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译文

孔子说:“(能够)花言巧语(能够)使脸色变换者,少有仁爱品性。”

◆ 解字

令。“令”是会意字,甲骨文作“ ”,上为倒口,下为跪跽的人形。“令”的构意源自一个人对跪着的人发布指令。“令”的发布义由转注后的“命”字所承继——在“令”中又增加了一个口,“令”则表示分化而出的指令义。引申后,又有“使之”义。“令色”,即使脸色变化。

色。“色”与“危”为同源分化字,金文作“ ”,从厄从人,构意源自双手扼住一个人的脖子。“色”的词义由扼住脖子后脸色变红变紫而来(“危”则表示危殆)。“色”的本义为脸色,引申泛指颜色。此处用其脸色义。

◆ 探微

能够花言巧语,能够让脸上的表情随时变化,甚至老泪横流,一种人是演员,另一种人便是伪善者。尽管后者常常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伪善面孔,但这种人仍然缺少仁爱之心。孔子痛恨一切伪善者。因为,伪善者常常装扮成假君子,假君子扰乱了真君子的价值功用。在孔子心目中,仁爱是君子的试金石,缺少仁爱者绝不是君子。“鲜矣仁”者一定是伪君子,一定是个骗子。

刘兆英先生在《论语新释》一书中说:“伪善是用来骗人的。因为‘巧言令色’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所以孔子撕下这些人的假面具,指出这些人缺少真诚,没有‘仁’,令人憎恶。这句话很可能是指向执政者的,因为这些人最喜欢使用伪善的面孔出现在人民大众面前,在政治舞台上扮演巧言令色的角色。” ygco5LoWJxAiC11U7dpT+xjSPnIcHK2+LwqBLvTid9Ag9Fj8SUPlJ/dbvFx+Y3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