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主刘鋹被宋军抓获以后,押送到了汴都。太祖亲自审理南汉俘虏,刘鋹此时反而不慌不忙地向前叩首说:“臣十六岁继位,龚澄枢、李托等都是先朝的旧人,凡事均由他们做主,臣其实只是个名义上的君主,实际上却什么事都不能决定,还望皇上明察!”太祖听完后,命人审讯龚澄枢等人,得知刘鋹所言不假,便将龚澄枢、李托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太祖赦免了刘鋹,还封他为大将军。刘鋹的弟弟刘保兴也被封为右监门左仆射,其他人也一概赦免。
南汉被平定后,南唐主李煜异常震惊,就派弟弟李从善去汴都求和,表示愿意去掉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请太祖赐号。太祖准他所请,并厚待李从善,除去平常的赏赐外,另外赏给他白银五万两。原来,李煜曾暗地里给赵普送去白银五万两,赵普据实上报。太祖说:“爱卿尽管拿去享用,然后写信答谢李煜就可以了。”赵普回答说:“臣无功不敢受禄!”太祖说:“大国怎么能示弱?要让他猜测不透,朕自有主张,你不必推辞了。”这次李从善入朝的时候,太祖特赏赐五万两白银,和李煜赠给赵普的数目相等。李从善向李煜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二人都惊讶不已。
后来,林仁肇上疏李煜说:“大宋灭掉蜀国,接着又进攻岭南,已经疲惫不堪。请主上让臣领兵数万,与宋军一决胜负。若是侥幸打了胜仗,那是全国的福气;否则陛下就杀了臣全家,向宋朝谢罪。只需说臣叛逆,不服从命令,那时宋廷也不能归罪于陛下,陛下尽可安心。”李煜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林仁肇骁勇善战,是江南诸将的领袖。太祖也听说过他的威名,不敢轻易出战,所以暂且划江自守,但心中总忘不了江南,时刻想着除去林仁肇,以便进兵南唐。正巧开宝四年,李从善奉命出使大宋。太祖就把他留住,任他做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不好违命,就给李煜写信说明了这件事,然后留京供职。李煜给太祖写信,想让他放李从善回来,太祖却没有允许。李煜看不出这其中有什么阴谋,只能常常派使臣到李从善那里探听消息。于是南北之间,常有往来。
后来,太祖派了一名画师伪装成使臣去见林仁肇,然后将他偷偷画下来。等到李从善觐见的时候,太祖就故意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室内,然后让人引他去看,问他认识不认识。李从善惊诧地说:“这是敝国的大将林仁肇,怎么会有张画像在这里?”那大臣故意嗫嚅了半天才说:“大人已经在京留职,我们都是同朝大臣,不妨直言。皇上欣赏林仁肇的才华,下诏让他前来供职,他也愿意遵旨,就把画像先献了过来。”说完,又把李从善带到一个宫殿里说:“听说皇上已经把这座宫殿赐给林仁肇了,等他来了,估计也要做个节度使。”李从善嘴里答应着,心里却很不痛快。回去后,李从善马上派人去江南,将此事转告李煜。李煜当即传召林仁肇,问他是不是要背叛自己。林仁肇自然说没有。李煜不明白底细,还以为林仁肇有意欺骗自己,于是假意留他用膳,暗中下了毒。用完膳后,林仁肇回到自己府中,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
太祖听说林仁肇已死,心里非常欢慰,立即召李煜入朝。李煜让使臣献上财物,想让太祖放弟弟回国。太祖没有答应,还督促李煜即日起程。李煜谎称身体不舒服,始终不肯入京。太祖准备发兵征讨南唐。这时前朝的周主病逝,太祖罢朝十日,赐谥号周恭帝,将他葬在周世宗寝陵左侧的顺陵。丧事刚办完了,赵普又捅出了好几个漏子,免不得要调动相位,所以南征的事暂时被搁置起来。
原来,太祖喜欢微服出行。一天下午,太祖走到赵普府上,正碰上吴越王钱俶给赵普送来书信,还赠送十坛海产,放在房内。赵普忽然听说太祖到来,仓促出迎,没来得及将海产藏起来。太祖进屋后,问坛子里是什么东西。赵普不敢撒谎,就说是海产。太祖说:“海产味道鲜美,朕也来尝尝!”赵普不能抗旨,就开坛启封。太祖伸头一看,里面并不是什么海产,而是黄灿灿的金子。赵普顿时局促不安,只好说:“臣还没有看信,实在不知道详情。”太祖叹息说:“你不妨收下吧。想必因为我朝的大事都是由你来做主,所以才有人格外厚赠吧。”说完就出去了。赵普匆匆将太祖送走,暗自懊悔了好几天。后来见太祖还像当初那样待他,才放下心来。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赵普暗中派心腹去秦、陇等地购买古木,运到汴京私建府第,不料心腹趁机转卖,牟取暴利。朝廷早就下旨禁止私贩秦、陇的古木,赵玭得知赵普的事情后,就将详情禀报给太祖。太祖大怒:“他竟然这样贪得无厌!”随后命翰林学士拟旨,准备贬斥赵普。多亏老臣王溥尽力上谏,才将此事压下。后来又因翰林学士卢多逊与赵普有点过节,常常揭赵普的短,太祖心中更加不悦,慢慢开始疏远赵普。赵普随后上书辞官,太祖就封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让他到外面供职。
卢多逊随后升为参知政事。卢多逊的父亲听说卢多逊背后揭赵普的短,不禁长叹:“赵普是开国元勋,我儿无知,这样诋毁前辈,将来恐怕不会有好下场。幸好我活不了多久了,看不见了,也算是一件幸事。”没过多久,卢多逊的父亲就去世了。卢多逊入朝理事,很受太祖信任。太祖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赵光美兼做侍中,儿子赵德昭为同平章事。内忧已定,太祖接着处理外事,召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已多次接到诏书,只因担心入京后会被扣留,就称病不去,暗地里加快备战。无奈儿女私情,牵肠挂肚。他本来立周氏为皇后,又看到周氏的妹妹秀外慧中,就将她召进宫来寻欢。皇后忧愤成疾,不久便去世了。皇后的妹妹被封为皇后,凭着天生丽质,曲意献媚,弄得李煜意乱神迷,无心处理国事。
北宋这边,太祖见李煜不服从命令,就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监军,曹翰为先锋,率兵十万,讨伐江南。曹彬等领命后,当即向太祖辞行。太祖对曹彬说:“当年王全斌平蜀,把投降的士兵一律杀尽,朕时常悔恨。此次出师,江南之事一概交给你,千万不要滥杀无辜,要依仗威信让百姓归顺。李煜一家,更是不要加害,切记切记!”曹彬叩首领命。太祖让他平身,交给他一把剑,说:“如果有人不听指挥,你可以先斩后奏。”曹彬拿着剑退了下去。
江南池州有个叫樊若水的人,本来考中了南唐的进士,却没有被录用,于是打算归降大宋。他在采石江上借钓鱼为名,暗暗计算江面的宽窄。这次听说宋廷要出师,就偷偷上疏汴京,请求建造浮桥来支援大军。太祖立即召见他。樊若水呈上长江地图,太祖仔细审视,见所有险要的地方都已经标明,对于采石江一带,更是详细注明了水面的宽度。太祖不禁大喜:“有这么详细的地图,敌人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了。”随后任命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让他赶赴军中效力。接着命他在荆、湖二州造下龙船数千艘,然后用船装载着竹木,从荆江东下。在那里屯守的江南士兵看到船只驶来,以为是沿江巡逻的小兵,根本没有拦阻。宋军顺流而下,直达池州。池州守将戈产派人探察,才知道宋军已经到了城下,急得手足无措,弃城逃走。宋军顺利地占据池地,然后继续进军。进兵到铜陵的时候,才有江南士兵前来抵抗,却经不起宋军驱杀,不一会儿,就逃得无影无踪。宋军又前进到石牌口,由樊若水规划建造浮桥,三日即成。曹彬令潘美带着步兵先行渡江,如履平地。
这时,有探子将宋军在采石江上造浮桥的事报入金陵,李煜召集群臣商议。张洎进言说:“臣遍览古书,也没听说过能在江上造浮桥,想必是军中讹传。就算宋军来了,他们一个个这么愚笨,有什么好怕的?”李煜笑着说:“我也觉得此事不足为信。”话还没说完,又有探子来报,说宋军已经渡江。李煜这才略微觉得着急,就让郑彦华督领一万名水军,杜真带领一万名步兵,共同抵抗宋军。郑彦华带领战船,临江鸣鼓,直逼浮梁。潘美听说郑彦华到了,就选出弓弩手五千人,并排在岸边。潘美一声令下,箭如飞蝗,射得唐舰樯折帆摧,只好退去。不一会儿,杜真所领的步兵从岸上攻来,潘美立即杀了过去,把杜军杀得七零八落,向南逃去。李煜听到败报,一面征募百姓充兵,一面让他们献出粮食财物。怎奈江南百姓素来文弱,一听到“充军”腿都软了,谁还肯去效命?就算家中存着粮食,他们宁肯藏在窖中,也不愿帮助国家。因此,告示接连贴出来,却无人应命。
这边宋军已经攻下白鹭洲,正在进军新林港,并且分兵攻克了溧水。江南统军使李雄的七个儿子,先后战死沙场。宋将曹彬亲自监督大军渡过秦淮河。这时的江南主李煜还相信陈乔和张洎等人的计策,以为只要坚壁固守就可以了,还在后院召集僧道,诵经念咒,祈求仙佛保佑。等宋军逼到城下,李煜听到炮声震耳,才出去巡城,只见城外密密麻麻驻守着宋军。他责问守兵说:“宋军已经攻到城下,你们为什么不来报告我?”守兵说:“皇甫统帅下令不准上报,所以没有向陛下禀明。”李煜不禁怒火中烧,当即召见皇甫继勋,问他为什么不上报。皇甫继勋说:“宋军无人能敌,就算臣天天上报,也只会惊扰陛下。”李煜愤怒地说:“照你说来,就算宋军入城,你也任由他烧杀抢掠?你卖国误君,该当何罪!”说完便喝令左右把他拿下,处以死刑。然后火速诏令朱令赟,让他率领水军前来支援。朱令赟驻扎在湖口,号称有十五万水兵。他接到命令后,准备顺流而下,焚毁采石矶的浮梁。曹彬知道后,就召来王明传给他一条密计,让他前往采石矶堵截朱令赟。王明领命而去。
朱令赟乘着大船,悬着帅旗,威风凛凛,星夜前来。远远看见前面帆樯林立,差不多有几千艘战舰,他不觉惊疑起来,当即命水手停船。这时,战鼓骤响,忽然来了许多敌船,火光通明,现出帅旗,上面是一个斗大的“王”字。岸上又来了无数步兵,也是万炬齐举,帅旗上面写着一个“刘”字。两边一起斩杀过来,朱令赟也不知道有多少宋兵。他急中生智,命将士们纵火。谁料北风大起,自己的战船正好停在南面,火势随风逆转,反而烧着了自己。霎时间全军惊溃,朱令赟惶恐万分,想拔船返回。偏偏船身高大,行动不便,敌兵又从四面相逼,吓得朱令赟魂飞魄散。朱令赟正想跳水脱身,来了一名宋将,只听这名宋将大喊一声,立即跑来许多士兵,把朱令赟按倒在船中,接着用绳子将他捆绑起来,像扛猪一样扛上了岸。这敌将便是王明。他依照曹彬的密嘱,在浮梁的上面和下面,竖起无数长木,再挂上旗帜,做成帆樯的样子,让对方以为是宋兵,又约刘遇一起乘夜袭击。宋军一共只有五千名水兵、五千名步兵,却把朱令赟部下的十万人扫得精光。金陵城里,众人都眼巴巴地望着这支援军,忽然听说朱令贇被俘虏,都吓得胆战心惊。无奈之下,李煜只好派徐铉到汴京恳求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