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城市到农村,中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城乡统筹”的提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城镇化之路将何去何从?成都重庆能否为中国的城镇化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在过去,出生在农村中的孩子要想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一是读书,二是当兵,除此之外别无去处。然而自从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迎面而来,在南中国深圳打开了一个缺口,把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国际化都市。从此以后,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都不曾预想会有今天如此的繁荣,从过去的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到今天的丰衣足食,雄视地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中国摆脱了贫穷大国,解决了数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不得不算是奇迹中的奇迹。
然而,这样一个奇迹却不是由我们过去几千年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带来,而是由中国近30年发展起来的工业创造的,是将数亿的农民工转移到了工商业中,把刀耕火种的农民工转变成了组织化的产业工人,才有今天中国奇迹的发生。
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财富,有钱才能办事,于是许多专家提出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来改造传统农业,也有人建议要用工业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的农业,且不说投入的方式与效果,以中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即便是举国之力也是捉襟见肘。若以工业的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收益根本无法支撑工业的规模化投入,且极有可能会走向农业“大炼钢”狂热中去。中国如此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何谈容易?
那么,是不是中国农业就与现代化无缘了呢?当然不是,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在什么情况下中国的农业会走向现代化?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中国的农民会投入到农业现代化中去呢?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制造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制造工人打道回府返乡故里,回流的人群预计近千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陈锡文表示,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北大的陈平教授也参与过调查。在我看来,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再加上新劳动法的出台,中国农民工返乡的人数是雪上加霜,四千万人数不为过。
2011年春节后,中国沿海一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用工荒,速度来得那么快,范围又是如此广,不仅是沿海一带的珠三角,长三角,甚至蔓延到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许多企业为了招聘到工人,把车跨省直接开到员工老家去了,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必然会带来人力成本上涨,企业给员工的工资待遇普遍增长了20%左右,这也是前所未有过。
用工荒的出现,农民工工资上升,中国往昔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已大势已去,大批返乡的农民工的出现是一个局限条件的转变,这种局限的转变让几千万的农民工重回故里,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限呢?或者说中国农业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转折点?
在我看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沿海一带的制造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高度竞争与饱和的阶段。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然而中国的市场永远不会再像30年前那样遍地是黄金,对于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要么技术升级,要么降低经营成本。技术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法快速实现,再加上中国的制造业还普遍处于加工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于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沿海一带的企业逐渐将工厂内迁,加上内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大力扶持,各种政策的优惠出台,从2005年开始,源源不断的制造企业往中西部一带迁移,加之国家对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推进,沿海一带的制造业纷纷迁移到内地。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的迁徙会带来产业的转移,产业的转移会改变社会经济的结构,也会改变传统农业的基础。产业内迁之后,农民们就不用再背井离乡去“京广沪深”一带了,有的就可以在本市、本县甚至本镇打工,这在以往的打工记忆中是不曾有过的,这就意味着一个农民他不用再去外地打工了,他在家附件就可以上班赚钱。过去是没有办法,是为了赚钱养家,而现在呢?不仅可以在家赚钱,还可以把老人孩子照顾好,甚至还能兼顾田地的农活,如此一来整体的收益就增加了,其综合收益甚至要超过外出打工的收益,这样他就不愿意出去了。
是产业的迁移把人留在了农村,人在农村才能建设农村,这就是城镇化的基础。在近十年,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城市到农村,中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城乡统筹”的提出!
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在南中国拉开帷幕,邓小平的“春天的故事”让中国的春天真正到来,让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古国从深邃的黑洞中走了出来。中国城市化建设是通过改革开放下的工业化来完成的,是将中国数亿农民工转移到了工商业中来实现的。但是,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不是局部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的城市有了现代化,但如果中国的农业不能现代化,那么中国就称不上是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我们就必须回过头来看,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八亿农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让中国的农业走向现代化是改革开放后30年的时代主题。
中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农业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农业的现代化不是直接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对农业投入改造来完成的,而是走人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镇化建设之路。让我再说一遍,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不是通过直接对农业的投入改造完成的,也不是直接通过工业与城市化的进程来逐步实现,而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在产城交互的进程中,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三产联动来不断实现的。
所以,当中国的商品经济走向饱和时,当中国的制造业走向白热化时,中国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战略举措,也即城镇化,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城乡统筹是方向,西南的成都、重庆走在了前面,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城镇化之路将何去何从?成都重庆能否为中国的城镇化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