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赤城号大型航空母舰

凤翔是从图纸上的给油舰、水上飞机母舰转化为航空母舰从而建造成功的,但日本的下一代航母虽说实现了大型化并采用了大量来自于凤翔的经验技术,却再一次回到了过去改造现有军舰(半成品)的老路。为何如此?还需从头说起。

1913年8月金刚型战列巡洋舰的首舰由英国维克斯公司巴罗-因弗内斯船厂建造完成,随后进入日本海军服役。通过英国转让技术,金刚型的二号、三号、四号舰分别在横须贺工厂、川崎神户船厂、三菱长崎船厂开工,于1914—1915年间陆续建成服役,是为比睿、榛名、雾岛。金刚型的建成服役使日本人学到了技术、养成了队伍(如外号“保险丝”的造舰大师平贺让),从此走上自力更生、发展壮大的道路,随后连续建造了扶桑型、山城型战列舰,1920年建成了真正列入世界顶级海军豪强的标志性战舰长门型战列舰。长门型战舰起源于1916年的“超弩级八四舰队”案,该建军案同时要求继金刚型之后设计建造新一代的战列巡洋舰,平贺让设计的主要指标是满载排水量47000吨,8台蒸汽轮机输出总功率131200马力(也曾想过采取电力推动系统但最终放弃),航速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装备5座410毫米双联主炮、16门140毫米副炮,水线主装甲带厚度254毫米,完全可与长门型战列舰争雄。一号舰命名为“天城”,二号舰命名为“赤城”,都是日本著名高山之名,其中海拔1800余米的赤城山位于群马县。赤城还有一点与航母凤翔相似,即明治初年日本海军也曾有一艘军舰与之同名。第一代赤城是1888年诞生于神户小野滨造船厂(该厂设备、人员后并入吴海军造船厂)的日本首艘自建全铁甲舰体军舰,也曾参加过甲午海战。1920年12月6日,第二代赤城于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计划序列排在前面的天城倒是后延到了12月16日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建造。两舰至1922年初已经完成建造量的40%,却因当年2月日本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而停工。

《华盛顿海军条约》及其导致的“海军假日”并非本文着重讨论的对象,总之只看结果,日本海军的航母吨位与主力舰一样被限制在了英美六成的比例——81000吨。条约同时规定各国可以从必须废弃的主力舰中选择两艘改装为航母,只要这两艘改装航母的单舰排水量不超过33000吨,而天城、赤城防御甲板以上的船体已基本完成,同时具有高航速特性,正适合进行改装,于是日本海军便做出了选择。日本海军第一艘轻型航母凤翔于1921年11月下水,1922年12月竣工服役,原本对于航母发展的下一步计划不过是继续建造几艘类似于凤翔的小型航母而已。签订裁军条约的各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一样,无非是将航母视为与巡洋舰差不多地位的舰种,但已经在主力舰比例上自觉吃了大亏的日本海军,只能尽全力发展“辅助性军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自然也包括航空母舰,令其威力升级,从而弥补与英美主力舰的吨位差距,而航母的81000吨位限额必须用到极致(凤翔的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下,不属于条约航母范畴)。对天城、赤城的航母改造于1923年初开始,当年9月1日日本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关东大地震,东京市区大片沦为废墟的同时,横须贺海军工厂船台上的天城号也被地震波高高掀起然后落下,几乎摔成一堆废铁,灾后日本判断其没有任何修复价值,废弃解体,由加贺号战列舰改装为航母取代,二号舰赤城就此成为日本首艘大型化航空母舰。日本海军一直以来主要学习英国海军先进的军舰制造及使用技术,但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凤翔航母竣工服役之时,日本的航母建造技术与英国相比已不分伯仲,大型航空母舰的技术除了某些方面(例如早期英国将暴怒号巡洋舰改造为半军舰半航母的经验)仍可资借鉴以外,大多数难关都得日本设计人员自己摸索——况且1921年的《四国条约》已规定日英同盟协定终止,英国人亦无义务继续热心帮助日本。

第一代赤城——赤城号炮舰

赤城号战列巡洋舰设计线图

赤城(当然也包括后来被废弃的天城)的改造设计实际是由新一代设计大师藤本喜久雄担当的,数年前藤本在英国考察学习时便特别关心航母这一新兴舰种,推动了若宫、凤翔的诞生,回国后在平贺让手下参与长门型、天城型的设计工作。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已经存在的基础船体,那么上层飞行甲板与机库就成了他主要关注的内容。藤本认为,航母飞行甲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地让舰载机起飞及降落,但在艏艉直通式直甲板上的起降是一对矛盾:当一架战机降落在飞行甲板上时,有另一架飞机于同一块甲板上起飞,甚至其他飞机及设备只在甲板上停放都会构成障碍。尽管藤本的设计思维以天马行空著称,但不可能飞跃至战后的斜直两段式甲板的层次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眼前只有英国暴怒号改装航母拥有两层甲板的成例,于是便将之发扬光大,为赤城设计了三层飞行甲板,即舰体之上有最上层、中层、下层这三层飞行甲板,对应有上层、中层、下层这三层机库。最上面的一层飞行甲板负责接收所有战机降落,同时可供负载较重的舰攻机起飞,这段甲板从舰体上舰艏往后四分之一处开始,一直延伸到舰艉,长190.2米、宽43.6米,舰艉的一段向下倾斜1.5度,这是为了稍微减小着舰时的气流影响,而舰艏段则吸取凤翔的教训,只稍稍向下倾斜0.5度。最上甲板上一开始也采用了纵向拦阻钢索,还有横向的油压减速板,前后各有一台升降机,前部升降机尺寸较大一些(并偏向右舷),主要供较大型舰载机升降,不过只贯穿于两层机库,而后一台升降机虽供较小舰载机起降,但贯穿于全部三层机库。中层甲板位于最上甲板的前下方,实际就是上层机库的延长,长15米、宽17.2米(实际只是滑行起飞台),5米高的上层机库设计成开放式,平时不停放飞机,作战时向执行完任务归来、从最上甲板降下的战机进行弹药、油料再补给,小型机可迅速推往前方从中层甲板起飞。中层甲板下方又有下层甲板(如此一来三层飞行甲板就呈阶梯形状),长56.7米、最大宽度22.9米,其意义就在于可供大型机(主要是舰攻)直接起飞。如此一来,不但最上甲板的降落工作较少受干扰,甚至可做到中层甲板起飞小型机,下层甲板起飞大型机,连不同机种的起飞工作也可分别进行!这就是藤本的设计如此复杂的目的所在,一切都是为了最迅捷地起降战机,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向敌人施展最大规模攻击!

然而纸面上的奇思妙想在现实中往往会碰壁。平贺让曾经讥讽藤本的设计什么都像,就是不像军舰。但反过来说,平贺让的眼中只有传统英式风格的军舰才叫军舰,又未免过于古板。藤本的三层甲板方案本已确定,名义上的设计主任平贺让却突然提出,既然由航母组编的航空战队要承担对敌舰队(假想敌就是美国舰队)实施侦察和前期打击、削弱敌方实力的任务,那就需要加强舰炮火力,具体来说就是在赤城上安装了50倍径三年式200毫米炮10门,其中两舷各3门单装炮安装在舰体后部各炮廓内——在新锐的航母上安装射界有限的炮廓主炮,足够体现平贺之守旧程度,但如果说这6门舰舷炮只是让藤本郁闷的话,那么剩下4门炮的布置就要让藤本抓狂了——在中层飞行甲板前端左右两侧各布置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塔!如此一来,藤本小型机由中层甲板起飞的设想就无法实现了。其实平贺还在舰体后部预留了可容纳3座双联主炮的炮位,但后来没有实际安装,如果安装的话便严重违反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该条约将航母视为可起降飞机的巡洋舰,严格限制航母的吨位和火炮口径、数量)。另外,藤本吸取凤翔的经验,也没有在最上甲板上设置舰桥,但如果把舰桥放在中层甲板前方(就像凤翔那样),当然会阻碍上层机库中的飞机由此起飞,所以他原本设想把望所放在左舷,罗经舰桥放在右舷。但此计划立刻遭到了舾装员长(在建成后便成为赤城第一任舰长)海津良太郎大佐的强烈反对,藤本只得恢复横跨两舷的舰桥设计,将之简化,以便有机会时可以拆除,令中层甲板恢复功用。不过在看到舰艏左右两座双联舰炮炮塔出现之后,藤本也只好彻底死心,上层机库中整备完毕的舰载机要想起飞,仍然只能升到最上甲板去进行。赤城号在两舷的外扩平台上还有6座双联装45倍径十年式120毫米高射炮,整舰火力倒是可以与重巡洋舰相提并论了——当然,由于射界受限,真要碰上了重巡展开炮战,多半仍是敌不过的。赤城的动力系统仍然保持原先身为战列巡洋舰时的设计,而主装甲带厚度削减到了127毫米左右。

1925年4月6日,海军吴工厂的造船船渠中刚刚浸水的赤城号航母

1927年6月17日,正在伊予海湾进行全功率试航的赤城号,可见其下弯第一号烟囱正在向海面排气,而后面的第二号烟囱却排出滚滚黑烟,把舰体中部往后整个包裹起来。这种状态下战机想要起飞降落显然是极为困难的

1930年秋神户海湾内的赤城,可见其中层飞行甲板前端左右两侧的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塔以及横跨两舷的舰桥设施,这些完全阻碍了中层飞行甲板预想功能的实现

当时明信片上绘制的赤城号航母

1930年8月15日在横须贺工厂内靠岸停泊中的赤城,正巧长门号战舰经过其旁边,可以比较出赤城舰体的庞大程度

1931年时的赤城号双视线图

藤本关于赤城的另一个相当具有独创性的设计,在于右舷有一个尺寸很大的向下弯曲的烟囱,将1—4号锅炉舱内11台重油专烧吕号舰本式锅炉的白色烟气排出。被强行向下弯行的烟气再往上空漂浮扩散时,最上甲板已不在其影响范围之内。这个奇妙的设计后来成为日本式航母的重要标志,但紧随大烟囱的后面藤本又设置了一个小烟囱,排放5—6号锅炉室内8台煤油混烧锅炉的烟气,这个小烟囱却是朝上方排黑烟的,结果导致赤城要加力高速航行、起飞舰载机的时候,最上甲板却被大股黑烟笼罩,大大影响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危险性。为防止舰体右倾时海水浸入大烟囱,赤城的大烟囱上设有盲盖,紧急情况下打开此盲盖,就可以实现大烟囱不往下方而是往上方排烟了——一般认为藤本将小烟囱设计为失败的向上排烟式,就是由于他对盲盖能否及时起作用不放心,必须避免因为两个烟囱都朝下而造成同时进水、全部失去机能的危险。由于设计的复杂、各方的争吵,赤城自1923年初开始的改造工程进行了两年多,至1925年4月22日下水,舾装工程中各种争吵继续,又至1927年3月23日才竣工,8月1日正式服役。总体来说,藤本对赤城的改造设计着实令人惊异,最终下水的赤城显得不伦不类,但毕竟其在诞生时夺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航母之桂冠,尽管只保持了几个月时间。1927年11月至12月间,同样由废弃战列巡洋舰改造而来的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列克星敦号先后服役,标准排水量达到36000吨,超过了赤城。1928年4月1日,日本以赤城与凤翔航母为核心编成第一航空战队,首任战队司令为高桥三吉海军中将,日本海军航空兵由此正式成军。当年12月山本五十六上任赤城舰长,在任近一年。其后数年,赤城、加贺两航母为日本航母之双璧,与美海军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并称“世界航母四巨头”。而曾经的领头者,英国皇家海军航母的发展则已基本停滞。

双联装45倍径十年式120毫米高射炮三面视图

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四面视图

1934年10月15日,已经在右舷设置了一座小型航海舰桥的赤城正航行进入大阪港,飞行甲板上摆满了十三式及八九式舰攻机

但是,赤城相对于几乎同时诞生的美国列克星敦级航母,最大的落后之处在于航母核心战斗力的体现——舰载机数量。赤城服役时的舰载机是三式舰战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十式舰侦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十三式舰攻28架(常用24架、备用4架),总数60架。列克星敦级航母设计载机72架,考虑到其更庞大的吨位,这似乎很正常,然而其实际载机竟能达到100架左右,同时还拥有防护更好但理论上空间更局促的封闭式机库。至于拥有开放式机库的赤城却在舰载机数量上失去优势的原因,毫无疑问就在于其三层飞行甲板大大挤压了机库空间。且不说由于舰桥和双联装主炮的设置,舰载机起飞与降落场所各自分离的初始设计目的已然告吹,而且将眼光稍微放长远一些,便能看到尺寸更大、质量和速度都大为提高的金属单翼机必将取代起飞很容易的旧式多翼机,新型舰载机的起飞不可能依靠滑行起飞台,答案仍旧要回到尺寸最大化的艏艉直通式直甲板。另外,赤城舰上被多层飞行甲板、机库人为复杂化的内部结构,也导致其指挥困难。

弊端在一次次的演习中暴露,最终在1935年10月,赤城紧随着先行改造完毕的加贺,于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始实施大改造。位于下层的飞行甲板全部被拆除(连带还有中层飞行甲板前的2座双联装主炮也被拆除),上层甲板的尺寸放大,达到长249.2米、中央最宽处30.5米。同时中央部也是甲板最高位置,向舰艏舰艉看去则稍稍下倾,近似山形。另外在甲板尾端,作为识别标示画了一个大大的平假名“ア”(“赤城”发音“AKAGI”,“ア”即为“A”)。甲板上安装10座吴式四型着舰制动装置(该技术引进自法国,进行了国产化改进)。因甲板扩大,还增设了一部中央升降机。动力系统中过时的8座煤油混烧锅炉被全部替换为重油专烧锅炉,为人所诟病的小烟囱被取消,所有烟气从右舷下弯大烟囱排出,保证赤城能够高速航行。赤城早在1931年便在横须贺海军工厂搭设了一个右舷小型航海舰桥以替代甲板下舰桥(因此错过了“一·二八”上海事变)。1935年改造工程计划将小型舰桥改换为大型舰桥,但由于赤城的右舷已经有大烟囱,为平衡重心只得将大型舰桥设置在左舷,这成了赤城与舰桥设在右舷的加贺之间最明显的区分标志。事实证明左舷舰桥对于习惯向左盘旋降落的飞行员来说十分影响视线,还造成了飞行甲板后部气流紊乱,显然又是一项失败设计。赤城与后来的飞龙号遂成为世界海军中仅有的两条左舷舰桥航母。在扩大了的甲板下方,上层与中层机库将原先属于中、下层飞行甲板的面积吞并(同时机库也改为封闭式),空间向前大为扩展,舰载机容纳数由此上升至91架,其中有九六式舰战16架(常用12架、备用4架),九六式舰爆24架(常用19架、备用5架)、九六式舰攻51架(常用35架、备用16架)。赤城进行大改造之主要目的由此实现。

赤城于1938年设置的右舷舰桥多面视图。该舰桥有五层甲板,上层是露天防空指挥所,装备有九一式高射指挥仪,前方环状物是方位测定仪,再往前是60厘米探照灯和1.5测距仪,其下方便是罗经舰桥,舰桥面对飞行甲板的正面装有一块黑板

改造后的赤城号航空母舰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36500吨(改造前26900吨)。公试排水量:41300吨(改造前34364吨)。舰体全长:260.67米。最大舰宽:31.32米。平均吃水深度:8.71米。动力装置:技本式蒸汽轮机8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19座。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改造前131200),四轴推进。航速:31.2节。燃料搭载量:重油5770吨。武器装备:50倍口径三年式200毫米炮6门,双联装45倍径十年式120毫米高射炮6座,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14座。飞行甲板全长:249.2米。飞行甲板最大宽度:30.5米。搭载舰载机:91架,其中常用66架,备用25架;更新体积更大的新式舰载机之后,搭载数下降至75架,其中零式21型舰战21架(常用18架,备用3架),九九式舰爆21架(常用18架,备用3架),九七式舰攻30架(常用27架,备用3架)。乘员:2000人(改造前1297人)。

赤城号上的水兵合影

1942年时的赤城号三视线图

大改造工程比最初将赤城由战列巡洋舰变为航母的工作量更大,更耗时间,近三年后的1938年8月31日才宣告结束,12月15日再次编入第一舰队第一航空战队,由此赤城连侵华战争的前期作战阶段也错过了。舰上虽然搭载了战力颇为强悍的日本海军第一代全金属结构单翼战斗机——堀越二郎设计的三菱九六式舰战,但眼前中国沿海已无大规模战事。赤城改造完成的同一年,海军军令部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确定了“九段作战”方案,航母搭载航空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第四阶段作战中重点攻击敌军航母,在第八阶段作战中配合潜艇部队削弱敌舰队主力,为第九阶段的最终主力战列舰决战铺路。此“九段作战”案以为美国舰队会傻乎乎地航向日本,途中不断被削弱、最终被日本海军彻底击败,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极其不切实际。山口多闻、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小泽治三郎等“航空兵”派经过与“舰队”派的激烈争论,终于确定了海军航空兵力集中使用原则,力图以迅捷凶狠的“空斩一刀流”于开战之初便严重削弱美舰队实力。循此原则,1941年4月10日第一航空舰队编成,虽然赤城的实战经验到此时仍基本接近于零,却因其日本第一艘大型航母的老资格而成了第一航空舰队旗舰(兼下属第一战队旗舰),南云忠一被任命为舰队司令,于赤城舰上升起海军中将旗。舰爆队装备更新为爱知九九式舰爆,舰攻队装备更新为中岛九七式舰攻,而舰战队则拥有了大名鼎鼎的装备——拥有大航程、高速度、高机动性与强悍火力的零式21型舰载战斗机。高强度的飞行训练,特别是使用低潜深度鱼雷的攻击训练,在鹿儿岛各航空基地展开。与此同时,对美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基地——珍珠港实施突然袭击的作战计划亦在紧锣密鼓地拟定中。10月,军令部寄了一个神秘包裹到赤城舰上,打开一看是尺寸超过一坪(3.3平方米)的珍珠港基地模型,航空参谋源田实此后就成天坐在这个模型前冥思苦想。由夏至秋,“Z计划”终于拟定完成,日美之间的谈判趋向破裂,开战已是板上钉钉。

位于赤城左舷的十年式120毫米高射炮

赤城号的剖面图

赤城号的正面线图

赤城号的载机配置示意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赤城成为南云机动舰队旗舰,于1941年12月初向珍珠港进击时

赤城号上的爱知九九式舰载爆击机

中岛九七式舰载攻击机

1941年11月18日上午9点,以航母赤城为首的南云机动舰队在以山本为首的联合舰队全体幕僚的目光注视下,由佐伯湾起航驶向北方择捉岛单冠湾。11月24日,南云忠一在赤城号的机库中召集机动舰队中所有飞行队长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次告知他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计划。从这一天开始,参加攻击行动的各飞行队轮流来到赤城舰上,观摩瓦胡岛和珍珠港的沙盘模型,渊田中佐拿着教鞭说明攻击要领。预定参与第一攻击波的空中指挥官几乎都来自于旗舰赤城:总指挥官(兼水平轰炸队指挥官)是赤城舰爆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中佐,鱼雷攻击队指挥官是赤城雷击队队长村田重治少佐,制空掩护指挥官是赤城制空队队长板谷茂少佐——只有俯冲轰炸指挥官高桥赫一少佐来自翔鹤号航母。11月26日清晨,南云舰队驶出单冠湾,取北太平洋航线接近夏威夷。12月2日下午,赤城的电报室收到山本总司令发来的暗语指令——“攀登新高山1208”,意味着突袭行动按原计划于日本时间12月8日(夏威夷时间12月7日)实施。12月8日1时30分,各航母甲板上待发战机已准备就绪,赤城舰桅上升起与日俄对马海战时的Z旗意义相同的DG信号旗,南云司令官宣读训令:“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我军将士务必不惧粉身碎骨,全力奋战。”渊田中佐和司令部全体幕僚告别后,最后一个离开赤城舰桥下的飞行员待机室。在登上战机时,一名地勤军官递上一条白头巾,渊田点头致意,将头巾紧紧绑在飞行帽上。赤城带领整支南云机动舰队转舵,顶风航行。飞行指挥所的起飞蓝色信号灯不断画着圆圈,飞机引擎声隆隆作响,在全体水兵的欢呼声中,第一攻击波183架战机陆续飞入苍茫夜空,其中有赤城的九七式舰攻27架(12架携带鱼雷、15架携带炸弹)与零战6架。整个集群用15分钟在空中编整好队形,又在机动舰队上空盘旋一周,最后飞跃旗舰赤城上空,直奔珍珠港而去。接着第二攻击波立刻开始准备,赤城号航空队并非主力,但仍然提供了9架零式舰战(队长近藤三郎海军大尉)和18架九九式舰爆(队长千早猛彦海军大尉),近藤曾于1940年在中国璧山空战中驾驶零式逞威,他也是第二攻击波整个制空队的指挥官。第二攻击波于2时45分起飞。

在择捉岛单冠湾中,为突袭珍珠港做最后准备的赤城号甲板上停放着制空飞行队队长板谷茂少佐的零式座机

1939年4月27日,与机动部队其他军舰一同在宿毛湾进行合成演练的赤城位于照片右边,左边是金刚型战舰四号雾岛

1941年11月6日,在佐伯湾为突袭珍珠港进行演练的赤城号甲板上的场景。赤城号后跟随着加贺号航母,南云机动舰队其余四艘航母在更远处

南云忠一与全体幕僚都在焦急等待突袭成功与否的消息。终于,“虎!虎!虎!”渊田中佐于2时23分发回意为“我奇袭成功!”的电报,赤城收到之后立即将其转发给停泊在广岛湾的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战列舰,山本五十六正在静候佳音,听闻喜讯之后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在珍珠港,赤城的雷击队在“雷击之神”村田重治的带领下,领头直冲“战列舰大街”,将苦练而成的低潜鱼雷发射本领百分之百地发挥了出来。第一个遭到其破坏性攻击的是西弗吉尼亚号(BB-48),两枚鱼雷令这艘战列舰发生大爆炸,火光冲天。接着渊田又亲率水平轰炸队反复攻击,赤城舰攻战机又命中了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BB-44)。日军第一攻击波结束对珍珠港的蹂躏返航时,赤城舰载机仅损失了1架零战(平野隆一飞曹座机)。夏威夷时间8点54分日军第二攻击波机群抵达,随即在瑞鹤航母飞行队队长岛崎重和海军少佐的率领下展开攻击。此时港内火焰冲天、高炮密集,来自赤城的山田昌平海军大尉看到高射火力最密处,判断下面有一定有个“大家伙”,立刻率领舰爆小分队直冲下去,结果一看是一群陆地高射炮,只得又拉起战机,转过头来找到美太平洋舰队旗舰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BB38)进行攻击,最后又将轻巡洋舰兰利号炸成重伤。到这时港内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攻击的舰艇目标了,而赤城舰载机队亦在第二攻击波中损失了4架九九式舰爆机,其中一架是在被击伤后以最早的神风特攻姿态直撞上美海军辅助舰柯蒂斯号并爆炸而损失的。渊田驾机返回到赤城降落后,立即兴奋地直奔舰桥汇报,并建议派出第三攻击波,巩固军舰破坏战果后再破坏船坞设施等目标,彻底瘫痪珍珠港。但一向自信心不足的南云已经对巨大的成功心满意足,便以美军防空火力越来越猛,而且美军航母舰队动向不明、很可能正在暗中准备发起反击为由下令撤退。赤城舰信号桅上升起转向信号旗,这场震惊全世界、同时也彻底颠覆了旧有海战规则的突袭战就此结束,机动舰队返航日本。

1942年3月26日正在参与印度洋作战的赤城号甲板上的场景。除加贺号未参加这次作战外,苍龙、飞龙、翔鹤、瑞鹤四艘航母在其右舷后面跟随,当中还夹着以高耸舰桥为特征的四艘金刚型战舰

停在赤城舰桥前的零式舰战,可以看到舰桥顶部最前端有一挺7.7毫米机枪

突袭珍珠港时舰载机正准备从赤城号上起飞

在择捉岛单冠湾中,赤城甲板上放置着九一式低潜航空鱼雷,艉部装有为控制入水姿态而专门设计的木制姿态稳定板。九七式舰攻机可以在超过378千米/时的速度下施放该型鱼雷,并可在海港内浅水中顺利实施攻击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的半年时间内,赤城继续作为南云机动舰队的旗舰四处征战,所向披靡。1942年1月中旬掩护入侵新不列颠岛拉包尔的部队;2月支援入侵荷属印尼爪哇并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挥师西进印度洋;4月5日空袭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舰爆队在阿布善次大尉的指挥下击沉英军多艘军舰;4月9日空袭亭可马里,发现英军老旧的竞技神号航母(当年日本建造凤翔航母时所借鉴的对象),舰爆队立即出动,没用半个小时便将其干脆利落地击沉,使竞技神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被舰载机击沉的航母。这些战果看似辉煌,实际都是杀鸡用牛刀,日本想要结束这场战争,就必须继续重创美国舰队,直到美国人感到无法取胜、叩头告饶。可是眼下美国人不但没有一点求饶的意思,还打到日本人家门口来了——4月17日,哈尔西指挥的以大黄蜂号为首的特混舰队接近日本,放飞杜立特指挥的B-25轰炸机队,示威性地轰炸了东京。进攻中途岛,将美海军舰队封死在夏威夷家门口的作战方案(MI方案)此前就已制定,但与南下入侵澳大利亚的作战方案(先进攻莫尔兹比港,称为MO方案)之间大有冲突。于是南云机动舰队被拆分,第五航空战队(瑞鹤、翔鹤号航母为首)于5月初挺进珊瑚海,遭遇美军航母特混舰队,而以赤城为首的日军其他大型航母则趁机进行休整。虽然珊瑚海海战的结果是美军损失大于日军损失,但莫尔兹比港入侵计划却不得不放弃了,瑞鹤、翔鹤两航母被迫进行创伤修理作业,补充舰载机和兵员,使得南云机动舰队只有4艘大型航母能够参加中途岛行动,而赤城仍然是当仁不让的旗舰,舰载航空兵之主力所在。南云舰队再次出击的日子特意选在了5月27日“海军纪念日”(纪念胜利的对马海战),旗舰赤城由新任舰长青木二泰郎指挥。早上9时他率全舰官兵向皇宫方向深鞠躬,并在讲话中引用了当年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后的告诫:“胜利之后,要束紧钢盔带。”在他掀动嘴皮子的同时,美国人正在珍珠港默默地拼命抢修珊瑚海海战中受创的约克城号航母,并暗中破译了日军密码,大致掌握了日军的行动计划。

1941年12月8日清晨,赤城甲板上零式舰战正在为突袭珍珠港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军舰旗正在北风中狂舞,预示着大战一触即发

赤城舰上突袭珍珠港部队起飞前最后一刻从舰桥望向飞行甲板的场景

舰员正在将捆绑起来的吊床加装在赤城的舰桥外壁,以增强防弹片能力

夏威夷时间6月4日(日本时间6月5日)凌晨2时45分,赤城号上一片忙乱的喇叭声和飞机引擎启动的轰鸣声,又一场决定日本国运的决战开始了。4时整,喇叭中传来“飞行员集合”的命令,飞行员们挤入飞行指挥所听取指令。在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中,赤城将出动九九舰爆18架、零战9架。渊田中佐由于急发阑尾炎,无法出击,只好口头给予出击将士鼓励。青木舰长将赤城号转向逆风,增加航速,4时30分第一架零战在欢呼声中起飞。第一攻击波全部起飞之后,加贺上起飞了9架零战负责舰队空中掩护,另外在赤城甲板上还有9架零战待命,南云舰队就全靠这18架战斗机掩护。5时30分,美军一架PBY水上飞机发现了赤城号,报告中途岛方面,美军对南云舰队的多方位进攻随即展开。从中途岛起飞的陆基飞机刚过早上7时便发起了第一次进攻,赤城最先报告:“敌机9架,方位150°,距离2.5万米……”空中掩护的零式机冲上去一通杀戮,奋勇的美军B-26轰炸机队直逼日本舰队“中央部队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即赤城)投下鱼雷,青木舰长指挥操舵,左躲右闪,把所有鱼雷都躲过去了,舰员们眼看着一架B-26掠过舰桥栽入海中,一片欢闹,心觉不妙的渊田中佐说了一句“真逗”。赤城的损失仅是2名高射炮手因B-26机枪扫射负伤,第二攻击波的准备工作照常进行,九七式舰攻机下挂载鱼雷,准备对付敌舰队,飞行员们已准备起飞。但鉴于中途岛第一攻击波返回后报告说战果寥寥,还需实施进一步攻击,南云下令将舰攻机上的鱼雷换成轰炸陆地目标用炸弹。大约7时40分,令人震惊的情报传到了赤城舰桥上——延迟出发的利根号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军大型舰队!事实上,侦察机发回电报是在7时28分,但南云舰队脆弱的通信系统经常要将情报传递延迟十几分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7时45分,著名的“二次换弹”令下达,赤城以及加贺立即停止挂炸弹,已经挂上炸弹的舰攻被送回机库挂装鱼雷和穿甲弹。随即中途岛美军轰炸机又发动了数波攻击,包括B-17轰炸机从高空投弹。这对于移动中的南云舰队自然没有效果,但赤城舰桥旋即接到了侦察机报告:“美军舰队后面似有航母跟随!”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打出信号:“宜立即派出攻击部队。”但南云司令官以更加坚决的态度迅速下了决断:舰攻机全部送回机库,炸弹换鱼雷,第一攻击波战机回收,做好充分准备后再出击。舰员纷纷议论起来:“司令部究竟在搞什么名堂?”9时18分,最后一架飞机降落,整个赤城舰上忙得不亦乐乎,辛苦的作业员没有将拆下来的800千克陆用炸弹送回弹药库,而是胡乱堆放在机库附近。虽然由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的TBD鱼雷机队也找到了南云舰队,但攻击行动仍然没有效果,反而都遭零式机击落,赤城舰桥上人人兴高采烈,观察哨兵兴奋地大喊:“还剩5架……还剩3架……全部击落!”航空参谋源田实此时不禁叹道:“原来我对机动部队能否抵抗得住空中袭击还有过怀疑,现在我看到它的巨大威力了!敌机再多我们也不用怕!”

几分钟后,源田脚下的赤城号航母就变成了一个炙热的大火盆。自企业号航母起飞的SBD俯冲轰炸机队于10时20分抵达南云舰队上空,约克城号的SBD紧随而至。此时在赤城与其他日军航母的后甲板上,即将对美航母舰队发起攻击的机群已排列整齐,进入起飞前最后准备,但此时也是南云舰队最脆弱的时刻,掩护的零式机要么已经降落了,要么还在低空盘旋防备鱼雷机。SBD机群于10点25分呼啸着向下俯冲,赤城号上刚刚还得意忘形的望哨兵尖声高喊:“俯冲轰炸机!”然而一切都晚了,有6架SBD开始向赤城投弹。第一枚近失弹在舰桥左舷数十米处爆炸,第二枚命中炸弹落在中部升降机靠后位置,击破甲板进入机库爆炸,此时机库中有零战3架、挂载鱼雷的舰攻机18架、刚刚回收的第一攻击波舰爆机18架,准备出发的舰攻机油箱内装满汽油,而舰爆机的炸弹随便放在近旁,穿过甲板的那枚炸弹引发连环爆炸,整个机库立即化为火海地狱。第三枚命中炸弹落在飞行甲板左后方,正在做出发准备的机群的汽油也被引爆,所有人被热浪与飞舞的碎片击倒在地,船舵也被炸坏。一名先前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此时正泡在近旁海水中,眼前壮观的景象令其心情由冰冻急升至沸腾,事后他描述赤城爆炸如同“一条火龙”。爆炸发生几秒钟前正好有一架零战机由木村惟雄一飞曹驾驶,从赤城甲板上起飞,据木村回忆,紧接着第二架零战滑行到甲板中央,便掉入了熊熊燃烧的地狱之口。火势迅速蔓延至舰桥,一条绳子从舰桥下部的舷窗连接至一艘汽艇,南云司令部由此转移到长良号巡洋舰上去了,留下青木舰长指挥灭火。但甲板下的大火无法控制,机关舱室内舰员绝大部分死亡,甲板上亦是一片火海,最终青木舰长于18时下令弃舰,本想与舰同沉,但在最后时刻被转移到了驱逐舰上。曾经担任赤城舰长的山本五十六忍痛亲自下令由己方驱逐舰击沉无可救药的赤城。此时赤城上的火焰因为可燃物都已燃尽而接近熄灭,战舰不过是冒着黑烟的海上漂流物而已。于是第4驱逐队各舰向赤城右舷发射鱼雷,赤城先由舰艉下沉,于6月5日4时55分最终沉没于北纬30度30分、西经178度08分海域,263名舰员阵亡。为了隐瞒中途岛海战惨败的消息,赤城号保留在编制序列中,至9月25日才正式被除籍。CGI8AEbSJpwmRWFZcssqY1/fSJ18yo3ZW66g8O9E4e5a8d/oe3VLJ1SdluHOe8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