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电视制作系统简介

电视制作系统就是将各个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单位集中、统一在一起的集合体。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元素可以单独工作并完成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完整过程。应该说,电视制作系统是由设备与人共同组成的。下一章将介绍电视台的人员构成,而这一章的重点则在于电视制作的系统设备。

无论制作过程是简单还是复杂,电视制作都是在同样的基本原理下进行工作的。这个基本原理就是:电视摄像机把它所捕捉到的一切(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电视接收机再将这些电信号转换成屏幕图像——电视画面;录音话筒把它所捕捉到的各种实际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电视接收机上的扬声器再将这些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把图像信号称为“视频信号”,把声音信号称为“音频信号”或“声频信号”。伴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发展,电视制作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很多电视台都采用了数字电视制作系统,节目采录和制作也相应地由处理模拟信号转为处理数字信号。数字视音频信号的优越性就在于清晰度高、抗干扰性强,经多次转换和远距离传输仍能保持高质量。

图2-1 电视制作系统示意图

以上是最基本的电视制作系统示意图,其实任何复杂的电视制作系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扩充和发展。扩展之后的电视视频系统大概由以下若干部分组成:一个或多个摄像机;一个或多个摄像机控制单元;预演监视器;视频切换台;字幕机;输出监视器(或节目监视器);录像机;传输。扩展之后的音频系统主要有:一个或多个话筒;一个音频控制台;一个音频监视器;输出线把声音信号输送到录像机,或者直接输送到传输线。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于采用现场直播方式播出的电视节目来说,为应对某些突发状况的出现,还需要在电视制作系统中加入数字视音频延时设备,以赢得紧急处理时间,确保安全播出。

一、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现在世界上共有三种电视制式,截至1988年,全球共有68个国家采用PAL制;39个国家采用SECAM制;33个国家采用NTSC制。现在我们来分别解释这三种制式。

PAL制式彩色电视是逐行倒相制式。它克服了NTSC制式对于色度副载波相位的敏感性,把两个色差信号变为U、V信号,宽带均为1.3MHz。在发送端把副载波色度信号V进行逐行倒相,在接收端再把极性复原,并利用延迟线使相位误差引起的色调变化在相邻行之间互相补充。PAL制式主要用于西欧、中东、非洲、澳洲等地,中国采用的也是PAL制式。

SECAM制式彩色电视是顺序同时制式。它的亮度信号每行都传送,利用延迟线把上一行的色差信号作为未传送行的色差信号。它把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两个副载波进行调频,克服了相位的敏感性。SECAM制式主要用于法国、俄罗斯(前苏联)及前东欧国家。

NTSC制式彩色电视是美国国家电视委员会制式,传送的彩色图像被分解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然后变换成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I、Q)信号,以便于与黑白电视兼容。根据大面积着色原理,把两个色差信号对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以后,频谱交错,加入到亮度信号中一起传送。NTSC制式有相位敏感的缺点,它主要应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电视领域中。

PAL、SECAM和NTSC这三种彩色电视制式都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它们之间却彼此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采用国产彩色电视中心设备开始试验播出。同年10月,转为正式播出。

1973年年底,上海、天津、成都等电视台也开始了彩色电视节目的试播。

1977年7月25日起,北京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全部改为彩色播出。从此,中国电视完成了从黑白向彩色的过渡,它也预示着中国电视事业和电视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2年,国家批准采用PAL制式为中国彩色电视制式。

二、摄像机和录像机

在采用录像设备之前,电视台基本使用胶片制作电视节目,费时费力又耗资巨大。使用录像设备(包括摄像机和磁带录像机)也可以说是电视领域的一场革命。

(一)摄像机

摄像机就是把光学图像转换成一定规格的视频信号的设备。摄像机的研制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如今它的外观、内部构造以及性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的摄像机全部采用电子管电路,体积庞大,操作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运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氧化铅摄像机,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同时性能也达到广播级标准。1970年代便携式摄像机的出现,为电视新闻采访和外景拍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进入1980年代,体积更小、使用更方便、性能也更为优越的CCD摄像机问世。CCD摄像机无需电子束扫描便能实现光电转换,其灵敏度和分解力等重要技术指标也优于摄像管摄像机,而且还实现了摄像管摄像机难以实现的电子快门功能。目前,CCD摄像机已基本取代摄像管摄像机,成为电视广播领域广泛采用的视频信号源设备。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将摄像机分为电视广播用摄像机、应用摄像机和家用摄像机。其中电视广播用摄像机也称为专业摄像机,是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机构的专用设备,包括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演播室用摄像机以及较为轻便的转播车用摄像机和现场新闻采访用的摄像机。应用摄像机主要用于工业、交通、医疗、商业监视及安全监控等领域,此类摄像机常具备耐高温、防水、防震、可遥控等特殊功能。家用摄像机主要供家庭娱乐使用,其图像质量较差,但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

根据摄像器件的不同种类,又可将摄像机分为摄像管摄像机和固体摄像机。摄像管摄像机中使用的摄像器件为摄像管,它利用光敏材料的作用和电子束的扫描实现光电转换,使用的光敏材料主要是氧化铅和硒砷碲。由于使用了电子枪,摄像管摄像机通常体积庞大。固体摄像机中使用的器件为半导体器件,常用的是电荷耦合器件(CCD)和电荷注入器件(CID)。固体摄像机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和时钟脉冲作用的驱动来实现光电转换的,具有体积小、耗电少、集成度高的优点,因此逐步取代摄像管摄像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摄像机内部使用的摄像器件数量的不同,可将摄像机分为三片(管)机和单片(管)机。一般来说,电视广播用摄像机采用的是三片CCD(或三只摄像管),而家用摄像机多采用单片(管)机。

根据电视信号性质的不同,摄像机可分为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数字化摄像机。传统摄像机输出的是模拟电视信号,由于目前各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系统日益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需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相关编辑或素材处理。而数字化摄像机则可以直接输出数字电视信号,无需转换,可直接运用数字技术加以处理。

此外,还可根据设备的摄录功能情况将之分为普通摄像机和摄录一体机。普通摄像机只有摄像功能,而摄录一体机同时具备摄像和录像两种功能。

(二)磁带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就是把图像和声音记录在磁带上,可以重放出来的电磁转换设备。磁带录像机大多是螺旋扫描式的,即磁头装在磁鼓上,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同时磁带也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在磁带上记录下与磁带长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一条条磁迹。

根据磁带宽度的不同,录像机可分为2英寸摄像机、1英寸摄像机、3/4英寸录像机、1/2英寸录像机、8毫米录像机以及1/4英寸录像机。

根据图像和声音信号性质的不同,磁带录像机可分为数字和模拟两大类,其中数字磁带录像机又分为标清数字磁带录像机和高清数字磁带录像机两种。

从1978年年底开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采访和节目制作逐步向电子录像方式过渡。录像设备的采用,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地提高了节目技术质量。电子采访设备(ENG)声画合一,方便了同期声采录,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时至今日,中央电视台已经拥有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中央电视台目前使用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设施包括:演播室、摄录设备(含数字标清ENG设备、高清摄录设备、模拟摄录设备)、对编设备、便携编辑机、编辑合成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三维动画创作系统、图像合成创作系统、新闻共享网络系统(含精编工作站、粗编工作站)、音棚、配音译配机房、转播车、中继航拍直升机、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系统)、微波系统、海事卫星传送系统等。采录制作设备已全面实现数字化。

三、“ENG”“EFP”以及“ESP”

所谓ENG就是“电子新闻采集”的英文缩写,即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指的是由便携式摄像机和便携式录像机组成的现场采录系统,它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速普及。现在广泛使用的ENG以摄录一体机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是迅速、灵活、轻便,而且能同时录像和录音,声画合一,便于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其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迅速。由于ENG设备简单,并且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所以,电视工作者可以携带它迅速地赶赴拍摄现场拍摄正在发生的事件,甚至可通过卫星传送系统进行直播。ENG的传送不需要制作准备以及反复的调试和检查。

2.可移动性。人到达哪里,ENG设备就可以到达哪里。它能够在汽车、电梯、直升机甚至非常狭窄的环境中工作。如果需要保证摄像机平稳地移动,它甚至不需要昂贵的演播室支架,携带ENG摄像机在手推车上就能够完成同样的移动。

3.灵活性。ENG设备能够单独完成新闻的拍摄录制和实况转播,也能作为多个摄像机录制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此外,采用ENG制作节目,可以在现场检查拍摄效果,避免因拍摄效果不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与电子新闻采集相对应的还有电子现场制作,简称EFP,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就是电子外景制作,即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综合了ENG的移动性、灵活性和演播室的制作管理和技术指标控制两个方面的长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化的、可移动的电视技术系统,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或称转播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它能够把几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包括画面、声音、字幕、特技切换等一次制作完毕。装备EFP设备的转播车,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电视制作中心。各种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调音台、导演切换台、同步机、视频音频分配器、监视器等一应俱全。它可以在现场利用多个摄像机的信号制作节目,既可以录制下来,也可以直接播出。EFP设备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转播体育比赛、录制文艺节目时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SNG,即Satellite News Gathering。这种卫星新闻采集系统不但能在现场进行新闻采集,而且能够直接通过卫星将新闻传送到电视台,是一种比ENG设备功能更强的新闻采集系统。SNG除了具备ENG系统的设备之外,还配备了小型的卫星上行系统。它的特点是携带方便,适应性强,能及时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也适合在野外或偏远地区进行采访。

此外,还有被称为ESP的电子内景制作,或者称作电子演播室制作,即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它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录制节目,其所制作的节目的技术质量最高。

四、电视演播室

电视台的演播室和电视演播室制作中心为最精致、要求最高的电视制作工作提供布景和装备。这里的环境可以人为进行控制,设备的技术指标也是最高标准的。演播室一般是由电视观众看得见的、有演员表演的演播室和电视观众看不见的导演控制室两部分组成。

演播室是电视台摄制或者录制节目的房间。通常电视台都设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演播室,以适应不同类型节目录制的需要。演播室是电视节目表演与制作的场所,大多数演播室是长方形的,它可以容纳摄像机、话筒、照明设备、布景以及道具等,摄像师、照明师和其他制作人员就在此工作,演员也在此表演。有时,还有观众直接来到演播室进行现场参与。演播室应考虑声学效果、灯光照明、噪声的减低以及通风空调等问题。

演播室的大小,对节目制作的复杂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弹性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演播室越大,就能制作越复杂、越具弹性的节目。所以,在大演播室里制作简单的节目总是比在小演播室里制作复杂的节目容易一些。

按照占地面积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演播室系统分为大型演播室系统、中型演播室系统和小型演播室系统。大型演播室的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之间,配备有4~5台摄像机,设有折叠式观众席位,主要用于场面较大的节目,如大型歌舞、晚会等节目的制作,也可以将其布置成不同的场景,用于电视剧(室内剧)的拍摄。中型演播室的面积一般在200平方米~400平方米之间,配备有3~4台摄像机和少量观众席位,主要用于小型戏剧、曲艺、歌舞、知识竞赛等节目的制作和部分专题节目的制作。小型演播室的面积一般在200平方米以下,包括配备单台摄像机的口播新闻演播室,主要用于新闻、访谈、电教等节目的制作。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录制新闻类节目的演播室,比如《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报道》等节目的演播室就相对小一些,而录制音乐节目、戏剧节目以及综艺性节目的演播室就要大一些,比如《春节联欢晚会》《星光大道》等节目的演播室。

演播室的地板必须保持平滑,以便摄像机在地板上能够移动平稳、均衡。天花板的高度是电视演播室最重要的设计因素之一。因为如果天花板过低,灯光设备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无法进行良好的照明制作。由于演播室对于声音的控制也非常严格,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门用来进行音乐会转播的演播室,所有的墙壁和天花板都用天然羊毛层来处理,并用金属丝网再将其固定。这样的音响措施,可以阻止声音在演播室周围杂乱地跃动。同时,演播室的门要能有效地阻隔声音,并且要足够大。

控制室是靠近演播室但与演播室分开的另一个房间,演播室内的一切,诸如摄像机、声音、演员等都通过这个控制室得以协调和调度,这里是制片、导演、技术人员、音响师等工作的现场。他们在这里对节目进行切换,对声音以及图像作出判断和选择,然后将演播室中的节目录制下来或者进行实况转播。

整个控制室有几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区:节目控制、切换台、音频控制等。节目控制室往往配备有视频监视器、监听扬声器和内部通话系统。

(一)视频监视器

控制室的监视器包括预监、预选监和输出监。

演播室有几部摄像机,控制室里就有几台视频监视器,分别显示每台摄像机所传出的信号。另外,还有几台监视器分别显示电影机、幻灯机输出的视频信号。控制室通常还有两台屏幕较大的彩色监视器。一台显示预演信号,以检测即将播出的或者录下的图像质量与效果是否达到了要求,若不满意,可立即修改。另一台显示正在播出或录制的图像,导演由此可以监看节目的最后效果。除此之外,还有连接录像机、字符发生器以及特技效果的监视器。在一个中型演播室内,通常可以看到30个以上的监视器。

(二)监听扬声器

控制室的制作人员特别是导演必须清晰地听到正在播出的声音。监听的音量可以在不影响输出音量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三)内部通话系统

这是为了便于导演在控制室指挥演播室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演员。

演播室中的导演一般位于制作台的中间位置,以便观看所有监视器的信号,他还可以通过内部通话系统将导演指令传递给制作组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摄像师。同时,导演还会借助控制台对现场进行控制。

导演控制台一般是指电视中控台,供艺术导演借助图像监视器、切换开关、字幕机、特技机来控制电视节目的编排和播出的控制设备。

音频控制室在控制室的一端,并用隔音玻璃隔开,以防止控制室内的噪声干扰。音响工程师也是通过内部通话系统来接受导演的指令。音频控制室中还应配置有供调音师调节各路传声器的音量、音调以及控制它们相互间混合比例的控制设备。 vtoWBqc9YAd8KXwpxDU2x9sBCsBogVyx8/22RTI3ChJjeQpn1UTcXk2HpUrYh3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