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晚清五十年
童超主编

第1章 辛酉政变

避开英法联军兵锋,逃到热河行宫的咸丰皇帝仍没有逃脱死神之手: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咸丰帝辞世后,年仅26岁、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成为大清帝国的最高主宰。而此后,大清帝国在她手里便一步步走向多事之秋,好似风中残烛,凄凄摇曳。

咸丰帝之死

咸丰十年(1860)八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烽火马上就要燃到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咸丰帝坐不住了,仓皇地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逃到了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留下弟弟恭亲王奕在北京负责与英法联军议和。八月中旬,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并闯入了大清帝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军队在圆明园里展开了疯狂的抢劫,当他们发现实在无法带走全部珍宝时,就在园里放了一把大火,将这处人间胜境付之一炬。

这时,已经在位10年的咸丰帝心里充满了愤懑。咸丰七年(1857),英国军队攻占了广州;咸丰八年(1858),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了大沽,同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现在英法联军又攻陷了都城,这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真是莫大的耻辱。然而,此时的咸丰帝已经是回天乏力了,不仅是因为大清帝国军事上的软弱,同时咸丰帝的病情也越来越重,已经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861年8月21日),热河行宫内气氛低沉,咸丰帝病危了,但是他的头脑还十分清醒。他知道连续多天来思前想后的问题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他的皇位只能传给他唯一的儿子载淳,而这个儿子才仅仅6岁。如何使这个6岁的新皇帝能够面对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呢?咸丰帝心里一直忧心忡忡。他现在终于拿定了主意,紧急召见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位大臣来到他的病榻前,宣布立载淳为太子,并让这八位大臣做赞襄政务大臣,在他死后全力辅佐自己的儿子坐稳江山。

第二天,咸丰帝就病逝了。

权力之争

咸丰帝害怕大臣出现专权的情况,因此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并且为了更加保险,还将位高势重的恭亲王奕排除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同时咸丰帝还想通过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和载淳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来牵制八大臣的权力。尽管咸丰帝设计自己的身后事时的确用心良苦,但权力之争还是在咸丰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上演了。

咸丰帝死后,八大臣提出小皇帝年纪尚幼,无法独立处理政事,因此有什么圣旨只要是八大臣拟好,以小皇帝名义颁布就可以了。对此,慈安太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异议,慈禧太后却害怕这样一来皇室的权力就会被架空,她的权力欲也就无法满足了。因此她提出,圣旨由八大臣拟定可以,但一定要经过太后和皇帝亲自过目认可后才可以颁布。最终争来争去,八大臣实在想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借口来回绝,也只得同意慈禧太后的方案。在慈禧太后与八大臣的第一次较量中,显然慈禧太后占了上风。

很快,慈禧与八大臣的第二次较量开始了。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八日,御史董元醇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有请求太后垂帘听政的内容。这一奏章正中慈禧太后下怀。然而八大臣对此是坚决不能接受的。他们上奏折建议皇上降旨痛斥董元醇。八大臣中的焦祐瀛更是直接起草了一份上谕,斥责董元醇心怀叵测,尤其是关于太后垂帘听政是万万不可行的。其他七位大臣看了焦祐瀛起草的上谕后无不拍手称快,迅速命人将上谕呈送给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请她们郑重颁布。慈禧太后看到上谕后,心中恼火,但也不好立即发作。想来想去,她和慈安太后商定,将董元醇的奏章和八大臣的上谕同时压下,都不回复,以静观其变。

八大臣见送去的上谕并未得到回复,一起向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发难,甚至当面斥责两位太后干预朝政,违背了咸丰帝的嘱托。后来八大臣甚至以不再办理公务向两位太后示威。双方僵持良久之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见再僵持下去恐怕对自己不利,只好将八大臣起草的斥责董元醇的上谕盖章发下。在这次较量中,八大臣占了上风。

叔嫂合谋

经过与八大臣的几次较量,慈禧太后发现,依靠联合优柔寡断的慈安太后来与八大臣对抗是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她需要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她马上想到一个人--恭亲王奕。恭亲王奕一向为咸丰帝所猜忌,咸丰帝在病危的时候也不允许奕到热河探望,并且在任命顾命大臣的时候也把奕排除在外。奕看到八大臣把持朝政,而自己则越来越不受重视,心中也有颇多怨愤,因此与慈禧太后一拍即合,由这两个人主演的辛酉政变就此拉开帷幕。

此时,两位太后、小皇帝、八大臣仍旧在热河行宫办理政务。奕要求到热河行宫拜祭咸丰帝灵柩,八大臣极力阻止,两位太后却坚持批准。就这样,奕在火药味十足的情况下来到了热河,与两位太后进行了一次秘密磋商。

这次秘密磋商之后,两位太后提出要尽快回驾北京,并命令八大臣马上筹备新皇帝的登基事宜。就在八大臣筹备新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奕已经控制了北京城中的兵权。慈禧太后还寻找借口先后解除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的军事职务,但为了使八大臣不至于马上翻脸,又给他们加封了虚衔,使八大臣有苦说不出。

随着一切准备停当,慈禧太后和奕已经磨刀霍霍。九月三十日,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和小皇帝先八大臣一步回到了北京。刚一到北京,慈禧太后就向留守北京的官员哭诉八大臣如何飞扬跋扈,置先帝的嘱托于不顾,并且心存不轨、欺君罔上。奕等人一致要求要严厉惩办八位大臣。

慈禧太后返回京城的第二天,八大臣中除肃顺因为护送咸丰皇帝的灵柩而迟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以秀女被选入宫,封兰贵人,咸丰四年(1854)晋封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她生下儿子载淳,此前咸丰帝还没有儿子,因此母以子贵,又被晋封为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同治帝即位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由于慈安居于东宫,慈禧居西宫,历史上又将其称为东、西太后。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掌握了权柄。

延外,其他人都已回到京城。正当这几位大臣准备办理公务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枷锁。随后,肃顺也成为了阶下囚。接着,慈禧太后历数八大臣的罪状,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烧、咸丰帝避难热河的责任都扣在了八大臣的头上。最终,肃顺被斩首,载垣、端华被赐自尽,其他五人或被革职,或被充军。就这样,一场政治权力的纷争以刀光与鲜血画上了句号。咸丰帝害怕大臣专权会使自己的儿子被架空,却没想到最终年仅26岁的慈禧太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YLfR66MXiwTuAwa4HIXsivTTs1w/cBqjPK1sJMkWQhECwfPTpg05alYPApqOsR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