但图像的质量却非常清晰,真切感人。高清电视技术已经使电视画面的清晰程度达到了35毫米电影投像的清晰程度。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高清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显示屏高度3倍的距离观看电视节目时,应获得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的印象。

高清电视有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两种。模拟方式采用时分多工制(日本采用MUSE,欧洲采用MAC)。对于数字方式的高清电视,美国曾提出几种制式方案,如Digicipher、DSC-HDTV、ADTV、ATVA-9、ATSC等,现已将ATSC确定为国家标准。日本的数字高清电视采用ISDB制式,欧洲则是DVB制式。

高清彩色电视与普通电视的最大区别就是扫描方式以及扫描行数的不同。扫描就是电视摄像机中摄像管的靶面和电视接收机中显像管的荧光屏,由电子射束按一定规律扫射到上面,以完成摄像和显像的过程。对于一个矩形图像,电子射束由左上角以很小向下的斜度向右扫描完一行,再快速向左回扫,然后以相同规律扫描第2行、第3行……直到扫描完最后一行。电子射束以较大向上的斜度向上扫描一行后,回到图像左上角,完成一帧的扫描,再按照相同的规律扫描第二帧、第三帧……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扫描的轨迹称为逐行光栅。对图像由左向右的扫描称为行正程;由右向左的回扫称为行逆程;由上向下的扫描称为帧正程;由下向上的回扫称为帧逆程。世界各国采用的扫描方式是把一帧图像分为2场来扫描。第1场(奇数场)扫1、3、5……奇数行,第2场(偶数场)扫2、4、6……偶数行,2场光栅相嵌组成隔行光栅,称为隔行扫描,它可避免逐行扫描出现的光栅闪烁现象。这时,每一场由上向下的扫描称为场正程,由下向上的回扫称为场逆程。我国采用的电视标准是:每帧扫描625行,每场扫描行数为312.5行,每秒扫描25帧、50场。

从20世纪70年代起,高清电视的研制就成为国际电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日本研究高清彩色电视机几乎从彩电播出时代就开始了。众所周知,扫描行数越多,电视图像就越清晰。日本广播协会开发的MUSE制式使电子图像的分解能力达到了每幅图像1125扫描行数的程度,这个数字比美国标准高出一倍以上,与PAL制和SECAM制(625扫描行)相比,也几乎高出了1倍。

1981年,日本广播协会首次展示高清电视,便令全世界为之咋舌。每秒钟可以通过60幅画面,宽与高的比例不再是以往的4∶3,而是16∶9。它的清晰度和逼真度可与电影相媲美,肉眼几乎看不到点状扫描线。它的色彩更加艳丽,高保真度立体声音信号与宽屏幕的画面浑然天成。日本的电视剧制作者们甚至提出,拍高清电视时,演员的化妆要一直到耳朵内。

1989年6月3日,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每天播出高清电视节目的国家。

虽然日本在高清电视的研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高清电视已投放市场,但由于MUSE制式的制约,使得高清晰度的新制式不能与原来的NTSC制式互相兼容。如此一来,用高清晰度发射机播放的节目,普通电视机要安装一个昂贵的解码器才能收到,而图像的清晰度也还在原来的电视机的局限之内。换句话说,如果采用了日本MUSE制式,那么,现存的电视机便全部成为了废品。

日本在模拟高清电视的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又开始了新一代高清电视机的研制开发。1991年11月25日,索尼公司的数字式高清电视节目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行,宽高比由5∶3改为16∶9,节目的图像质量和感染力都显著增强。

2000年12月,日本开始通过卫星播出数字高清电视节目。当时开设了6个免费频道,用户只要购买机顶盒便可收看高清节目。日本目前已结束模拟高清电视节目的播出,全面转入数字高清电视的发展。

1990年,美国的高清电视的研制工作初见成果。美国将最先进的数字转换技术运用到了高清电视中。1990年5月,美国的几家大公司和组织先后提出了四套数字高清电视方案,并在1993年联手研究了新的高清电视系统“大联盟”方案,简称GA。GA是一种全数字电视系统,不但具有高清电视的视听效果,还能与有线、卫星、计算机等互联,构成同播系统。这个全新的电视系统使美国的高清电视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1996年,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美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该标准的视频格式同时用于高清晰度电视和标准清晰度电视。

1998年10月29日,美国正式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城市的多家电视台随后纷纷推出自己的高清电视节目。目前,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家庭影院频道(HBO)等都在播出高清电视节目。ESPN有线电视网、探索频道(Discovery)等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高清电视频道。到2006年,美国已有500多个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开播了高清电视频道,约有1亿户家庭具备了收看高清电视节目的条件。

欧洲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高清电视的研究。1991年,欧洲成立了高清电视联营集团“电视1250”,“1250”意味着新制式的扫描线为1250行。参加这个联合研制活动的有欧洲大陆最具实力的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英国广播公司、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法国电视公司等。在海牙举行的欧洲科技“尤利卡”计划第9次部长会议确认,欧洲高清电视以HD-MAC为唯一的标准制式。MAC系统的设计理论充分利用了电视直播卫星传送技术的优势,按照设计要求,MAC系统可以兼容目前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PAL制式和SECAM制式的普通彩色电视发射信号。因此,经过兼容处理之后,普通彩色电视机所接收到的图像质量将大大提高。

1993年,欧盟放弃了HD-MAC标准,开始规划和研究一种新的能同时兼容标准清晰度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全数字电视系统。现在,欧洲国家的高清电视采用的是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标准。

2004年1月1日,欧洲第一个高清电视节目频道Euro1080开播。2005年11月,德国的付费电视运营商Premiere公司开播了3套高清电视节目。英国广播公司也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过卫星播出高清电视节目。同年5月,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正式开始向用户提供高清电视服务,有10个高清频道可供选择。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发展高清电视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高清电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电视业界和普遍观众的关注。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等,都在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电视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电视在经营管理方面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很突出的一点便是,电视业在迅猛发展中与相关的传媒行业甚至其他产业之间产生了更密切的关联,传媒企业并购特别是国际传媒巨头之间的并购日益增多。

以美国为例,1985年,传媒大亨默多克购买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和大都会广播公司的电视台,后对其进行改组,成立了福克斯电视网(FOX)。1989年,时代公司和华纳公司合并。1996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同样是在1996年,西屋电气公司以54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股合并改组浪潮并不只是在广播电视领域业内进行,而是发展到电信和互联网等其他产业领域。例如,199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软件行业的微软公司联合开办了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频道(MSNBC),这是一个既可以通过有线收看,又能在互联网上进行在线浏览的频道。2001年,互联网行业的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合并后成立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进一步整合了两大产业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更多的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通信服务。

总的来说,不管是兼并还是被兼并,与电视台或电视网相关的并购事件都呈现出跨行业、跨文化的突出特点。传媒并购使广播电视业与电影、报业、图书、唱片发行等其他传媒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进入21世纪以来,电视传播领域在技术层面发生的最大变化非新媒体莫属。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从技术上来说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非传统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电子邮箱、信息网站、手机电视、手机报、便携式智能终端、数字电视、IPTV、楼宇电视等。新媒体技术为世界各国的电视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6q+Vyi/mx0dWAl6B6JKIMs9kJO/puFXV8BcXtTVuBg39ZtT4k4f5rg3CBwq2ae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