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
孔子说:“孔门弟子,进入(校门)则孝敬先生,出了(校门)则要兄友弟恭。话语严谨而讲诚信,博爱众人并亲近君子;躬行实践后如果还有精力,则需要学习文化。”
◆ 解字
谨。“谨”是“仅”(僅)的假借字,“僅”则是“堇”的本义转注字。“仅”的本义为人生人,一次只生一个,即仅仅只生一个。谨借僅的形、音、义,以言置换本字的人旁,以假借后的“谨”字表示一次只说一句话。此处“谨”字用为严谨。
众。“众”(眾)为会意字,甲骨文作“
”,上为目标字根日,下为三个行走之人。众的本义指奔向同一目标的许多人。引申泛指很多人,即众多。此处用其引申义。
亲。亲(親)是形声字,从见(見)亲声:见为类旁,表示与(人们)相见有关;亲为声义旁,表声且表(凿子)裂木为板义,即分开。“亲”便是分离后的亲人重新相见,因而有亲人义,又有亲热、亲密义。“親”为繁体,简化字省形为“亲”。“亲仁”即亲近君子。此处“仁”指君子。
行。“行”为象形字,构形源自十字交叉的两条大道。“行”的本义为直路上的横穿之路。引申后,有行列义,又有行走义。此处用为行走,即躬身实践。
以。“以”字是一个具有图画味的会意字,甲骨文作“
”,从人从厶:构意源自手执绳套的人准备套取面前的动物。“以”的本义为凭借、倚仗,可用在其他文字后面构成联合词组,如“是以、所以、何以、可以”等;也可用在其他文字前面构成双音节词,如“以前、以往”。此处用其本义,即需要(凭借)。
文。“文”是象形字,甲骨文作“
”,构形源自母畜(牛)发情时的生殖器(“文”与“闻”同一音系)。“文”的本义为发情时的母畜(牛)生殖器(可用为吝、产、紊等字的构字符号)。由母牛生殖器发情时的变色及流出黏液,引申出纹路及文采义。又由纹路引申出文字、文化义。此处用其文采义,即一个人的外在的知识风貌。为使文句通顺,可译为文化。
◆ 探微
此段话乃是孔门弟子的守则: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六条守则,由易到难。
入、出指的是进出校门,也包括一个人在家里家外的行为准则。这里的“悌”字同前文“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入孝出悌便是《三字经》中的“兄则友,弟则恭”。遇见同辈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便是恭敬,遇到比自己年龄小的则要友爱。
“亲仁”的“仁”,指的是君子,即有仁爱品德的君子们,用的是“仁”字的引申义。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躬行实践后还有能力,便应该学习礼仪和《诗》等外在的形式类东西。此处的“文”同《雍也篇之十八》:“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