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可能是气管、肺部、胸部病变引发的,可伴发多种症状,若咳嗽次数频繁,可造成胸痛、腹痛,并且妨碍睡眠,给患者带来痛苦。
●症状表现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人体一种保护性防御功能。通过咳嗽,可以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侵入气管内的异物。仅咳嗽而无痰的称为干咳,常见于多种疾病。
●病因查找
①骤然发生的咳嗽,有可能是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及气管或支气管有异物等疾病的信号。长期的慢性咳嗽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信号,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发作性咳嗽可见于百日咳、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等情况。②咳嗽声音嘶哑有可能是喉炎、喉结核等信号。③咳嗽伴发热者是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胸膜炎等信号。
●家庭治疗与护理
治咳嗽,不单要止咳,还要注意调理身体,可通过祛瘀的办法来治疗。
中药类止咳药一般以寒、热、温、凉四性来分,可与西药配成复方。如早晨咳嗽痰多,或有痰块,要用化痰止咳药;如干咳痰少,喉痒,或是阴虚,要用润肺止咳药;如咳痰质稀,色白,有泡沫,并有喉咙痒,要用解表散寒止咳药。
打鼾是上呼吸道发生狭窄或堵塞的信号,可导致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时,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发出声音,鼾声大小及节律变化很大。
●症状表现
打鼾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出现气促、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突然停止。长期的缺氧又会导致心力衰竭、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缺氧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症状。
●病因查找
①上呼吸道任何部位的狭窄或者堵塞,都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③心血管系统疾病。④内分泌紊乱,如肢端肥大症引起舌体增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增生等。⑤幼儿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和长期鼻窦炎等都可引起打鼾。
●家庭治疗与护理
打鼾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来消除。非手术治疗要积极减肥,调整睡眠姿势,尽量采用侧卧,辅助以药物治疗。如效果不理想可用手术治疗,如鼻息肉摘除、扁桃体切除等。
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或出现炎症时,分泌液会大量增加,形成痰液,通过咳嗽排出来。因此,痰的生成即代表疾病已侵入人体。
●症状表现
当呼吸道发生病变时,或病变的不同时期,痰液的量、色泽、稠度、气味等就会发生变化。
●病因查找
①痰的颜色异常。白色痰可见于支气管炎或肺炎;绿色痰常见于黄疸、干酪性肺炎;粉红色痰多见于急性肺水肿,多为泡沫状;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②痰的性状异常。黏液性痰,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黏液脓性痰多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恢复期;脓性痰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空洞。
●家庭治疗与护理
在造成痰异常的疾病中,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的感染性疾病,可危及生命。确诊肺炎要经过医生诊断,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病原菌治疗,关键是要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还要注意治疗原有疾病并提高免疫力。如糖尿病、肿瘤患者合并肺炎,应积极控制原有疾病。此外,摄入充足的热量、营养、蛋白质等对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很有必要,同时进行祛痰、解热镇痛等治疗也很重要。
反复感冒是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幼儿反复感冒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锌、钙等营养素的表现。
●症状表现
感冒反复发作,咽部有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病因查找
①反复感冒,首先可能是缺乏维生素造成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不足,易引起感冒。②可能是缺锌造成的。缺锌常引起厌食症,长期厌食又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贫血及免疫功能下降,故容易感冒。③可能与缺钙有关。缺钙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故容易感冒。
●家庭治疗与护理
中医在治疗感冒时,除了解除感冒症状外,还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来加速身体恢复并增强体质,因此,对于反复感冒的人,应选用纯中药制剂。
容易反复感冒的人应该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等,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8~20℃。另外,可以利用加湿器或湿毛巾来增加室内的湿度,以免空气过于干燥。
咽喉不适,一般是由咽喉疾病引起,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咽喉炎,有时也可能是咽喉肿瘤所致。
●症状表现
咽喉不适分为多种情况,包括咽喉肿痛、咽痒、咽干,吞咽时感到疼痛、有异物感等,咽部化脓,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还可能会伴有喉咙肿大、疼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病因查找
①咽喉炎多于秋季发作,发病原因主要是咽部黏膜、黏膜下以及淋巴组织发生弥漫性炎症。这些炎症大多数是由病毒或细菌入侵咽喉引起的。②引起咽喉炎的病毒通常是由流感或其他类似的传染病,通过伤口、皮肤感染等传播途径侵入人体。③咽喉肿痛是咽部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疾病的信号。
●家庭治疗与护理
由于咽喉不适多为咽喉炎造成,平时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外,还要排除一些其他器官疾病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喉咙湿润,抬高床头,热敷,每月换一次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