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加贺号大型航空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令欧洲列强流尽鲜血、国力大损的同时,日本却进入了迅速上升期,占据国家资金投入最大份额的海军建设亦随之大为膨胀。1916年的“超弩级八四舰队”案至1920年正式确定为“超弩级八八舰队”案,扩军案中为首的2艘长门型战舰刚刚开始建造,其后续的2艘新战列舰便紧锣密鼓开始了设计工作,设计者仍是平贺让,因此新战列舰实为长门型战舰的放大版:设计标准排水量39900吨、满载排水量44200吨,增加1座双联主炮塔,使410毫米主炮数量达到10门;主装甲带与长门型一样是280毫米,但从垂直安装改为内倾15度。长门型日后在“海军假日七巨头”中占有两席,而此新战列舰如果建成,将以其领先一截的火炮威力和防护性能而实现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以来之夙愿——成为世界最强战舰的拥有者。1920年7月19日,首艘新战列舰在神户的川崎造船厂开工,并以古代加贺国之国名命名。在江户时代,加贺前田藩是百万石雄藩,藩祖是大名鼎鼎的前田利家,以“加贺”为此型战舰之名,极富气魄。同年12月6日开工的天城型战列巡洋舰二号舰赤城号实际是平贺让在加贺型战列舰的基础上改动而来的,舰体更长一些,装甲带削弱一些,副炮减少一些,锅炉和主机的数量相应增加(导致排水量也比加贺型更大),以便实现高航速。所以加贺、赤城这两艘日后形同姊妹的军舰之间,从一开始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1921年11月17日,舰体部分基本建造完毕的加贺号下水,转眼之间,1922年2月《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战列舰加贺自然被列入了预定废弃之列。7月,加贺被拖船拖入横须贺港,日本海军计划将其转为标的试验舰,用于试验新型水雷、炮弹等,在试验过后解体,将回收的资材改用于正在横须贺建造中的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关东大地震中天城号舰体被摔成一堆巨大的废钢铁,眼看生命就要走到终点的加贺却走运了,被选为天城的替代舰,改造为航母,从而成为赤城之后的日本第二艘大型航空母舰。加贺原本的姊妹舰,同样半途停工的土佐号战列舰就没这般幸运了,被用于武器试验后废弃。1924年9月2日,加贺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始航空母舰改造工程。

由于赤城改航母工程自1923年初便已开始,而加贺改航母工程的实际设计者仍是藤本喜久雄,所以大量已用于赤城改造的设计当然也被转用于加贺身上,下文只简要阐述一番。与赤城一样,加贺采用三段阶梯式飞行甲板与三层机库,同样也就继承了舰载机数量大大受限的缺点。但加贺还有先天性的不足,它是作为一艘装甲非常厚实的战列舰下水的,其舰体宽度大于赤城的同时,长度却比赤城要短20米,导致加贺的最上飞行甲板长度也缩短了20米左右,只有231.7米。舰体长宽比较小,所装锅炉数量也比赤城要少7座,自然航速要低许多,设计的最高时速为26.5节,改装为航母后也只达到26.7节(对外宣称27.5节),相比赤城有4节以上的差距,在两舰同行时很容易看出速度差。加贺进行改装时,藤本没有采用虽然可以节省重量,却不利于飞机养护的开放式机库,而是采用封闭式机库。与飞行甲板一样,加贺的机库虽然在长度上不及赤城,但在宽度上胜之,所以即使采用了封闭设计,两舰搭载舰载机的数量仍保持一致。加贺的主炮装备也与赤城保持一致,而且同样令藤本感觉不爽:安装与赤城在数量和位置上一模一样的50倍径三年式200毫米炮10门,其中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塔挡在中层飞行甲板之前端左右两侧,再加上基本一致的横跨两舷大型舰桥设计,加贺的中层飞行甲板同样丧失了藤本最初设计的起飞功能。作为战列舰改装的航母,加贺的舰体水线部装甲厚度要大于赤城,在改装时也进行了削减厚度处理,但具体数据有127毫米至190毫米等不同说法。综上所述,原本是战列舰的加贺在改造为航母的先天条件上是不如赤城的,只得强行采取了许多与赤城一样的改造举措。改造为航母以后的加贺尽管在三层式飞行甲板等外观特征上与赤城一致,但也有非常容易辨识的不同之处——因为藤本放弃了赤城上首次采用的下弯式大烟囱。藤本总疑心这个下弯接近海面的烟囱会带来安全隐患,便查看英国老师有无其他方案,想采用后进行比较。看到百眼巨人号航母在舰体两侧设置通烟管道、使烟气通过靠近舰艉的排气口再向外舷方向排出,藤本便将其运用到加贺舰上来。但如此设计引来了无数恶评:赤城号上的下弯式大烟囱已造成与其接近的部分舱室温度奇高,不得不喷淋海水降温;加贺采用了两条长长的烟道,其结果不只是部分舱室的问题了,而是几乎全舰都处于烘烤状态!另外修建烟道增加的额外重量也造成舰体重心不稳。先天的不足,人为的缺陷,再加上因为一战后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军方为了维持民间造船能力,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造船厂——例如从凤翔号航母开始接触军船建造的浅野造船厂,还派遣了一批工人到横须贺造船厂中接手加贺的一小部分改造工程,工程进度更加缓慢了。

1922年8月1日,已经停工的加贺型二号土佐战列舰被拖出长崎港前往吴港时的场景

1928年3月31日,即赤城改航母的工程结束整一年后,加贺终于也完成改造成为航母,但舾装工程等一直进行到1929年11月才算彻底完工。加贺与赤城一同编入第一航空战队,舰载机总数同为60架,其中三式舰战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十式舰侦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十三式舰攻28架(常用24架、备用4架)。1930年,加贺号在最上甲板上率先开始试用从法国引进的横索式着舰制动装置,效果颇佳,日本海军随即开始仿制。随后赤城号开始拆除横跨两舷的舰桥、搭设右舷小型航海舰桥,不料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爆发,赤城无法参战。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首先投入空中掩护、对地支援作战,随即加贺与老前辈凤翔共同组成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紧急赶赴华东。该航空战队还拥有3艘轻巡洋舰与数艘驱逐舰,实为日本海军首支投入实战的航母混成舰队。1月31日,从加贺航母上起飞的17架舰载机飞临虹桥,向地面中国军队示威,这是日本海军航母舰载飞行队的首次实战出动。2月5日,从加贺舰上起飞的6架三式舰战掩护4架十三式舰攻去轰炸中国军队阵地,在真如上空与中国空军战机发生空战。虽然当天参加空战的凤翔飞行队宣称取得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第一个击落战果,但一架加贺飞行队的十三式舰攻也被地面防空炮火击落,矢部让五郎、藤井齐、芹川良一三名飞行员死亡,分别成为日本海军航空兵第一架战损战机和第一批死于实战的飞行员。如前所述,退役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于2月20日驾驶波音218战斗机力战凤翔飞行队,差点击落其舰战队长所茂八郎座机。2月22日,肖特再次上天作战,对手换成了加贺飞行队的三式舰战3架(为首的是生田大尉座机)和十三式舰攻3架,虽然敌我悬殊,但肖特战斗极其英勇,最后被生田乃木次大尉所驾驶的舰战机击落,坠地牺牲,国民政府追授其空军上尉军衔,隆重安葬于上海虹口万国公墓,苏州人民亦为其敬立义士纪念碑。这是日本海军航空兵可以得到敌我双方证实的第一个空战击落战果——而对象居然还是个美国人。关于取得这个战果的生田大尉倒也有些趣闻可说:其人生于1905年,正值日俄战争期间,其名“乃木次”就是“继乃木将军武勇”之意。击落肖特机使他顿时成为国家英雄,女性的求爱信雪片般飞来,其中一位艺伎出身、名为森光子的女人赢得了他的心,却被海军当局否决,再加上受到嫉妒、冷遇,于是生田愤而辞去军职,大西泷治郎上下通融,好歹给他在递信省航空局找了一份航空行政管理的差事。二战时生田虽然再度入役但并没有上战场,战后一直活到97岁高龄去世,而去世日期竟是2002年2月22日——他将肖特击落整整70年后的同一天!

1928年9月15日在馆山湾进行公试航行的加贺

1928年11月20日,在横须贺工厂实施舾装工程的加贺,两侧设置的通烟管道非常引人注目

拍摄于1930年的加贺空中俯瞰照片。三段飞行甲板的中层甲板已经因为设置舰桥与舰炮失去了起降功能,最下飞行甲板原本计划起飞大型战机,但此时也只能停放一些三式舰战机,最上甲板上则停放着一三式舰攻机,并且可见仍装备着纵向拦阻索着舰制动装置

正在训练航行的加贺,最上飞行甲板上停放着一三式舰攻机,最下飞行甲板则停放着三式舰战机

拍摄于1930年的加贺,舰艏甲板挂满了洗涤床单、衣物

位于中层甲板两门舰炮之间,可以想见在这座舰桥中指挥如此庞然大物航行将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1930年时的加贺号双视线图

“一·二八”上海事变时隶属于加贺号飞行队并参与击落肖特机的三名日军飞行员,最左边即一般公认将肖特机最终击落的生田乃木次大尉,他们身后就是三式舰载战斗机

结束上海战事后加贺回到日本,赤城、加贺两舰大规模改造的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而加贺的改造又特别紧迫。加贺舰体两侧的通烟管道不仅导致船员住舱被烘烤至40度以上高温,而且从舰艉排出烟气的方式还导致航行时舰后方气流严重紊乱,对于试图着舰的飞机构成了重大影响,比机库容量小、舰桥指挥不畅、舰内结构复杂等问题更需立即改正。1934年6月25日,加贺先于赤城被送入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实施改造工程。下部两层飞行甲板被拆除,最上甲板大幅延伸长度,增设甲板前部升降机,机库面积亦大幅度扩展(后来赤城也进行了相同改造)。另外在甲板尾端画了一个大大的平假名“カ”(“加贺”发音“KAGA”,“カ”即为“KA”)作为识别标示。根据1939年日本海军《战时舰船飞行机搭载标准》的记录,经改造后加贺最多可搭载九六式舰战24架(常用18架、备用6架)、九六式舰爆24架(常用15架、备用9架)、九七式舰攻54架(常用45架、备用9架),合计总数达102架,成为日本航母搭载机数最多的。又经过新机换装,舰载机数下降至75架。着舰制动装置从引进的法国横索式改为仿制并改进后的国产吴式四型。加贺最为人诟病的两舷通烟管道被拆除,并模仿效果不错的赤城先例,安装了右舷下弯式烟囱,不过尺寸上要比赤城小很多(因为加贺的锅炉数量少、排烟较少)。因为烟囱尺寸、重量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加贺得以避免后来赤城奇怪的左舷舰岛之误,在右舷靠甲板前部设置半圆形岛型舰桥,体积亦控制在所需最低程度。藤本喜久雄坐镇舰政本部第四部多年以来一味迎合日本海军加强火力之要求、大搞头重脚轻的“小船抗大炮”而导致许多舰船复原性极差的问题,终于通过1934年3月的友鹤事件充分暴露了出来。藤本失势后再次掌握海军舰艇设计指导权力的平贺让对复原性增强改造很重视,接下来的数年改造工程使得日本海军军舰在二战期间很少发生被海上狂风一吹就倾覆的事故(倒是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发生了不少此类事故)。虽然平贺让对藤本不无鄙夷,但只要有助于维持军舰复原性,藤本的设计也是可以沿用的——完全属于藤本奇思杰作的舷侧下弯式烟囱,比高耸于舰体上方的直立式烟囱更有助于增强复原性,因此平贺让继续沿用此设计至包含加贺在内的其他大型航母。平贺让虽然理智地保留了成功设计,但他自己固有的保守设计理念却也赫然出现在加贺舰上——随着中层飞行甲板的取消,原先阻挡在该层甲板前方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也被拆除,而平贺让却坚持在舰体后部预备炮廓内又安装上4门200毫米炮!如此一来,200毫米主炮仍然维持在10门不变,虽然没有违反《华盛顿海军条约》之规定,但这10门主炮直至加贺沉没都没有在实战中开过一炮,可谓是以平贺让为首的日本海军保守势力极端迂腐之明证。由于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平贺让才勉强没有在赤城改造时同样这么干。加贺的旧有锅炉全部被拆除,更换为8台舰本式高温高压锅炉,输出总功率提高至125000马力。该新型锅炉最早试验采用是在最上型巡洋舰上。配合加贺舰体的减重措施,加贺缓慢的航速多少提高了一些(虽然仍是最慢的大型航母),可编入横跨太平洋作战的机动舰队中共同行动。另外赤城的燃油搭载量也有所增加,这对续航距离延长大为有利。

加贺与战列舰山城号及其他日本军舰停泊在神户海湾中。在日后的太平洋战争中,尽管两舰都惨烈战沉,但加贺沉没意味着日本海军失去了赢得战争的机会,而山城的沉没只不过是日本海军不想承认战败的牺牲

改造后的加贺号航空母舰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38200吨(改造前26900吨)。公试排水量:42541吨(改造前33693吨)。舰体全长:247.6米(改造前238.5米)。最大舰宽:32.5米(改造前29.6米)。平均吃水深度:9.48米。飞行甲板全长:248.6米。飞行甲板最大宽度:30.5米。动力装置:技本式蒸汽轮机2台,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轮机2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高温高压锅炉8座。输出功率:125000马力(改造前91000马力),四轴推进。航速:28.3节(改造前实际是26.7节)。燃料搭载量:重油7500吨。续航距离:10000海里/16节。武器装备:50倍口径三年式200毫米炮10门,双联装45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11座。搭载舰载机:75架,全部是常用机,其中零式21型舰战21架,九九式舰爆27架,九七式舰攻27架。乘员:2000人(改造前1269人)。

大改造完毕的加贺又赶上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侵略中国战事,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二航空战队序列,与其共同行动的是凤翔、龙骧这一老一新的两艘小型航母,毫无疑问加贺成了侵华日军航母的主力。日军大举入侵、信心爆棚,认为“三个月灭亡‘支那’(中国)”理所当然,加贺舰上的第二航空战队参谋城英一郎海军中佐——这个疯子在太平洋战争末期是神风特攻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甚至狂妄叫嚣:“由我海军航空部队进行奇袭攻击,日华事变三天之内即可结束!”“八·一三”第二次上海事变引发了规模宏大的淞沪会战,8月15日加贺舰起飞九四式舰爆16架、九六式舰攻13架、八九式舰攻16架,企图于凌晨时分偷袭中国军队机场,一举夺取制空权。因为日军以为中国空军战力不值一提,也由于当时日军首脑中盛行“战斗机无用论”,该突袭没有任何战斗机掩护,结果吃了大亏。在杭州笕桥机场上空,高志航大队长奋勇出击,前往曹娥机场的其他加贺战机也遭到了抵抗,结果在一整天的空战中,加贺损失了8架八九式舰攻、2架九四式舰攻,只有较为先进的九六式舰攻没有损失,战力损失了三分之一。“战斗机无用论”经此一战完全破产,8月22日加贺舰上紧急补充了6架新型的九六式舰战,这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相对中国空军停留在一战水准的战机来说领先幅度太大了,但中国空军仍奋勇抵抗。9月7日,中国空军的4架霍克3战机又取得了太湖空战的胜利,击落来自加贺的九五式舰战和九六式舰战各1架,这也是九六式舰战的第一次损失。但随着日军部署的九六式舰战越来越多,中国空军终于无法挽回颓势,其后数次空战中蒙受了较大损失,到9月末已难有作为。而加贺的舰攻队参加多次南京轰炸行动,并攻击长江江面上的中国海军舰艇,对封锁咽喉江阴要塞进行重点轰炸。舰攻队与陆基轰炸机协同将中国海军仅有的大型军舰——宁海、平海炸毁,中国海军基本壮烈毁灭。华东战事告一段落后,加贺转战前往华南,轰炸广州,支援登陆广东的陆军推进,1938年8月30日参与了在中国大陆上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空战——南雄空战。10月,广州被日军攻占,加贺在中国华东至华南海域一年多的作战结束。加贺是这段时间内参加激烈空战最多、蒙受损失最多、取得战果最多的日本航母,比起在船坞中耗费了太多时间的赤城和刚刚服役的苍龙、飞龙,加贺舰上的“海鹫”们毫无疑问是实战经验最丰富的。

经过改造后的加贺,可见右舷已经去除长烟道而加装了下弯式烟囱。照片顶端的无线电桅杆被放倒,可见正在准备起降战机

1936年,正在实施舰载机着舰作业的加贺。为了防止热烟干扰着舰,冷却装置正在运作,烟囱中排出的是混合水蒸气的白烟。信号桅杆和无线电桅杆已放倒,甲板靠前部已经设置有小型舰桥

1942年时的加贺号三视线图

当南云机动舰队1941年11月18日启程前往北方择捉岛单冠湾时,加贺与旗舰赤城共同组成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率领众舰先行前往单冠湾后,加贺仍在集合分布于佐伯湾各个陆地基地的舰载机,20日才出发追赶先行队伍。加贺舰载所携带的低潜鱼雷是特别为攻击珍珠港而紧急研制、生产的,还有来自三菱重工长崎工厂的技术人员随行,前往单冠湾的这几天路程中,他们仍在加紧对100枚低潜鱼雷做最后的技术调整。进入单冠湾之后,运输艇从加贺舰载将这些鱼雷卸下,分送给赤城、飞龙、苍龙各航母雷击队,三菱技术人员也下船了,但因为严密封锁情报的需要,这些人被暂留在荒凉的择捉岛直至12月8日行动结束。12月3日,北太平洋上航行中的南云舰队已经收到命令、确定按计划空袭珍珠港,加贺舰载却有一名下士官落水,当然静默中的机动舰队不可能为了一个人停下来搜索,只能将这个倒霉的首位阵亡者勉强划入失踪名单。12月8日1时30分,空袭珍珠港的第一攻击波战机在山本五十六“皇国兴废在此一举”的鼓励下陆续升空,加贺出动九七式舰攻26架(飞行队长桥口乔少佐),其中有携带炸弹的水平轰炸机14架、携带鱼雷的雷击机8架(另由分队长北岛一良大尉率领),另外还有负责制空的零式舰战9架(分队长志贺淑雄大尉)。突入珍珠港后,加贺雷击队立刻投入对“战列舰大街”的攻击,鱼雷首先命中了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该舰立刻被烈火与浓烟笼罩。随后水平轰炸队在渊田亲率下开始进攻,加贺九七舰攻机上投下的一枚炸弹将田纳西号战列舰的炮塔炸飞,狂舞的碎片击中近旁西弗吉尼亚号舰桥中的本尼昂舰长,致其牺牲。第一攻击波结束战斗,加贺损失4架舰攻和2架零战。第二攻击波,加贺出动九九式舰爆26架作为俯冲轰炸队(分队长牧野三郎大尉),以及零式舰战9架(分队长二阶堂易大尉)。俯冲轰炸队找到了港内唯一尚有航行能力的内华达号战列舰,当时该舰正努力绕过火焰笼罩中的亚利桑那号,牧野大尉试图将其炸沉在海军船厂前。九九式舰爆一架接一架俯冲、投弹,发挥得比在训练中还要好,连续5枚250千克炸弹命中了内华达号,该舰眼看支撑不住,为避免阻塞主航道(那样一来珍珠港将瘫痪半年时间),只得靠向医院角滩头搁浅。第二攻击波结束战斗,加贺损失舰爆6架、零战2架,损失较大的原因是围绕内华达号的战斗吸引了当时珍珠港内几乎所有防空火炮操作手的注意。整个袭击行动,南云机动舰队损失战机29架,其中15架属于加贺,加贺损失最大,但仍保有充足的战斗力。

1937年5月,停泊于宿毛湾进行训练的加贺,飞行甲板上摆满战机。最前面是九〇式舰战,其后是九四式舰爆,再往后是八九式舰爆。这些落后的多翼机都将在太平洋战争打响前被更先进的战机取代

1937年10月14日,正在中国南方沿海参与军事行动的加贺,上空飞过九六式舰攻机。加贺的下弯式烟囱排出冷却白烟,说明正在进行着舰准备。飞机机轮旁海面上有一艘驱逐舰,它伴随加贺行动,随时准备救助落水飞行员

此后数月是机动舰队“阳光灿烂的日子”,加贺与赤城紧密协同,参加了侵占拉包尔、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等行动。由于2月

属于第一攻击波的加贺九七式舰攻已经投弹完毕,机翼下的珍珠港熊熊燃烧,日军战机正向返航集结点飞去

8日加贺的推进轴在帛琉泊地稍有撞伤,3月中旬返回日本进入佐世保港修理,赤城率领其他军舰前往印度洋作战。5月初修理工程结束,而赤城也从印度洋胜利返航,两舰遂再度协同,准备参加中途岛MI作战行动,时任加贺舰长的是冈田次作大佐(冈田早年曾任霞之浦飞行队队长兼教官、横须贺空教官、航母加贺飞行长、航母龙骧舰长等职,是航空俯冲轰炸战术的主要研究制定者)。联合舰队针对MI作战行动进行图上演习时,出现了红军(美军)突然发动袭击将赤城与加贺两舰击沉的情况,但主持演习的宇垣参谋竟趾高气扬地认为“美军实际没有这样的战斗力”,违反规则将赤城、加贺都给捞了起来。当地时间6月4日(日本时间6月5日)凌晨4时30分,真刀真枪的中途岛袭击战开始了,紧随在赤城身后的加贺起飞18架九九式舰爆(分队长小川大尉)和9架零式舰战(分队长饭大尉)参与第一攻击波机群。加贺舰爆队攻击的重点对象是中途岛附近的沙岛美军飞机场,战斗中被高射炮击落1架舰爆、1架舰战。美军地面人员事后回忆说:“(被高炮击落的敌机)起火后还继续在编队中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后失去控制而打转坠落。”另有4架加贺舰爆被击伤。沙岛上的水上飞机机库被加贺舰爆机投弹炸毁,同时被夷平的还有一个禁闭室,好在当时没有美国大兵在禁闭室中,而且大概没有人对禁闭室就此消失感到不快。虽然加贺攻击队损失不大,但第一攻击波毕竟没有达到预期作战效果,加贺舰上的作业员与其他航母上的作业员一样,开始将舰攻机上的鱼雷换成炸弹,准备以此实施第二波攻击。发现美军航母特混编队的消息传来后,又不得不再将炸弹换成鱼雷。于是,加贺的机库中也堆积了不少来不及处理的鱼雷、炸弹。美军自中途岛起飞的攻击机随后发起几波攻势,进攻重点放在赤城与飞龙两舰上,不过也有美机发现赤城身后还有一艘日军航母,比相应的美国航母要短些、宽些,飞行甲板无上层建筑——这当然就是加贺,体积较小的舰桥在高空很难看清楚。美机向加贺投下的炸弹主要集中在舰艉方向,希望击伤螺旋桨,但很遗憾全部失之交臂,加贺留下的记录表明有一颗美军炸弹在距离左舷舰艉仅20米处落入海中。加贺舰上防空火力全开,有一架受创美军战机勉强回到中途岛降落后,美军在其机身上数出了210个弹孔!加贺与整个南云机动舰队的好运道都快挥霍完毕了。

突袭珍珠港前一天,在飞行甲板前合影的加贺攻击队飞行员。照片上标出名字的赤松勇二三等飞曹在前排左起第四位,最终军衔是海军中尉;第二排左起第三位是雷击分队队长北岛一良大尉,第四位是福田稔大尉

北岛一良大尉正在加贺甲板上向雷击队飞行员讲解珍珠港情况,用粉笔画出大体攻击路线与位置

一架来自加贺的九七式舰攻机在珍珠港被击落

航向珍珠港的南云机动舰队,从瑞鹤号航母甲板上看到列队航行中的加贺号航母

自企业号航母起飞的SBD俯冲轰炸机队于10时20分抵达南云舰队上空,6架向赤城俯冲,而向加贺俯冲的却达到25架之多!此时的加贺在机库中堆放着炸弹、鱼雷,飞行甲板上则排满了油量充足的第二攻击波机群。飞行长天谷孝久海军中佐回忆道:“他们(美军SBD)背着阳光,利用间歇云的掩护向我们俯冲,战术实在高明。”狂乱的尖啸声越来越近,在拼命转舵、躲开三枚炸弹后,加贺飞行甲板终于被一枚炸弹命中,接着又连续被命中三弹——在这“决定命运的五分钟”里面,加贺被命中炸弹数最多。四枚炸弹分别落于飞行甲板的前部、中部、后部以及舰桥附近。落于甲板后部的炸弹在准备起飞的机群中猛烈爆炸,接着又引发一连串连环爆炸。许多舰载机被整个掀翻过来,机身变成了烟火管道,喷吐着烈火浓烟,四周到处是浑身着火、遍地打滚的人。又一枚炸弹直落入升降机井里,将机库中停放着的飞机、近旁的炸弹引爆。相距不远的战列舰榛名号上,一位军官数着加贺舰上发生爆炸的次数,当数到第七次的时候,不禁想这艘航母上恐怕不会有人幸存了。冈田舰长眼见此景,目瞪口呆。一名军官狂奔上舰桥报告说甲板下通道已被大火全部隔断,大部分舰员被困,并催促舰长赶快离舰,但冈田舰长摇了摇头说:“我要留在舰上。”这名军官刚刚奔出舰桥,炸弹便落在了舰桥旁,引爆了停在那里的小加油车,舰桥顿时被炸飞,冈田舰长与舰桥中所有人全部殒命。天谷孝久海军中佐接管指挥权,但对眼前局面已无能为力,14时左右损管队长报告说主机已经停转,照明、电力皆无,天谷中佐只得下令准备弃舰。几乎与此同时,埋伏在附近水域的美军鹦鹉螺号潜艇(SS-168)露出水面,向加贺发射了三枚鱼雷,虽有一枚命中,但据说没有爆炸。参与救助的风号驱逐舰上的军官则回忆说,加贺的甲板上从头到尾,只有最前部和最后部30米左右的两段没有火苗,大多负伤的幸存者都集中在这两处向前来救助的驱逐舰转移。19时25分,加贺内部又传来两次巨大的爆炸声,随后迅速翻覆,沉没于北纬30度20分、西经179度17分海域。整个中途岛战役中,加贺是遭受人员损失最重大的军舰——舰上冈田大佐以下811人阵亡。虽然有7架属于加贺的零战降落在此番攻击后唯一幸存的飞龙号航母上继续战斗,但随着飞龙的沉没又全部损失了。这甚至都不是最后的损失——加贺舰上的幸存者搭乘风号驱逐舰与联合舰队本队会合然后搭乘小运输艇向长门号战舰转移时,据说因为许多人蜂拥而上、小艇翻沉,再度造成了人员损失。日本海军航空兵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加贺精锐飞行队几近全灭。1942年8月10日,加贺号航空母舰被除籍。

袭击加贺号的美国海军鹦鹉螺号潜艇

鹦鹉螺号潜艇主张这幅通过潜望镜拍摄的照片可以证明其发射的鱼雷命中了加贺号航母j32D5ZO2PA01XRJ8nVpaYZeuV7z/A1iTa4O7g1xXZzgygv/5RRLIXGme2bcewY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