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创业初期,曾巧妙地运用过一些心理策略。那时,年轻的富兰克林在费城经营一家小印刷厂,也算是事业小有成就,所以,在州议会的复试选举中,他被选为宾夕法尼亚议会下院的书记员。
就在选举的紧要关头,新上任的议员却公开发表一篇反对富兰克林当选的讲演稿,文章措辞相当严厉,将富兰克林贬得一无是处。面对这种意外情况,富兰克林和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既气愤又有些手足无措。
经了解,对方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人士,据富兰克林判断,此人不久之后一定能够在众议院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而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富兰克林既不想卑躬屈膝地去求他帮助,又想解决当前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富兰克林想出了另一个方法。
富兰克林听说对方珍藏着一本罕见而新奇的书籍,于是就给他写信表示自己想借阅这本书,态度诚恳地请他帮这个忙,并表示几天以后便会归还此书。对方收到富兰克林的信件之后,立即将书借给富兰克林。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将书还给对方,并在书中夹了一张小纸条表示衷心的感激。
当两人再一次在众议院见面时,对方与富兰克林对话便很有礼貌了,从此,只要富兰克林需要帮助,他都会倾尽全力,之后,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从心理学角度看,富兰克林这种请人帮忙的方法有助于他人自我意象的形成。虽然是请他人帮一个小忙,却使对方认为自己对别人“有益”,从而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用的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就会渐渐地扩大帮助人的范围,将“好事做到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理德曼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与合作者一家家去拜访各家的主妇,说他们是“安全驾驶委员会”的成员,正在开展工作,希望得到她们的支持和援助,请她们在请愿书上签名,几乎所有人都乐于配合这项工作。
数星期过去后,试验者再一次拜访这些主妇,同时还走访了未曾到过的主妇家,这次要求主妇们在自家的门前立一块不太美观的大牌子,上面写着“谨慎驾驶”。
结果显示,以前曾在请愿书上签字的主妇中有55%以上同意立那块牌子,而未曾签名的主妇只有7%同意立那块牌子。
博得他人的好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陌生人之间交往都会设置一个心理防线,所以在交往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诱对方帮自己一个小忙,让对方觉得没有他的帮助,你是完不成这件事情的。
但是,有些人却碍于面子或架子不肯求助于人,更不会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求帮助。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求人帮忙会失掉自己的身份。其实,请人帮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相反还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随和,同时会给对方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两人之间的距离感,所以,与人交往时,适当地给对方一个表现的机会,使他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能轻易赢得他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