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祖籍荷兰。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就在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时,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地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可是贝多芬的生活和创作之路非常曲折与不幸,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20000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他终生未婚。

成就与贡献

贝多芬一生坎坷,26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其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管弦乐几十首。

其中《哀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其中《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利欧》,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

地位与影响

1792年贝多芬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的9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

1805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弗德利欧》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也是最后一位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f4E8xFiudqk6KrJRIjQk5mLHMFQUcxQ/6vAZDAoUyl/5Fv/1CyEtE8kDLdulL3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