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国时期的官职

周朝建立之初,周天子封同姓和有功之臣为诸侯,并赐予他们土地让他们管理,以辅佐天子治世。而定期向天子进行朝贡,上缴赋税,进献力役,都是诸侯们无可推卸的责任。至于中央,则仰仗三公九卿制设立官职。但到战国时代,君权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官职的设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被削弱的世袭制

在争战不断、弱肉强食的战国,就算是贵族也会有朝不保夕之感。当人才成为强大一国实力、拯救国之危难甚至是决定一国命运的关键,稍有胆识的国君、人臣都会想尽办法用真情诚意和高官厚禄来招募豪杰。于是,世卿世禄制受到冷落,俸禄制备受推崇。在秦国,商鞅力求“宗室贵族无军功者不得有爵位”。在楚国,大将吴起提出“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俸禄”。于是,国君可以灵活任免官员,官员要靠官印行使权力,国君会定期考核官员,官员领取实物俸禄而非过去的采邑。国君的亲族们若没有真才实干,若不能为国出力,也只能无奈地退出国家的政治中心。

不过,世袭制虽然风光不再,爵位却还是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在齐、燕、赵、魏等国,爵位有卿和大夫两等,卿有上卿和亚卿之分,大夫亦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之别。秦国的爵位在划分上就稍显复杂,一共分为二十级,第一级的是“公士”,最后一级是“彻侯”,而从第十六级“大良造”开始往下皆为官爵一体。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人就算拥有爵位也不能无所事事,必须为国尽力。

官分文武

文与武的分流则更好地实现了“知人善任、各尽其长”的用人目标。在战国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相、将的设置上。国君以下的最高职位是相,亦称“相邦”,是百官之首,大权在握,负责朝中要事。其通常由文人担任,若非特殊情况不会随兵出战。值得一提的是,在齐、楚、燕、韩、赵、魏、秦这几个国家中,只有楚国把“相”称为“令尹”。

相以下的文官官职,各国的名称不尽相同。齐国在相以下设置“五官”,即管理农事的“大田”、负责礼仪的“大行”、负责劝谏君主的“大谏”、负责征伐的“大司马”和负责刑狱的“司法”。而在秦国负责司法的是“廷尉”,在赵国则有负责选拔官吏的“中尉”。因此,要在战国做一个出色的外交人才,除了要对本国的官员制度了如指掌,还要清楚他国的官职设置情况。

正如相是一国的最高文臣,将则是一国的最高武官。将专注于兵家之事,因此必须由谙熟军事、精通兵法的人担任。和相类似,将以下也设有其他的武官官职。赵国有专门负责军政的“国尉”、齐国有负责出谋划策的“军师”。

当然,在战国的任何一个国家,官职的设置都不仅仅是“将”“相”一分这么简单。以实行郡县制的秦国为例,在地方官职的设置上,有“守”统管一郡的行政、防务。守下又有“尉”负责军务。有“县啬夫”负责一县之事,啬夫之下又有管军务的县尉、管财务的县丞。

而各国的国君除了需要英雄豪杰帮助自己料理政事、开疆拓土,也还需要精明强干之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各国亦都设置了为国君处理日常杂事、照料国君及其家人的官职,比如帮助国君教育太子的辅弼官,为国君当秘书的御史、主书,负责保护国君安全的卫尉……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官职去想象国君、人臣们的生活。国家的事务越繁杂,需要的官员往往就越多。

战国前期·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可以说是古代编钟的至尊。编钟共有65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音律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 VdPQZg4FS8jwUc/drWwlHOdFsboGGJgBeoJYrbQB98N+jW/QaQyA2fhxYRiH41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