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牌部队
李云,吕宁

01. 第一鹰犬 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

基本信息

存在时间:1923年~1945年

国家/地区:德国

兵种:武装党卫队

功能:装甲作战

规模:2万人(1942年)

著名指挥官:塞普·迪特里希

参加战役:

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巴尔干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战役、阿登反击战

战争暴行:

1940年5月28日,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沃尔姆豪特屠杀65名英军战俘;1943年3月14日,在苏联哈尔科夫市屠杀700名苏军伤员;1944年12月17日,派佩尔战斗群枪杀了90名美军战俘。

入选理由:

作为希特勒的警卫部队和“御林军”,“警卫旗队”师几乎参加了东西两线所有重要战役,是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中坚力量。

在那些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黑白纪录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志得意满的希特勒向山呼海啸的人群行着纳粹手礼,在他的周围则密布着面无表情,像机器人一样僵直站立的黑衣人。这些家伙和美国大片《黑衣人》中的“黑超特警”可毫无关系,他们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成员,正是这些鹰犬在日后组成了纳粹党的“御林军”,也就是恶名昭著的武装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

恶魔出世

20世纪20年代,带有政治目的的流血械斗经常在德国的大街小巷发生,政客没有一支可靠的打手队伍都不好意思和对手打招呼。1923年,本着打击别人,保护自己的目的,纳粹党决定成立自己的打手组织和保卫部门,前者就是后来被称为“褐色瘟疫”的冲锋队,后者就是负责保护希特勒人身安全的总部卫队,后来一度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1923年11月,希特勒因为发动“啤酒馆暴动”锒铛入狱,他的卫队成员也是树倒猢狲散,只有冲锋队逃过了被取缔的命运。等希特勒从监狱中出来,他郁闷地发现冲锋队这支规模庞大的准军事组织完全按照参谋长恩斯特·罗姆的指挥棒行事,希特勒这位冲锋队全国领袖反而成了局外人。为了平衡冲锋队的势力,希特勒召集了昔日的卫士,重建了总部卫队。几周后,总部卫队被更名为党卫队。1929年1月6日,希特勒任命海因里希·希姆莱为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可不是等闲之辈(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冷酷狡猾、野心勃勃的恶魔,甚至是第三帝国野心家中最不择手段的一个),他和希特勒一样都在一战时期加入了德国陆军,不同的是希特勒在战斗中负过伤,而希姆莱完成军训时战争早已结束了。此后,希姆莱当过农场主,干过技术员,1925年才加入了纳粹党,给希特勒的党内对手施特拉塞当秘书。很快,政治嗅觉灵敏的希姆莱抛弃了旧主,投向了希特勒的怀抱。希特勒也没有亏待他,不断地擢升其在纳粹党内的职务:1926年,希姆莱出任纳粹党上巴伐利亚一施瓦本区副领袖;1927年,出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1929年,希姆莱正式成为党卫队的第一号领导人物。当时党卫队只有280人,还必须服从于冲锋队的指挥。为了摆脱这种从属关系,希姆莱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党卫队的“繁殖”上,他制订了各项措施,提高党卫队的地位,甚至不惜从冲锋队中挖人。接下来的几年中,党卫队的人员实现了高速增长:1930年增加到2700人;1931年增加到1万人。希姆莱这种“挖墙脚”的做法引起了冲锋队头目们的不满,他们向希特勒控告“党卫队使用无耻的手段招募人员,试图瓦解冲锋队”。希特勒本就想削弱冲锋队的势力,不但没有为“苦主”出头,反而顺势将冲锋队和党卫队划分为两个独立组织,明确规定冲锋队无权向党卫队发布命令。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希姆莱更加有恃无恐,他仿效军队的级别将党卫队的编制划分为小队、中队、突击队、突击大队、旗队、旅队和地区总队7个级别。其中小队设小队长1名,队员8人,相当于军队中的班级单位;中队设中队长1名,由3个小队组成,人数在20~60人,相当于军队中的排级单位;突击队设突击队长1名,由3个中队组成,人数在70~120人,相当于军队中的连级单位……地区总队是最高的编制,相当于军队中的师级单位,由若干个旅队组成。

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了总理宝座,德国的政局因为他的上位变得更加云谲波诡。首先,副总理本·巴登是总统兴登堡的铁杆盟友,他和希特勒之间不断爆发冲突;其次,罗姆的冲锋队和国防军势如水火,这让后者对纳粹党戒心重重。为了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保证自己的安全,希特勒授命他的司机塞普·迪特里希组建一支专业的警卫部队。这位司机先生于1928年加入党卫队,此前当过工人、坦克手、警察、税务员,文化程度不高但社会经验丰富,胆大心狠且诡计多端,他知道这是个平步青云的机会,就卖力地从党卫队中精心挑选了120名身高超过1.8米,年龄在25岁以下的忠实党徒,组建了“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193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慕尼黑的菲尔德海恩豪尔广场举行了“啤酒馆暴动”1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总部卫队在内的党卫队成员在这次集会上向希特勒宣誓效忠。也正是在这次集会上,总部卫队被正式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准备成军

成立之初,“警卫旗队”的主要工作是24小时贴身保护希特勒,无论是总理府还是柏林威廉大街的希特勒住所,都由“警卫旗队”的成员把守,任何人想要接近希特勒都必须经过三层卫兵的盘查。如果希特勒外出,“警卫旗队”的人员也会乘坐汽车随行护卫,这时的“警卫旗队”还真像一群纯粹的大内密探。可随着希特勒决定对“老战友”罗姆下手,“警卫旗队”也开始露出獠牙。1934年6月30日清晨,希特勒、希姆莱等人在特别机动部队的护卫下赶到了慕尼黑南部的维西浴场,将正在那里疗养的罗姆等冲锋队头目一网打尽。当天下午,“警卫旗队”的两个武装连队在二级突击大队长瓦格纳和莱克的指挥下抵达慕尼黑,他们的任务是处决关押在斯塔德尔海姆监狱的冲锋队高官。7月13日,驻扎柏林的“警卫旗队”主力也开始屠杀冲锋队的头目和纳粹党的政敌,前普鲁士内政部警察司长埃里希·克劳斯纳等人相继倒在了他们的枪口之下。

一举消灭了罗姆和冲锋队,希特勒巩固了他的独裁统治,希姆莱和党卫队的势力也水涨船高,成了纳粹党唯一的军事组织。野心勃勃的希姆莱并不满足,他希望把手下的三大武力--“警卫旗队”、特别机动部队和党卫队骷髅队建设成一支能征善战的武装部队。希姆莱的想法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后者批准希姆莱调拨冲锋队军火库中的武器。然而除了武器装备外,希姆莱还面临着其他棘手的问题--党卫队武装只是拿着步枪的乌合之众,既没有基本的军事常识,也不具备一支军队所必备的纪律。为此,希姆莱不得不从老对手国防军和冲锋队中寻找人才。1938年11月,希姆莱吸收了国防军的退役中将保罗·豪塞尔加入党卫队。这位一战老将既有一线作战经验,又熟悉陆军传统的组织模式,在他的努力下,党卫队开始仿效国防军的训练体制建立军官学校,进行各种繁重而真实的作战训练。

脱胎换骨

一开始,党卫队的高官们并不买豪塞尔的账,“警卫旗队”的旗队长迪特里希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这位昔日的保镖头子因为在“长刀之夜”中表现突出,已经荣升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算得上希姆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命不凡的迪特里希将“警卫旗队”视为禁脔,平时连希姆莱的命令都敢阳奉阴违,更别说一个退伍的陆军将领了。受他的影响,“警卫旗队”的士兵表现得我行我素,不是和国防军斗殴,就是和特别机动部队争抢人员和武器,豪塞尔根本调动不了这帮大爷。忍无可忍的希姆莱大骂迪特里希不守纪律,迪特里希却一脸不屑地反驳说:“他们(警卫旗队士兵)的职责是保卫元首,他们是我的,而我们都属于希特勒。”言外之意,别和我摆老板的架势,咱上面有人。

就在希姆莱准备放弃“警卫旗队”的改造时,迪特里希的立场突然有了180度的转变,开始同意让豪塞尔训练他的士兵。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警卫旗队”的队员穿着威武的军装,经常参加各种阅兵仪式,可他们却没有接受过任何战斗训练,以至于被柏林市民们嘲讽为“柏油士兵”,这几乎成了国防军和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笑柄。迪特里希意识到,孤芳自赏的优越感对他的前途毫无价值,如果“警卫旗队”不能表现出军事方面的才能,那这支部队今后只能承担阅兵和封锁交通的任务,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于是,迪特里希放下了架子,允许豪塞尔监督他的部队的训练,甚至还同意“警卫旗队”和特别机动部队互换一个营和一批连级军官。

和特别机动部队不同,“警卫旗队”的训练基地没有安排在党卫队的容克军校,而是放在了老旧的利希特菲尔德军营。每天早上5点,起床号就在军营中响起,然后是一个小时的洗漱和早餐时间,接下来是实弹环境下的武器训练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为了模仿出实战效果,培养士兵的亡命精神,党卫队的训练课程设计得冷酷无情。比如,士兵在挖掘掩体时,教官会命令坦克和装甲车发动起来。在轰隆的坦克声中,士兵们惊慌地挖掘掩体。很快,钢铁车身压过掩体,那些掩体挖掘不深或者不牢固的士兵被当场压死压伤……为了消除严酷训练带来的疲劳和负面情绪,迪特里希等人试图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的气氛,他们来到连级单位用餐,而不是高级军官们单独享用美食,这种事情在等级意识极强的国防军中非常少见。此外,和其他党卫队成员一样,纳粹思想也被灌输到“警卫旗队”每个人的头脑中,他们每周都要学习纳粹理论,聆听希特勒的演讲录音等等。在严酷操练和精神催眠下,“警卫旗队”的战斗力有了飞速提高。到1939年9月,“警卫旗队”的人员已经扩充到3700人,下辖3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这柄黑色利剑等待的只是一个出鞘的机会。

亮相波兰

1939年9月1日4时15分,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III号坦克和全副武装的步兵越过了波兰的边境。从此,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势--“闪电战”出现了。作为希姆莱精心打造的战争机器,“警卫旗队”也参与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作战行动。“警卫旗队”被划拨给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隶属于第17步兵师。战斗刚一打响,“警卫旗队”就一马当先地渡过普罗斯纳河,成功控制了这条河流上的桥梁。9月1日上午10点,“警卫旗队”在第17步兵师的支援下击溃了当面的波军第10步兵师,俘获了超过5000名的波军士兵。两天后,“警卫旗队”强渡瓦尔塔河成功,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波兰第二大城市罗兹。尽管得到了装甲部队的支援,但“警卫旗队”还是在波兰军队的顽强抵抗下付出了不小的伤亡,特别是那些勇敢的波兰狙击手,他们常常爬到树上发动袭击。“警卫旗队”的对策是对树林和灌木丛疯狂射击,然后将前进路上的每一座村庄付之一炬。这种残忍的“爱好”让同行的第17步兵师都看不下去,一脚将其踢出了本师的建制。伦德施泰德上将不敢得罪希特勒的御林军,只好将“警卫旗队”划调往汉斯·莱因哈特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师。

9月10日,“警卫旗队”和第4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华沙的南部郊区。华沙军民全力反击,德军陷入了残酷的巷战。在损失了一半的装甲车辆后,莱因哈特下令撤往布祖拉河地区。在随后进行的布祖拉战役中,“警卫旗队”表现出了罕见的战斗力,它以数千人的兵力紧紧咬住了波军下辖19个师的“波兹南”集团军,最后配合德军第10集团军形成包围圈,迫使12万波军缴械投降。9月25日,“警卫旗队”跟随集团军群主力再次抵达华沙城下,这次城内的波兰军队已经无力反击。3天后,城内的波兰守军投降,波兰战役基本结束。在整个波兰战役期间,“警卫旗队”伤亡400余人,这个数字远高于国防军,一些国防军将领批评“警卫旗队”缺乏师级的战斗训练,它的军官无法应对战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这种指责让希特勒非常不爽,元首先生把批评者们一个个明升暗降,这才压制住了国防军的声音。当年12月,希特勒出席了“警卫旗队”在巴登-埃尔姆斯举办的圣诞酒会,他向每位士兵赠送了一个圣诞蛋糕、一些香烟和一瓶葡萄酒。这种难得的“恩宠”让“警卫旗队”上下感激涕零,他们发誓要在今后的战事中加以回报。

逞凶法国

1940年初,被波兰战役的胜利刺激得忘乎所以的希特勒决定将战争机器转向西方,在一战中曾经鲜血淋漓的战场上进行一次豪赌。此时,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已经完成了摩托化整编,他们被划拨给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直接隶属于第18集团军的227步兵师。1940年5月10日,B集团军群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向荷兰发动了进攻。作为B集团军群的先锋部队,“警卫旗队”负责夺取埃塞尔河的桥梁。在德国伞兵的支援下,“警卫旗队”6个小时内向前推进了80千米,直抵埃塞尔河边。尽管荷兰守军抢先炸毁了河上的桥梁,但“警卫旗队”先头连不等工兵到达,就强拆了附近村庄的门板搭乘浮桥,在荷兰守军的炮火中渡过了河流。因为成功强渡埃塞尔河,该连队的连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胡戈·克拉斯获得了一枚铁十字勋章,他也成为“警卫旗队”第一位获此勋章的军官。

5月14日,“警卫旗队”进抵荷兰鹿特丹。当时城内的荷兰守军已经向德军第7空降师投降,但杀红了眼的“警卫旗队”还是冲入城内。混乱中,迪特里希的手下误伤了第7空降师的师长库尔特·施图登特将军,但“警卫旗队”对此矢口否认。随后,“警卫旗队”跟随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北上敦刻尔克地区。5月20日,德军第1装甲师攻占索姆河下游的亚眠,第2装甲师则前出至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40万英法联军被包围了在敦刻尔克的三角地带。眼见一场巨大的胜利就在眼前,希特勒却在5月24日发出了令后世争论不休的命令--全军停止追击。国防军虽然难以理解,还是执行了命令,而一向以嫡系中的嫡系自居的迪特里希却不肯放弃近在咫尺的功劳,他对希特勒的命令毫不买账,下令“警卫旗队”继续攻击。几天后,清醒过来的希特勒命令装甲部队恢复进攻,英法军队的主力已经从海上撤退。但由于“警卫旗队”孤军深入式的进攻,还是有数万英法军队被死死咬住,最终成了德军的俘虏。未能毕其功于一役的恼火让“警卫旗队”的士兵兽性大发,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沃尔姆豪特,该团士兵用机枪和手榴弹屠杀了英国第48步兵师的65到80名战俘,而这样的暴行对“警卫旗队”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占领敦刻尔克之后,“警卫旗队”作为第14步兵军下属的独立团参加了对法国南部的攻击。迪特里希和“警卫旗队”将纳粹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他们强渡塞纳河,向法国南方迅猛突击。6月14日,巴黎沦陷,“警卫旗队”也开进了不设防的里昂,在那里他们缴获了法军200多辆坦克和数架飞机。8天后,法国宣告投降。在整个法国战役期间,“警卫旗队”伤亡600余人,伤亡率占到了总兵力的15%。1940年7月,为了表彰“警卫旗队”的勇敢作战,希特勒在柏林国会大厦的祝捷酒宴上向迪特里希颁发了一枚骑士十字勋章,希姆莱也向“警卫旗队”授予了一面印有希特勒名字的军旗。7月28日,驻扎在法国梅斯的“警卫旗队”接到扩建为旅的命令。按照这个命令,“警卫旗队”将下辖一个步枪团、一个重机枪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侦察团。

巴尔干烽火

1940年10月,“警卫旗队”随同国防军部队开进了罗马尼亚,将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由于这次行动没有提前通报意大利方面,墨索里尼为此大为恼火,这位老兄一向认为罗马尼亚属于他的势力范围。为了报复希特勒的先斩后奏,也为了显示意大利军队在轴心国中的存在价值,墨索里尼决定如法炮制,不预先通知希特勒即入侵希腊。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由殖民地阿尔巴尼亚越过边境,侵入希腊领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战争不是意大利人的强项,50万意军被15万希腊军队打得丢盔弃甲,伤亡人数达到了6.3万,不但没有占领希腊多少领土,差点连自己的殖民地阿尔巴尼亚也拱手让人。

在希特勒看来,意大利人的失败将引起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直接威胁到了德国征服巴尔干的计划。于是他在11月12日签署了第18号作战令,命令军队为进攻希腊制订方案,行动代号为“马里塔”。1941年3月,亲纳粹的南斯拉夫政府被推翻,希特勒决定同时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4月6日凌晨,德军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同时发动进攻。这次,“警卫旗队”再次扮演了尖刀部队的角色,迪特里希手下的摩托化士兵以闪电般的速度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本土。4月16日,“警卫旗队”的梅耶装甲营攻占希腊北部重镇卡斯托里亚希,俘获了1.1万希腊士兵。4月20日,“警卫旗队”攻占迈措翁关口,一举切断了希腊埃皮鲁斯集团军的退路。当天晚上,16个师的希腊军队向“警卫旗队”投降。这一天正好是希特勒52岁生日,“警卫旗队”传回的捷报让元首先生兴奋不已。4月24日,“警卫旗队”开始向希腊首都雅典进军,他们使用渔船渡过科林斯湾,直扑温泉关,迫使希腊国土上的英国远征军不得不再来一次敦刻尔克--从海路撤往克里特岛。5月8日,“警卫旗队”在雅典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随后,该部队被调往捷克斯洛伐克,为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

东方战线

1941年6月,迪特里希和“警卫旗队”接到了部队扩编的消息,部队的番号也变成了武装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师。然而由于兵源紧张,“警卫旗队”师只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步兵营,这让它虽然顶着师级单位的名头,总兵力却只有1万余人,只相当于排名其后的党卫队第2“帝国”师和第3“骷髅”师兵力的一半。扩编完成后,“警卫旗队”师被划拨给南方集团军群,再次在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下作战。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战,德国及其仆从国的190个师、4200辆坦克和4900架飞机在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全面进攻苏联。按照战前计划,南方集团军群的3个集团军和1个装甲集群分别从波兰和罗马尼亚出发,向基辅和第聂伯河下游发动钳形攻势。6月30日,“警卫旗队”作为第二梯队开入了西乌克兰。接下来的两周内,迪特里希和他的部队感受到了在波兰和法国没有经历过的顽强抵抗,英勇的苏军坦克手在燃烧的坦克中坚持开火,受伤的苏联飞行员会驾着着火的战机撞向地面的德军坦克,失去了全部重武器的苏军步兵会向装甲车队发起决死冲击……短短半个月内,“警卫旗队”师就伤亡近700人,几乎相当于整个法国战役的伤亡人数。然而巨大的伤亡反而激发了“警卫旗队”师狂热的斗志,这支以纳粹思想和种族主义为基础的部队绕过基辅,向南进攻乌克兰交通枢纽乌曼。8月3日,“警卫旗队”师会同第5“维京”师、克莱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装甲集群将苏军3个集团军25个师包围在了乌曼。经过5天激战,德军消灭了苏军20个师,俘虏10万人。乌曼战役的突出表现让“警卫旗队”名声大噪,一向对其不屑的国防军也开始改变态度。第3装甲军军长、骑兵上将艾伯哈德·冯·马肯森就专门写信给希姆莱,声称“‘警卫旗队’是一支真正的精英部队,国防军的每个师都希望‘警卫旗队’能够成为自己的邻居……”这种吹捧还没有结束,“警卫旗队”师就再次震惊世界,他们在乌克兰小城塔甘罗格屠杀了整整4000名苏军战俘,原因是他们怀疑6名党卫队士兵死于游击队的袭击。

1941年11月,“警卫旗队”师参加了南方集团军群对罗斯托夫的进攻。当月11日,德军攻占罗斯托夫,至少10万名苏军成为了德国人的俘虏。可就像那句老话--强弩之末不穿鲁缟,连续4个月的进攻让德国人的后勤变成了灾难,往往2小时的大雨就能让凹凸不股的道路变成沼泽地,泥沼和沙土让德军运输车辆的发动机一台台地毁掉,饥饿的党卫队士兵不得不靠红薯和荞麦充饥。就在此时,苏军西南方面军的56集团军向罗斯托夫发动了猛烈的反攻,伦德施泰德不得不命令“警卫旗队”师和其他部队后撤防御。这个命令让希特勒大发雷霆,他撤销了伦德施泰德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将“警卫旗队”调往法国休整。作为对这支心腹部队英勇作战的奖励,希特勒将其改编为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警卫旗队”师下属的坦克营被扩编为两个坦克团,接收了亨舍尔公司刚刚生产出来的“虎”式坦克。该师下属的步兵团被扩充为两个掷弹兵团,炮兵也扩编为4个营,总兵力扩充到了2万人。然而由于部分军官被调往了正在组建中的党卫队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师,补充的人员又缺乏训练,“警卫旗队”装甲师并没有像它的元首希望的那样实力剧增。

昙花一现

1943年1月,经过休整的“警卫旗队”师回到了苏联战场,它的任务是稳定摇摇欲坠的南方战线,这次它被划拨给保罗·豪塞尔指挥的党卫队第1装甲军。由于希特勒下令死守乌克兰东北部重镇哈尔科夫,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只好将豪塞尔的部队用做防守。最初,豪塞尔严格执行了命令,但他很快发现苏军装甲部队已经从西北和东南包围了哈尔科夫。为了不让自己的部队陷入绝境,豪塞尔违背了希特勒的命令,率领党卫队第1装甲军从西南方向突围。事实证明豪塞尔的抗命是正确的,元气未损的党卫队第1装甲军很快就配合第48装甲军对收复哈尔科夫的苏军发动了反击,他们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防线,将苏军的两个近卫坦克军和4个步兵师合围在哈尔科夫地区。

3月15日,德军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在这次战役中,党卫队第1装甲军伤亡1.1万人,其中“警卫旗队”师就有4500人阵亡。如此巨大的伤亡数据让迪特里希对德军能否在东线战场获胜产生了怀疑,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希姆莱,希姆莱的回答是“我不管你的伤亡数据,你必须相信我们能够胜利”。当年6月,迪特里希被任命为党卫队第2装甲军军长,他不得不返回法国组建他的军部,党卫队少将西奥多·维希接替了他师长的职务。

迪特里希离开东线后不久,德军就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堡垒”的攻势。1943年7月5日凌晨,党卫队第1装甲军作为第4装甲集群的先锋,对苏军南部防线发动了进攻。战役发起的第一天,坦克王牌米歇尔·魏特曼驾驶一辆“虎”式坦克击毁了苏军8辆坦克和数门反坦克炮,“警卫旗队”师也成功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暂时的胜利让“警卫旗队”的士兵喊出了“到库尔斯克吃晚饭”的狂妄口号。然而从第二天开始,“警卫旗队”师的进攻开始受阻,笨重的“虎”式坦克越野时速不到20千米,娇贵的“斐迪南”坦克歼击车还不断抛锚,以至于坦克部队的前进速度还不如步兵,“警卫旗队”的进攻脚步逐渐放缓。

7月12日,3个党卫队装甲师在小镇普罗霍洛夫卡和苏军第2、第5近卫坦克军遭遇。按照德军的作战习惯,装甲部队应该避开敌人的主力,从侧面进攻切断补给,然后再一鼓全歼。可这次党卫队装甲师选择性地遗忘了这条原则,他们在开阔的平原上和苏军坦克不顾一切地互相冲撞着,坦克上的枪机不停地怒吼,哪怕可能误伤友军也在所不惜。8个小时的惨烈战斗过后,坦克燃烧时发出的浓烟笼罩了整个天空,地面的泥土被大火烤焦,数百辆坦克遗骸散布在几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伤亡惨重的“警卫旗队”师被迫向后撤退了10千米,德军全线转入防御。不久,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的消息传来,希特勒只得放弃库尔斯克战役,“警卫旗队”师被调往意大利,以防备盟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诺曼底风云

驻防意大利期间,“警卫旗队”师参加了代号为“橡树叶”的营救行动。德国伞兵搭乘滑翔机空降在意大利索萨峰的帝王台,将囚禁中的墨索里尼解救出来,“警卫旗队”将其护送到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不久,“警卫旗队”师重返东线。1944年2月,刚刚为“维京”师和第8集团军解围成功,“警卫旗队”就和第1装甲师、第16装甲师一起被苏军合围在了卡曼特斯-波多里斯克。经过党卫队第9“霍亨斯陶芬”师和第10“弗伦德斯堡”师的拼死营救,“警卫旗队”才突破了苏军的包围,但这个2万人的满员师此时只剩下了41名军官和1100名士兵,百战老兵几乎损失殆尽,不得不退往比利时休整。在4月到6月间,“警卫旗队”师接收了数千名来自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士兵以及刚刚生产出来的50辆IV号坦克、38辆“黑豹”坦克和29辆“虎”式坦克。虽然兵力和技术武器都得到了恢复,但失血过多的“警卫旗队”师已经元气大伤,难复当年之勇了。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警卫旗队”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投入反击,这是因为主持西线战事的两位大佬隆美尔和伦德施泰德意见不一。前者主张在海滩上与盟军决战,后者则怀疑诺曼底只是个幌子,主张装甲部队应该待机而动。直到6月10日,德军统帅部确定诺曼底的盟军不是虚晃一枪的诱饵,这才命令“警卫旗队”师从比利时的布鲁日赶往法国的卡昂,在那里挡住盟军的攻势。6月13日,“警卫旗队”师第501坦克营第二连在波卡基村和英军装甲部队遭遇,连长魏特曼单枪匹马地击毁了英军27辆坦克,创造了二战中单车击毁坦克数量最多的纪录。7月6日,“警卫旗队”师进驻卡昂,该师和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一起挫败了英军代号为“古德伍德”的攻势,击毁了英军第7和第11装甲师约400辆坦克。8月7日,西线德军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发动了“列日”攻势,企图将美第1和第3集团军分割歼灭。没想到盟军将计就计,佯装退却,然后突然从两翼发动反击,包括将“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在内的15个德军师被包围在了法莱斯以西地区。一场惨烈的突围战之后,“警卫旗队”师在丢弃了大部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后,冲出了法莱斯口袋,撤入德国本土的齐格菲防线休整。

阿登反击战

诺曼底反击的失利让盟军终于兵临德国边境,第三帝国已经是气息奄奄。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他决定将全部预备队都投入到一场不顾一切的反击当中。1944年11月,德军统帅部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制定了代号为“莱茵卫兵”的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德军将集中25个师的兵力,穿越美军防御薄弱的阿登山区,直插盟军重要的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整个西线盟军断为两截,迫使英美与德国媾和,再将主力调往东线与苏联决战。为了完成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希特勒将迪特里希率领的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调往阿登地区,这个集团军由“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霍亨施陶芬”师、“希特勒青年团”师组成。其中“警卫旗队”师被划分为4个战斗群,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哈希姆·派佩尔率领的派佩尔战斗群将作为先锋使用。

1944年12月16日凌晨5点半,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了突然袭击。派佩尔战斗群的士兵趁乱混入美军的后撤队伍,攻占了美军设在布林根的燃料仓库。随后,他们继续向前突进,目标是昂布莱夫河上的桥梁。行进的路上,党卫队士兵还制造了两起血案。12月17日,他们在马尔梅迪村屠杀了90名左右的美军战俘;12月19日,在斯塔维洛特村的战斗中,他们又屠杀了130名比利时平民,受害者中包括9个月大的婴儿和60岁的老人。12月20日,派佩尔战斗群夺取了昂布莱夫河上的桥梁,但这只是一个无用的胜利,德国人已经用光了最后一加仑的燃料,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已经无法驶过大桥。5天后,派佩尔战斗群丢弃了所有的坦克和车辆,狼狈地退回了进攻出发时的阵地。1945年1月底,阿登反击战彻底失败,“警卫旗队”师被撤往科隆进行休整。

最后一战

1945年1月,“警卫旗队”师和迪特里希的第6装甲集团军被调往了匈牙利,他们的任务是拯救被苏军包围在布达佩斯的4.5万名德军士兵。这次解围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迪特里希的部队还没赶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就已经被苏军占领了。希特勒没有让第6装甲集团军转入防守,反而命令他们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行动代号被定为“春季觉醒”。希特勒希望迪特里希能夺回被苏军解放的布达佩斯,保住匈牙利巴拉顿湖附近的油田,因为那里已经是德国装甲部队最后的燃料来源地。战斗开始前,迪特里希为“警卫旗队”师挑选了一名新师长--党卫队旅队长奥托·库姆,此人也是“警卫旗队”师最后一任师长。3月6日,战斗正式打响。“警卫旗队”师再次成为德军中攻击最凶猛的部队,该师在3月9日连续突破苏军两道防线,向前狂奔了20千米。然而连续不断的作战和苏军的拼死抵抗,使得“警卫旗队”师变得疲惫不堪,伤亡也越来越大。3月11日到15日之间,“警卫旗队”师的前进速度就只能用英寸来计算。3月16日,苏军发起全线反攻,德军在一天之内被驱逐回到“春季觉醒”攻势发起前的战线。3月19日,拥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苏联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也投入战斗。这个最后的重击超出了德军的承受能力,德军防线在这一天被突破。迪特里希发现苏军有切断自己后路的意图,只得命令部队向奥地利境内撤退。这个举动惹怒了希特勒,他下令剥夺“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与“霍亨斯陶芬”师所佩戴的袖标。希特勒本人并不知道,此时的“警卫旗队”早已不是1940年时期的冷血军团,全师只剩下1600人和16辆坦克,即便迪特里希不下达撤退的命令,士气低落的士兵们也不会继续战斗下去了。

1945年5月8日,也就是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的地堡中自杀后的第8天,凯特尔元帅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了字。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后,奥托·库姆率领全师剩下的1296人,在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前往西线向美军投降,迪特里希也在慕尼黑南部向美军第36步兵师投降,“警卫旗队”彻底成为一段黑色的历史。回顾“警卫旗队”在1923年到1945年的表现,虽然也能看到一些“战场奇迹”,但更多的却是血腥恐怖的惨案和兽性大发的屠戮,这支部队既是希特勒实现个人野心的王牌部队,也是犯下滔天罪恶的犯罪组织,最终成了纳粹的殉葬品。 tfaga1IavZYwbzWTH8N1WThAKtcGyevL+Hta4IK3KIEjrb1n96kBkl/MJrSKpD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