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经营游戏怎么玩
——从福特到郭台铭

为什么要把经营企业变成赢的游戏?

企业的主体是人,人既有能动性,也有惰性,可以说所谓的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要建立一个机制,发挥人的能动性,抑制人的惰性。每家企业、每个时代的企业都在探索最合适的管理机制,也可以说是在找寻一种最适合企业人的游戏玩法。

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可以说是20世纪管理者中的经典人物, 1999年,《财富》杂志将福特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我们来看看福特的游戏玩法。

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生产线并将其引入设在密歇根州海兰园的工厂,效果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在流水生产线安装前一年,他要将工人数量增加一倍才能让T型车的产量翻番。安装流水生产线后一年,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但工人数量没变。流水生产线让工厂变得极为高效,甚至海兰园工厂发放的工资总额都下降了。但麻烦的是,员工以令人担心的速度流失。流水生产线的工作乏味,造成了工人们集体辞职。

1914年1月5日,福特将记者们召集到工厂,宣传他的雇佣政策变化:首先,公司将工作时间由每天9小时减少到8小时;其次,工作由一天两班倒变为三班倒,这将带来大量新的工作岗位;第三,基本工资提高一倍以上,由原来的一天2.34美元提升为5美元。

第二天,《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宣称“亨利·福特把1914年利润当中的1000万美元送给工人”,《纽约晚报》称这是“伟大的慷慨行为”。成群的求职者出现在工厂大门口,数量达12000多名,以至于要出动警察维持秩序。这是工业发展史上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

不到一年,员工流失率由370%跌到了16%,劳动效率上涨了40%至70%。1914年到1916年间,福特公司的利润翻番,由3000万美元增长至6000万美元。福特后来说:“每日8小时和支付5美元日薪是我们做出的最漂亮的削减成本措施。”这巩固了福特公司作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也让福特成为美国首富。

但我们不要就此以为福特是一个慈善家。福特对待工会很严厉,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要的是工人的双手,为什么后面还跟了个脑袋?(Why is it every time I ask for a pair of hands, they come with a brain attached?)

按经济学家科斯的说法,企业经营的第一原则是“效率优先”,福特通过流水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通过高工资保证了工人的配合,最终实现了整个公司的效率提升。

可以说,这是20世纪赢的游戏。只是这套玩法更像是广播体操,不像是NBA比赛。但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福特要的是规定动作,工人要的是更高的收入,通过这套机制提升了整个组织的效率,福特和工人取得了双赢。但这套玩法到了21世纪还适用吗?

亨利·福特曾经说,没有人能管理100万人。但郭台铭做到了,郭台铭麾下的富士康最高峰时曾经雇用了140万人。当然,这是代表企业强大的数字,但也是烦恼的开始。

2010年,富士康发生了多起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事故频频发生,各种劳工组织纷纷卧底调查,媒体铺天盖地指责富士康是黑心工厂。

焦头烂额的郭台铭采取过各种措施,加工资、装防护网、提供心理咨询……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跳楼事件仍然继续发生。

或许,富士康可以裁掉很多工人,郭台铭再也不用为管理百万员工而头疼了。并且经过多轮加薪,现在富士康的人力成本并不低,还要建宿舍、娱乐设施等等。在管理方面,改用机器人可能要比用员工方便很多,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更不会跳楼。但这真的是长期有效的问题解决之道吗?

我们得先搞清楚郭台铭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郭台铭有一次在台大演讲,曾经抱怨大陆的年轻人太希望一步登天,不够踏实。他1974年创业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为了销路曾经跑遍美国、日本开拓市场,一路打拼到1989年才分期付款买了一套房子。奋斗时候过得比现在任何一个富士康员工都苦,但他挺过来了,终于成了台湾首富。他很难理解为何那么多的年轻人会自杀。

其实,不单是郭台铭,绝大部分企业家也都无法理解有些年轻人为什么要跳楼,再往下延伸一层,很多“50后”“60后”“70后”的管理者也理解不了“80后”“90后”员工在想什么。

换位思考,郭台铭也挺不容易的。富士康有上百万员工,出现各种事故是难免的,它的薪酬福利高于很多大陆的工厂,说它完全是“血汗工厂”其实是挺冤枉的。只是雷厉风行的郭台铭理解不了新一代工人,他要的只是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工作的工人,也许冷冰冰的机器人更适合他的管理机制。

想想富士康的员工想要的是什么?上一代农民工的梦想是找到一份工资高一点的工作,可以多加班多挣钱,然后回家盖房子娶老婆。富士康可以帮助上一代农民工实现梦想。但时代变了,新一代农民工的梦想不一样了,他们不再想回到乡下,也回不去了,他们期待像城里人一样被社会、企业接纳、认可,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只是过客,或者说只是打工机器。但遗憾的是,郭台铭还在用对待上一代农民工的方式对待新一代农民工。他想要的是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工作的工人,就像做广播体操的学生,而员工想要得到更多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自主权,这个巨大的落差就是问题所在!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总结说:“在20世纪,管理所做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贡献,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知识员工的生产效率得到同样的提高。”

亨利·福特的做法能管双手,但管不了脑袋。21世纪管理的主体对象从体力劳动者变成了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可无法用流水线来管理。

彼得·德鲁克给21世纪的管理破了题,但答案在哪里? yEehZcHRhaavoA7YNS5/1bgHi4XuuRVZKKS9TJC60gUGa69J5zKvvWrjNSXwRM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