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秘密档案(2)

希特勒之死1945年5月4日,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一位侦察员在帝国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两具被烧焦的尸体。为了确定这是否就是希特勒与他的新婚妻子爱娃的尸体,苏联军官将男尸的颅骨拿给希特勒的牙医鉴定,牙医从中认出了自己给希特勒做的几颗假牙,从此,希特勒死于自杀就记入了历史之中。希特勒自杀是苏方对外宣称的说法,实际上,就连斯大林自己也不相信希特勒死了。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比尼斯曾回忆说:“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非常友好地和我碰杯,我问他,‘斯大林元帅,你对希特勒之死怎么看?’斯大林回答说,‘他没死,他逃到了西班牙或阿根廷。’”首先挥军占领柏林的苏军元帅朱可夫在1945年6月也曾声明:“我们并没有发现可能是希特勒的尸体。”后来,确定希特勒牙齿的牙医翻供,表明他无法肯定那就是希特勒的颅骨,其助手也发表了同样的言论。

4月30日,希特勒夫妇同下属告别,随后走进了地堡。此后在生还的证人中,只有近侍林格一人见过死后的希特勒。其余人只见过裹在毯子里的尸体从希特勒办公室抬出,毯子里究竟是谁,他们并不知道。如果希特勒要逃,在那天午夜逃出帝国总理府防空洞的人多达4万人,希特勒很容易夹在人群中混出去。战争刚结束后的头几周,柏林和德国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消失在人流中。7月10日,一艘德国潜艇出现在阿根廷,8月中旬,第二艘德国潜艇又在阿根廷出现,更增添了斯大林说法的可信度。阿根廷有很多德国移民,阿根廷总统贝隆公开称赞纳粹政策,许多纳粹高官都在战后逃往阿根廷定居。

还有人认为,希特勒死于他杀。希特勒执政后,疯狂发动对外战争,对内则实行法西斯独裁,猜忌同僚,滥杀无辜,积怨甚深。在他当政期间,曾发生数起谋杀事件,但都没有成功。在战争后期,一些军官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同英美媾和,可能趁苏军逼近之机杀死了希特勒。苏联作家尤里安·谢苗诺夫在其著作《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奉命要活着》中描述到,希特勒在苏军攻入柏林后,留下遗嘱并决定自杀,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20分钟过去后,奉命为他焚尸的鲍曼等人走进元首办公室,看到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已服毒身亡,而希特勒却还在迟疑不决,这时,鲍曼从希特勒手里拿过手枪,对准他的后脑开了一枪,战争狂人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对于希特勒之死,人们争议颇多,甚至有人提出死亡的根本不是希特勒而是他的替身。这更给希特勒之死蒙上了一层迷雾。据一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报告显示,希特勒拥有至少14个替身,但在二战结束后,就没人知道这些替身的下落,很可能在帝国总理府花园中发现的焦尸就是替身的其中之一。

当年,苏军找到疑似希特勒的尸骸后,斯大林没有下令将希特勒的骨骸彻底毁掉,而是装入弹药箱内,埋在苏军的军事基地里。由于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秘密,因此,随着苏军转换基地,希特勒的尸骸一次次被挖出来,转换地点再埋下,他们带着希特勒的尸骸一起转移,前后一共8次。

直到1970年,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下令将希特勒的尸骸彻底烧成灰,丢进了柏林的下水道,一直冲到河流,进入大海。有关焚毁过程的记录保存至今。因此,究竟这具尸骸是不是希特勒已经无法重新鉴别了。头号战犯希特勒,在生时专横跋扈,死后却不得善终,这也是对所有独裁者敲响的警钟。

墨索里尼的最后日子公道自在人心,人民的牺牲满足的是法西斯集权主义个人膨胀的野心。几乎所有的独裁者在位时都飞扬跋扈,专横不可一世,可他们一旦下野就会受到最无情的还击。

穷途末路1943年5月,英军将全部德意法西斯军队赶出了非洲,7月,英、美联军登陆西西里岛,盟军反抗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胜利曙光已经开始显现。墨索里尼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他把意大利国家的命运绑在了德国法西斯的战车上,战争的惨败,使意大利陷入崩溃的深渊。一时间,民怨沸腾,国内反法西斯运动不断。人们痛恨墨索里尼,正是他把意大利引向绝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在一片反对声中分崩离析,包括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陆军元帅巴多格利奥、外交部长西亚诺(墨索里尼的女婿)都在暗中策划推翻墨索里尼的统治。

7月24日夜,意大利中断了4年的大法西斯委员会复会,会议决定:恢复有民主议会的君主立宪制,并通过了将墨索里尼的全部权力重新交还至意大利国王的决议。25日,国王埃曼努尔召见了墨索里尼,告知他被撤除一切职务,随后,他被装进一辆救护车押走。至此,墨索里尼才如梦方醒似的明白自己成了阶下囚。几经周折,他被押送到大萨索山。27日,新上任的意大利总理原陆军元帅巴多格利奥宣布解散法西斯党。

消息传至柏林,希特勒为了救出这个难兄难弟,亲自策划了一个名为“橡树”的营救行动。

9月12日,精悍的德国特种兵以空降突袭的方式救出了墨索里尼。之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萨洛组建了一个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傀儡政府。然而,这个短命的政府很快于1945年4月消亡。

4月25日,感到大势已去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佩塔奇离开米兰逃往瑞士。28日,墨索里尼及其情妇化装成德国兵出逃,被在东戈附近的意大利解放组织的游击队员捕获。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最后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处死他们,在科莫湖边科莫村外,墨索里尼和其情妇佩塔奇在两声枪响后变为死尸。

尸骨之谜1945年4月29日上午9点30分,墨索里尼的尸体被游击队员们拉到了米兰,他被以一种最羞辱的方式吊在米兰最热闹的洛雷托广场。

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观看这个大战犯的下场。墨索里尼和情妇的尸体被倒挂在一座车库的大梁上。负责看守这些尸体的士兵根本无法阻止愤怒的人群,他们将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了这两具尸体上,他们吐唾沫,用脚踢,向尸体上开枪,甚至有妇女在墨索里尼的尸体上撒尿。后来,他们的尸体又被倒挂在广场上的加油站旁边。墨索里尼的尸体随后被运往米兰大学的医院。最后,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葬在米兰穆索科区的一座墓地里,坟墓上除了编号384外,没有任何标记。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法西斯分子对墨索里尼的尸体加以利用。

一年之后,一些法西斯顽固分子盗走了墨索里尼的尸体,意大利政府经一番周折之后又将其寻回。随后的12年内,墨索里尼的尸体总是被移来移去,曾放置过多个地点,譬如修道院、空的别墅等。1957年,墨索里尼的尸体终于被运到他的出生地普雷达皮奥的圣卡西亚诺墓地下葬。1966年3月,美国一名外交人员前往普雷达皮奥拜访了墨索里尼的遗孀拉凯拉。

他此行是将墨索里尼的大脑切片物归原主。原来,美国人一直觉得这位独裁者是一个疯子,他死去不久,在美国军方的要求下,医生从墨索里尼的头颅中取了一些脑组织作为研究之用。

他的脑切片一直放在华盛顿的伊丽莎白精神病医院。

事隔数十年之后,墨索里尼的尸骨才终于得以完全安歇。历史向人们阐释了这样一个真理:玩火者必自焚,生前受人痛骂,死后也会不得安宁。

刺杀希特勒时至今日,仍有德国人不堪回首那段战火纷飞的二战岁月,这个曾经为人类奉献出康德、爱因斯坦、莫扎特、贝多芬的国家在二战中是怎么了?难道就没有人发现战争的不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义和使命感使一些德国人行动起来,他们想用生命挽救国家。

“瓦尔基里”行动1943年,德国军队在二战战场上节节败退,大批德国士兵在异国阵亡或是被俘,受伤者残疾者更是无数。许多德国军官在这时开始反省这场战争,他们早已厌倦了战争,期望能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同时,德军军营中早已出现反纳粹组织,他们痛恨希特勒和他的纳粹主义,认为是希特勒把德国引向战争,使这个伟大的国家在犯罪,而这一切只有除掉战争狂人希特勒才能停止。

在这个时候,一批勇敢的德国军官成立了一个密谋刺杀希特勒的“暗杀恶魔小组”。其首领包括德国陆军最高指挥部的海尔姆斯·斯蒂夫将军、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伯格上校等,该组织人数达到数百人,他们都是对纳粹深怀不满的德军军官,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德国的和平。

在那时,希特勒在国内仍有绝对的影响力,拥有大批纳粹支持者,这些军官明白,即使他们的计划成功也要冒着被狂热的纳粹分子绞死的危险。

可是,如果不杀死希特勒,就还会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毫无意义地死去,还会有数不清的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被送进毒气室。

1944年7月,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暗杀恶魔小组”加紧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他们策划了一个名为“瓦尔基里”的行动。瓦尔基里,在北欧日耳曼神话中是一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据说她们飞翔在古战场上,寻找那些该杀死的人,刺杀阿道夫·希特勒用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在刺杀计划实施以前,密谋者之一特雷斯克上校曾说:“行刺必须进行,不惜任何代价。即使失败,也必须行动。因为问题已不在于具体目的,而是德国抵抗运动在世界和历史面前敢于做出这一决定性的举动。”因此,刺杀行动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具体目的本身。

刺杀行动的执行者

刺杀希特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之前就曾有人谋划暗杀希特勒,但不知何故从来未曾成功过。

这一次,是德国军官内部要执行刺杀计划,因而相比以前有更大的成功可能。考虑到希特勒身边保镖重重,全是德国军界最高层的人,在执行此计划时,必须是能行进到希特勒身边的人,他至少要能有和希特勒握手的机会。而在执行行刺活动的过程中,最好能顺带除掉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戈林和希姆莱。

“暗杀恶魔小组”决定让刚刚被晋升为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最高长官的施陶芬伯格上校执行这个重大的任务。施陶芬伯格,于1907年出生于德国一个贵族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境和军人门风使他从小树立了保卫祖国、为德国人民战斗的思想。早在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前,他就加入了德国的国防军,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受其影响成为一名纳粹的崇拜者。可是,在长期的作战中,他逐渐对纳粹党徒们的横行霸道和灭绝人性感到厌恶,对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深感不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受伤之后。1943年施陶芬伯格在突尼斯的一次战斗中严重受伤,炮弹炸断了他的右手,左手只剩下三个指头,右眼完全失明。在那之后,他开始深刻反省这场战争,对希特勒在军事上的一意孤行彻底绝望。此番行动他志在必得,能挽救德国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希特勒十分赏识这位作战英勇、指挥正确的德国青年军官,曾公开表扬他是一个有思想、很理智的指挥官。因此整个德国高层军官中,没有人会怀疑施陶芬伯格要做什么“坏事”。

在整个刺杀行动中,施陶芬柏格只是行动的主要执行者,主要策划者是他背后的德国高层将领,如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埃里希·菲尔基贝尔将军、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参谋总部的林德曼将军等。

刺杀始末1944年7月20日中午,在今波兰境内距华沙北面200千米的偏僻树林内,一个希特勒以“狼”命名的俗称“狼窝”的地方,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东线军事指挥中心。德国的元首大本营周围戒备森严,四周布满了地雷,时刻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手中牵着狼狗走来走去。这天,希特勒召集德国高层军官在这里举行会议。10点30分,施陶芬伯格上校在副官的陪同下手提公文包经过三道岗哨进入“狼窝”的中心,公文包内藏有两颗重1950克的炸弹。那是东线中级指挥官菲利普·冯·伯泽拉格尔为他提供的,引信工作时不会发出声音的英国特制炸弹。施陶芬伯格早在7月初,就在包内一直装着这种炸弹,由于机会不成熟而没有引爆。反纳粹小组坚持把希特勒及其主战骨干一网打尽,7月中旬他曾三次与希特勒直接接触,但由于戈林和希姆莱均未在场,而未下决心动手。这次对他而言则是一个绝好的暗杀机会,希特勒的高官都会来,由于官员众多,他可以趁混乱逃出去。会议本来准备在13点开始,而希特勒却在12点半就开始了会议。这使施陶芬伯格不得不仓促着手组装定时炸弹,对施陶芬伯格这样一个手有残疾的人来说,要在数分钟内组装好炸弹比较困难。有几位军官甚至从他附近走过,看见他在包什么东西,没有谁会想到,施陶芬伯格竟敢在希特勒的指挥部组装炸弹,由于时间仓促,他在仅装好一枚定时炸弹的情况下便赶往会议室。

此时,希特勒正背朝门,坐在桌子中央。他一边玩弄着放大镜,一边听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汇报东线局势。施陶芬伯格一踏进会议室便向希特勒问候。之后,他在豪辛格身旁就座,把棕色的公文包放在桌腿底下,尽量把它推向希特勒,离希特勒只有两米。此时,时针指向12点37分,还有5分钟爆炸。趁大家专心致志听报告时,施陶芬伯格借口打个电话悄悄地离开了会议室。豪辛格是反希特勒密谋圈的边缘人物,他并不知道这一谋杀计划。他的副官俯身到桌面上来,想更清楚地看一看地图,但是那只棕色的公文包碍事,他想用脚把它踢到旁边去,没踢动,他就用手把它放到了桌子底座的另一边。

然而,可能就是这一挪,救了希特勒的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进程。几分钟后,一声巨响,会议室顿时笼罩在烟尘中,碎片横飞,数名军官被炸得血肉模糊。当希特勒被人搀扶着走出会议室时,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的头发被烧焦,右胳膊肘有轻微淤血,左手掌有几处擦伤,双耳鼓膜受损。暗杀并未成功。原计划中的两枚炸弹施陶芬伯格只使用了一枚,炸弹缺乏足够的威力,再加上厚重的橡木桌面保护了希特勒,使他躲过一劫。

余波

在自己的司令部遭到自己人的暗杀,希特勒差点没气晕了。惊魂初定的希特勒立即向密谋者展开了血腥的报复。他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

接着他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希特勒从此之后变得更加神经质、狂躁,不相信任何人,总是感到人们在背叛他。事实上,他离众叛亲离的日子也不远了。

党卫军头子海德里希共抓捕了5000多名涉嫌谋刺的男女,其中许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这些人多半在逮捕后被枪决。所有“瓦尔基里”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在第一时间内被逮捕并处以枪决。他们包括斯蒂夫将军、施陶芬伯格上校、特里斯克上校等人,甚至连他们的亲戚都被抓来处以死刑。不仅如此,此次暗杀行动连累多名德国将领成为替罪羊,包括名噪一时的隆美尔将军、维茨勒将军、克鲁格元帅、哈斯将军、瓦格纳将军等,他们皆以服毒自尽收场。这些人本是德军阵营的精兵强将,损失多员大将,使正在苦战中的德军内部受到重挫。

在德国沉默了60年之后,德国人对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终于有了正面评价。2004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盛赞这次英雄壮举:“我向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人表示钦佩和崇高的敬意,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

诺曼底登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宏大的登陆战役。它击溃了希特勒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决定了德国纳粹在二战中的彻底失败。因而,它被世界历史永远地记载。可是,为什么要在1944年的6月6日6点30分进行呢?这里面大有文章。

第二战场的开辟1941年夏天,希特勒的侵略扩张嚣张到了极致。从北极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脉,东至维斯瓦河,西达大西洋之滨的半个欧洲均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最后的东欧平原上最大的国家苏联,一直是希特勒最想征服的地方。6月22日4点30分,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巴巴洛萨”计划,发动了一次规模最大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苏联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伤亡十分惨重。

丘吉尔首相在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就发表了向苏联提供支援的演讲,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表明了向苏联提供外交援助的态度。东西方世界之间的争吵暂时停了下来,他们将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1年10月1日,英国、美国与苏联召开莫斯科会议,签署了著名的《莫斯科宣言》,英、美两国同意在援助苏联的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开辟一个相对于苏德战场的第二战场。

斯大林太需要枪、炮、飞机和坦克了,而他更需要的,是把战火再次引向欧洲,这样将大大减缓他东线战场的紧张局面,才有可能缓过一口气来反败为胜。1941年是苏联红军在战场上最吃紧的一年,斯大林自7月起就多次写信要求英国在当年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英国政府对此犹豫不决,因为在二战中其自身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无论从兵力还是物资上都严重匮乏。在这个时候仅凭英国自身实力开辟第二战场无异于送死。所以,丘吉尔一直在开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上不给斯大林明确的答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多了一个最有力的盟友。开辟第二战场有了美国人的加入后,可行性就高了许多。1942年4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关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五个条件。可是,为什么却一直拖延到了1944年6月6日呢?

1944年6月6日6时30分

第二战场的开辟,主要以美、英联盟作战,因此只要任何一方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战场就开辟不了。之所以斯大林早在1941年提出的建议被延至1944年,一是因为提出时美国未参战,英国缺乏实力因而时机不成熟;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参战后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与盟友英国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尤其是在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地点、时间的问题上,两个国家曾产生过严重分歧。美国军方坚持在西欧开辟战场,而丘吉尔则打算在地中海区域开辟。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丘吉尔与美国马歇尔将军甚至吵得不可开交。丘吉尔建议在爱琴海上的罗德岛开战,他认为,如果攻占了这个岛,就可以抢在苏联人前面,从巴尔干半岛向前推进,占领罗马尼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其意就是宁愿多些损失也不想让苏联人抢头功。可是,美国人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坚持要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差点没气晕了,他激动地扯着上衣翻领,口沫横飞地对马歇尔说:“我告诉你,我们英国皇家军队只知道步枪必须吐火,坦克必须奔驰沙场!”马歇尔将军与他针锋相对地说:“假如让我决定的话,我绝对不会让我们的士兵去那个该死的岛上送死,不,上天可以证明,绝不容许!”其口气更加坚定。最后,不管丘吉尔多么不愿意,在作战实力大大超过英国的美国人的说服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在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的共识。

为了实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美英双方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指挥官。盟军以美国艾森豪威尔为最高总司令,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将军则担任陆军总司令一职。一时间,他们齐集于英国伦敦,确定以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海滩为登陆地点。为了避免让德国的情报机构知道“霸王行动”的登陆地点,盟军做了大量的保密和欺骗敌人的情报工作。后来,竟然成功地让希特勒误以为是在法国加莱地区登陆,并把大量的德军主力部队调到那里防备。

地点是定了,可在登陆时间的问题上却让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作了难。要知道,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气象条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时,空军和陆军要求在一个月明星稀、能见度较好的气象条件下登陆,以便于发动火力打击,而海军则提出,最好是在月黑之夜登陆,能见度低才能使德军不便于发挥岸炮火力。三军只有在低潮时登陆的要求是共同的。

如何满足不同军种不同气象的天气条件,可真是一个大学问。直到6月4日,盟军得到的气象分析仍旧是“云层低、风大、波涛汹涌”。怎么办呢,战势不等人啊?艾森豪威尔命令盟军负责气象的军官斯塔格迅速拿出一个适宜作战的时间来。

经验丰富的斯塔格明白,此时287万人均已做好战斗准备,容不得拖延时间。经过一天的分析,他终于算出了一个相对适宜的作战时间,即6月6日。在5日的一场大雨之后,6日将有一段36小时的宜于三军作战的时间。艾森豪威尔在仔细听取他的报告之后,沉默地思考了一阵,然后,从嘴里吐出了三个字:“Let’sgo!”

就这样,历史在这里在这个时间定了格,1944年6月6日6点30分,庞大的海陆空三军共287万人,如潮水一样向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奔去。

巴顿缺口之谜

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盟国诸名将亲自操刀的军事盛宴。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他们的领导下,诺曼底登陆像一把致命的匕首,插向第三帝国的心脏,其缜密的战术配合,“出奇”情报战的胜利,超低的伤亡率,无一不显示出精兵强将们在军事上的完美演绎。不过,如同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在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仍然显示出战术配合的欠缺来。“巴顿缺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1944年8月12日,盟军把德国第7军团以及一个装甲军团包围在阵地东端,只剩下法莱斯和阿干坦之间的一个缺口还没有封住。盟军只要封住这个缺口,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口袋,将德军装在这个口袋里,打一场漂亮的围歼战,提前结束二战。可是,这个本应由巴顿将军统领士兵去进行封堵的缺口,却因一个突然的命令而暴露在德军面前,导致数万德军在8月20日盟军的包围圈封合之前溜之大吉。这次安全大撤退被称为“德军的敦刻尔克”,德国历史学家苏拉姆教授描述道,“在德军这一撤退行动中,敌军得以切断并且歼灭全军的机会也就一去不复返”。8月12日,巴顿率领的第三军团进抵阿干坦,只要他在此时向北急进12英里,就可以到达法莱斯,与加拿大人和波兰人的军队会师,整个德军将陷入包围圈中。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13日,巴顿的侦察部队已经接近了法莱斯,途中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要他们撤回阿干坦。后来,这个缺口足足敞了一星期之久,德军当然溜了。

作为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巴顿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下达这个奇怪命令的人,必定是比巴顿军衔更高的将领。而在当时,只有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地面部队指挥官蒙哥马利、美集团军总司令布莱德雷的军衔比他高。是谁给巴顿发布的命令呢?领导第21集团军的,正是地面作战总指挥蒙哥马利将军。当时,蒙哥马利直接指挥下的英国、加拿大部队正在法莱斯缺口的一侧,从8月7日起,他就对法莱斯发动了代号为“总体作战”的攻击计划,至10日,距法莱斯还有7千米路程,作战双方均损失惨重,蒙哥马利的部队被德国人死死地钉在原地动弹不得。此时,只有在不远处的巴顿部队能完成封闭包围圈的任务了,可是,正在巴顿向法莱斯前进之际,却被美集团军总司令布莱德雷电告不得继续向北移动,如果有小部队已经进至“法莱斯附近或者到达阿干坦以北,即应撤回。”这道指令后来成为盟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引起争论的一道指令。巴顿和他的第15军团大感意外地眼睁睁地看着数万德军从“缺口”蜂拥而出。实际上,布莱德雷并不是命令的发布人,他对撤回的指令也怒不可遏。

D日登陆有必要吗

在盟军积极备战“霸王行动”的时候,德国人在干什么呢?希特勒让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两位元帅到西线战场上抵抗意欲登陆的盟军。虽说戈培尔把“大西洋壁垒”吹嘘得如同铜墙铁壁,但国内有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都明白,德国一旦开始两线作战就是失败的开始!而这个失败已经在所难免了。对此,德国反情报机构负责人威海姆·卡拉瑞斯早已明了,早在4年之前,他就加入了反纳粹的“黑色管弦乐队”组织,并成为其中的灵魂人物。他们一直努力设法得到美英等国的支持,致力于除掉希特勒,早日结束战争。然而,盟军对他们的建议总是不予理睬。

身为德国情报机构负责人的卡拉瑞斯明白,盟军将要在1944年6月的某个时候发动一次大的进攻,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大批兵力集结在英吉利海峡一侧,卡拉瑞斯不会不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这个一向谨慎的人在这时已经将“谨慎”二字抛到九霄云外了。在5月下旬,他托一名可靠的法国地下组织人员给英国军情六处领导人曼茨写了一封信。信上再次要求盟军与“黑色管弦乐队”合作,以避免即将发生的战事。可是,他却不知道盟军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志在必得的他们刀已出鞘,不会理睬他的建议。英国军情六处领导人曼茨给他回了一封信,要他到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去取回信。

这是一封事关生死的绝密信件,为了挽救德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他决定铤而走险,做最后的尝试。1944年6月4日下午6点,卡拉瑞斯来到位于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在一位嬷嬷的卧室里,他与法国地下组织(该组织在当时受英军情六处的指挥)领导人阿莫德上校见了面。

两个敌对势力的领导人在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聚在了一起。阿莫德将曼茨的信交给他。卡拉瑞斯戴上眼镜,开始仔细地阅读这封至关重要的信的内容。一片安静之后,他失望地叹了一口气,说“德国完啦”。

36个小时之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至于战场上的伤亡,有艾森豪威尔的话语为证,“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下全是死人和腐烂的尸体……”

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如果盟军和德国内部反纳粹组织合作,除掉希特勒,停止战争将会大大减少伤亡。著名的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卡罗来斯·冯·鲁迪查在战后长时期内宣传,如果避免这场战争,数百万将士和平民就会免于伤亡。众所周知,德国国内在战争后期已经有许多人在反对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可惜的是,盟军的目的是要彻底摧毁这座城,扫除一切纳粹分子及其精神。因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必须而且要彻底。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二战结束之后,丘吉尔首先站出来承认,英美联军在战时没有对德国内部的反抗力量予以理会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纳粹“帕斯特里欧斯行动”二战之中,战火始终未烧到美国本土,对美国而言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自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宣布参战,不甘示弱的希特勒率先向美国宣战,并决定先下手为强。如果不是德国的“帕斯特里欧斯行动”败露,相信宁静的美国在那个时候也并不太平。

“帕斯特里欧斯行动”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远在柏林的希特勒闻知此事不无气恼地说:“为什么要惹那个美国人?”希特勒并不愿意同强大的美国作战,可是美国一旦参战就极有可能成为德国最强硬的对手。一番分析之后,希特勒决定率先向美国宣战,先下手为强。为了给那个远在美洲的巨人一记重创,希特勒责令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到美国本土搞一些破坏活动,让美国人吃些苦头。

于是,德国军事情报机构策划了一个“帕斯特里欧斯行动”,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派遣熟悉美国的德国间谍到美国大城市发动炸弹袭击,包括火车站、犹太人商店、化工厂、水电厂以及重要的运输船只等。很快,他们招募了在美国生活过的一批纳粹间谍,并对他们开始了简单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名为“破坏课”,间谍们首先要学会如何隐藏身份融入美国社会、如何使用炸药、如何使用隐形墨水书写、如何炸毁铁轨以及如何驾驶火车等,此外,还要学习各种间谍技巧。他们还被带到德国的铝工厂、火车站、水渠和其他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中他们被告知,同类工厂中哪些地方是最易袭击的。最后共有8名纳粹间谍通过了测试,他们分成两组参加了密谋袭击美国的“帕斯特里欧斯行动”。

行动开始1942年6月14日,一艘潜艇载着第一小组的4名纳粹间谍经过19天的秘密航行悄悄驶近美国东海岸,在浓雾的遮掩下,头目乔治·达斯奇和3名同伙在纽约长岛的阿马甘塞特海滩悄悄登陆。上岸时他们携带了大量高能炸药、雷管、装有硫酸的水笔,此外还带着9万美元现金。几天后,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附近的彭特维德拉海滩,第二小组的4名间谍也秘密登陆。

或许是美国经济的强盛与和平的景象感染了间谍头目达斯奇,在纽约市转了几圈后,他改变了袭击美国的念头,并决定向联邦调查局自首。

可是,当他来到纽约联邦调查局分部时,那里的特工们压根儿不相信他供述的话,反而将他当做了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达斯奇决定到位于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总部去自首。这个时候,他的另外3名纳粹同伙正在纽约的夜总会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显然,他们也忘了“袭击美国”的任务,而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纽约一家妓院里。

达斯奇到达华盛顿联邦调查局总部后,一开始总部官员也不相信达斯奇的“鬼话”,直到他将随身包中的84000美元全都倒在桌子上,联邦调查局总部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个疯子的“供述”,并最终相信他说的一切全是真的。当时胡佛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立即命令联邦调查局特工和美国警方展开了大范围的搜捕行动,到6月27日,另外7名潜入美国的纳粹间谍被一一捕获。 5F9I/dLhItreIiyvSgNG6MBw7Uh0nc1Zp7tMLKQOgRm4e6tMvZ8EjPUieVEwjB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