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获得“神童”美誉

莫扎特的演出生涯是在1761年9月开始的,那年他5岁。他参加了萨尔茨堡中学为庆祝年终而上演的一出拉丁语喜剧的合唱团。

喜剧的音乐是宫廷风琴师埃贝林写的,这台节目需要150名孩子同台演出,而莫扎特就是其中之一。虽说这种演出也许只是让孩子在台上热闹一下,但作为父亲的利奥波德却非常重视这种能让孩子参与,并可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活动。他认为,这种活动能带给孩子一种浓厚的艺术熏陶。

也就在这一年,利奥波德在莫扎特学习小夜曲的乐谱本上记下了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利奥波德知道这首曲调虽然十分简单,但激荡着的却是幼小儿子的心情流露。在这首曲子中,莫扎特将曲调抒发得相当出色,人们一望即知是他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作曲家,也不见得能写出这种心态的曲子。它再好不过地证明了幼年的莫扎特天生就有纯正而健全的乐感。

在莫扎特满6岁以前,他的生活一直很愉快,负担也不太重。他像小天使一样活泼,而且和人们通常想象的神童的性格迥然相异。他听话、温顺、可爱,对谁都非常亲热。他不生气,不发火,从来也没狂怒地大喊,也没气势汹汹地在地板上跺过脚。

不管上什么课,莫扎特都是一学就会,而且非常轻松。刚开始时,他满脑袋想的都是音乐,但他一学会了简单的算术,家里顷刻就画满了数字,不管是墙壁上、地板上,还是桌子上、椅子上,被他写得到处都是。

他对数学如此喜爱显然和他在作曲中熟练的对位技巧有关,因为他唯一真正热爱的毕竟还是音乐。所以,不管他多么顽皮,多么喜欢把数字画得到处都是,只要一弹上钢琴或羽管键琴,他的那些游戏就立刻忘得一干二净了。

莫扎特在音乐上的天赋,令他周围的人们震惊,也使他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感到不安。

因为在18世纪,音乐家是为宫廷服务的,社会地位与仆役相差无几,在生活上也只是将才华换面包而已。

利奥波德看到了莫扎特罕见的音乐天才,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以后,他开始考虑一个旅行演出的计划。

这种计划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让孩子在旅行演出中提高演奏的技巧,二是可以让孩子早日出名。

他觉得,一个6岁的孩子的旅行演出极易引起轰动,而孩子只要在慕尼黑等地一出名,消息很快会传到萨尔茨堡,这样又可以有两方面的收益:一是孩子出了名,今后的生活就不用愁了;二是孩子的出名,无形中提高了父亲在大主教西吉斯蒙德面前的地位。这对父亲在宫廷乐团中的地位是很有影响的。

于是,利奥波德先生正式决定,让孩子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开始旅行演出。

1762年1月,利奥波德决定让妻子安娜·玛丽亚留在家里,这样可以节省部分开支,而由自己带着女儿、儿子到慕尼黑去。

母亲安娜·玛丽亚的任务是:把孩子最厚实的衣服刷干净,路上穿;带上最漂亮的衣服留待参加音乐会时穿。她把扣子擦得亮亮的,织了几双新的厚袜子和连指手套,并把演出时的帽子装在了纸盒子里以防压坏。

一切准备就绪,利奥波德从大主教那里为自己争得了休假。

1月12日,高大的驿车“咕隆咕隆”地驶过洛赫尔广场那满是积雪的、肮脏的鹅卵石地面,停在莫扎特他们居住的公寓门前。利奥波德先生吩咐着司机和自己的几个同事帮忙把小钢琴、小提琴装上了高大的驿车。

母亲安娜抱着小地毯和毛毯急匆匆地下了楼,身后跟着两个兴高采烈的孩子。头戴三角帽,身穿大衣的利奥波德站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放进车里坐好,还乱七八糟地塞进去大包小包的食物和一瓶瓶营养饮料。

然后,母亲又走到孩子身边,把孩子的脖子裹严实了,并嘱咐比莫扎特大5岁的姐姐说:

“玛丽安妮,你是姐姐,在外边要懂得照顾弟弟,别让弟弟吃不干净的食物。刮风下雨过小河时,别把衣裤弄湿了,以防感冒。如果大便不通,就多喝开水。路上要听爸爸的话,做个好孩子。”

听母亲这样说,姐姐玛丽安妮一边点头一边说:“记住了,记住了,妈妈,您都说了几百遍了!我会照顾好弟弟、听爸爸的话的!”

母亲不好意思地向孩子们笑了笑,接着,又使劲地搂着两个孩子的脖子,并在他们的脸上印下了无数个亲吻。然后,她倒退着离开马车,又和丈夫利奥波德先生拥抱告别。

利奥波德先生纵身跳上车,“砰”的一声带上了门。

马车的梯子叠了起来,马车夫的鞭子“啪”地一甩,声音清脆、响亮。驿车顿时抖动起来,并在雪地上剖开了两道印痕。

安娜退到门道里,躲开四处飞溅的泥浆。马车拐了弯,摇摇晃晃地驶远了,她还在冲着紧贴着车后窗玻璃的两张小脸挥动围裙。

孩子们先是听见16只厚实的马蹄发出“嘚嘚”的脚步声,接着是车轮在鹅卵石上发出的阵阵“咕隆”声,母亲的身影渐渐模糊了,她手中挥舞的围裙也渐渐看不清了。伴着沉重的车轮颠簸的节拍声,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开始了他们的旅行演出生涯。

慕尼黑是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巴伐利亚自由州的首府,伊萨尔河从市中心穿过,它也是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

“慕尼黑”德语的意思是僧侣之乡,这里建立了很多隐修院,坐在驿车里的利奥波德先生见到这些隐修院,暗暗在心里许愿说:“慕尼黑,请保佑我们成功!”

利奥波德先生不仅是个好爸爸、好老师,而且还是个第一流的宣传家。一到慕尼黑,他就忙着四处宣扬他的两个孩子的本事。

慕尼黑是个很喜欢音乐的城市,当地最显赫的贵族除了对音乐的爱好之外,也经常以对音乐的喜好来显示自己的高雅。所以当他们听说有两个很厉害的孩子驾临城市时,自然就有几家贵族邀请他们去演出。

而莫扎特姐弟的演出确实也很出人意料,加上有利奥波德这样一个既懂音乐又懂得宣传的行家,不久,“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三世的宫廷就向这两位孩子发出了邀请。

所谓“选帝侯”,是当时罗马帝国时代的一项规定,即指定某些邦君能够参与皇帝的选举。这项规定大约从1273年开始,并在1356年经金玺诏书确认的。

而当时的欧洲正是战事此起彼伏,大小王朝林立,德国和意大利已经分裂成上百个形形色色的小公国,这些小公国名义上都属神圣的罗马帝国管辖。所以,能得到选帝侯的青睐,对利奥波德一家来说已是莫大的荣幸了。

慕尼黑之行,使小莫扎特得到了“神童”的美誉,他们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人们总是以优厚的待遇招待他们,对他们的演出更是赞不绝口。

三个星期之后,他们带着贵族老爷们赏赐的一大堆戒指、鼻烟壶等各种古玩和装饰品回到了家里。

利奥波德没有被儿子最初的成功冲昏头脑,他心中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决定先回家乡作一些休整,而这种休整,却意味着一个更大计划的诞生。

于是,回家后的利奥波德先生每天给儿子安排了更多的学习任务,他要让孩子对贵族们提出的任何一个音乐难题都对答如流,他要让孩子在钢琴和小提琴的演奏上可与专家相媲美,所以他的安排更紧凑了。

而对于喜爱音乐的莫扎特来说,除了每天完成爸爸的作业以外,他居然还创作起小夜曲和其他小品来了。而爱子心切又具有远见的父亲竟把莫扎特的这些作品一丝不苟地抄在女儿的练习谱本上。

这个本子后来辗转到了格拉茨的一家人的手里,他们又转卖给了俄国的保莉妮王爵小姐。当这个谱本在世上度过了100周年以后,王爵小姐又把它送回了谱本的老家,这使莫扎特的后代欣喜若狂。 +IliN3meaXh8BmGI7515R/6GAJ1MNWrSNfh9m7xY2Bikl/3iRKruKdMGkCW7H+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