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诡异的闪击

波兰战役

时间: 1939年9月1日至10月6日

地点: 波兰

结果: 德国胜利,斯洛伐克、苏联成为利益分享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领土: 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

指挥官和领导人

德国: 费多尔·冯·博克、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波兰: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实力对比

德国: 60个师又6个旅、2750辆坦克、2315架飞机,共150万人

波兰: 39个师(其中许多部队未调动集中)又16个旅、880辆坦克、400架飞机,共95万人

伤亡情况

德国: 战死1.6万人、失踪3500人、负伤3万余人

波兰: 战死6.6万人、负伤13.3万人、被俘69.4万人

“一个竟然敢于割去并吞并了德国领土的波兰是不可饶恕的。”这是希特勒在自己写的书——《我的奋斗》中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话,暗示了波兰注定要成为希特勒攻击的目标,同时也开启了一战之后另一次世界性的浩劫。

但泽之争

但泽是波兰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濒临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口。自古以来,但泽一直是波兰的领土,但二战前的600多年间里,但泽一直是德意志和波兰两大民族之间反复争夺的主要焦点,原因是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波兰最理想的出海口,同时也是连接东普鲁士地区和德国西部领土的咽喉要地。因此,波兰和德国都将该市视为自己的禁脔。

1793年以来,但泽一直被普鲁士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中割让了大片土地,但泽也被国际联盟确立为“自由市”,由国联任命的高级官员负责其行政管理,波兰则代管其对外关系并拥有若干经济和海关权利。如此一来,但泽虽然名义上归属国联控制,但实际是重新回到了波兰的怀抱。另外,由于波兰缺少出海口,《凡尔赛和约》还规定从上西里西亚北端沿维斯瓦河下游西岸至波罗的海,划出一条长416千米、平均宽128千米的地带(包括波兹南和西普鲁士),作为波兰的出海通道,这就是“但泽走廊”,也叫“波兰走廊”。这条走廊使得德国领土被分成了不相连接的两块,使得德国西部领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联系被掐断,位于“波兰走廊”和但泽自由市以东的东普鲁士成了一个“孤岛”。这当然会使德国人,尤其是掌管军事的将领耿耿于怀。

希特勒上台后,对但泽一事难以释怀。他将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相继收为囊中之物后,于1938年10月24日,向波兰提出了收回但泽自由市的要求,并提出要在“但泽走廊”修筑公路和铁路。面对这种无理的要求,波兰政府当然无法接受。两国多次交涉,但仍无法在但泽问题上达成一致。

战争狂人希特勒

希特勒对于波兰从来就没有放弃领土的诉求。他处心积虑,一心要夺回曾经属于德国的领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入侵波兰成了希特勒的必然选择。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再次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同意他关于“波兰走廊”的要求,波兰坚决予以回绝。当年4月,希特勒秘密制定了“白色方案”,准备用军事手段夺取但泽。“白色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爆发以后也是如此。”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希特勒一直以来推崇的“闪击战”战术,同时也暗示了波兰一战将会是一场闪电般的行动。

波兰毕苏斯基元帅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等人合影

为了占领波兰,希特勒一方面加紧战备,另一方面向波兰示好。1934年1月,波兰与德国签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张照片是德国大使汉斯-阿道夫·冯·摩尔特克(左一)、波兰毕苏斯基元帅(左二)、约瑟夫·戈培尔(左三)和波兰外长约泽夫·贝克(右一)的合影,摄于1934年6月15日,《波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个月后的华沙。

直到这时,英法两国才发现,希特勒的野心如此之大,其意在占领整个欧洲。为了震慑希特勒,英法两国先后与波兰签订了《防卫互助协定》,保证一旦波兰遭遇侵略,两国都会出手相救。但是,在战争的道路上走得不亦乐乎的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协定而退缩。

战前准备

按照希特勒在“白色方案”中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准备工作”的指令,德军统帅部队做出了如下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对波兰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另外,德军还出于对《防卫互助协定》的顾忌,让计划出兵波兰的军队做好回师后增援西线的准备。

在战略物资准备方面,德军同样出于“闪电攻占”的目的考虑,大手笔地调出了惊人的武器装备,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方和北方的两个集团军群。可见,希特勒的确是下定了决心,要“速战速决”。

在德波边境演习的德军士兵

为了实施“闪电战”,德国军队部队向德波边境集结,并进行挑衅性的演习,战争一触即发。

除了在战略物资上,希特勒还在其他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避免两线作战,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个条约签订时,希特勒甚至答应,一旦攻下波兰,将会和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领土。

8月31日,希特勒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进攻。他要求德国军队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任何喘息的机会。他强调:“如果部队停滞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不宣而战,向波兰发动了进攻。德军的轰炸机直入波兰境内,目标直指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波兰军民便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袭击。而在地面,先是波兰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到波兰驻军阵地上,接着,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全面进攻。5分钟后,停泊在但泽港外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兰军事设施开炮。德国多方面一同出击,波兰军队猝不及防,500架匆忙派出的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的火炮、汽车以及其他来不及撤退的辎重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严重破坏,波兰立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1939年9月在波兰边境上的德国军队

仅仅几个小时,波兰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当天上午10点,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经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于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德国“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在德波边境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装甲军军长。这个军包括1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突破波军防线之后,德军每天以50~60千米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担任主力进攻的是由司令赖歇瑙将军率领的第10集团军,其奉命直接攻击波兰首都华沙。以利斯特将军率领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率领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由司令冯·博克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率领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率领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一周之后,德军机械化部队已经深入到波兰境内数百千米,波兰军队陷入了全线大溃退之中。至9月7日,司令伦德施泰特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更加严重的是,波兰的首都华沙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德军第10集团军的前锋,由军长霍普勒率领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日抵达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的退路。这样一来,华沙就处于被半包围的危险之中。北路方面,博克的北方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军的“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取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1939年9月9日,不堪重创的“波兹南”集团军从边境撤至维斯瓦河支流布祖拉河时,不幸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波兹南”集团军司令库特尔齐亚将军果断命令下辖的12个师向德军发起反攻。为了避免与德军正面作战,库特尔齐亚将军指挥波军由侧翼攻击德军主力。这次反击使得德军十分震惊,他们原本以为波军不堪一击,但这时不得不全部警惕。紧接着,德军集中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向“波兹南”集团军直扑过来。疲惫不堪的“波兹南”集团军在顽强抗击了德军10天之后,最终全军覆没。即便如此,“波兹南”集团军对德军的反击,仍一度牵制了进攻华沙的德军势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波兹南”集团军中的骑兵旅以大刀和长矛作为武器,就是用这种落后的装备,义无反顾地向浩浩荡荡的德军坦克发起冲锋,直至全部阵亡。

德国空军轰炸后的维隆

1939年9月1日,波兰工业城市维隆受到德国空袭,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争的序幕。德国空军将市中心几乎完全破坏,造成约1200人死亡,维隆市约75%的建筑物毁损。

9月11日,北方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之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方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率领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了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德军突然兵临华沙城下,使得华沙军队不得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抵抗。更让华沙人民感觉雪上加霜的是,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第3装甲师、第2摩托化步兵师与克莱斯特将军率领的第22装甲军,在分别包围了布雷斯特和科沃夫之后,也赶来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共同围攻华沙。16日,波兰政府不堪重创,逃出华沙,越过边境进入了罗马尼亚境内避难。

苏联插足

这时苏联坐不住了。早在开火之前,苏联就与德军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约定战后一同瓜分波兰。同时,苏联亦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因此,在德国闪击波兰的过程中,苏联不便于也不急于插手,而是准备坐收渔利。而如今,德军势如破竹,让苏联深深感到危险在向自己步步逼近。苏共中央判断,德军占领波兰之后,很快就会撕毁条约,对巴尔干地区甚至是苏联发动进攻。因此,苏联只有抢占先机,将德军拒于国门之外。

背井离乡躲避战火的波兰难民

大战全面爆发后,波兰人民被这突如其来的战争吓得不知所措,冒着德军的狂轰滥炸,想找一片安全的地方躲避战火。可是,整个波兰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安全已经成了奢侈品。

本来不便动手的苏联,在听到波兰政府出逃的消息后也终于找到一个“体面”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便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为了避免波兰成为德军进攻苏联的前哨阵地,苏联军队必须进入波兰境内,在更远的距离内抵御德军未来可能发动的进攻。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之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在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向西快速推进。9月18日,苏军前进至布雷斯特—立托夫斯克,在那里与德军相会,随即便形成了对峙局面。

9月28日,华沙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狂轰滥炸之后,终于沦陷。华沙电台停止了播放波兰的国歌,一个拥有3500万人口的国家就这样被占领了。

奇怪的战争

战争爆发之后,英法两国并没有立即对德宣战,而是不断向德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将希望寄托于德国能在最后时刻停止进攻波兰。其实,根据事先与波兰签订的联盟条约,此时的英法两国本应对德国实施打击,但却始终按兵不动。英法两国所采取的行动,仅仅是在前线投放了一些小册子,进行一些和平宣传,以期唤起德国军队中反纳粹人士对希特勒的不满,结束这场战争。然而,面对煮熟的鸭子,德国哪里肯让它飞了,他们不但没有停止对波兰的进攻,反而加大了火力,对波兰展开了猛烈的攻势。眼看调解无望,德国反而愈加强势。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

面对这个迟到的“最后通牒”,德国方面是怎么做出抉择的呢?据希特勒的一个翻译西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对希特勒说:“假如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了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

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转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波兰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装甲兵的成功实践战

波兰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战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他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支装甲军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下辖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领部队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实施合围。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并不了解坦克的威猛武力,错误地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锡板做成的伪装物,其蒙蔽性大于实际作战能力。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企图用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面对波军猛烈的冲锋,德军开始也被吓了一跳,但是他们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甚至开动坦克,用履带碾轧波军。霎时间,一场原本看来势均力敌的决斗,变成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

1939年9月17日被德军炮火击中的华沙皇家城堡

事后,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描述:“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队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就像古德里安回忆的那样,战争双方的差别几乎有如天壤,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全部算起来,也只有150人死亡,700人受伤。

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当然受到了希特勒的高度重视。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对古德里安进行了高度赞扬。古德里安也向希特勒谈起了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他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就是这样一番话,坦克集群的战斗力给希特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惨痛的开篇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首个战役,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得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初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这场看似浩大的战争,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兰战役中,波军伤亡近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而德军只阵亡1.6万人,伤3.03万人,失踪3500人。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战争双方损失对比悬殊较大的战役。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可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最新技术的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英法联军),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德军在华沙举行阅兵

仅仅一个月,波兰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被德国占领,希特勒兴奋异常,匆忙赶到华沙,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德国军队趾高气扬地走在华沙的大街上,来满足希特勒的虚荣心。 H/nDHvlpCQDKH+gT+HpEPlc4W0PmakGXDROp7Sb7HVys+3DAUOtCZ9Seqbh1NV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