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8

王弼为什么喜欢老子?他是怎样说无谈玄的?

王弼(226—249),字继嗣,魏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金乡)人。他继承老庄哲学,说无谈玄,成为魏晋玄学的开创人物。

王弼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览群书,苦读儒家经典,但最喜欢读的还是《老子》和《庄子》,很快成为才华出众的少年名士。

243年,他去拜见吏部侍郎裴徽,讨论圣人与老子的关系。裴徽问他:“‘无’是万物的根源,但是圣人却不说,而老子反而阐述‘无’,这是为什么呢?”王弼回答说:“圣人做事虽然以‘无’为原则,但是因为‘无’很难解释,所以索性就不说;老子呢,他实际是信奉‘有’的,所以常说‘无’。”他用道家理论来解释儒家学说,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件事引起首倡玄学的吏部尚书何晏的关注,他认为王弼具备了谈论天道和人事的资格,便邀请王弼参加多人谈玄的座谈会。王弼才思敏捷,在答辩中驳倒众多谈客,最后自问自答,破解了玄学中的很多难题。

王弼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证本末、体用等哲学范畴的哲学家。他注《老子》和《周易》,一反汉代经学家繁琐之风和谶纬神学的迷信思想,运用抽象思辨,注重义理分析,在学术上开创新风。他着重论述本末、体用、有无、动静、自然和名教等关系,强调“有”(现象、存在)以“无”为本,为体,“凡有皆始于无”,进而肯定名教(“有”)也出于自然“无”,为封建伦理纲常作哲学辩护。 hZD9ZYh4hh+qd24yw2XtYD+wvyR/eytP5NP9Ar1nRDcpIzA1YavJuZ5t9eJfv7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