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中国电视的探索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要在北京建立电视台。2月12日,周恩来总理批示,新中国建立电视台的提案被列入了“文教5年计划”。

1956年,刘少奇主张先研发黑白电视,但重点应该是研发彩色电视。

1957年8月1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成立北京电视实验台筹备处。

1958年5月1日19时整,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称为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经过4个月的试播之后,同年9月2日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为直播、黑白节目。

1958年10月1日,我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试播,并于次年10月1日正式播出。

哈尔滨电视台(现在的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三座电视台,于1958年12月20日问世。

这是我国最早一批电视台,中国的电视事业从此开始步入征程。

在北京电视台试播期间,每周2次(周四、周日)播出节目。正式播出后,改为每周播出4次节目(周二、周四、周六、周日)。

1958年5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前民主德国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目,这是首次播出国外电视节目。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9年下半年起,北京电视台设立每周播出一辑数国的《国际新闻》专栏。同年,北京电视台开始对外寄送节目。

1960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闻》栏目。

据统计,北京电视台在创立初期,电影占播出时间的75%,转播剧院演出占15%,自办节目占10%。至1959年年底,故事片的转播比例为50%,戏剧转播比例为30%,其余的20%为纪录片、新闻片、科教片以及小型文艺节目。

1965年,中国已与27个国家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换关系。

1966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始播送“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和有关文章。

1967年1月6日,为了“集中精力参加文化大革命”,北京电视台停播。1967年2月4日,停播近一个月的北京电视台奉命恢复播出。

1968年前后,过去被迫停播的省级电视台在省革委会指令下陆续恢复播出。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在10天时间里,长达17分钟的开幕式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连播38次。

1970年10月1日,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广西、福建各省台开始正式或试播电视节目。

1973年5月1日,面向北京地区广播的彩色电视节目试播。

1974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对外宣布实行彩色电视播出。

1976年12月21日,北京电视台转播《〈诗刊〉朗诵音乐会》,开始了大规模为革命历史歌曲和著名文艺工作者恢复名誉的活动。

1977年7月25日,北京电视台面向全国和面向北京地区的两套节目全部实行彩色播出。

1977年年底,北京电视台开办电视教育讲座。

1978年1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

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采用ENG电子采访设备。

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

1979年6~7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停止向电视台供应新拍故事片。

1983年3月,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此后,市、县级电视台有了很大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进,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电视台在组织管理体制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实践的不断深化和经营准入政策的不断放开,民营电视机构和外资参股电视机构的数量也呈日益上升之势。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已有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2638家,其中广播电台227座,电视台247座,广播电视台2120座,教育电视台44座。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78%和97.62%。 bD1LD/pGagkiTvWoCRJXGd2IydZBeSrsyhaUOXs9kCFVo47djk4pPR/66ZMHkX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