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531—590),字介,琅(今山东临沂)人。颜回第三十五代嫡孙。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晚年所著《颜氏家训》,以儒家观念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后世称之为“家训大师”。
颜之推一生历经战乱,多次被俘,颠沛流离于江南、关中、山东、河北诸地,先后在南朝梁、北齐、北周、隋朝担任官职。这种经历,使他有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倾向。他在《颜氏家训·归心》篇中认为儒教为内教,佛教为外教,本来是一体的,仅仅是在对人的教化方面分工不同。并用佛教的“五戒”比附儒家的“五常”,认为:“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还把儒家的克己复礼、修身治国和佛教一人修道、普度众生结合起来。
此外,他还在《颜氏家训·养生》篇中接受了道家的神仙之术,认为“神仙之术,未可全诬”,提出“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暄寒,禁忌饮食,将饵药物,遂其所禀”的主张,将儒家和道家结合起来。
《颜氏家训》以传统的儒学道德观念结合古今事例,阐述教子治家、立身扬名的道理,告诫后代守道尊德、治学修业、养生归心,成为于国于家有用之人。这些训导大大提高了颜氏子孙的素质,家族中人才辈出,孙子颜师古成为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六世孙颜真卿成为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书法家。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智(y ǐ)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晋王回送他“智者”大师称号。
智 (538—597),字德安,俗姓陈,天台宗第四祖,该宗实际创立人,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他临终前写下的遗书中总结的“六恨”“四愿”,体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一恨说自己出家,本意寻求解脱,不幸学徒汇聚,施主自来。第二恨,在陈都金陵传法,劳而无功。第三恨为报王恩,到江都弘法,竟无人“求禅求慧”,不得不离开。第四恨是说离开金陵,前往荆州弘扬佛法,只是由于报答出生地的因缘。第五恨是说在荆州弘法,被地方官视为“集众”闹事,使理想受挫。第六恨是说天台山供给贫乏,原想出山弘法,却没有获得当局允许。
第一愿是要求杨广留心佛法,改良政治。第二愿是希望杨广在天台山为天台宗建一根本道场。第三愿是要求赐给土地,保障天台宗的建设。第四愿是希望杨广多做一些广度僧尼、礼敬僧众的实事。
智 被后世的人们尊为天台宗的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