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林的孩子

金克巴

在古代西伯利亚的传说中,菌类是森林的孩子。我们当地菌类甚蕃,它们遍及山林,俨然是山林的精灵。菌类大家族色彩斑斓,除了玩转颜色,它们还富有独特魅力,牢牢地扎根在我生命的最初十几年里,即便时光衔枚疾走,也总让我心心念念。它们虽如蜉蝣般生命短暂,但贯注的生命信念一直不曾中断。

在梭罗看来,长浆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所大学,在其间,不用听斯托夫、沃伦和韦尔耳提面命,也能学到永不过时的法学、医学和科学知识。同样,在我看来,一座长出许多山菌的小山俨然是群山之中的小家碧玉,不时拂动我的心旌。我们当地的山普遍不高,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无关,我坦承我的爱有狭隘、偏执的成分。我们周边有两座其貌不扬的山,却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乡民称之为担山,传说是用扁担挑来的。谁挑得动?当然只有神仙。有一天,祂挑着一担东西来到我们地界,撂下挑子稍事歇息。不曾料想,那一歇,担子竟然凝固成永恒。在人们的意念里,神仙具有超常的神力,行事也不大遵循凡间常理。无人细细思量,神仙挑一副担子做什么。“担山”原来是乡名,因为撤小乡并大乡,现在连乡名也不是了。千百年来,两座山坚贞地守望着;近几十年来,它们耸立的姿势却变得岌岌可危——周边的村民靠山吃山,长年开山采石,用作建筑石料。

担山周边环绕着海拔两三百米的小山,山上多马尾松和杂灌,终年绿树掩映。我对这个世界产生浓酽兴趣的初始之地,就是这些山。据姓氏和族谱,我们的祖先曾经在河西走廊一带牧马,在汉武帝赐姓之前,大概姓“虚连鞮”。那时,先人们所能见到的,是辽阔的草原和碧蓝的天穹,马背与厮杀便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历史的大融合,他们迁入内地,又不断南迁,后代遂散落在南国大地的绿色皱褶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后裔竟然极少见过真实的马,也将祖先的马鞭和纵马驰骋的绿原彻底地遗忘了。我们之间的纽带除了久远的血缘,差不多只剩下永恒的绿色:绿色的草原,绿油油的庄稼,蓊郁的树林。让我想起洛尔伽的诗:“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绿的树枝/船在海上/马在山中。”

眼前的山林,之前有些是旱地,村民们一旦放弃在上面耕种,乔木和矮灌很快卷土重来。在人与植被的拉锯战中,后者往往更具耐心更有韧性。在我的眼前,有些山延绵不绝,如游龙盘桓,最后与天色相连。有些山耸壑凌霄,品味着独处的妙处。诚然,山有时也意味着闭塞和遮蔽。过去在我们当地,形容一个人孤陋寡闻,就调侃他是“山里人”。我小时候听人戏说,山里人平生头一回见到火车,惊诧于它的体量,还不无幽默地感慨:这头大铁牛,一天得吃多少草料啊?!其实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幸运和强项,是壮丽的、憨实的抑或可爱的、宁静的山涵养了他们,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对斑驳陆离的山里世界了若指掌,更别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山林是如此的丰饶,源源不断地呈献出野果、竹笋、山菌……

我们当地人觉得自己身处大山的外围,大抵并不把自己当作“山里人”。当我走过许多地方,见识过南方富庶的村庄,北方一马平川的平原,南方和北方终日喧豗的大城市,蓦然回首山村,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我们的村庄被群山环抱。说不清楚为什么,在我暌违故乡多年后,我依然恋栈果壳里的那一点点安逸和踏实,其他地方只是浮云,我在云上,飘浮不定。

昆德拉说,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前十年中。十多年后,生活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而今,我只能在想象中,一次次踅回山里。现在是夏天,野蘑菇如期醒来,它们曾经带给山里孩子无尽的欢愉。至于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大抵与迢递的群山无关,时代给予他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继而被各种电子游戏攫取,有些无奈地辗转于各种兴趣班。山里的野蘑菇,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也受到命运的支配,但我确信,它们丝毫不受人类所谓的时代的影响,一定不会觉得在铁轨上每小时移动四百公里是一种必要,或者因为身体在快速穿梭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年当中,山菌的生长大多依赖丰沛的雨水和温暖的阳光。它们没有坚硬的骨梗,但是对柔弱之美却有独到的领悟。从雨声时常奏响的初夏,一直到秋末,都是山菌勃兴和滋蔓之时。

“开到荼䕷花事了”,其实荼䕷过后,山里的花事远远还没到一曲终了的时候。不时可以遇见一簇点缀着金蕊的山矾,邂逅一丛黄灿灿的羊踯躅,还有善于用馥郁的花香讲故事的山栀子。如果菜地里的花开花落也算得上是百花盛会上的乐声,那么随后还会有萝卜、白菜、茼蒿……给人余音袅袅的感觉。梅雨过后,林地潮湿,落叶的奉献精神也体现得更具体,它们携带的养分继续往下渗透,直到与土地浑然一体。对山菌来说,山林就是最富温情的怀抱。上一年落下的蕈类孢子经过漫长的酣睡,被一场雨唤醒,它们深得慎独的精髓,绝不像动物界的某些睥睨一切的朋友,动辄制造出巨大的噪音,生怕自己存在的消息消失在汗漫的宇宙空间。山菌短暂的一生可谓静美无伦。然而它们生命之初同样充满神秘的渴望,那种神秘的渴望在人类身上表现得更加多维,史铁生如是写道:巨大的存在之消息被分割进亿万个小小的肉体,小小的囚笼,亿万种欲望拥挤摩擦,相互冲突又相互吸引……现在,天时地利,在一股莫名的渴望的怂恿下,孢子萌发,正负交配型的单核菌丝寻觅自己的最佳伴侣。山林温润的空气充当起“氤氲大使”。菌丝有了美好的邂逅,最终长出令人惊喜的蕈类实体。它们的“洞房”微不足道,背景却是浩瀚的天宇、无垠的大地。山菌大概可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这些日子,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件特别值得期待的事:去山里捡蘑菇。野蘑菇的开场,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是带有预报性质的,有那么几个从锥栗下面的泥土里探出来。刚刚来到世间的蘑菇,菌盖完好,富有内敛之美。当我们将足迹撒向山间,这些山里的小精灵正在恬然地守候我们到来,或者命运对它们有另外的安排,优雅的伞盖被无情的时光摧折、遗弃,纷至沓来的拾蘑菇的人往往错过了它们一生当中最精彩的时刻。其实这也算不得是什么遗憾,毕竟它们曾经洞悉了脚下的方寸之地,响应泥土的墒情,愉快地成长,与落叶树针相亲相爱,安享林间光影的摩挲,感受丝滑如绸的轻风,收到某些无害小昆虫的问候,播下孢子,种下希望,存在的消息还会在时光乐谱上一直欢愉地谱写下去。野蘑菇跟某些具有土星性格的阴郁的人类不同,它们从来不会仰天追问诸如生命的意义、永生之类的生命的赘疣。弗洛伊德说,当一个人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他就生病了,因为无论是意义还是价值,客观上都不存在,一个人这样做,只能说明他未得到满足的原欲过剩。在那些充当使者的野蘑菇身后,一个延绵数日的野蘑菇盛会即将到来,让山民的心里泛起喜悦的涟漪。我们捡蘑菇去。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总是不设前提条件。

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恰逢其时。受了雨水的激励,各种野蘑菇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当然,这些脆弱的精灵,即便对头上方寸空间的期盼已经十分迫切,它们登场时依然颇具风容,有的顶开头上松针、枯叶,有的菌盖还没有张开,大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蕈类是亲民的,早在《诗经》结集之前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那时,它们是以“瑞草”“灵芝”之类的面目出现。唐代诗僧贯休曾在一个春雨初霁的日子,走进山里,他原来被鹧鸪深情的呼唤给打动,循声而来。鹧鸪没见着,却看见遍地凋落的山花,像五彩缤纷的氍毹,还收获了许多白蕈。他在诗中写道:“担头何物带山香,一箩白蕈一箩粟。”所谓的“一箩白蕈”,似乎有些夸张,哪里有那么丰饶嘛!在我们当地,山里人家趁着野蘑菇生长旺盛的日子将它们捡回,他们在灌丛中弯腰、俯拾,很快就装满一篮,所以一箩白蕈的说法毫不夸张。回家后,将野蘑菇小心地摊开,菌盖倒扣在地上,在丧失水分后,它们变成了风味独特的山珍。

现在偶尔会听说某地有人误食毒蘑菇,不过,在我们当地还没听说过有人误食的例子。山民们口口相传的田野知识,它的可靠性一如扎得十分紧凑的篱笆。当然在认识上也可能有小小的偏差,比如我们一直以为马勃是不能食用的,那玩意儿长得圆嘟嘟的,轻轻一踢便弹出一团白色粉尘,反应慢一拍的人会弄脏自己的鞋。“牛溲马勃”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但是到了懂行的人手里,它们的命运马上就会逆转。还有,我少不更事时就知道“鬼打伞”不能食用,光听名字就够瘆人的。“鬼”差不多囊括了所有不好的事物,天气变化无常,便说“鬼天气”,有的东西令人不适,便说是“什么鬼”。还有水黾被称为“水鬼”,它们明明不过是在水面表演水上漂功夫的其貌不扬的小昆虫嘛。不过,给它们取一个令人发怵的别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恫吓那些懵懵懂懂的小孩,让他们不要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往水边跑。鬼打伞的菌柄上多了一圈菌环。她是蘑菇里的女妖,身材颀长,穿着白色的裙子,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它还有另外一个瘆人的别称“鬼见愁”,可见其柔弱的背后其实有着可怕的毒性。像马勃和鬼打伞这样无人问津的蕈类,往往将家安在喧阗的人境附近——后山拴牛的枫树和苦槠树下,颇有林下风范。它们落落大方地待在人们平日经过的地方,一厢情愿地充满与人亲近的情愫。马勃独特的外形,一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们很容易误以为马勃的存在,就是为了守候你那完美的一脚,似乎它们有赖你那有意无意的一脚,才能将成熟的菌种抛得更远。其实“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对马勃和鬼打伞来说同样合适。

有些山林的孩子生性顽皮,它们总是在某一截生命已经凝固成记忆的树干上出现,外形好似空中的耳朵,山风吹过枝梢,枝叶婆娑起舞,到处都是上帝的气息,木耳便是最倾心的谛听者。为了能听得更加真切,它们从枯朽之木里长出来,紧紧相连,越长越多,生怕错过惠风和霖雨。我曾经用一大把木耳从小伙伴那里换得一只受伤的乌鸫,他在山里捡蘑菇的时候发现那只乌鸫,而我则在一棵油桐树上发现了许多木耳。我们一向交好,这种无法权衡是否公平的交易才得以顺畅地进行。小伙伴小时候是个大舌头,说话口齿不清,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以一个恶作剧开场。他只读过六年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勉强读到小学三年级,升级对他来说比翻山越岭还要困难得多,就算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爬过眼前的小山包,也注定走不到月地云阶的境地。辍学后,放牛,下地干活,下水沟摸鱼,与泥水里的蚂蟥周旋……他感到前所未有的优游自在。乌鸫伤在翅膀,两三根飞羽已经脱落,新鲜的创口还有血迹。刚开始,它在我面前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两粒目睭除了惊慌就是绝望,我喂饭给它吃,它黄色的喙忽左忽右地闪避。我到草丛里捉了些尖头小蚂蚱,扳开它的喙将小蚂蚱塞进去。它用力地抻了抻脖子,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咽下去。乌鸫后来重归山林,那是它应有的权利,也是我少不更事时做的一件正确的事情。而我的总角之交,出人意料地矫正了那个奇怪的生理缺陷,摆脱了闰土式的命运。长大后,他早不是吴下阿蒙。他在社会大学里如鱼得水,学砖匠,承包工程,娶妻,生子,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给自己建起一栋气派的三层洋房。虽然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却并不妨碍他变成村里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华中多雨,到了春末夏初,雨是高明的乐手,而大地就是完美的乐器。雨声频频响起来,沈从文对此深有感触。年历上,1969年只剩下三十多页,他挥别京城,来到华中一个叫“双溪”的地方。当地的风土人情令他耳目一新,他在写给亲友的信中写道:这儿雨特别多,下雨的日子,老乡便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喝茶,别有一番幽情。他在写给表侄黄永玉的信中则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你若来……是的,在这个雨量充沛的地方,荷花一定是最美的。还有些风物沈老却不曾留意。入夏之后,山里湿漉漉的,热闹非凡,除了体态原本极其优美,现在已经长出繁殖羽的终日亢奋的鸟儿,灌木之下,各种异彩纷呈的野蘑菇也纷纷钻出来。

时间无处不在,有时又像一股细流与另一股细流彼此交汇。当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某些影响深远的大事的时候,山里却是属于野蘑菇的时刻。它们深深地吸引着心怀一抹淡淡闲愁的我。我对后山野蘑菇的分布了然于胸,当它们再也抑制不住阳光雨水的真情呼唤,从覆盖着一层薄薄腐殖质的土里钻出来,那个时节,进山捡蘑菇,我们总会收获良多。

石灰菇最常见,它们比较硬实,放在提篮里,即使被压在下面,回到家依然完好如初。别看这种野蘑菇的别名听起来令人兴味索然,似乎不是可以下口的山菌,其实它们早就跟人的味蕾结缘,到了嘴里有一股淡淡的辛辣味,“石灰菇”的别名绝非浪得。经过烹饪,石灰菇几乎不再有辣味,而是鲜味十足,完全无愧于进入山珍之列。石灰菇生长在离村庄最近的地方,可能跟土质和孢子的传播有关。进山捡蘑菇,石灰菇总是第一个进入我的眼底。从外表上看,白面菇跟石灰菇有些相像,都用白色装饰自己,不同之处在于石灰菇的菌盖向下翻卷,白面菇则像撑开的雨伞。后者没有前者那般硬实,也不依靠辣味来张扬自己的性格。在我的提篮里,总少不了热情洋溢的红菇,它们身着一袭红衣,像即将出阁的新娘。它们安静地待在属于它们的方寸之地,守候着命运里的那个对它们来说意义重大的他者,那是进一步彰显大自然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刻。如果一直没有人来,它们从泥土中来又会重归泥土。它们早在别人浑然不觉中,完成了一个轮回中最重要的使命:把看似稀微的荏弱的生命信息一直传递下去,播下孢子,留下微言大义的希望。而类似的生命信息,最后汇入宇宙生命的皇皇巨著里面,成为某个被深层遗忘的小片断。别忘了,人类也是其中之一。过去红菇寻常可见,而现在人们相信,红菇除了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喜庆的颜色,营养价值在山珍里面更是拔得头筹。我一直搞不清许多野蘑菇的学名,它们大抵有一个或多个感性的别称。野生的鸡油菌,发现它们的机会并不大,它们在跟我捉迷藏,偶然才进入我的视线。在一顿野蘑菇的大餐里,如果有几个鸡油菌加入,一定会增色、增味不少,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令人愉悦的香味,烹饪时渗出鸡汁一样的液汁。糖梨菇菌盖的颜色接近糖梨的表皮,它们时常落落大方地将自己呈献出来。还有非常奇特的黄丝菇,散发着鸡油菌一样浓郁的香味。我一直没有发现人工培育的黄丝菇,它们有点儿像金针菇,却没有金针菇的菌盖,菌肉黄色,一簇一簇地群生在一起。难道它们也像咱们村民一样有着很强的宗族观念,聚族而居?绿豆菇,顾名思义一定与绿豆有相似之处,原来菌盖是绿色的。在野蘑菇的大家族中,不同的菌种对色彩有着各自的偏好。

地衣,是跨界的异人。在传统的生物分类里,把它归入特殊的低等植物,又认为它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联合体,一脚踏进植物界,另一只脚留在真菌界。它们跟蕈类一样,对潮湿温暖的天气情有独钟,而一年当中大多数日子,是它们的精神洁癖所不能容忍的,地衣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种看似卑微的生物其实生性矜持,不屑于踏足大气受到污染的环境。它们不寄望于土壤的膏腴,对雨水所求无多,只需贫瘠的砾土即可激发长年按捺下来的生命力。地衣在村庄周边是寻常可见的居民,甚至被村民采集后加工成菜肴。

在山林的怀抱里,林林总总的山菌念兹在兹,生生不息,在我看来,它们都是山林的孩子。山林的孩子会适时地引来山村的孩子,在山林相聚。那种生活,有着凡俗的幸福和别样的美好。

责任编辑:田静 sDkTu08MWVq3H47fIwbzh2gN1mMFstsxdRjwbSOUhfuwQj0NowgLUYW5LZgiyJ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