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彗星的脏雪球模型

彗星现象很复杂,而对彗星的主体部分——彗核的观测又非常困难。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包围在彗发中间无法观测,而彗星远离太阳时,彗核虽露出来了,但离地球又太远了,即使用大望远镜也难于看到。所以天文学家一直对彗核缺乏实际了解。

1949 年,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建立了彗核的“脏雪球模型”,提出彗核是由冰和尘埃冻结在一起的团块,宛如一团脏雪球。并认为彗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氢、碳、氧、硫、碳氢基、氨基、羟基、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根据惠普尔模型,当彗星走到太阳附近时,阳光照射使彗核表面的冰升华为气体,形成彗星的大气层,大气电离后又形成电离层。在太阳光压作用下,升华时带出来的尘埃构成弯曲的尘埃彗尾,即Ⅰ型彗尾。电离的气体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又长又直又窄的电离气体彗尾,即Ⅱ型彗尾。由于彗星每次走近太阳,仅是彗核表层受到蒸发,内部仍保持冻结状态,所以彗星的寿命一般都很长。彗星本身也有自转运动。周期通常为几个小时。

80 年代哈雷彗星回归期间,前苏联、西欧、日本和美国共发射 6 枚航天探测器对哈雷彗星或贾科比尼 - 津纳彗星进行飞近探测。其中前苏联的“韦加” 1 号和 2 号,欧洲宇航局的“乔托”收获最大,特别是“乔托”飞近哈雷彗星的电离层和大气层,在距彗核仅 600 多千米处拍摄了彗核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彗核是一个 14 千米长, 7.5 千米宽, 7.5 千米高的马铃薯状的东西。彗核表面覆盖着黑色的尘埃,大约 20% 的表面是活动区,有高达上千千米的喷流。

空间探测证明了惠普尔的脏雪球模型,彗核中的尘埃和冰物质构成一条条含尘埃的小冰柱,交叉而疏松地叠在一起,构成“萨其玛”式的形状。 zCuOrYEwXBSS6yRlw1GhpuTxy9A0fJpgcMydqvRc4ERlkC23SKQnubvJQVI75o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