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在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领域全面深入落实和努力探索实践《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关键时期,本书的出版对广大读者来说,可谓如遇甘霖,恰逢其时。作为本书作者的同行与好友,我很早就了解精益研发概念与体系的形成,并参与了相关内容的讨论与凝炼,也知道作者所在公司的同仁们一直在深入中国工业企业进行实践和验证。今天,他们能把这份丰硕成果系统化地整理并发表出来,以飨读者,实在可喜可贺!

当今,世界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态势。发达国家经济体纷纷建立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产品销售网络,构建集团管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益运作。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占据价值链高端;从高能耗向低能高效转变,实现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两化融合,实现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弱、制造业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制造2025》瞄准世界制造业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落脚点。同时,也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还是加强工业基础,促进创新、质量和绿色等协调发展,并在航空航天等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夯实基础,突破发展,占据制高点。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将全面推进由低技术制造向高技术制造、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粗放式制造向绿色制造、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全面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切实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突破点,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书作者抓住了中国企业产品研发和研发能力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遭遇的核心问题,从全面而系统化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的问题的确不是单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需要用系统思维来思考,用体系方法来解决。精益研发体系基于系统工程的成熟理论和方法来应对这些复杂问题是非常正确有效的探索与选择。本人对作者提出的精益研发目标模型的印象深刻,它将我们面对的诸多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放到统一模型中来审视,并提出统一规划、各个击破的策略和方法,这无疑是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正确思路、合理逻辑和有效方法。

精益研发体系的发展很好地补充和发展了精益企业体系。“精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实现“精益”的方法、经验日益丰富和成熟。在这期间数字化制造为“精益”的实现又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扩展了“精益”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过去,我们在生产制造环节讲求质量效能、成本控制,实际上设计过程也需要追求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也就是将“精益”的思想从制造向研发环节延伸,在研发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流程中都尽量使用最优的方案,同时又能在设计活动中对产品设计的流程和状态进行精确控制与优化,实现设计产品价值最高、成本最低。与传统的研发过程相比,精益研发不是从局部去考虑、去配置,而是从整体上、系统上,从精益求精的优化上,来考虑整个设计系统、设计进程,从而达到更加高素质、高水平的一种设计状态。值得欣喜的是,本书并未盲从由生产制造过程发展起来的传统“精益”思想,而是通过对研发与生产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精益”针对研发过程的独特观点,对经典的“精益”思想做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完备的实践方案。

精益研发体系不仅是针对研发业务模式和技术方法进行再设计,而且提出了利用集成、协同的信息化平台技术对这套研发体系给予有力支撑,在两化深度融合和迈上智能制造的征途中,这无疑是符合时代潮流和发展要求的。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正在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技术改造与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工业装备体系,它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业硬装备,如机床、大型工业流程化/自动化装备,也包括由软件系统集成的软装备。我们把现代IT系统和企业信息标准融合在一起,形成与硬装备同样重要的软装备,如新的研发系统、新的供应链电子商务系统,这实际上也创新性地构成了现代工业的软装备体系。如果说硬装备为新型工业提供硬能力的躯体,那么由数字、网络和智能构成的软装备则为现代工业提供灵魂和大脑。软装备不仅仅是软件,还包括工具、知识、标准规范、业务流程,这些软装备恰恰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益研发体系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和要求,通过提出基于SOA的柔性架构,将企业现有的和未来将要发展的信息化系统集成整合,形成支撑全企业研发体系的核心工业软装备与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这是一条值得发展的技术途径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构建智慧企业将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主攻方向。当前,我国正在创新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空间、网络空间和智慧空间,并大力推动它们与以制造企业为主的物理空间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主导的制造业创新发展环境,实现我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升级。当前不论是“互联网+制造”,还是“制造+互联网”,其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的智慧革命。当今的装备制造业处在一个要用智慧技术和智慧机器进行改造的新时代,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无一不是依据互联网+数字空间/智慧空间/网络空间来改造、渗透和融入整个工业体系中,从而形成当今制造业开始从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能化的新时代。

因此,不论当前中国工业的现状如何,发展重点是什么,智能制造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工业智慧化的氛围将越来越好,对企业关于智能科技的采用和研发体系的智慧化发展要求将有增无减。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本书在最后一章对精益研发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智慧研发也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利用现代智能科技对企业的研发体系进行改造,形成基于工业云的、开放式的、支撑智能产品的研发、支撑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智慧研发体系,这也比较符合当今中国智能制造、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所提出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发展思路,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考与相当有益的探讨,值得深入进行下去。同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智慧研发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切实落地,并加入这一场工业智慧化大转型的浪潮中,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服务型制造专业组组长

杨海成

2016年4月 hnhesvOkgBIROKAN9zi96X5s46Xd6Wl0lMkbTh6mrJEHHmX97a+q++5lDyd3T0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