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公孙龙是何许人?

公孙龙作为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其观点相当有名,但司马迁的《史记》只在《孟子荀卿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对其生平简单提及,他究竟是何许人,还是人们不太清楚的问题。

大致说来,公孙龙(前320—前250),传说字子秉,赵国人,名家的代表人物,以“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而著名。

公孙龙早年和魏国公子牟交情甚好,他们谈论天地的学问及庄子的境界。他一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赵国平原君赵胜家里做门客。曾经被派出使燕国,劝说燕昭王停止对齐国的战争。他也曾经与赵惠王辩论偃兵之事,发现这些诸侯王言不符实。

赵惠文王九年(前290),秦国大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发动楚、魏、赵三国联军,迫使秦国退兵。虞卿为平原君请封,平原君在公孙龙劝说下,打消了受封的念头。

孔子六世孙孔穿,字子高,来到赵国平原君家里,和公孙龙进行辩论。平原君认为孔穿“理胜于辞”,公孙龙“辞胜于理”。齐国派邹衍到赵国,也讨论“白马非马”的问题,认为这样的辩论毫无意义。平原君于是把公孙龙赶走了。

公孙龙的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十四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八篇,到目前只残留六篇,共一卷,保存在明代《道藏》中。第一章《迹府》描述其生平事迹。第二章《白马论》提出“白马非马”,讨论概念之间相等和包含的关系,和现代集合论思想有共通之处。第三章《指物论》提出“物莫非指”,讨论现实世界和主观概念的关系。第四章《通辩论》提出“鸡足三”。第五章《坚白论》提出“离坚白”,讨论的是物体和物体属性的关系。第六章《名实论》。《公孙龙子》成为研究公孙龙哲学思想的主要文献。 Ot0wv0838sDcMAmla2OO1WSy9L78r+BcFREir5ltfJ2ZoEgd86/rpyP0IioEy1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