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面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面黑多为肾病”。
●症状表现
面部色泽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面部呈现红色、白色、黄色、青紫、黑色等异常颜色,同时还可能伴有抽搐、发热、虚弱、窒息等症状。
●病因查找
①面红:多为热证。②面黄:钩虫病患者因为长期慢性失血,也会造成面色枯黄。此外,药物中毒也可引起面色发黄。③面白:常见于一些虚寒证、贫血及某些肺病患者。④面青紫:缺氧所致。⑤面黑:多为慢性病的征兆。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硬化等疾病患者。
●家庭治疗与护理
①面白黄型:可用菠菜猪肝汤食疗。将200克菠菜洗净,切段,150克猪肝切片;锅内水烧开后,加入生姜丝和少量盐,再放入猪肝片和菠菜段,水沸后肝熟,饮汤食肝及菜。可佐餐食用。猪肝、菠菜两味同用能补血,用于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者的补养和治疗。②皮肤粗糙型:可用笋烧海参进行食疗。水发海参200克切长条,与鲜笋或水发笋100克切片同入锅,加瘦肉一起煨熟,加入调味料调味后食用。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两者同食可使皮肤细腻光润。③平时多加强锻炼,如练习太极拳、瑜伽等,多外出散散步,可调理气血。
指甲的异常情况,一般包括指甲出现斑点、颜色变化、脆而易断、各种纹理、变形等。
●症状表现
从指甲的形状上看,有萎缩型、肥大型或长形、短形、三角形、橄榄形、扇形、百合形等;从纹理上看,有横纹、纵纹、内陷坑纹、凹纹、凸纹;从颜色上看,有变白、变黄、变灰、变紫且伴有红色小刺等。从斑点上看,有白斑、黑斑、青斑、黄斑、红斑;从质地上看,有脆而易断、灰指甲、指甲水肿等;从光泽上看,有如黏胶样发亮的色泽,有如抹了油一样发亮的色泽等。
●病因查找
①长形指甲多为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信号,如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②指甲出现横纹,是肾病或心肌梗死发病的先兆;纵纹是肝病的先兆。③指甲上有少量白点,是缺钙或寄生虫病的表现。④指甲脆而易断是由于人体内缺乏铁、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引起的。
●家庭治疗与护理
如果指甲比较脆可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及钙、锌的食品;每晚将手指浸泡在醋稀释液中,是防治指甲易劈裂的好方法;每天把指甲放在滴有柠檬汁的温水中里面浸泡5分钟,长期坚持,指甲上的斑点就会慢慢退掉。
皮肤出现瘙痒、斑点、肤色异常、皮肤结节、静脉曲张等现象,这些都是皮肤向人类发出的疾病信号。
●症状表现
①在皮肤疾病信号中,瘙痒是最常见的。②面部皮肤斑点有的在两颊及鼻梁周围出现,为针尖至米粒大的棕色小斑点,这是雀斑;有的为淡褐色或黄褐色,形状不规则,这是黄褐斑。③肤色异常是指皮肤颜色大面积不正常的变化。④皮肤结节是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局限性坚实团块。
●病因查找
①全身性瘙痒常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肠道寄生虫、月经不调、妊娠及精神焦虑等有关。②皮肤斑点有可能是因为激素分泌失调引发。③肤色发黑或出现黑色斑块,有可能是缺少肾上腺素;皮肤发黑变粗糙,多是胃癌的信号。皮肤苍白是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所致;皮肤发蓝是心脏病和肺病的征象。④皮肤出现结节的多为结节病。
●家庭治疗与护理
皮肤瘙痒多为气滞血瘀所为,当以凉血化瘀、祛风止痒论治。对长斑皮肤,则要加强内调外养,调整自身状态,改善内分泌。要注意防晒,可在日间加强防晒保护,夜间着重肌肤调理修护。参加散步、游泳、脚踏车等缓和的运动,能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皮肤排出废物和毒素。
排汗异常包括:出汗过多、过黏、过黄,汗渍集中在某些部位等。这些都不是好现象。
●症状表现
可表现为特别爱出汗,稍一运动就汗流浃背;汗量很大或者很小;入睡后出汗,严重者汗水可浸湿被褥,醒后出汗就停止;汗的颜色可能为黄色、红色、白色、黑色等;出汗时可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四肢厥冷、烦热、失眠、便秘、尿黄等症状。
●病因查找
①多汗症的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盛。自汗多半因为阳虚所致;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多是由于寒湿之气进入体内引起。②鼻出汗是肺气失常的信号;腋下有臭汗,是因为分布于腋窝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会阴出汗多为肾阳虚衰导致。
●家庭治疗与护理
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多汗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为36~37℃(腋窝),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属于体温异常。
●症状表现
体温异常主要表现在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体温低于正常称为体温过低,患者常常觉得身体发冷,打冷战,有的虽然发冷却还冒冷汗。体温高于正常为发热。发热初期患者常有寒冷感觉甚至寒战,待体温升到最高时,患者才有发热感觉。
●病因查找
①体温低,多由于身体产热减少,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异常,化学中毒或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所致,常见于休克、急性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早产儿等。②体温高可能暗示身体的某部分可能被细菌或病毒感染。③不规则热,一般是风湿热、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癌性发热等疾病的信号。
●家庭治疗与护理
家中如有发热患者,首先要注意对发热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减为每日一次;其次,应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物针灸等方法降温。另外,要预防发热患者出现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并发其他感染;要保证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减轻头晕、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