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札

◇◇◇

今日而言治术 ,则莫若综核名实 ;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复贺耦庚〉

◇◇◇

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哉!

〈致刘孟容〉

◇◇◇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答黄麓溪〉

◇◇◇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 ,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 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

〈答欧阳功甫〉

◇◇◇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 。此其可为浩叹也。

〈复彭丽生〉

◇◇◇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 ,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有一补 。不然,但就局势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与江岷樵、左季高〉

◇◇◇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 ,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

〈复欧阳晓岑〉

◇◇◇

方今民穷财困,吾辈势不能别有噢咻 生息之术,计惟力去害民之人,以听吾民之自孳自活而已。

〈与朱石翘〉

◇◇◇

带勇之人 ,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

〈与彭筱房、曾香海〉

◇◇◇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 专恃粮重饷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 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与王璞山〉

◇◇◇

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囷肝胆 又与掀振一番。

〈与刘孟容〉

◇◇◇

练勇之道,必须营官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宜须臾稍离。(启超按:教育家之于学生及吾人之自行修养,皆当如是。)

〈复刘霞仙〉

◇◇◇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揄修袂而养姁步 ,倡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见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厕六曹 ,目击此等风味,盖已痛恨次骨。

〈复龙翰臣〉

◇◇◇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尝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 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中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

〈复黄子春〉

◇◇◇

苍苍者 究竟未知何若,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

〈复朱石樵〉

◇◇◇

愚民无知,于素所未见未闻之事,辄疑其难于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实并无真知灼见;假令一人称好,即千人同声称好矣。

〈复褚一帆〉

◇◇◇

虹贯荆卿之心 ,而见者以为淫氛 而薄之;碧化苌宏之血 ,而览者以为顽石而弃之。古今同慨,我岂伊殊?屈累 之所以一沉,而万世不复返顾者,良有以也。

〈与刘霞仙〉

◇◇◇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

〈与罗罗山、刘霞仙〉

◇◇◇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善用兵者亦然。

〈致罗罗山〉

◇◇◇

急于求效,杂以浮情客气 ,则或泰山当前而不克见。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 。外重而内轻,其为蔽也久矣。

〈与李次青〉

◇◇◇

锐气暗损,最为兵家所忌。用兵无他谬巧,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与李次青〉

◇◇◇

日中则昃 ,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自仆行军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惧,上下怵惕者,其后恒得大胜;或当志得意满之候,狃 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启超按:处一切境遇皆如此,岂惟用兵?)

〈与罗伯宜〉

◇◇◇

欲学为文,当扫荡一副旧习,赤地 新立。将前此所业荡然若丧其所有,乃始别有一番文境。(启超按:此又不惟学文为然也。)

〈与刘霞仙〉

◇◇◇

吾乡数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圣可狂之际;惟当兢兢业业,互相箴规,不特不宜自是,并不宜过于奖许,长朋友自是之心。彼此恒以过相砭,以善相养,千里同心,庶不终为小人之归。

〈复李希庵〉

◇◇◇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常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与鲍春霆〉

◇◇◇

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 为切戒。

〈与李希庵〉

◇◇◇

自古大乱之世,必先变乱是非,然后政治颠倒,灾害从之。赏罚之任,视乎权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于维持是非之公,则吾辈皆有不可辞之任。顾亭林 所称匹夫与有责焉者也。

〈与沈幼丹〉

◇◇◇

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 ,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 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与吴翔冈〉

◇◇◇

军事不可无悍鸷 之气,而骄气即与之相连;不可无安详之气,而惰气即与之相连。有二气之利而无其害,有道君子尚难养得,况弁勇乎。

〈复胡宫保〉

◇◇◇

“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鄙人生平欠此二字,至今老而无成,深自悔憾。

〈复葛睪山〉

◇◇◇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

〈复邓寅皆〉

◇◇◇

敬字惟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三语最为切当。

〈复葛睪山〉

◇◇◇

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

〈与许仙屏〉

◇◇◇

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 不祥。

〈复胡宫保〉

◇◇◇

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 但称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 铢积寸累工夫,则下梢 全无把握。

〈致吴竹如〉

◇◇◇

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大抵取诸人者,当在小处实处;与人者,当在大处空处。

〈复李申夫〉

◇◇◇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

〈复李申夫〉

◇◇◇

骄、惰未有不败者。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此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

〈与李申夫〉

◇◇◇

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致沈幼丹〉

◇◇◇

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大抵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本此四者以衡人,思过半矣。

〈致李黼堂〉

◇◇◇

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有其质而更傅 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

〈复方子白〉

◇◇◇

求才之道,须如白圭 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 ,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

〈复李黼堂〉

◇◇◇

凡沉疴 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 ,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魂梦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铲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启超按:此问疾书也,摄生要诀,尽人皆当服膺。)

〈复李雨亭〉

◇◇◇

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

〈复宋子久〉

◇◇◇

平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着;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

〈复胡宫保〉

◇◇◇

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

〈复宋子久〉

◇◇◇

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

〈复方子白〉

◇◇◇

大抵世之所以弥乱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让小人愈妄。

〈复胡宫保〉

◇◇◇

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为客。

〈复刘馨室、姚秋浦〉

◇◇◇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复姚秋浦〉

◇◇◇

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复李少荃〉

◇◇◇

爱民乃行军第一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 粉饰之文。

〈复李少荃〉

◇◇◇

词气宜和婉,意思宜肫诚,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复李少荃〉

◇◇◇

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复李希庵〉

◇◇◇

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复李少荃〉

◇◇◇

吾辈位高望重,他人不敢指摘,惟当奉方寸 如严师,畏天理如刑罚,庶几刻刻敬惮。

〈复李希庵〉

◇◇◇

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与程尚斋〉

◇◇◇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 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沉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 者过事苛责,则庸庸者反得幸全。

〈致恽次山〉

◇◇◇

事会相薄 ,变化乘除,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然吾辈自尽 之道,则当与彼囊也者赌乾坤于俄顷,校殿最 于锱铢,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

〈复郭筠仙〉

◇◇◇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难辨。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 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决非和协之理。故恒言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即为小人。故群誉群毁之所在,下走 常穆然深念,不敢附和。

〈复郭筠仙〉

◇◇◇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然造端过大,本以不顾死生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是以戊午复出,誓不返顾。

〈复郭筠仙〉

◇◇◇

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复陈舫仙〉

◇◇◇

逆亿 命数是一薄德,读书人犯此弊者最多,聪明而运蹇 者,厥 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与李眉生〉

◇◇◇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与李幼泉〉

◇◇◇

养生与力学,皆从“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为作圣之基。

〈复陈松生〉

◇◇◇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致李宫保〉

◇◇◇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

〈致李宫保〉

◇◇◇

阁下此时所处,极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能勉宅 其心于宽泰之域,俾 身体不就孱弱,志气不至摧颓,而后从容以求出险之方。

〈致陈舫仙〉

◇◇◇

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复刘霞仙〉

◇◇◇

外境之迕,未可滞虑,置而遣之,终履夷涂

〈致陈碧帆〉

◇◇◇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致王少鹤〉

◇◇◇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近于伪。吾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 、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复杨芋庵〉

◇◇◇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与张缄瓶〉

◇◇◇

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

〈与李次青〉

◇◇◇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与李次青〉

◇◇◇

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仍只争临阵须臾之顷。

〈复胡宫保〉

◇◇◇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时,须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

〈与李申夫〉

◇◇◇

先哲称利不什不变法 ,吾谓人不什不易旧。

〈复陈作梅〉

◇◇◇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

〈复郭意城〉

◇◇◇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复陈舫仙〉

◇◇◇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坏国丧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仆自省生平愆咎,不出忮求二字。今已衰耄,旦夕入地,犹自憾拔除不尽。因环观当世之士大夫,及高位耇长 ,果能铲除此二字者,亦殊不多得也。忮求二字,盖妾妇、穿窬 兼而有之。自反既不能免此,亦遂怃然愧惧,不复敢道人之短。

〈复郭中丞〉

◇◇◇

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 深虑则不能达。

〈复袁小午〉 o3LAuH7AhHsxdu4S8v33AXH8SY3DB9lhchkxAFXl8Uo+Hh90RAkLnzXsOl9gmv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