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客观压力

(一)资源约束

1.土地资源长期紧约束

中国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2012年人均国土面积为0.0071平方千米,世界人均水平为0.018平方千米,中国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9%。人均耕地0.08公顷,世界人均水平为0.2公顷,中国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如沙漠、戈壁、裸石山地等占国土面积的23.49%,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仅占14.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公布2009年我国耕地为1.354亿公顷,2012年耕地为1.351亿公顷,耕地减少0.0027亿公顷,我国耕地有相当部分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休耕,有相当数量受污染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因表土层破坏、地下水超采等已影响耕种,因此,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从1996年到2012年,耕地、园地的面积增加了,牧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减少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比较多(见图3-1与图3-2)。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另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市中工业用地比例过大,2012年中国工矿仓储用地占39.5%,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5%;商业服务及市政环境用地比例低于国外综合性城市5%~10%。

图3-1 1996年中国土地利用总体状况

图3-2 2012年中国土地利用总体状况

2.能源资源约束总体偏紧

中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9%、6.2%和7.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基础设施和住宅的大规模建设需要大量的能耗密集型产品,居民生活用能的增量也不断增长,中国30多年来的能源生产总量从1978年的6.28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3年的34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从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3年的37.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13年煤炭占中国一次性能源的比重为75.5%,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31%。 中国能源短缺问题凸显。根据开采量与探明储量的比较,按1950年的开采量,中国的煤炭可供开采3816年;按2000年的开采量,可供开采88年;按2011年的开采量,中国33年之后就无煤可挖了。 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3年中国净进口石油2.9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98%;2007年起中国开始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13年中国净进口天然气4.4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27.53%;即使是相对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也需大量进口,2011年起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3年净进口1.7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43%(见图3-3)。我国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图3-3 中国近20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

3.中国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013年中国人均水资源2059.7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2009年,联合国发布《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变化世界中的水》,中国被列为缺水严重国家。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消失湖泊1000多个,年均20个湖泊干涸。在665个城市中,有将近400个城市缺水,大约有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成为中国的一种常态。

4.资源枯竭(地区)问题凸显

2008年、2009年、2011年,中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性日益凸显。当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走向衰落,整个城市将处于投入多、产出少、效益差的尴尬境地。资源枯竭地区或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此类地区往往极易成为“问题区域”或“麻烦地区”。对此,在转型发展进程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照。

(二)环境约束

中国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毒化了生态系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1.水污染的压力持续存在

2013年中国废水排放量为695.44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52.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45.7万吨。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中国十大水系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9.3%和9.0%,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省界水体水质为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8.2%和19.5%,湖泊(水库)水质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比例分别为26.2%、1.6%和11.5%,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点中较差、极差的比例分别为43.9%、15.7%。见图3-4。

图3-4 2013年中国十大水系环境质量状况

2.天气雾霾治理任重道远

随着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臭氧污染加重,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人为排放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出现的次数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增加。中国的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043.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227.3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1278.14万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超标城市比例为95.9%。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2013年1月和1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2次较大范围区域性灰霾污染。两次灰霾污染过程均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严重、污染物浓度累积迅速堪称历史和世界之最,PM2.5“暴表”、“北京咳”引发人们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3.土壤污染影响广泛而深远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等原因,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超标率为19.4%,林地为10.0%,草地为10.4%,未利用土地为11.4%(见图3-5)。从污染类型看,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见图3-5)。有机型次之,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和1.4%。土壤的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治理难度非常大。

图3-5 中国土壤污染情况

(三)生态约束

1.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总量达到29亿全球公顷,生态足迹总量是全球各国中最大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1全球公顷,低于全球平均的人均生态足迹(2.7全球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排名世界第74位,但中国的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87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是其人均生物承载力的将近2.5倍。 中国人均消费水足迹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中国人口规模大,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相应也少,因此,中国面对的水资源压力和挑战较大。2009年,中国大型城市和农业经济为主的北方地区水资源压力处于重度压力,华北、华中等黄河和长江的下游地区水资源处于高度至重度压力,且大多地区水资源压力逐步加重,有从北方向南方延伸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仍在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物种受威胁最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惊人的地区之一。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灭绝,野生高等植物濒危和受到威胁多达4000~5000种,占总种数的15%~20%,裸子植物和兰科植物高达40%以上;中国濒危动物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见表3-1)。

表3-1 中国濒危动物

3.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72%。其中,水力侵蚀129.32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65.59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8.03% 中国拥有天然草原3.9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15%,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滥挖滥砍等,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别是北方,20世纪90年代初退化面积约为51%,90年代末发展到约52%,退化速度相当快,草原的生产能力下降,产草量减少。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2.6%,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原始天然林从1949年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减少到至今的1.2%。如此现况,令人担忧。 6kfretlBZJV03T6Oz0QM/CFyeZ5KJGtNp2CEPJW3/0si6owq50uxa0gPOUg83+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