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易》导读1

周锡馥

一、《周易》的魅力

二○○六年七月十日,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在德国柏林举行,由法国、意大利两队对垒,在经历加时赛苦战成和、最终由双方互射点球决胜之后,意大利队冲破惊涛骇浪,险胜法国队,赢得冠军,历史性地第四次捧杯而回。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早在十六强阶段,我已运用《易经》原理预测到这一终极战果。其后,又在四强决战前夕分别测准了第二、三、四名所属。

真有那么神奇?这是本人的实测,原始记录俱在,当时亦告知过若干亲朋好友,绝非事后诸葛。

还有更新鲜的事例。二○一一年六月四日,中国人--准确点说,世界华人可能都曾为这一则消息兴奋、激动过:中国选手李娜创造历史,在世界顶级赛事之一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以二比零击败意大利卫冕选手斯齐亚沃尼(港译舒雅云妮),勇夺桂冠。这是中国、也是亚洲选手首次赢得大满贯女单世界冠军。决赛前夕,我曾为两人分别测算,看究竟谁能取胜。结果,李娜得《小畜》之《巽》(《小畜》卦初爻变,成《巽》卦),而斯齐亚沃尼得《大过》之《讼》(《大过》三、上爻变,成《讼》卦)。二者情况一吉一凶、对比分明,绝无拖泥带水之处,跟其后赛果完全一样。《易经》预测,有时就是这么“玄乎”。

《易经》,即《周易》六十四卦卦形与卦爻辞,是中国传世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它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至今风采依然,不仅未呈“老态”,反更魅力四射:除了中国大陆、港、澳、台之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韩、新、马、泰以至欧洲、美洲、大洋洲,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和关注,学《易》、研《易》蔚然成风,专门学会纷纷设立,学术刊物定期出版,国际研讨会亦不断召开,二○○四年还成立了“国际易学联合会”,并每隔一年,轮流在北京、台南、首尔、香港举办有多国学者参加的学术年会,研究热潮可谓方兴未艾。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现象。

出现这种盛况,相信与此书博大精深却又神秘玄妙的性质大有关系。

历史上,《易经》是中国儒家的群经之首,又是道家“三玄”(《老子》、《庄子》、《易经》)之一,现代更被尊为“中国文化之源”。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涵盖力,融入中华民族的语言、习俗、思维方式之中,几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成语中的“革故鼎新”、“否极泰来”、“一阳初复”,香港电视剧名“九五至尊”,流行曲名“潜龙勿用”等等,全部都来自《易经》。又如《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传云:“‘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便是蒋介石、字中正这一名与字的由来。毛泽东有句名言:“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其理念与词句的本源也几乎全出于《易经》和《易传》(先秦时期对《易经》的阐释、解读)的《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蛊》卦初六爻辞:“干父之蛊。”干,意为办理、整治,引申为做、拼搏。《革》卦《彖》传:“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至于德国学者莱布尼茨(一六四六至一七一六)创立的数学二进制与《易经》六十四卦图相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丹麦学者、量子力学创始人波尔(一八八五至一九六二)提出的“互补理论”与太极图(又名“双鱼图”)相通等等,早已为中西学界所津津乐道。而韩国国旗的图案设计,更直接采用了《易》卦(用乾、坤、坎、离四经卦)与太极双鱼图。可见这本古老经典的影响真可称得上是“无远弗届”,历久常新。

二、《周易》之名义与架构

(一)易、三易、《周易》

易,表现浮云蔽日、时露光芒的样子,有忽阴忽晴之意(参高鸿缙《中国字例》),是“汤”字的初文。《说文解字》介绍的易为“蜥蜴”或“日月为易”等见解,都是按后来蜕变了的字形而望文生义之说,不足为据。“易”由“阴晴不定”之意引申,指变化、更替、交换,并进而用作名词,成为上古一类书的统称。

《周礼·春官·大卜》云:“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书可能都是以六十四卦卦爻的结构及其变换,表象事物的存在方式与发展态势,“动”感十足,因此统称为“三易”。其中《连山》据传是夏朝的易书,《归藏》是商朝的易书,《周易》就是周朝的易书。《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形像山,两山重叠,故称《连山》(一说,神农又号连山氏或列山氏,因以为名)。它反映的应是上古先民“穴居野处”,靠山吃山,以狩猎、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时代的生活、思想状况。《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形像河川大地,有平顺的特点,代表女性;大地博纳广容,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故得此名(一说,黄帝号归藏氏,因以为名)。它反映的应是早期农业社会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也是母系为尊时代的特征。《周易》改以《乾》卦居首,乾为天、为健,代表男性,以《乾》卦为首,说明周朝已由母系社会发展为父权社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演进。后来《连山》、《归藏》易散佚失传(仅在古书中保存了一些零碎数据),剩下《周易》一枝独秀,所以典籍中经常用《易》称代《周易》。

关于《周易》的名义还有些其他解释。比如说周为“周普”,即广泛遍及,“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之意(郑玄《易论》)。又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纬·乾凿度》、《易论》)等等。那些都是汉人研《易》的体会心得,反映了易道博大精微的若干特点,但是,却并非《周易》得名的本意。

孔子(前五五一至前四七九)“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马王堆汉墓帛书·要》),说:“加(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并对门下弟子讲授过不少研读《周易》的见解和心得,人们据之辑缀成文,其中七种共十篇(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广泛流传,汉时称为“十翼”(翼是羽翼、辅助正文之意),成为最早一批注解、评释、导读《周易》的著述。

(二)《易经》与《易传》

由于孔子晚年重《易》,精心研《易》,《周易》成为儒家传习的主要经典之一,因此被尊为“经”,名《易经》,在战国时开始与《诗》、、《礼》、《乐》、《春秋》合称六经。“十翼”既是辅助阅读经文之作,所以称为《易传》(传,仄声,zhuan,有诠释、疏解之意)。汉朝独尊儒术,《周易》便扩大至包含了“经”、“传”两部分内容。其中《易经》就是六十四卦卦形与卦爻辞,即原来的《周易》;《易传》就是指《彖》、《象》等七种(共十篇)注《易》解《易》之作。由近年考古发现得知,这类注《易》解《易》的作品当时还有不少(例如一九七三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中便另有《二三子》、《易之义》、《要》、《缪和》及《昭力》等好几篇),只是运气欠佳,未得流通于世而已。

应当注意的是,《易传》虽因成篇的年代较早(现在一般认为是春秋末至战国时),保存了不少难得的资料和中肯的意见,但毕竟与《易经》的成书时间已至少相去数百年,有的就算确为孔子的观点,也不少自由比附发挥、似是而非之处,并非“句句是真理”,所以只能视为后人大量注《易》研《易》著作的一部分(当然是极可宝贵的一部分),可作参考,但若要求得对《周易》原旨确切的理解,还必须从本经着手,直探真源,那样才不致舍本逐末。因此,本书内容的主角,始终是《易经》。至于《易传》里那些合理的意见,本书已充分纳入“《易经》六十四卦”的注析中。

三、《易经》的性质及其现代价值

《易经》包含天地万物之理,却仅以阴阳二爻构成,可谓“既古老,又时尚;既玄妙,又简单”(汉人说“易”为易简,确有其道理)。那么,它到底是本什么书?这问题近世以来引起过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占筮书,有人认为是哲理书,也有人认为纯粹是历史书,是文王、武王、周公灭纣兴周过程的具体记录,而更有人直指是当时某某官员用曲笔写成的“自传”,等等。

我对此进行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易经》含弘广大、微妙玄通,是本独特而奇异的著作,它的性质应分别从“体”、“用”两方面去辨析和界定。

(一)如按其本体、实质来说,《易经》草创于西周初(前十一世纪中期)而著成于西周后期(约前九世纪中期),是司马迁(前一四五或前一三五至约前八十六)所撰《史记》之前,中国最早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汇聚了古圣先贤的睿智,融贯古今资料,以当时新兴的审美艺术形式(韵文),去反映和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哲理、历史经验、政治观念和生活智慧,具有极可宝贵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全书六十四卦的结构系统,其一起(《乾》、《坤》)一结(《既济》、《未济》)与中间诸卦卦序安排所体现的绵密逻辑性与丰富的辩证思想,更属难能可贵,尤应得到现代人的推崇与珍视。《易经》文字精约而内容宏富,从宇宙起源、物候变迁,到人世间的军、政、财、文、史、哲、宗教、教育、道德、伦理、婚姻、家庭、行旅等等,几无所不包,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方法,全涵括在内。说它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甚至推许为“中华文化之源”,都不算过誉。这是从其“本体”一面看。

(二)从“用”的一面看。《易经》在占筮中形成,为占筮而编撰,而从它诞生之日起,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主要是用来占筮,因此毋庸置疑,它确是一本占筮书。这从充满全书的“吉、凶、悔、吝、厉、利、无咎”等占筮术语,以及众多典籍(例如《左传》、《国语》、《周礼》、《史记》、《汉书》……)与出土简帛文献(例如包山楚简卜筮简、战国楚竹书《周易》、马王堆汉帛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等等)所载大量与它相关的数据以及占筮记录等都足以证明。

综上所言,可以得出结论:《易经》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承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同时,由于它以特殊的表述方式所揭示的自然、历史、社会演化通则和人生理念中,不少又是具有本体性、普遍性、持续性的,故人们往往会发现,它常与现代科学原理相通。因此在今天,《易经》可以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包括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医学、经济学、军事学、哲学、史学(思想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文学、语言学(训诂、音韵、词汇、语法、修辞学)等众多领域,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线索和发人深省的启示。而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今天据其以占问、预测,有时仍相当准确,似乎确有“天机”隐存其中。

四、《易经》蕴含的精义妙理

《易经》蕴含的宇宙、人生之精义奥理,在今天仍有重大参照作用和启发意义的,至少有如下多个方面:

(一)渐进发展规则,生灭盛衰过程:事物往往经历由少而长,由低而高,由弱而强,由萌芽、发展、壮大再逐渐走向衰亡的阶段,这在《乾》、《渐》等卦中有较突出的反映。

例如《乾》卦各爻由龙潜伏水中,到露出地面,到跃起半空,到飞到天上,再飞到极高处,顺次取象,层次井然。飞到天上是春风得意、可以尽展平生抱负之时;而飞至极高处则过犹不及,故“有悔”,意味陷于困境,开始走向下坡。

《渐》卦六爻描述鸿雁如何从河滩开始逐步登高,最后“其羽可用为仪”,意味生命完结(同时也是另一新循环的开始),便同是以像喻手法体现上述生灭盛衰、周期变化的道理。《乾》、《渐》等卦爻辞形象地说明,世间任何事物都不会长盛不衰,恒久不变。假如自诩“英明神武”,曾一度威风八面的秦皇、汉武等辈能及早领悟此一《易》理,便不会惑于方士之言,去大肆劳师动众,徒然追寻那长生不死之药,做白日飞升的美梦,而为天下后世讥嘲了。诚如唐代诗人李贺所云: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马诗》之二十三)

回看今天的世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成唯一超级霸权大国,踌躇满志,颐指气使,自以为“飞龙在天”,可以为所欲为,但自二○○一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接着挥军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却泥足深陷于所谓的“反恐”战争多年,又经历金融风暴、经济衰退、财政危机等重重打击,在连番摧折之下,国力虚耗,元气大伤,债台高筑,窘态毕呈,其骄横不可一世的气焰已遭重挫,霸权地位大大动摇。它是否正步以往法、德、英等曾相继称雄于世的“列强”先辈的后尘,不可逆转地逐渐走上“亢龙有悔”的衰颓之路,已越来越引起寰球舆论的热议和关注。

而形成对照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二○○一至二○一一),已从韬光养晦的“潜龙勿用”,到快速崛起,呈现“见龙在田”、“或跃在渊”之生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二○○一年的1.32万亿美元迅速提升至5.93万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也从1900亿美元急增至3.2万亿,居于世界第一,并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又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近年则致力“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保障中国经济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大连)。正如舆论所云:美国国力在过去十年明显走下坡路,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经济重心由西方转至东方,改写全球政经格局。到底实际前景将会如何,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二)物极必反,穷则生变:《乾·上九》之“亢龙有悔”,《坤·上六》之“龙战(接)于野”,《否·上九》之“倾否,先否后喜”,《泰·九三》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既济》之“初吉,终乱”,以及六十四卦以《未济》为结束等等,无不反复说明这一道理,显示出十分可贵的辩证思想。

《坤》为纯阴之卦,至上六爻,穷阴极寒,急需阳气灌注,于是便有“天龙接地”(实际是彩虹垂野),天地交合,复生万物之象。《否·上九》是《否》卦最上一爻(否,音痞,是闭塞不通、坏劣不善之意,可指坏人坏事),《否》卦到了尽头就要倾覆其否,令情况由坏变好,所以有“先否后喜”,即“否极泰来”之兆。《既济》之“初吉,终乱”刚好相反,是开始吉利,最终出乱子,意味情况将会由好变坏,即由《既济》向《未济》转化,所以如果占得此卦,君子当居安思危。而以《未济》卦终结《易经》全书,也无非借此昭告世人:事物发展不会穷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经历变化的洗礼之后,又会重新出发,展开一段新的旅程。世界就如是生生不已。

《易经》除阐明上述生灭盛衰、穷变通久的发展演化规律之外,还蕴含其他不少有关宇宙人生的至言妙理。

(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乾》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君子当效法天体之坚毅刚健、周流不息,从而孜孜不倦地奋发自强,建功立业;同时,又须效法大地之坦荡辽阔,修养成优良的品格,以广博的襟怀包容万物,承担责任。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柱石之一,亟须珍视,并予以发扬光大。

(四)主中正,无过无不及: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两经卦(三画之卦称为经卦)组成,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一、三、五爻为阳位,二、四、六爻为阴位。若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谓之得正位;凡位正者有利,反之则否。又,二爻为下卦之中位,五爻为上卦中位,爻居中位多吉,故《易·系辞》云:“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可见“中正持平”,不偏不倚,遵从正道,不采偏激、极端立场,不走歪门邪道的重要。

(五)贵得时,与时偕行:凡事总要合乎时宜,量力而为,根据不同的地位、条件与情况,看准时机,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可怠惰,也不可妄动、躁进。

如:《乾·初九》云:“潜龙。勿用。”《需·初九》云:“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译:守候在郊野,利于有恒心。没有祸患。)需,就是守候。那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条件还不具备,故须忍耐、等待。而《大有·上九》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译:上天保佑他。吉祥,无所不利。)则是因为条件酝酿成熟,行动时机已至,故可全力出击,大展宏图,一切如有神助,无往而不利。

这些都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勉强而为,一切必须“应乎天而时行”,进止有度。若时机未至便不宜行动,而不要违背客观条件,自以为是,执意自行其是。否则,重则头破血流,一败涂地;轻亦无功而返,或事倍功半,浪费许多人力资财。反之,若时至而不行,则又会错失机会,虚掷光阴,酿成无穷的懊悔。

(六)满招损,谦受益:《益》卦最后受损,而《谦》卦诸爻皆吉,正是明白昭示这一做人处事的道理。《益·上九》云:“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译:无人帮助他,却有人打击他。如立志不够坚定,凶险。)幸运之人多顺境,久而久之,志得意满,忘乎所以,最后头脑发热,以为可以想做就做,必定路路畅通,能人所不能,结果终于泡沫破灭,噩梦来临。无论历史与现实,也无论战场、商场、赌场、考场、情场,或者政坛、股坛、体坛、艺坛、讲坛,以至社会人事许多重大纷争与机会竞逐,从来都不乏“欲益反损”、“骄兵必败”的深刻教训。

再来看《谦》这一卦,每一爻都是吉利的,在《易经》全部六十四卦中,仅有《谦》卦是如此。其寓意已经明白不过,毋须多言了。

(七)尚和谐,阴阳互补:《易经》里,每当阴、阳爻相应则吉,相遇则通。比如卦爻辞中数见“得尚”(得同心之友相助)之语,皆指相关的阴、阳爻有良好的感应、互动、协同关系。

(八)行变革,顺天应人:社会需要和谐,才能稳定发展,但又不能藏污纳垢、姑息养奸,故问题累积到一定时候,就要着手解决深层次矛盾,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令发展进一台阶,开创新的局面。《革》卦《彖》辞:“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正是用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说明人类社会也应适时变革的道理。

(九)主张德治、仁政,反对霸道、苛政。这在《临》卦中有最清晰的反映。该卦言统治术,除“甘(拑)临”(以制的高压手段统治民众)为“无所利”之外,其他“咸(感)临”(以感化方法治民)、“咸(扌咸)临”(以温和手段治民)、“知临”(以明智之道治民)等等都是“吉”或“无咎”,可见《易经》作者的政治取向。

(十)中心诚信,无往不利。(见下文说解。)

五、说“孚”──华夏德性之光

提到德治、仁政,便不能不谈及全书多次出现的“有孚”的“孚”字。

中华民族是讲诚信、重道德的民族,这一传统可上溯至周初,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周易》经文中的“孚”字,便集中体现了周人“重德”的思想,是中华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闪耀着千古不灭的华夏德性之光。

《易经》的“孚”(fu,音俘)字,传统上皆释为“信”(见《易传·杂卦》、《尔雅·释诂》、《说文》及《周易集解》、《周易正义》等),主要指人的诚信。但近世以来,随着“疑古”之风的盛行,各种新见异说便纷起蜂出,引起释读之疑惑,对人们正确理解《易经》,深入阐发其精义妙理,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

这诸多新见中,或把“孚”字释为俘获的“俘”,或释为惩罚的“罚”;有人又解释为“卦兆”、“征兆”或占筮的“征验”之类,遂逐渐向殷商甲骨卜辞靠拢;到近年,便更多地集中指向于释为“保”、“抱”、“覆”、“辅”等意思,指上天、神灵对人的辅助、庇佑,直接与甲骨卜辞中大量出现的“有又(佑)”、“有保”等用语等同起来。这些意见,多从文字学角度着眼,较少顾及《易经》作为西周朝廷筮书,必然充分反映官方统治思想这一特点,所以虽然在字形、音理上有一定依据,有其参考价值,但实际上,因未能结合周朝社会状况以及文本整体内容去考察,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往往顾此而失彼,偏离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西周历史大环境中,总显得扦格难通。

因此,必须拨乱反正,还“孚”字本来面目,以揭示中华民族渊源久远的重德传统,彰显华夏德性之光。

(一)“孚”字当释为“信(诚信)”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故克殷之后,尤兢兢以德治为务。”并博采甲骨卜辞与六经文献等上古资料,从多方面详加分析,且特别指出:“故知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见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其说颇有道理。因为商人在东,周人居西,虽长期有宗主、附庸关系,但本属发展状况不同的部族,所以商、周易代不纯是一般改朝换代的政权更迭,而更多的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殷周制度论》)的一场牵连甚广的革命,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人笃信鬼神,并视皇天上帝为自己的宗族神灵,故一意仰仗上帝的护荫庇佑,甲骨卜辞中祈盼“受又(佑)”、“受有又(佑)”、“有保”等词句比比皆是,人处于相对倚赖的、被动的位置。但周人不同,他们不再单纯希冀上天赐福,而更多地反求诸己,强调人的品德修养,以明德立信、“敬德保民”去顺天行事,自求多福,相对淡化了神权色彩,人处于较积极、主动的地位。因为从武王伐纣、“小邦周”征服“大国殷”的过程中,他们认定:天命靡常,唯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只有有德之人,才会获得上天的眷顾、垂佑,而殷商就是因为“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的。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种天命观,是“文武受命”灭商兴周合理合法性的主要精神依据,因此被作为周人的官方思想不断宣扬,并由此对泱泱中华数千年之历史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

比如《诗经·大雅·荡》便强调天命不可恃,并历数商人种种恶德劣政,指出由于其多行不义,弄至天怒人怨,终至自取灭亡。末段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至今仍不减其智慧光彩: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译文:“文王说,嘿嘿你们殷商!古人有句话:‘树木倒下连根拔,并非枝叶有毛病,而是根本先朽坏。’你们殷人的前车之鉴并不远,就在夏桀那时代!”)

“大树倾倒,非缘枝叶之故,而是由于根本朽坏。”这个“根本”,便是诗中反复强调的“德”。而殷商之失国,正在于其由上而下,由君主至整个统治集团的缺德、失德、败德!(在《尚书》、《诗经》、《左传》等典籍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可供参证。)而“德”之中,是否具有诚信(因而值得信赖,获得拥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准──对社会上层人士而言尤其如此。这些,对后来形成的儒家学派影响至巨,故“吾从周”的孔子才会提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的著名教诫。《大学》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国人交止于信。……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凡此种种,都可见周人对“德”、对诚信是何等重视。《周易》既是西周朝廷的筮书,所以必然充分渗透这套官方的指导思想。明乎此,便可知道,对《周易》中频繁出现的“孚”字,必须回归传统智慧,解读为强调修德立诚的“信”,才切近周人的思想特点,才符合《周易》本经的原意。否则,便和殷商卜辞一味仰赖上帝保佑的模式差别不大了。

(二)“孚”字何以可解释为“信(诚信)”?

但“孚”字怎会解释为“信(诚信)”?原来“孚”可读为“符”(两字声同、韵近可通),意谓符合、相应。而符合相应,在《易经》里,又多指精神、心志上之契合感通,故引申为“信(诚信)”。对上天、神灵而言,是一心一意地虔诚信奉;就人际来说,便是同心同德,忠诚守信(自然也意味着互相信任)。

总括而言,全《易经》“孚”字共出现四十二次(连卦名《中孚》),除三次(《大壮·初九》、《夬》、《诟·初六》)外,皆释为符、信(作名词,指诚信;作动词,指信赖)或其引申义(如声誉、威望等)。至于另三例的“孚”字则有不同含义,它们不作“信”解,而以音同音近关系,分别读为“复”(返回)、“俘”(俘虏)与“浮”(躁动不安)。详情请参阅本书“《易经》六十四卦”之相关注析。

(三)明德立信,垂范天下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忠、孝和信相依相倚,“忠”、“孝”是对特定范畴和对象更专一、强烈、坚执的“信”),泱泱华夏数千年于今不坠,部分也有赖于这一精神支柱。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二○一一年四月十四日的谈话)。我们也看到,在二○一二年香港“特首”选举相当激烈的竞逐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有关候选人的品格、诚信都十分关注,并有甚高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人心趋向之一斑。

在今天这个金权至上、邪恶公行、人欲横流、道德滑坡的地球上,炎黄子孙真该认真想一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应如何好好珍惜、继承并大加发扬。只有在经济飞跃发展、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用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为世界作表率,树立指向未来、令人敬佩的道德文明榜样,那时候,才能真正奏响“大国崛起”的宏伟乐章。 +sbO2ftFZW0WIqRAaEAo0SwGlzQ1ic4CZw6/HgUqveCnC8Qi0Dwv3QmGmYNjT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