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智擒鳌拜是康熙帝在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16岁的他以沉稳的部署和干练的行动铲除了鳌拜及其党羽,展露出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韬略。从此,康熙帝真正掌握了最高权力,得以实行一系列新的政治举措,从而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华丽帷幕。

鳌拜擅政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凭借其赫赫军功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他在前半生忠心耿耿地效忠于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功劳卓著,颇得重用。

提起鳌拜,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在康熙朝的飞扬跋扈,而少有人了解他在前半生的忠心护主。事实上,鳌拜在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两朝恪尽职守,堪称忠直之士。他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在攻打明朝部队、追击李自成农民军、击破张献忠大西军等重要战事中出生入死,均有突出的贡献。最可贵的是,鳌拜在年少的顺治帝登基后始终效忠幼主,矢志不移。当时,顺治帝势单力薄,摄政王多尔衮擅权自重,朝中诸多大臣纷纷投靠多尔衮,包括后来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然而鳌拜并未妥协,他也因此受到多尔衮的多次打压,有三次甚至差点论死。正因如此,顺治帝亲政后将鳌拜视为心腹大臣,倍加重用,并遗诏任命他为康熙帝的四大辅臣之一。

鳌拜自恃劳苦功高,对于自己在四大辅臣中排名最末非常不满。面对少年康熙帝,他未能如前半生一样坚守忠心,而是加紧结党营私,扩张自己的势力。当时,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三大辅臣逐渐无力,鳌拜便更加有恃无恐,不断在朝野之上专横跋扈,甚至不把年幼的康熙帝放在眼里。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

从此,朝中班行章奏,鳌拜都居于首位。据《清史稿》记载,鳌拜与弟弟穆里玛,侄子塞本特、讷莫,以及班布尔善、阿思哈等朝臣自结一党,凡是军国大事都在鳌拜家中私自定议,而后奏请,强行实施。官员们呈送给康熙帝的奏折,鳌拜经常扣下不报,自行处理。他一方面在朝中和军中的重要官位上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培植势力;另一方面加紧排除朝中异己,接连矫旨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保定巡抚王登联等重臣,引起朝野惊恐。

康熙六年(1667)七月,14岁的康熙帝开始亲政,然而鳌拜仍然大权在握、步步紧逼,这使得康熙帝与鳌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康熙帝与鳌拜的态度产生了明显分歧。例如,康熙帝主张抑制吴三桂等“三藩”的割据势力,鳌拜则不以为然;康熙帝主张停止圈地,鳌拜则对此百般阻挠;康熙帝主张学习汉族文化和西方科技,鳌拜则打着“率祖制、复旧章”的旗号公开反对。鳌拜的所作所为使康熙帝感到皇权受到了严重威胁,政见的不同更使康熙帝认识到,鳌拜擅权将不利于江山治理,再也不能姑息。

苏克萨哈之死

正当康熙帝筹划清除鳌拜的计划时,朝堂上风云又起: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刚刚亲政不久,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顿时满朝哗然,康熙帝震怒。

苏克萨哈是满洲正白旗人,与鳌拜的矛盾由来已久。首先,早在正白旗之主多尔衮摄政时期,两白旗与两黄旗便常有纷争,这种紧张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其次,黄白旗在圈地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正白旗受到多尔衮的偏袒占据了冀东的肥沃土地,而统领镶黄旗的鳌拜自然不满,于是要求黄白旗换地。这一提议遭到了苏克萨哈等朝臣的反对,鳌拜因此怀恨在心。此外,四辅臣之中,只有苏克萨哈公开与鳌拜敌对,经常据理力争,鳌拜早就欲除之而后快。

苏克萨哈虽不满鳌拜专政,但无奈实力有限、威望也不足,于是决定退而自保。康熙六年(1667),苏克萨哈上疏奏请辞去辅臣职务,去守先帝陵寝,以保全余生。这一举动成为了鳌拜诛杀苏克萨哈的导火索。鳌拜会同大学士班布尔善等党羽,借此诬蔑苏克萨哈心怀怨念,不愿归政,然后罗织罪状24款,以“大逆”论处,奏请诛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康熙帝听后不准,鳌拜竟“攘臂上前,强奏累日”,逼迫康熙帝下旨行刑。最终,康熙帝仅无奈地将苏克萨哈的死刑由“磔死”(分裂肢体的酷刑)改为“处绞”,其余一概依从鳌拜。

苏克萨哈之死深深触动了康熙帝:一方面他为苏克萨哈的冤死而感到悲愤,另一方面鳌拜专横擅杀的行为又极大地损害了他作为帝王的尊严。然而,此时的康熙帝还没有能力处置鳌拜。在太皇太后的指点下,康熙帝非但隐忍了此事,还下令加封鳌拜为一等公。鳌拜自此更加骄纵,而康熙帝却暗自下定了智擒鳌拜的决心。

别出心裁的“布库”戏

一天,鳌拜在宫中行走,无意中看见康熙帝与一群少年在玩“布库”(一种摔跤游戏,游戏双方穿着白布短衫、窄袖,领子与前襟则用七八层厚布密缝住,以确保坚韧不碎,双方互相扭结、撂跤,以摔倒对方在地为胜者)。鳌拜感到好奇,便走上前去试试这群少年的身手。结果,他三下两下便把这些少年打得人仰马翻。康熙帝笑着说:“鳌拜不愧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以为这种“布库”戏不过是小孩子的玩闹,心中反而为康熙帝的玩物丧志而庆幸,自此也不再把这些“布库”少年放在心上。

这场别出心裁的“布库”戏恰恰是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巧妙布局。康熙帝深知鳌拜身强力壮、难以制服,而且其党羽众多、势力强大--倘若直接下令抓捕,恐怕消息还没出紫禁城就已败露,反而会逼反鳌拜,使自己处境更危难;而如果暗自行动,满朝武官也没有几个人是鳌拜的对手。于是,康熙帝想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计策:从宫中侍卫中挑选年少力大的来练习“布库”,假以时日,待这些少年的体魄、技艺足以与鳌拜抗衡时,再单独宣鳌拜觐见,以摔茶杯为暗号,迅速拘捕鳌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感到时机成熟,便不动声色地宣召鳌拜。鳌拜入见后,康熙帝怒斥道:“鳌拜,你可知罪?”随即令“布库”少年一拥而上。

十几个少年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终于将鳌拜擒拿在地。康熙帝亲自揭露鳌拜的罪状,罗列了他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等30大罪状。但是,为避免朝政动荡,康熙帝对涉案之人做了区别处理。对鳌拜,康熙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拘禁;对遏必隆,“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对其党羽,减少处死人数,从轻治罪。康熙帝此举有效地防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

力行新举

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终于得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实行新的政治举措。

他首先为鳌拜擅杀的诸多大臣平反昭雪,如恢复苏克萨哈的官职与爵位,命其幼子世袭;而后嘉奖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尤其是在擒拿鳌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官员,如擢升索额图为大学士、纳兰明珠为左都御史。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下诏停止八旗圈地,这是铲除鳌拜之后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清军入关以来,满洲八旗军队霸占汉民的土地、房屋,激化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顺治帝、康熙帝都曾多次表示要停止圈地,然而都在守旧的满洲贵族的阻挠下未能实施。此次停止圈地的举措,既解决了黄白旗争夺圈地的纠纷,又缓和了社会矛盾,可谓意义重大。

同年,康熙帝为受到诬陷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平反,并开始鼓励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此后,康熙帝逐步将平三藩、治黄河、收台湾等军国大事纳入议程。“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开始施展,“康乾盛世”的华丽帷幕缓缓拉开。 MN0wzIrelBAa/Aa/Z38fWFEZl+I/uiWUjT/nqB+alQloIN+wZvi+dW/xpnewc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