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仿佛一夜之间便热遍全国。各类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各种新闻;许多省、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的指导性文件,鼓励各大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始变革和转型;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当家人也在各种场合阐述着自己对“互联网+”的独到见解;很多人跃跃欲试,要借“互联网+”的东风开始走创业之路。让人不解的是,中国不是互联网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互联网+”的模式也不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但“互联网+”在中国却发展迅速。那么,为什么“互联网+”在中国这么火?
我国是传统制造业大国,生产型企业占很大比例,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生产模式相对落后,思维模式过于老化,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导致其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供给不足,信息不透明。
正是因为传统行业存在这个弊端,才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互联网+”的价值不是生产,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提升传统行业。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比如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根源就是人们的理财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因为国有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大,不太适合服务于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再加上我们的中小金融机构并不发达,导致了服务的供给不足。这时候,互联网企业做起了金融服务,开启了全民理财时代。利用大量的交易数据,这些信息还可以用来甄别企业的资质,帮助决定放贷。就这样,互联网填补了市场空白,互联网金融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由于新兴经济的替代,传统行业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意愿变得较为强烈,特别是近几年来,餐饮、旅游、零售等等传统行业销售额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大批的消费者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在互联网的引导下,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购物消费模式。互联网发展了数十年,终于开始了对传统行业的大规模变革。适者生存,如果传统行业拒绝转型,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向互联网靠近融合,那么最终也将消失。所以,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各行各业的颠覆趋势都在加速,新闻、出版、电视、电影、广告、零售、批发、制造、物流、旅游、餐饮、通信、金融、教育、保险、医疗、教育等数十个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大众医疗领域,将有更多医院上线APP全流程就诊,支持网络挂号,节省就医时间,提升就医效率。热钱正在涌入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传统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需求的人群开放课程,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名师授课。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无论是互联网品牌结合传统制造,还是电商走进农村,又或是金融走进千家万户,甚至于“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互联网+”在各传统领域打造的新型商业模式。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行业被互联网化,每一个行业都会贴上“互联网+”的标签。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百宝囊,到处都可以找到“互联网+”的应用所在,再加上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体现出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和支持,这让“互联网+”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词汇,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