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言

玄奘(600年~664年)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河南缑(gou勾)氏县人,原名陈祎(yi),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为僧,取僧名为玄奘。由于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学界尊称为三藏法师。又因他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御笔褒扬的高僧,民间直呼为唐僧。他在中外交通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佛教史、中国翻译史上都有自己的特殊贡献,后世有佛学家、宗教活动家、探险家、翻译家之称。今天他的事迹已进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被后世敬仰。

玄奘遥遥5万里远行印度取回佛经657部,再行翻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27岁以前在国内求学,28岁出国,29岁到达印度,在印度取经留学15年,归国途中两年,回国时46岁,定居长安译经19年,终年65岁。玄奘一生所干有智升的《开元释教录》。这些著作都出自唐代僧人之手,对玄奘事迹做了许多考证和弥补。在今天看来,虽然并没有突破宗教宣扬的神秘色彩,也存在着年代不详、事件说法不一、地名需要确切考证等问题,但仍不失为研究玄奘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唐代以后,由于佛教渐趋衰落,佛教文化与民间文学相结合,原来史学意义上的玄奘研究转向了文学创作的轨道,取经故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大题材,一大批描写玄奘事迹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这种变化大大加速了玄奘人物形象的艺术化过程,而玄奘的真实事迹却完全淹没在虚构夸张的文学氛围中了。

从唐人传奇小说《独异志》开始,玄奘的事迹就已经开始变形走样。到了宋元明三代,出现了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人院本《唐三藏》,元人杂剧《大唐三藏西天取经》,发展到明代小说《西游记》,都把玄奘虚构神化,并附会出孙悟空、八戒、沙僧和许多神魔妖怪的形象。从而使人们对历史上的玄奘又有了文学化的解读方法。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超过了它以前所有描写玄奘的书籍。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现在大多数人们脑海中的玄奘,恐怕更多的是来自《西游记》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玄奘去世1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打开电视机看到的仍是神化世界的玄奘。褪去古典文学作品附加在玄奘身上的神化色彩,抛开古代僧人传记中的宗教宣扬的主题,恢复历史上玄奘的本来面貌,便是写作出版这本书的根本动因。

本书是一部以人物传记形式写作的通俗读物。依《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史料依据,吸收了现代玄奘研究成果,采用记实文学的笔法,描述了玄奘艰辛而又辉煌的人生经历,对相关的佛教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书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如:玄奘出国时在西北边关地带的惊险场面,西行路上与新疆高昌王的关系以及西突厥王统叶护可汗对玄奘的帮助,在印度与戒日王、鸠摩罗王以及戒贤大师等的交往,归国后与太宗、高宗皇帝的接触,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1300年前中国僧人取经活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本书适应广大文史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西部历史人物研究成果或旅游文化开发产品,向中外游人介绍阅读。玄奘是一个在佛教信仰区的东方民族中具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他创立的中国佛教唯识宗,由他的弟子传到日本、朝鲜,至今日本还保留着唯识宗一脉。印度博物馆至今还保留着玄奘负笈取经的图像和其他遗物。从长安到印度玄奘当年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各种纪念性的文物遗址。玄奘事迹的介绍,对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书中也引用一些传说故事,具有宗教色彩或梦境奇遇之类内容,与严格的“人物传记”写作要求有一定距离,但为资料所限,在此特作说明,供读者参考。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宁夏固原师范学院的南距荣先生,陈刚、王婷、武淑莲老师和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哈若蕙副社长、沈斌女士给予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 者
2001年5月 zk4c6dfP52LgYBNvUvPkp0uOkvGrvVXTip3nB2v3D8S9tWM/ovGcg8//akaIdd8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