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得来还需费功夫

可能连张居正也未必预料得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

张居正坐直升机进入国家中枢机构不久,挡在他面前的强势人物,竟然就纷纷下野了。

而现在,内阁里,三个人中,李春芳、陈以勤,两个人都是能力平平、与世无争的老好人。坐在首相位置上的李春芳,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用一个现代的名词——“左派幼稚病”患者。

我的意思是说,李春芳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很左,左到幼稚可笑的地步。他曾经说过,国家的事千头万绪,治国的方略或许有别,但是,在他看来,要抓关键,牵牛鼻子。那么,关键是什么呢?李春芳认为,关键是学好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只要大家都集中精力学好、领会好名教圣训,“旋乾转坤,易如反掌”!

张居正自然是不会把这样的“病人”放在眼里的。年方四十三岁、脱离司局级干部的级别才不到两年、入阁拜相也才刚刚一年的张居正,有了天将降大任于己身的感觉。

事实也是这样的。据张居正的同年王世贞的记载,张居正虽然位列最后,但是部长们都怕他,即所谓“畏惮之,重于他相矣”。另据当代的明史研究专家韦先生的说法,在三人内阁里,“张居正实际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张居正似乎不太满足。他需要的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说白了,他要当内阁的“一把手”!他要当国执政,大权独揽!甚至,按照张居正的理想,他要独裁!

怎么办?是不是把李春芳和陈以勤赶走?张居正似乎能够做到。但是,他不会这样做。

稍微琢磨一下就会想到:赶走两个人,内阁首相的位置会不会给他张居正坐,还不能肯定。最高领导人和高级干部们对他统筹全局的能力的了解也不够。毕竟,他资历尚浅,而且一向韬光养晦,城府很深,别人对他当国执政、治国安邦的水平和能力不够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更重要的还在于,如果真是张居正亲自出手直接和内阁的同僚发生权力争斗,那手腕儿未免太一般了,太落俗套了!那也就不是他张居正了。

但是,又不能等。于是,张居正出手了。

在徐阶下台后仅仅一个月,张居正就急不可耐地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发表”了“施政纲领”。

顺便说说,正是由于张居正表现得如此急不可耐,恰恰说明他是迫切希望徐阶下台的。如果徐阶还在台上,他是不会发表“施政纲领”的。而徐阶一下台,他就当仁不让、迫不及待地统筹全局了。

当然,不用“急不可耐、迫不及待”这些词也是可以的,用只争朝夕,也未尝不可,总之,张居正确实是等不及了。

隆庆新朝除了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停止了嘉靖皇帝因修道而搞的一些怪诞做法外,根本没有新气象!可是,排在张居正前面的两位大佬,一味折节礼士,你好我好大家好,连振作起来的想法也没有!张居正是看不下去了!所以,他一改过去的韬光养晦之策,闪亮登场了!

当然,说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那是我们现在的说法。当时没有这个名词。他的原名是《陈六事疏》,是上报给隆庆皇帝的。就其性质和作用言,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施政纲领。

张居正在“施政纲领”里说些什么?他所说的六事就是: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总而言之,张居正的意思是,要统一思想,令行禁止!要整顿吏治、整顿财政,加强国防!

这六件事,确实是张居正的施政纲领,以后他当国,大体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做的。按照写过《张居正大传》的朱东润先生的话说,这个施政纲领,不啻是独裁者的宣言书!

那么,张居正要谁来独裁呢?当然是他自己了。可是,张居正总不能公开讲要由他自己来独裁吧?所以,他只能呼吁皇帝独裁。

但是,谁都知道,当今皇帝是个对治国理政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人,从来就放手让内阁来干,他是断断不可能去独裁的!实际上,他既没有这个愿望,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一点,张居正心知肚明。

那就应该是内阁独裁了?

可是,内阁里的“一、二把手”,是那块料吗?连他们自己也不敢说是那块料!两位大佬,恐怕连想都没有想过要独裁!说这两位老兄避之唯恐不及还要更恰当些!对此,张居正再清楚不过了!

数来数去,也就非他张居正莫属了!不错,这正是张居正的本意。

张居正是用这个办法,展示自己,告诉最高领导人和各级干部们,应该让我张居正来统筹全局,领导国家,实行新政!说得再直白些,张居正是说,请让我当国执政!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我的发明。

和张居正几乎同时代的一个官员(曾经担任国子监的“一把手”)邓先生在他所写的《国朝典故》一书里就明明白白地这样说,他读了张居正的施政纲领,读出了这样的信号:“不言自用,而自用之机已露”!现在的专家也有人这样看。韦先生就说,邓先生的结论,“切合”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的“本意”。

因为张居正“当时虽然已入阁为大学士,但绝未满足于此,他热切希望能够再上层楼,秉国之钧,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谋划,重整乾坤”。

那要这样说,张居正还是比较光明磊落的。尽管张居正这样做,近乎伸手要官,但是人家是公开的,拿出自己的东西了,领导和“群众”,你们看着办吧!

事情当然不这么简单。这个施政纲领里面,实际上也“间有用术”。

说白了,张居正也认识到,领导给不给他想要的官,不能简单就是要,得揣摩一下领导想要什么,先满足领导的要求,领导才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所以,张居正在“饬武备”这一部分,作为饬武备的一项具体措施,建议请国家元首举行“大阅”。

所谓“大阅”,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大阅兵或者叫阅兵大典。

果然,据专家韦先生的考证,在张居正的整个施政纲领里,最高领导人“最高兴接受并立即饬令实行的”,就是大阅这一点。

要知道,有明一代,圣驾大阅的,唯有根据张居正的提议搞的这一次。就连最喜欢戎服远征、自封为大将军的正德皇帝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啊!

据说,仅此次阅兵大典,花费就达二百万!无论是当时的广大干部还是后世的史学家,一致认为此事纯粹属于劳民伤财之举。而张居正的建议,绝对是馊主意!

张居正难道不知道,搞这样的事是劳民伤财吗?他真的觉得是“饬武备”所必需吗?应该不是的。那他为什么还要提出来搞呢?——当然是要博取领导的欢心啦!

有人就因为这件事嘲讽说:“此公善于逢君如此!”说白了,就是批评张居正讨好领导有些过分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沈德符的人。这个人和张居正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居正主政之初进士及第。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沈先生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在国子监读书。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得以同当时的许多台上台下的高级干部及其家属,有较多的交往,熟悉中央的事务及许多内幕。之所以顺便介绍这么多沈先生的情况,是因为以后还会经常用到他给我们提供的证据或者作出的分析。

专家韦先生也说,张居正所提的大阅兵之议,“无疑是一个败笔”。

但是为了自己想得到的,昧心出个馊主意,博取领导欢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毕竟,一个人能不能升官,不是老百姓的选票,而是领导的想法来决定的啊!

不过,张居正的做法,似乎有点得不偿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结果在这摆着呢!张居正并没有达到目的。国家元首似乎没有提拔他当首相的意思。

这已经使张居正很失望了。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意识到,他发表施政纲领之日,就是引起不少高级干部嫉妒乃至嫉恨之时。所以张居正感慨道:“忌我者亦自此始矣!”用句俗语,就是没有抓到狐狸,还惹了一身骚!这件事,对张居正可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说不大,是因为结果仅仅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已;说不小,是因为张居正的仕途官运实在太顺遂了,从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挫折”。以往,他想要的,都能够得到;他要出手,必定成功。而这次,预期目的却没有达到。

很可能,张居正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官场上,伸手要是要不来的!要权力,就要准备投入激烈的战斗!

官场上,权力也好,职位也罢,得来还需费功夫啊! XMf/9VWjlYu75gR8p6lXA09B8QRyXOTyIE9BIn4MXfa4/pynas56ROGQXTt+9O6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