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自我颠覆:做好脱离正常轨道的准备

这是一个以创业来衡量自身价值的时代!

创业,是一条最好的博取财富之道,是一个最富激情与挑战的人生代名词,同时它也是最好的实现自我与挑战人生的不二途径。

人的一生会面临着无数选择,但最终你所走过的只是其中的一条路。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人的一生才能更富有意义,生命才能更有价值呢?这是每个面临此等重要抉择的人都要回答的问题。诗人福斯特说过:“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创业的永远只是少数,99%的人都会安于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只有1%“不务正业”的人选择创业,他们满脑子思考一些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事。结果怎么样呢?机会让那1%的人捕捉到了,于是他们成功了。

创业的核心,不在于“创”,也不在于“业”,它是人生选择的事情。创业是一种特别不同寻常的人生。如果你要选择一个特别的人生,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且敢于颠覆自己,那么就选择创业吧。

创业,意味着和过去的生活说拜拜,彻底决裂!

创业,意味着要彻底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创业前,不管你是在读书,是在私企、国企工作,还是做公务员,基本都是一样的人生,按部就班,朝九晚五,按月拿着薪水,享受着福利和保障,拥有一定的职称、职位、权力和社会地位。

创业后,这一切都被颠覆了——

按部就班、朝九晚五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天候、全身心的投入,是拓荒式的工作;

原来的正常薪资没有了,有的是缩水的工资和遥遥无期的收入、盈利和分红;

福利和保障没有了,有的是不确定性、缺乏保障和组织归属感;

职位、权力、地位没有了,全都归零,你必须从头开始,再次打拼,为自己!

一旦你开启了创业模式,你会发现创业耗时耗力,什么都耗。如果你开始创业,它占据你生活的程度是你无法想象的,甚至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有很多想创业的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平衡创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或者说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还停留在“打工”思维上,他们依然是上班族的心态。这个问题,我觉得用马云一次演讲中的一番话来回答,是最贴切的——

“我有一次非常失败的跟员工的沟通。我们很多员工问我这个问题:生活和工作怎么平衡?

“然后他们请了我,还有我们几个人坐在台上也是这样,一本正经跟大家讲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平衡的,越讲心里越觉得不对劲,晚上回到家我跟大家道歉,我说了假话,因为我也没平衡。我是真没平衡,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创业者是平衡不了的,也不应该去平衡。

“你如果选择了创业这条路,选择了希望往前走,你就没办法去平衡(工作和生活)。你只是把自己,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谈,如何在里面获得乐趣而已。所以我告诉大家创业是很艰辛的。

“今天谁告诉我说,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我相信这是职业经理人,我也不相信他企业会做得很好。我是坐在马桶上冲着淋浴的时候在想工作,我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些事,但是我觉得是快乐。”

之前遇到一个想创业的人,告诉我他现在在打工,如果创业的话打工的收入就没了,而且房贷很紧张,要创业还差一点钱,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很想去尝试,怎么办?我说,你是想要现在还是要未来?想要现在,就老老实实去工作,想要未来的话,就把现在都扔了,都抛弃掉。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人的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新的生命。

创业者,等同于颠覆者。要无惧颠覆自己,颠覆过去的生活模式,清空自己。敢于从内部打破自己,以“不破不立”的气势去改变“旧我”基因,唯有思变、空破、践行,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丛林。

创业是颠覆旧世界,创建新世界,一代超越一代。

1.多想想失败后的样子

“最近看好一个项目,很想做,可是又担心如果失败了,我打工积累的钱就没了,还要重新去打工挣钱,何时才能出头啊?”

很多想创业的朋友都有这种矛盾心理,既有创业的激情和冲动,同时又担心创业失败后难以收场,命运悲惨。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去看,首先这种担忧是正常的,但不可让它成为自己创业的绊脚石。我看到过太多想创业的朋友,反复思考利弊得失,犹豫不决,迟迟按兵不动,思来想去,总是决定等等再看,似乎在等待某个时机的到来,其实是给自己一个借口,给自己制造一个继续生活在过去安逸生活中的心理安慰。

以至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不再,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难以自拔,结婚生子,按揭买房,身上的经济枷锁日益沉重,再也无力拼搏,最后只好认命,打工一辈子。

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最会做生意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个月赚3000元”。

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创业者不妨借鉴一下。

从另一个角度看,前面谈到那位朋友对于创业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创业前,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的可能性有两个:成功或者失败。在创业之前必须要想清楚,如果你失败了该怎么办,要能够接受失败的现实。

进行失败假设,多想想失败后的场景,做好最坏打算,往最好处努力。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能认识到这个层面,才可轻装上阵,尽情施展,消除后顾之忧。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这种场景,我让助手搜集了一些草根创业人物和他们的心语——

“本人今年25岁,刚刚结婚半年,打工看不到希望,连孩子都不敢要。之前做过烧烤,卖过早餐,摆过地摊,均以失败收场,又打工了好几年。现在也成家了,特别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生意,稳定地发展下去!”

“我已经失败了两次!我依然不甘心,我还想再次创业但是我不知道从何做起?”

“我以前做过汽车美容,投资了两个店都失败了,我现在知道是因为市场调查做得太少,后又做二手车,但是因为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投资太大,发展进步十分艰难!可是我不甘心我还想创业,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本人是地道的农村人,在三亚打工多年,28岁,男,这几个月开了个店,生意做得好失败,5个月就亏了十万块,这钱都是我家人在家做农活赚来的养老钱和信用卡的钱,这数目对我来说是天大的数目。把钱都赔光了,觉得压力到了极限,真想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可能所有的思维说起来都很简单,自己却大脑转不过弯,头快炸了,身体和大脑几乎已经分离。我该怎么调解自己?”

“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创业之前有没有想过,大不了老子啥都亏了从头打工?我还真没想过,就想过失败了之后继续折腾,穷折腾!但是老婆一直提醒我,咱家的家当就那么点,千万小心啊!你们呢?”

……

从这些描述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一颗颗不甘平庸的心,也能感觉到他们的迷惑、彷徨、无奈、苦闷乃至绝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指点或自我突破、蜕变,扭转运势,成功破局,走出失败的阴霾。那层沉重,压抑他们太久了。

创业成功是不是小概率事件,没有定论,一切都要结合实际,根据个体特殊情况,在实战中论英雄。

不过,创业有风险,没有任何争议。决定创业前,先别想着能赚多少钱,而应先考虑自己能赔(得起)多少。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之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2.失败了,敢认账

彩排和正式表演,截然不同。演习和杀场实战,天差地别。

无论事前我们进行了多少次失败假设,经过了多少次对失败场景的预估,一旦现实的失败来临,它们都不可能将由此而致的悲观、沮丧、失望、无助等消极情绪彻底驱散,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缓冲,一道防火墙。

真的失败了,自己要去面对并承担一切的结果,逃避没用,要敢认账。“无论何时,当我被可怕的失败击倒,在第一次的阵痛过去之后,我要想方设法将苦难变成好事。伟大的机遇就在这一刻闪现……这苦涩的根必将迎来满园芬芳。

在每一次困苦中,我总是寻找成功的萌芽。”

奥格·曼迪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结尾处的这番话,送给失败的创业者最合适不过。

创业失败了,公司破产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精神破产。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感慨地说:“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王石说的是褚时健,后来褚时健进京推销褚橙,王石在微博上再次感慨:“巴顿将军语:‘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创业,需要无惧失败、不气馁的精神,因为有时即便是专家也会失败,也会遇到困难、麻烦,是否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充满斗志地推动下去,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反弹力。

再来看一个初次创业失败者的自述:

三年前,互联网开始复苏,我耐不住寂寞,开始创业,想淘金互联网,1年半后,金没淘到,有的只是一屁股债。

变卖了公司所有,我败走深圳,创业失败了,但是手上有技术,还是可以找到一碗饭的,到深圳20天后进入了中国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回到了我的老本行,做了一个程序员,薪水5500元。

一个人创业失败过一次以后,肯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深信这句话,如果没有第一次,也许一辈子也没有,也就不会有创业的机会。

虽然在公司上班,但是那颗创业之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跳动,每天坐在公交车上上班的时候,就看着大街上寻找商机。

通过大街上不断的寻找,我发现可以做地摊卖早餐,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失望。做地摊也叫创业?我回答那也叫创业,就看什么人来做,自喻为网络精英的人做地摊也有自己的思路。

大街上早餐开始经营的时间是夏天4:00~8:30,冬天晚一个小时,装修体面的饭店不一定比街头的大妈赚得更多,吃得最多的是肉夹馍,其次是鸡蛋饼等,我都整理了一下,写成了计划书,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选址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在有钱人出入的地方,这些人都比较懒,睡到快迟到的时候去公司,看到合适的早餐就吃点,这些人吃饭是不会在乎几块钱的,但是街头大妈流着鼻涕,脏兮兮的双手做出来的中式汉堡、煎饼果子对这些人来说有点惨。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早餐一定要方便,所以不一定要到店里,不一定要有门面,但是一定要干净、卫生,我想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

我自己亲自设计的早餐车,加上加工木匠的一些设计,看上去雪白色,非常干净,可以牢固地放上各种盆盆罐罐,做了两辆,花了900块钱。

给员工定做了工作服,看上去非常干净,招聘的时候就注意了,找的大妈打扮得都是比较利落的,年龄不是特别大的,然后在餐车上挂上牌子“香香早餐”。

关键一步到了,怎么做早餐,我安排小李找了一个做肉夹馍的大妈,传授技术,大妈是离我们做早餐的地方比较远的地方的,所以跟我们没有竞争关系,给了她100块,她毫无保留地就教会了我的员工,我亲自尝了一下,味道非常不错。

第一天营业,盘点收入的时候到了,两个点的收入是800多一点,成本最多300,我一个早上就赚到了500块,比我想得好得多。

我一直关注着营业额的发展,两个点到了1000元就难以上升了,扩大了花样以后,一个点增加了一个服务人员,以后有所增加,我又开始想办法延长营业的时间,两个点的营业额扩大到了1500元/天,很多很远的人也过来买早餐,名气逐渐出来了。

过了一个月,我计算出的纯利润是2万元,我感觉员工都比较累,就每个人都给他们发了一点奖金,所有员工都非常努力,但是我感觉收钱的可能做手脚,我就让他们更换搭档,想办法监督,有所好转。

一个月以后,我又做了两辆餐车,一辆机动三轮车,扩大营业规模,扩大到了4个营业点。

4个月以后,香香早餐扩大到了9个营业点,两个大本营,员工38个人了。

半年的时候我的收入到了30万元。

这是一个“打工——创业失败——打工——创业成功”蜕变历程的最好案例。

创业过程中常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后,原始的创意可能被无情地否定;

第二,从技术到产品的过程,小试,中试都可能失败;

第三,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营销、应付对手的竞争等都将是企业发展的风险节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使创业受挫。任何一种风险都会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很多风险和损失都需要创业者个人来承担。

创业主体在创业行为受到重创时,大部分人的坚持力不够,遇到困境时47%的人选择放弃创业,转而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平稳生活;25%的人会筹集资金,寻找新的创业方向,不坚持原有的创业点而进行二次创业;仅有16%的人表示要总结经验,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12%的人选择坚决挺住,不轻易停业。

即使创业失败,人生也有很多可能性,也有很多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说,创业失败相当于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增添了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创业失败,显然会让人沮丧灰心,在拥有正向思维方式的创业者看来,这笔学费不会白交,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助于二次、三次创业。拉姆斯登说:“这样想不一定会改变结局,但是会让创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把我的损失看作是现在学习到的一点东西,而如果我在十五年后再失败,那时间成本可要大得多,这是我所缴纳的学费。”

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也认为创业失败后再创业的人,成功率会高一些。凡客诚品是陈年的第三次创业,PayPal也是其创始人的第四次创业。

我听说很多投资人,都很关注这一点,就是创业者失败后的心态,有不少人都会问创业者这样一个问题“请告诉我你经历过的最刻骨铭心的挫败是什么?”精明的投资者明白,真正成熟的创业者,是需要逆境、需要失败来教育的。

再退一步,即使所有创业都失败了,那之后怎么办?

假如你经过了种种努力失败了,回去打工了,回去工作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你能调整好心态,摆正好位置。很多大公司都会给创业者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你创过业,经过磨炼,你懂得市场,经历过市场的考验,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eC9lqwdfhVUhiK0O3qAy1z7889kN58lgkMna5COKUapf4v/NYt9NQtMG8MxehR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