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闲人”与“忙人”

在职场中,未必“忙人”越多越好。有时候,“闲人”也会“大显神通”。

所有的老板都会关注一个员工工作量“满负荷度”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学课题,并无差错,但如果将其“绝对化”就会有失偏颇。因为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全体员工来讲,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越忙越好。只要所有的人忙得团团转就是“一片繁荣”的高效率景象,老板就会开心、满意,这绝对是一个“低级”的思维方式。因为,俗话说“越忙越乱”,人在忙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效率”二字,也就是说,“忙”的时候往往是“乱”的,往往是“疲于应付”的,使出吃奶的劲儿“弄完就行”。所以,“忙”的时候十有八九效率是低的(至少是非常容易陷入这种局面)。

我公司最重要的业务部门初始时只有一位女经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她实在是忙不过来,部门内问题成堆她也无暇顾及。无奈只好又为她配了一位副经理,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两位经理又都忙得不可开交,而部门内堆积如山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反而有“愈积愈多”、“愈演愈烈”之势。情急之下,公司只好又为他们配备了两位“全脱产”的经理助理,以为这下总会使局面能有个彻底的转变。但是,结果却令人极为失望—该部门的“领导”从一位变成了四位,尽管每个“领导”从上任伊始就会立刻成为“忙碌之身”,但是部门内的问题却依然不见丝毫解决的迹象。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采用最原始的“盯梢”的方法,一对一地“近距离”观察这几位部门领导的工作过程,想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经过几天的“贴身跟踪”,我终于发现了“个中奥秘”。

原来,这几位部门领导根本没有履行任何的“管理职能”,他们的所有精力,都被一些业务琐事所占据,令他们疲于应付,无暇他顾。

他们的手机总是一天24小时响个不停,所有大小琐事,员工都一律“推”到他们这里寻求解决,而他们也总是“来者不拒”,颇为“尽职尽责”地一一予以处理。他们一个个就像是“救火队员”,哪里出了问题就第一时间“飞”到哪里。他们总是亲自“灭火”,却从不认真思考问题的起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要提去落实这些方法了。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不停地重复发生,而他们所能做的事情,也只能是不停地重复“灭火”。虽说把自己累个半死,四周却依然是“火情四起”,令他们“身心俱疲”。

简单点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式。虽说意识当中也明白“治本”的重要,但是,仅“治标”这一件事儿已经占据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治本”了。到头来,尽管表现得“极为敬业”,却也只能落得个“有苦劳没功劳”的结果。老板不满意,自己也沮丧。

相信我公司的这种现象绝非独有,在许多其他公司也会是一种“日常风景”,所有的管理者们都不会陌生。

因此,总得有几个“不忙”的人,在一旁静静地看,静静地发现问题,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想解决办法。总得有个人静下来,不能都是“忙人”。静下来的人耐心观察一个星期,解决一个问题,就可能顶上几个大忙人忙活两个星期浪费的时间。所以,这样的“静”绝对不是一种效率的浪费,或者是养了“闲人”,相反,这样的“静”与“闲”恰恰是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实现。当然,这样的人素质一定要高,素质低的人是不可能担此重任的。这样的人要老板亲自选,要通过长期观察进行资格判断。否则,就会有养“闲人”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公司,甚至于所有的关键部门,都应该有一个(或几个)“闲人”。他们主要负责“管理”的工作,必须从繁重的“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他们对业务要有深刻的了解,但是又绝不受制于业务(具体“业务”可由其他的专人去做)。他们只须负责在一旁“冷眼旁观”,发现并解决问题就行。而做这样的工作,他们需要“时间”,所以他们必须要“闲下来”。受制于“业务”从而“琐事缠身”

的人是无法“闲下来”的,闲不下来他们也就必然会加入“瞎忙”的队伍,从而丧失掉为公司作出更具“建设性”贡献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想起部队上的“政委”一职,就能大致体会到这个角色的真实意义。业务再强的“师团长”,也需要有个“好政委”替他把关。否则,多大、多牛的“英雄”也会吃败仗。 3rJG3H8j2luzOA3vk/JPAFPfszGCwunApjDfoABNEfNlcbTAK1uRT/mKwJi/Le0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