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追随父亲崇尚道家,又拜董仲舒、孔安国为师,深信儒家,但融合儒、道、法“成一家之言”是他最终的追求。
司马迁(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年时曾从董仲舒习《春秋公羊传》,又从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今古文经学对他都有影响。初任郎中,后接替父职,担任太史令。他又精通天文学,曾参与落下闳等主持的《颛顼历》修订工作。后遭李陵之祸,下狱被处宫刑,他深感屈辱,发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作《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韩城)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黄老信徒,他的《论六家之要旨》一文实际即一曲黄老思想的赞歌。司马迁作为一个继承父志、深习家学的学者,其思想倾向无疑打上黄老思想的深刻烙印,所以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评价司马迁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
司马迁既推崇黄老,又尊显儒术。他拜董仲舒、孔安国为师,效法《春秋》为拨乱反正编撰《史记》。他为孔子立世家,又为孔门弟子立传,对孔子表现出一种无限的仰慕,称赞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衷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既倾向黄老,又尊儒崇儒,反映出当时诸子百家的交汇融和已成为必然之势,正如他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说:“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这既是他的理想追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