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在这个高歌猛进、一路狂奔的时代,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为什么幸福的感觉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任何有过真实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幸福,很大程度是与他人相关的。不仅导致幸福的亲情、爱情、友情与他人密切相关,并且很显然,导致不幸的挫折、伤害以及由此而来的焦虑、痛苦等情绪同样因他人而起。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的是,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他人”不仅仅是密切接触的熟人圈子,更包括无数个陌生人。我们与无数个陌生人组成了息息相关的生活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成员对他人的幸福都负有责任。这也是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公共生活的质量如何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讨论公共生活的文艺领域。这不仅因为文化产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并且文化艺术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对幸福的定义。中国影视行业正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但从电视剧、电影的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产业规模、标准化生产流程,还是从作品创新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说,我们与美、日、韩等文化输出大国还是存在相当差距的。同时,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存在严重的非理性投资与暗箱操作行为,泡沫严重,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中国正在形成一个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他们有着较多的闲暇与较高的文艺品位,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有着强劲市场需求。中国文化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种需求,事关产业发展,事关文化传承,事关软实力之争,事关百姓之幸福。
第二篇讨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问题。中国老百姓一生中要办103个证件,开个杂货店要办20多个证件——由于事事都需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导致部分公务员忙得要命,却实际效率低下;老百姓出门办事,公共交通系统拥挤不堪,如果选择自己开车不但停车费高,而且堵得一塌糊涂;送孩子上幼儿园也不放心,接连曝光的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与“药儿园”事件,更让“80后”家长们陷入集体性焦虑。正是这些琐碎又具体的“小事”让幸福感离我们越来越远,也凸显了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对国民收入而言居世界前列,如何相应提高公务员群体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将是改善公共生活、提高全体国民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讨论教育与青少年问题。在中国,教育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把下一代培养成为栋梁之材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留学潮至今方兴未艾,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朝低龄化发展,中学生成为出国留学的“排头兵”。为了在这个庞大的教育市场中分得更大的蛋糕,欧美高校竞相以“开学店”的方式来招揽中国学生。而伴随着新一轮留学热而来的,是史上最大“海归潮”,海归找工作难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因此,如何在纷乱的教育市场进行理性选择,也许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国内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和高考招生中的地域歧视,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公平问题。寒门学子能否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事关每个普通家庭的根本幸福与国家的根本命运。
最后一篇谈环境与公共安全。不可否认,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却是常谈常新、始终未能解决的大问题。这其中除了我们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也包括在国内市场快速开放、外资大举进入的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随着世界水务巨头相继蚕食中国水务市场,国内水价节节攀升,而水安全隐患却层出不穷。洋水务只涨水价,却不愿投资改善水质的短视行为,已然伤害到老百姓的核心利益,可以说与政府引入外资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奶制品行业,随着中国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受国际奶价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频繁出现奶农因鲜奶滞销而大规模“杀牛倒奶”现象。且不仅是奶业,牛肉、猪肉等肉类产业也在进口产品面前节节败退,农民个体需要承担巨大市场风险,农业安全也岌岌可危。当务之急,是彻底反省我们在食品与农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对外资的开放模式,重建农民合作社模式,保护小农利益与农业安全,重新找回老百姓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我们已经看到,财富增长并不是幸福感的唯一来源,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来源。财富在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幸福生活却是必须共同创造与共享的。如何在共同生活中积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公正、丰富的公共空间,也许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本,也是每一股社会力量——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编者
201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