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豫让刺赵襄子

晋阳之战结束,智伯全族被杀。其门下一个叫豫让的门客发誓要舍命为智伯报仇,以此作为对智伯知遇之恩的报答。为此,他费尽周折,尝尽艰辛,先后两次行刺赵襄子。尽管行刺没有成功,但豫让依然因此声名远扬,其彰显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可贵精神不由让人肃然起敬。豫让本身也成为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四大刺客之一。

一刺赵襄子

不管智伯生前如何骄横跋扈、刚愎自用,他都是豫让铭记一生的知己,正是他让豫让看到了成就大事的希望。

豫让本是晋国的一个普通侠士,像当时很多卓有才干的人一样,他也把投靠王侯卿将作为大展宏图、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他先后投靠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归于智伯门下,他一身才华才得以施展。智伯对豫让非常赏识,信赖有加,豫让也感念智伯的知遇之恩,愿为智伯效犬马之劳。

然而,世事弄人。晋阳之战让智伯多年来建立起的基业在转瞬间就崩塌殆尽,智伯被赵襄子抓住,家破人亡,他的头被砍下,族人悉数被杀。而为炫耀武功发泄仇恨,赵襄子还一不做二不休地将智伯的人头残忍地剔去肉,漆上漆,制成盛酒的器皿。

智伯的悲剧给了豫让极大刺激,带着为智伯报仇的死志,他费尽艰辛逃过了赵襄子的追捕,躲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在深山里,每每想起智伯的恩德,豫让就痛不欲生,他仰天长啸“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他立誓要为智伯报仇,若不得志,就算死了,魂魄也会觉得愧疚。于是,待抓捕智伯同党的风声稍弱,豫让就大着胆子从深山里钻了出来。他改名换姓,苦心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机会。刚巧,在他藏身的地区来了一队即将入宫服劳役的犯人。豫让小心地混入犯人中间,悄悄潜入了晋阳的宫殿。

战国·匕首

青铜质地,器身短且扁平,柄较短,雕有花纹,铸造精良,是随身携带的小型武器。

在晋阳宫里,豫让被分配到一个修补厕所的活。每天,他一面忙手里的活计,一面观察赵襄子的饮食起居,静待动手时机。不过,经历了无数阴谋厮杀的赵襄子也绝非等闲之辈,在如厕时,他敏锐地觉察到豫让的异样,并从豫让身上嗅出了浓浓的杀气。他当即吩咐左右,对豫让及和豫让一起进宫的劳役犯进行严查。

由于自进宫起,豫让便无时无刻都携带一把短刀,他很快便引起了赵襄子侍卫的怀疑。豫让自知事败,为避免牵连其他工友,他爽快地承认了预谋行刺赵襄子的打算,并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

赵襄子得知竟有智伯故人混入宫中,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但见惯大风大浪的他被豫让身上凛然的气质折服。赵襄子没有为难豫让,还尊其为义人,命令左右将豫让释放。

漆身吞炭

豫让的第一次行刺就这样失败了。赵襄子记住了他的面貌长相,并加强戒备,豫让虽侥幸得生,却很难再接近赵襄子,这让豫让非常失落。他不肯放弃报仇之志,苦思冥想复仇计划,发现要想再次接近赵襄子就必须彻底改头换面。于是,他用刀刮掉了自己的眉毛和胡子,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体型。结果仍不能让他满意。最后,他干脆铤而走险,冒着被毒死的危险,将有毒的生漆涂满自己的全身。他的皮肤因渗入毒素发生肿胀,疼痛难忍,很快就“面目全非”。

为了复仇,豫让全然不顾肉体的痛苦。考虑到赵襄子曾听过他的声音,豫让又吞食火炭烧毁自己的喉咙。他将身家性命抛诸脑后,计划做最后一搏。为掩人耳目,他还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乞丐,可怜巴巴地沿街乞讨。

豫让已从英武壮年变成了相貌残疾的乞人,就算他的妻子从他身边走过,也未能发现他的真实身份。豫让对这一切非常满意,寻找着第二次行刺的时机。

让豫让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为行刺做准备时,他的一个挚友在街上认出了他。那人拉着豫让的手,噙着眼泪询问:“你是豫让吗?”豫让没有否认。挚友不忍见他如此悲惨的样子,当即失声痛哭,想不明白豫让为何要折磨自己。就算豫让决定为智伯报仇到底,也大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假意投靠在赵襄子门下,待博取赵襄子信任后,再伺机将其杀害,以豫让的才华不愁得不到赵襄子的赏识。

然而,豫让却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挚友,若投靠了赵襄子,就算是赵襄子的臣子,身为人臣却思考着如何夺取主人的性命,即犯了二心侍主之罪,败坏了为臣之义,就和毛贼寇匪没有区别。

“吾所以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君者也。”豫让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做要承受莫大的痛苦,他希望日后那些做臣子却对君主怀有二心的人想起他豫让漆身吞炭以求复仇之事,会心怀愧疚。

说完这些,豫让不顾泪流满面的挚友,转身走了。

二刺赵襄子

形如乞丐的豫让不可能进入赵襄子的府邸,但赵襄子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宫中不出门。豫让小心打探着赵襄子出行的消息,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得知了赵襄子的出行线路,早早在其车队必经的一座桥下埋伏好。当赵襄子的车马行至桥上,豫让突然手拿武器冲了出来,直冲到赵襄子马车的前面。

赵襄子的马被豫让惊吓到,扬起前蹄,发出嘶叫。赵襄子一愣,看着车外那杀气腾腾 、面目狰狞的刺客,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对手下说:“这一定是豫让干的。”而此时孤身袭击赵襄子的豫让已经被赵襄子的侍卫按倒。

见豫让的相貌和之前的大相径庭,赵襄子也觉察到豫让行刺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但赵襄子不明白,为什么豫让偏偏为智伯报仇,豫让曾经做过范氏、中行氏的门客,而范氏和中行氏被灭掉后,豫让都没有打算为二者报仇。如果说豫让行刺是为了给死去的主人尽忠,这未免说不过去。

清末民初·马骀·豫让刺袍

此画描绘春秋晋卿智瑶的家臣豫让多次行刺赵襄子为主人报仇没有成功,最后请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他象征性地刺几下,然后便自刎身亡。

赵襄子将心中的困惑告诉豫让。豫让不紧不慢地回答:“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当初范氏和中行氏都把豫让当做一般的臣子对待,所以对待他们,豫让也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但智伯却把豫让当成国中难得的豪杰,加以厚待,所以豫让也会像豪杰人物那样报答智伯——为智伯报仇。

从一开始,赵襄子就敬佩豫让的身怀大义,但是这次他却不能像上次那样将豫让放走。赵襄子只能长长地感叹:“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以足矣。子其又为计,寡人不复释子!”正如豫让为智伯报仇完成尽忠使命一样,赵襄子也曾通过释放豫让做到了对人才的尽仁尽义。说罢,赵襄子吩咐左右侍卫将豫让团团围住。眼看死期将至,豫让没有露出丝毫惧色,对赵襄子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焉,敢布腹心。”

方孝孺与《豫让论》

明代贤士方孝孺就曾写下《豫让论》来表达他对豫让的“不满”,认为真正的忠臣应该在祸患初发而没有成形之际,给主君以忠告。如果遇到知己的主君,却不能在乱世发生前扶救他,那么即使是牺牲生命以报君恩,也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但是,就算是方孝孺自己仍不免被豫让的“献性命报君恩”所影响。作为侍奉建文帝朱允 的大臣,方孝孺在建文帝失踪,朱棣篡位为明成祖后,因迟迟不肯向朱棣屈服,最终被朱棣所杀。其和豫让一样,生未能为主君免除灾难,却以死报答了主君的知遇之恩。方孝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应该会理解豫让的苦心。

赵襄子因释放过豫让而成就了“贤德”的美名,豫让也将因舍身报仇成就“义”的美名。可不管怎样,行刺一事终究是失败了,豫让多少有些遗憾,所以他大着胆子向赵襄子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要赵襄子的一件衣服。他希望用击破这件衣服作为杀死赵襄子的象征。

赵襄子无法拒绝这个义士的最后请求,他让侍卫将自己的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拿着剑冲衣服直刺三次,一边刺一边高声呼喊:“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喊罢,不等赵襄子的侍卫动手,豫让伏剑自杀。 2A9V/G57cNsiF0PCfTI2O6ivmpdI8lcfyke//iF9hF/ZdG82ilBDirHCMAxwB2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