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焚香雍和宫,名扬天下果木烤鸭

选择它的理由

文明的流传可以通过文字、建筑,也可以通过美食。在齿颊之间传颂的,除了那些伟人的功绩,还有令人难忘的香气。它见证了一个帝王的成长,也收纳了他最后的沉寂,黄琉璃瓦下的雍和宫祥和恬静,可你却能感受到它曾经的隐隐风霜。传奇虽然已经远去,而传说却依旧留在了杯盘碗碟之上,纵然不是帝王,你也可以品味御膳鸭香,回味它所见证的古往今来无数豪杰的故事。

传奇岁月中的龙潜福地

雍和宫曾经是一座王府,却不仅仅是一座王府。

这里的风水极佳,蕴含无尽龙气,是雍正、乾隆两位清代杰出帝王生活过的地方。

它虽然只是清康熙帝为第四子雍亲王修建的王府,却是雍正帝出发走向人生巅峰的地方。称帝十三年之后,雍正帝的灵柩又回到这里,让那颗不屈的灵魂沉寂于森森古柏之下。

它占地面积不大,坐北朝南6.6公顷,匹配当时一个亲王的身份,三座牌坊,五进大殿,却孕育着雍正帝心怀天下的大志。

雍和宫是一座寺庙,却不是一座简单的寺庙。

从明代的太监官房,到康熙时代的雍亲王府,它的光辉尚不为人所瞩目。而当它真正诞生了一位帝王之后,人们才发现这块土地的不简单。

雍正称帝之后,这里曾经一度被分为两块,一部分作为黄教上院,一部分作为皇帝行宫。但由于行宫遭逢大火,雍正帝只好将上院改作行宫,也正式让它拥有了“雍和宫”这个名字。

雍正十三年(1735),雍和宫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主人,雍正帝驾崩之后停灵于此,雍和宫的绿琉璃筒瓦也因此被更换为黄琉璃筒瓦,虽然这是一次悲伤的升级,但也让它成为绝无仅有的高规格寺院。

乾隆九年(1744),为了表达对于父亲的缅怀之情,乾隆帝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中心。它以“佛仓”的地位,迎来了数位活佛,让这座传奇建筑更加成为全国信众心目中的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的雍和宫经历了多次修整,让这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建筑重新焕发了光彩。1957年,雍和宫成为北京市第一批39个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1年,开始对外开放,人们终于得以走进这座神秘的宅邸,寻找历史的踪迹。

雍和宫永佑殿

永佑是佑先帝亡灵之意,在王府时代,这里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来成为供奉清朝先帝的影堂。

雍和宫雍和门

“雍和门”三字为清乾隆帝手书,雍和门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既威武又生动。

雍和三宝与果木烤鸭

来到北京城,不能不走一遭雍和宫。不说每年大年初一全球华人信众都希图在这里上头一炷香,祈求神灵保佑,光是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为一体的两百余间佛殿,便值得流连忘返。

雍和宫一共有661个房间,其中238间都是佛殿,沿着东、中、西三路依次排开。其中,中路的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是核心所在,东、西两路还分布着各类配殿和配楼。

中路最引人瞩目的建筑有天王殿、雍和宫殿和万福阁。

天王殿位于昭泰门北侧,又称为雍和门,因为它曾经是雍亲王府的宫门,后来才被改建为殿堂,供奉着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

作为整座建筑的核心,雍和宫殿原本是王府主殿银安殿,它的地位等同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它面阔七间,采取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形式,明间(明间即外间)上悬雕龙华带匾,中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所题“雍和宫”。这座大殿供奉着三尊青铜质地泥金佛像,以及蒙麻泼金十八罗汉像。

万福阁中的弥勒佛像

沿着中轴线继续朝北行进,经过永佑殿、法轮殿,便来到雍和宫北端最高的建筑万福阁。这座建筑重檐重楼,高25米,分上、中、下三层面阔。上层正中悬挂着“圆观并应”匾额,中层悬挂“净域慧因”匾额,下层正中悬雕龙华带匾,上面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写着“万福阁”。阁中供奉的是一座高达26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弥勒佛站像),这座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的佛像地上高度达18米,地下尚有8米。佛像直径达8米,重量达100吨,是中国最大的独木佛雕。这座佛像和法轮殿的紫檀木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佛龛合称为雍和宫木雕三宝。

人们都知道雍和宫中宝物多,万福阁中乾隆帝生母供奉的六道轮回图,雍和宫大殿前1.5米的青铜须弥山,雍和宫大殿里三尊2米高的铜佛,都是稀世珍宝。这些珍宝我们只能仰视,而有一种同为雍正帝留给国人的珍宝,却可以人人入口品味,那就是老北京果木烤鸭。

中国人吃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南北朝,在这一时期的《食珍录》中记载了“炙鸭”这一美食。此后,“炙鸭”又出现在南宋临安(今杭州)一带。这种美食不仅是民间美味,也是皇族贵胄眼里的珍馐。据《元史》记载,元军大破临安之后,元将伯颜从临安带走了百工,迁徙到大都(今北京),才将这一美食传到北京,成为宫廷御膳。

厨师正在烹制烤鸭

明、清两代,虽然朝代更迭,但热爱美食的吃货们却异常齐心,将烤鸭这一佳肴传了下来。清朝历代皇帝都是烤鸭的忠实拥护者,雍正帝更是其铁杆粉丝。据清代雍正年间的《御膳笔抄》记载,雍正时期的烤鸭做法特别,用青芥末代替葱丝,不仅提鲜去腥,而且去油也更彻底。

一炉百年火,鸭香美名扬

北京烤鸭最早出现品牌,是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烤鸭店,这家店采用南京焖炉烤法,成为当时名店。清同治三年(1864),全聚德烤鸭店开业,来自河北蓟县的杨全仁将焖炉改造成了挂炉,独辟蹊径,力求创新,很快就名噪京城,流传至今依旧是烤鸭名店。

除了全聚德、便宜坊等老字号,近些年北京烤鸭名店层出不穷,大董烤鸭、鸭王、金百万、大鸭梨、花家怡园雍正烤鸭等都盛名在外。

北京老字号全聚德招牌

印 象 ·Impression

可宝宝:

烤鸭的美味可以用酥、脆、鲜、嫩四个字来概括,但要对这四个字有真切的体会,还是要推荐百年老店全聚德哦。要找老北京的感觉,那就到前门全聚德,这里不仅有根据周总理建议做的荷叶饼,还有独特的空心烧饼,在这里吃的不仅是烤鸭,还是文化啊!

飞翔pig:

作为北京人,我也爱去雍和宫,交通便利,地铁公交都可直达,里头面积不大,但香火很旺,很多朋友都说很灵。出来之后,如果还有兴趣,可以去孔庙和地坛转一圈;如果觉得有点累,朝西一走就有五道营胡同,里面全是老外开的餐吧、酒吧,一点都不比南锣鼓巷差哦!

rebeccali28:

很多人都喜欢去雍和宫烧香,因为这里不仅文物繁多,而且还很灵验。敬佛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需要讲究,普通游客进入雍和宫,最好是走右侧的门,因为中间的门叫作“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走。进门的时候,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切忌将脚踩在门槛上。烧香祈福,三炷香即可,不用贪图太多。

到了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鸭子最遗憾”!所以吃货们时常会有“吾生有涯,而吃鸭无涯”的感慨。经过果木炙烤的鸭子,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经过烤鸭师傅一番烹制,片鸭师傅再一刀一刀将鸭肉切片摆盘,裹上蔬菜、抹上面酱,春饼卷起,入口便有让人不能舍弃的香气充盈在齿颊之间。

流传数百年的烤鸭,已经成为北京的另一张名片。虽然都是一样的鸭子,却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做法,以百年名店便宜坊为例,除了传统的焖炉烤鸭之外,又出现了蔬香酥、花香酥、茶香酥、枣香酥等不同的口味系列。在制作烤鸭的过程中,用不同的蔬菜脱油、入味,调配成酱汁,灌入鸭膛,通过外烤内煮让鸭肉更加别具一格。而在配菜方面,除了传统的葱丝、黄瓜之外,喜欢尝鲜的吃货们还可以选择香椿苗、萝卜苗、薄荷叶、生菜等不同的食材,不仅烘托鸭肉香气,而且更加营养健康。

片鸭师傅正在精心片烤鸭 dl28YWxdA4N4L+bdJG45YAQtXIjl5wImiBzPbtraujpwPWX4cXtdNdNQhKZDaS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