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年京韵大前门,就冲这碗炸酱面

选择它的理由

一条长街,帝王走过,平民走过,无数双脚留下了无数足迹,踩出了一幅平凡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一味小吃,也曾火红过,也曾沉寂过,从舌尖上传承下来的不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是凡俗人世的美味追寻。行走在前门的青砖路上,如同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历史究竟是一番什么模样,看得见也尝得到。

冠绝古今的“御路天街”

除了这里,你不会找到第二个地方有这么多历史,你也不会在第二个地方看到、触摸到、品尝到这么古老的文化。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前门大街不过是区区八百来米。但走过这一段路,你却如同穿越了百年风云,感受到拂面而来的历史风味。

前门大街的冠绝之处首先是它的位置,紧邻着天安门广场,算是地段最佳、最有历史的商业街。元代时,它是通往郊外的大道;明代时,贵族前往法源寺、天宁寺、白云观烧香都要途经这里。而清代的时候,为了保证皇城安全,统治者规定内城不许设立戏院等娱乐场所,所以众多店铺都迁移到前门一带,以至于这里商业、手工业、饮食业日渐发达。古时的皇族贵胄若也喜欢逛街,走出紫禁城就能到前门大街上溜达一圈。来京应试的学子们也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让前门成了“行人如流水,店铺数不清”的繁华闹市。

也许是得益于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这里汇聚了大量的老字号。从餐饮,到工艺品,再到生活用品,令人眼花缭乱。在老北京人之中流传着一个到前门购物的口诀,可以让我们一窥此处的繁华:买鞋你到内联升,买帽就到马聚源;小吃青云阁,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

数百年的沉淀,让前门大街成为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历史街区。从北侧的正阳门开始,行走在清雅的青砖路面上,路两侧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和铺面,闲适的游人和忙碌的店员们穿梭其中,让你顿时感受到扑面的京韵。

现在的前门大街

吃得着的历史

前门的历史不仅要看,更要吃!

在前门大街,你可以看到最丰富的传统美食。在步行街及周围的胡同里,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六必居等众多老字号都设立了餐厅,不管是烤鸭还是涮羊肉,你都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味儿。除了这些大店之外,你也可以发现很多代表着老北京风味的小吃和糕点铺,马迭尔冰棍、稻香村、都一处等老字号,不仅可以让你解馋,还可以带给亲戚朋友做伴手礼。

饮食业名店在前门的聚集带动了这里的商业氛围,400余年的六必居,200余年的正阳楼饭庄、盛斋牛羊肉店、都一处烧麦馆、通三益果脯店,还有100多年的便宜坊焖炉烤鸭店、全聚德烤鸭店、正明斋糕点铺、一条龙饭庄、天兴居饭馆等,每一家都可以让来到前门的游客流连忘返。

晒面条的壮观 场面

天气晴朗的日子 里,人们将做好的 面条挂在细杆子 上,一排排上架 晾起来,场面十分 壮观。

最爱这碗炸酱面

逛了前门大街,看了蕴藏着历史的各处老字号,也买了京味儿十足的各种伴手礼,如果能够来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这一趟前门之旅才算真正完美。

中国人制酱的技艺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有所记载,而面条则早在晋代《七谟并序》中就已出现。这两种食物的相遇,据说是在清末。当时很多八旗子弟家道中落,饮食上再难讲究,为了保持排场,有人发明了这种油炸之后的酱,配上时令蔬菜拌入面条,吃起来鲜美可口,一时之间居然流行了起来。

一碗炸酱面

在北京,家家户户都会做炸酱面。不同的是,各家有各家的味道;相同的是,这一碗面所承载的是一个人对家的回忆和爱。

炸酱面是北京人的当家饭,每一个北京家庭都有关于炸酱面的记忆。到了面馆里,一水儿的壮汉跑堂,一路吆喝,一溜儿八仙桌,瞧着新鲜,听着热闹,一瞬间就让你感到这碗面十分“老北京”!

老北京炸酱面的精髓全都在炸酱上,首先选用上好的黄豆制作的黄酱,再以均匀的火候和适当的配比,加入肥瘦兼有的肉丁,才能炸出令人垂涎的酱香气。

光有炸酱,还不能成就一碗完美的炸酱面,配面的菜码也很重要。“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一般来说,炸酱面的菜码有八种,分别是豆芽、芹菜、青豆儿、黄瓜丝、心里美萝卜丝儿、白菜丝儿、青蒜和大蒜,但是根据时令不同还会有不同的搭配。比如:初春时分吃炸酱面,可以配上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小水萝卜缨;到了春末,则可以配上香椿芽、青豆嘴等。

北京的美景里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而北京的美食里也都融入了历史风烟的味道。逛一圈前门,你就等于走过了上千年的中华文明;吃一碗炸酱面,你就能尝到中国人的滋味万千。

吃面条的小女孩

多年以后,当小女孩长大,她脑海最深处关于美食的记忆,可能只是小时候妈妈亲手做的一碗简简单单的面条。

印 象 ·Impression

大白菜:

去前门玩交通非常方便,地铁、公交都可以顺畅到达。你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到前门站,步行2分钟就可以到前门步行街;在前门、大栅栏和前门东路等公交车站,还有50多条公交车线路,不管从哪儿过去都能让你顺利返回。

胡同里的小哥:

老北京话里有一个词儿叫作“锅挑儿”,意思是面条煮熟了直接捞碗里就吃;还有一个词儿叫作“过水儿”,意思是面条出锅先过凉水。这是北京人在冬天和夏天的不同吃面习惯。现如今大家都去面馆吃炸酱面,但在北京胡同里的大杂院,还是有很多街坊四邻在饭口聚到一起,端一碗炸酱面,搁一根脆黄瓜,在门洞里一蹲,一边吃一边聊,那才是最有味儿的记忆。

猪仔爸:

吃前门的老北京小吃,不能只盯住一样,你可以每一样都尝一尝。除了必吃的炸酱面,肉皮冻、爆肚、酱肘花、炸灌肠也都是老北京人的最爱。有些外地游客吃炸酱面的时候,会感觉口味稍咸,没关系,你可以来点儿麻豆腐、酸辣木耳配着吃,那感觉可就大不一样了! f/O/XPzIXM1sixvSbiABm+u0ek2VVnCbg9Kh9CemNWRkrcntlO4veeNnnz6u+J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