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消费品突围的战略新思维

从2009年开始,我密集出版了三本有关产业链阴谋的案例书——《产业链阴谋Ⅰ,Ⅱ,Ⅲ》,深受读者重视,我对于读者的热烈支持深表感谢。但是我也接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大家一致希望我谈一下中国企业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应该如何突围,所以,这就是我写这一案例集的目的。

首先我想循着过去的思路谈一下什么叫做产业链。以图1为例,传统的产业链就是一条微笑曲线,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非制造环节,再加上制造这一个环节,就是我这几年所极力推动的“6+1”的产业链的理论,我相信读者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我在《产业链阴谋Ⅰ,Ⅱ,Ⅲ》的案例中指出,以图1为例,过去我们只知道微笑曲线的底端是制造,而制造的价值是最低的,其他六大环节的价值都高于制造。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因为新帝国主义的产业资本掌控了产业链的六大环节之后,严密控制了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我就以最近闹得红红火火的富士康为例,其幕后的真正黑手是苹果的霸权。为什么苹果可以有这种霸权呢?这是因为苹果在产业链中是站在最高层次的,它牢牢地把控住产业链环节的各个关键点,也就是说,这条链上的关键点都是由苹果公司来连接的。苹果会直接出面同各个零部件生产商进行谈判,以最低的价格直接向各个零部件供货商下单,被采购的零件会按照苹果的要求被准时送到富士康的组装厂装配,而且装配的每一步用什么工艺,要多长时间、多少物料,苹果都要管。

图1 传统产业链的“6+1”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微笑曲线

我举个例子,苹果核算人工成本的方法是生产厂家所在地最低工资×每件产品最高工时,富士康根本无法决定劳动成本。此外,富士康在连续13个自杀案件之后,于2010年6月宣布大幅度加薪,这加薪的背后其实还是苹果的黑影。只是由于苹果让利给富士康1个点,富士康才有能力加薪。

我再举个例子,2009年8月,郭台铭钦点的接班人之一蒋浩良突然脱离富士康一线核心业务,转为特别助理的岗位。而早在他加盟富士康之前,他曾在苹果公司任职16年。被郭台铭挖到富士康后,借着当年的关系,他成了苹果订单的负责人。这位曾经的“苹果人”正是被他的老东家赶下台的,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在一个iPhone小零件的成本控制上,没有听苹果的话。据说,要求换人的电话直接打给了郭台铭——这个总经理要下来,要不然不跟你做生意。苹果就是这样严密地控制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控制了产品的定价权,也正是因为他把我们制造业的利润完全吸干了,我们的制造才被挤压到微笑曲线的底部。

新帝国主义也是以金融资本的形态出现的,控制着农矿产品的定价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另外两本新书《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这两本书详细描述了金融资本是如何透过掌控农矿两大资源的定价权,进而掌控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的。

我在《产业链阴谋Ⅲ》的书中画了图2,该图显示了新帝国主义先是通过金融资本控制农矿产品定价权,再通过产业资本所掌控的6控制了销售定价权,从而吸干了我国制造业的全部利润,这才是我国传统制造业毛利率低的原因所在。产业链阴谋系列图书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亮丽耀眼的GDP,而新帝国主义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取得了大部分的利润。因此中国越发展,中国越制造,新帝国主义就越富裕。

图2 新帝国主义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剥削中国制造业

读者最常问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重夹击之下应该如何突围。我的答案很简单,向图2的右方突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他们太厉害了。例如2010年这一次的希腊危机就是华尔街狙击的结果,我会在以后的著作中再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产业资本要回定价权。当然这样做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把握行业本质。那么中国企业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学习呢?这就是我出这本案例集的目的。

我特别挑了几个消费品行业,这些行业必须同时把握行业本质和产业链的整合才能够突围。请读者注意,具备行业本质的企业一定是面对消费者的企业。我将中国面对消费者的企业突围现状分成这样几个类型讨论。

女性内衣——中国企业正在突围。

文具——中国已经成功突围。

照明、男装——中国企业难以突围,在低端生存。

我想提醒读者,虽然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内暂时还无法突围,但是我们都会详细讨论突围的方法。

当然,不面对消费者而面对其他产业的中间产业基本上只有产业链的问题而没有行业本质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产业链阴谋III》所讨论的矿业、水泥、工程机械等中间行业。这些行业的特性就是不面对终端消费者,因此“6+1”产业链的整合才是最重要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产业链阴谋III》以了解中间产业的产业链整合的技术性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有些面对消费者的行业并不存在产业链的问题,它们只有行业本质的问题,因此只要把握了本质就能在中国的市场生存。这些行业基本上不牵扯到制造,因此产业链整合就不重要了,例如网络方面的行业,我将之归类于第四类的行业。过去的研究我几乎没谈过这个行业,在本书里我特别找了一个案例来进行讨论,以飨读者。但是如果是电脑软件行业的话题就会牵扯到产业链的问题了,所以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产业链阴谋Ⅰ》和《产业链阴谋Ⅱ》。

本书的内容很精彩,我没有必要在前言做太多的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每一个章节,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行业突围的细节。同产业链阴谋系列相比,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我相信大部分读者阅读本书都不会出现困难。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我特别挑了家喻户晓的消费品行业来进行解说,同时还注意增强了文字的可读性。

我将每个行业的行业本质和产业链简单地归类于下表以给读者作参考。

表1 不同行业的行业本质和产业链

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是在郎咸平教授和孙晋助教的指导下以及蔡雯娟助理的协助下,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所完成,我们把这些学生的名字罗列如下。此外,郎咸平教授感谢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新基金所提供的研究基金,从而使得这个大型研究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表2 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 AKmHmwbbf661B5SLXhBexJ6eBb7BgFIOIWDIe1ZZx+OIWj3A7mYC84VP0tZj1o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