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ding

下卷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1]

注释:

[1]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 [1] 。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 [2] ,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注释:

[1]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2]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七,引李淑《诗苑》:“梁沈约云:‘诗病有八:七曰旁纽,八曰正纽。’”(谓十字内两字双声为“正纽”,若不共一字而有双声为“旁纽”。如“流六”为正纽,“流柳”为旁纽。)(周春按:“正纽、旁纽皆指双声而言。观神珙之图,自可悟入。”若此注所云,则旁纽即叠韵矣。非。)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 [1] ,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2] 近冯梦华复辨其诬 [3] 。不解“天乐”二字文义,殊笑人也。

注释:

[1]曾觌《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还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2]《宋六十名家词》。毛晋跋《海野词》:“进月词,一夕西兴,共闻天乐,岂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耶?”

[3]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纯甫赋进御月词,其自记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子晋遂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不知宋人每好自神其说。白石道人尚欲以巢湖风驶归功于平调《满江红》,于海野何讥焉?”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散文易学而难工,骈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 [1] 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注释:

[1]晋宋齐辞《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十一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1] ,顾夐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 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4] 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注释:

[1]牛峤《菩萨蛮》:“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2]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3]柳永《凤栖梧》词已见《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注[2]。此词又误入《欧阳文忠公近体诗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唯汲古阁《六一词》则已删去。

[4]周邦彦《庆春宫》:“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澹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十二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景阔,词之言长。

十三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十四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1] 美成以之入词 [2] ,白仁甫以之入曲 [3] ,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注释:

[1]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2]周邦彦《齐天乐》(秋思):“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茵,顿疏花簟。尚有练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3]白朴《双调·德胜乐》(秋):“玉露冷,蛩吟砌。听落叶西风渭水。寒雁儿长空嘹唳。陶元亮醉在东篱。”

又《梧桐雨》杂剧第二折《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促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十五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 [1] ,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 [2] ,东坡之《水调歌头》 [3] ,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注释:

[1]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扬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樽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又一阕:“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飞散后、风流人阻。兰桥约、怅恨路隔。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六

稼轩《贺新郎》词《别茂嘉十二弟》 [1] ,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注释:

[1]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十七

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1] 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 [2] “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注释:

[1]辛弃疾《贺新郎》:“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情,么弦诉。”

[2]辛弃疾《定风波》(自和):“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3]韩玉《贺新郎》(咏水仙):“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栏闲凝伫,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生尘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笛管,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须信到、离情如许。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千古恨,与谁语?”

[4]韩玉《卜算子》:“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掩金铺独自眠,那更逢寒夜。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十八

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余,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然视皋文、止庵辈,则倜乎远矣。

十九

词家时代之说,盛于国初。竹垞谓:“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 [1] 。”后此词人,群奉其说。然其中亦非无具眼者。周保绪曰:“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又曰:“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2] 潘四农(德舆)曰:“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 [3] 刘融斋(熙载)曰:“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沉亦快、用细亦阔、用精亦浑。南宋只是掉转过来。” [4] 可知此事自有公论。虽止弇词颇浅薄,潘刘尤甚。然其推尊北宋,则与明季云间诸公,同一卓识也。

注释:

[1]朱彝尊《词综发凡》:“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

[2]见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3]见潘德舆《养一斋集》卷二十二《与叶生名沣书》。

[4]见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

二十

唐五代北宋词,可谓“生香真色”。若云间诸公,则花耳。《湘真》且然,况其次也者乎?

二十一

《衍波词》 [1] 之佳者,颇似贺方回。虽不及容若,要在浙中诸子之上。

注释:

[1]《衍波词》,清王士祯撰。

二十二

近人词,如复堂词之深婉,彊村词之隐秀,皆在半塘老人上。彊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庐陵 [1] 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学人之词,斯为极则。然古人自然神妙处,尚未见及。

注释:

[1]彊村,即近现代词学大师朱祖谋,号彊村;半塘老人,即近代词人王鹏运,号半塘老人;临川,即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庐陵,即欧阳修,自称是庐陵人。

二十三

宋直方《蝶恋花》:“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1] 谭复堂《蝶恋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2] 可谓寄兴深微。

注释:

[1]宋徵舆《蝶恋花》:“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娥,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若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至今霜夜思量著。”

[2]谭献《蝶恋花》:“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余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二十四

《半塘丁稿》中和冯正中《鹊踏枝》十阕 [1] ,乃《鹜翁词》之最精者。“望远愁多休纵目”等阕,郁伊惝怳,令人不能为怀。《定稿》只存六阕,殊为未允也。

注释:

[1]王鹏运《鹊踏枝》: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阕,郁伊惝怳,义兼比兴,蒙耆诵焉。春日端居,依次属和。就均成词,无关寄托,而章词尤为凌杂。忆云生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三复前言,我怀如揭矣。时光绪丙申三月二十八日。录十。

其一:“落蕊残阳红片片。懊恨比邻,尽日流莺转。似雪杨花吹又散,东风无力将春限。慵把香罗裁便面。换到轻衫,欢意垂垂浅。襟上泪痕犹隐见,笛声催按《梁州遍》。”

其二:“斜日危阑凝伫久。问讯花枝,可是年时旧?浓睡朝朝如中酒,谁怜梦里人消瘦。香阁帘栊烟阁柳。片霎氤氲,不信寻常有。休遣歌筵回舞袖,好怀珍重春三后。”

其三:“谱到阳关声欲裂。亭短亭长,杨柳那堪折。挑菜湔裙春事歇,带罗羞指同心结。千里孤光同皓月,画角吹残,风外还呜咽。有限坠欢真忍说,伤生第一生离别。”

其四:“风荡春云罗衫薄。难得轻阴,芳事休闲却。几日啼鹃花又落,绿笺莫忘深深约。老去吟情浑寂寞,细雨檐花,空忆灯前酌。隔院玉箫声乍作,眼前何物供哀乐?”

其五:“漫说目成心便许。无据杨花,风里频来去。怅望朱楼难寄语,伤春谁念司勋误?枉把游丝牵弱缕。几片闲云,迷却相思路。锦帐珠帘歌舞处,旧欢新恨思量否?”

其六:“昼日恹恹惊夜短。片霎欢娱,那惜千金换。燕睨莺颦春不管,敢辞弦索为君断。隐隐轻雷闻隔岸,暮雨朝霞,咫尺迷银汉。独对舞衣思旧伴,龙山极目烟尘满。”

其七:“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其八:“谁遣春韶随水去?醉倒芳尊,望却朝和暮。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蜡烛有心灯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沉否?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其九:“对酒肯教欢意尽。醉醒恹恹,无那忺春困。锦字双行笺别恨,泪珠界破残妆粉。轻燕受风飞远近。消息谁传,盼断乌衣信。曲几无憀闲自隐,镜奁心事孤鸾鬓。”

其十:“几见花飞能上树。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漫诩心情黏地絮。容易飘扬,那不惊风雨?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

按:今《半塘丁稿·鹜翁集》中存《鹊踏枝》六阕,计删第三、第六、第七、第九四阕。

二十五

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1] 。阮亭《花草蒙拾》谓:“坡公命宫磨蝎,生前为王珪、舒亶辈所苦,身后又硬受此差排。” [2] 由今观之,受差排者,独一坡公已耶?

注释: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张惠言《词选》评:“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欧阳修《蝶恋花》,即冯延巳之《鹊踏枝》。据唐圭璋先生考证,此词为冯作。后亦收于欧阳集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张惠言《词选》评:“‘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张惠言《词选》评:“此东坡在黄州作。鲖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此词与《考槃》诗极相似。”

[2]王士祯《花草蒙拾》:“仆尝戏谓:坡公命宫磨蝎。湖州诗案,生前为王珪、舒亶辈所苦,身后又硬受此差排耶?”

二十六

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柳暗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1] 然“柳暗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

注释:

[1]贺黄公语,见贺裳《皱水轩词筌》。姜论史词,见《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所引。“软语商量”“柳暗花暝”出自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句,见《人间词话》第三十八则注[1]。

二十七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此遗山《论诗绝句》也。梦窗、玉田辈,当不乐闻此语。

二十八

朱子《清邃阁论诗》谓:“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诗一日作百首也得。”余谓北宋之词有句,南宋以后便无句。如玉田、草窗之词,所谓“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

二十九

朱子谓:“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 [1] 余谓草窗、玉田之词亦然。

注释:

[1]见朱熹《清邃阁论诗》。

三十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1]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2] 此等语亦算警句耶?乃值如许笔力!

注释:

[1]史达祖《喜迁莺》:“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值。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踪迹。谩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

[2]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三十一

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公之上。亦如明初诚意伯词,非季迪、孟载 [1] 诸人所敢望也。

注释:

[1]文文山,即文天祥,号文山;圣与,即南宋词人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诚意伯,即明初文学家刘基,字伯温,封爵“诚意伯”;季迪,即明初诗人高启,字季迪;孟载,即明初诗人杨基,字孟载。

三十二

和凝《长命女》词:“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冷霞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闱空悄悄。强起愁眉小。”此词前半,不减夏英公《喜迁莺》 [1] 也。

注释:

[1]夏竦《喜迁莺》词,见《人间词话》第十则注[3]。

三十三

宋《李希声诗话》云:“唐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佳作。后人有切近得当、气格凡下者,终使人可憎。” [1] 余谓北宋词亦不妨疏远。若梅溪以下,正所谓切近得当、气格凡下者也。

注释:

[1]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

三十四

自竹垞痛贬《草堂诗余》,而推《绝妙好词》 [1] ,后人群附和之。不知《草堂》虽有亵诨之作,然佳词恒得十之六七。《绝妙好词》则除张、范、辛、刘诸家外,十之八九皆极无聊赖之词。古人云:小好小惭,大好大惭 [2] ,洵非虚语。

注释:

[1]朱彝尊《书〈绝妙好词〉后》:“词人之作,自《草堂诗余》盛行。屏去《激楚》《阳阿》,而《巴人》之唱齐进矣。周公谨《绝妙好词》选本,虽未尽醇,然中多俊语,方诸《草堂》所录,雅俗殊分。”

[2]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以为好。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则必以为大好矣。”

三十五

梅溪、梦窗、玉田、草窗、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虽时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弃周鼎而宝康瓠,实难索解。

三十六

余友沈昕伯(纮)自巴黎寄余《蝶恋花》一阕云:“帘外东风随燕到。春色东来,循我来时道。一霎围场生绿草,归迟却怨春来早。 锦绣一城春水绕。庭院笙歌,行乐多年少。著意来开孤客抱,不知名字闲花鸟。”此词当在晏氏父子间,南宋人不能道也。

三十七

“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 [1] 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 [2] 诗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注释:

[1]罗隐《隋帝陵》:“入郭登桥出登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2]唐彦谦《仲山》(高祖兄仲山隐居之所):“千载遗踪寄薜萝,沛中乡里汉山河。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

三十八

宋人小说,多不足信。如《雪舟脞语》谓:“台州知府唐仲友眷官妓严蕊奴。”朱晦庵系治之。及晦庵移去,提刑岳霖行部至台,蕊乞自便。岳问曰:“去将安归?”蕊赋《卜算子》词云“住也如何住”云云 [1] 。按:此词系仲友戚高宣教作,使蕊歌以侑觞者,见朱子《纠唐仲友奏牍》 [2] 。则《齐东野语》所纪朱、唐公案 [3] ,恐亦未可信也。

注释:

[1]陶宗仪《说郛》卷五十七引《雪舟脞语》:“唐悦斋仲友,字与正,知台州。朱晦庵为浙东提举,数不相得,至于互申。寿皇问宰执二人曲直。对曰:‘秀才争闲气耳。’悦斋眷官妓严蕊奴,晦庵捕送囹圄。提刑岳商卿霖行部疏决,蕊奴乞自便。宪使问去将安归?蕊奴赋《卜算子》,末云:‘住也如何住,去又终须去。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宪笑而释之。”

[2]朱熹《朱子大全》卷十九《按唐仲友第四状》:“五月十六日筵会,仲友亲戚高宣教撰曲一首,名《卜算子》。后一段云:‘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插满头,休问奴归处。’”

[3]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朱唐交奏本末》:“朱晦庵按唐仲友事,或言吕伯恭尝与仲友同书,会有隙,朱主吕,故抑唐,是不然也。盖唐平时恃才轻晦庵,而陈同父颇为朱所进,与唐每不相下。同父游台,尝狎籍妓,嘱唐为脱籍,许之。偶郡集,唐语妓云:‘汝果欲从陈官人邪?’妓谢。唐云:‘汝须能忍饥受冻乃可。’妓闻大恚。自是陈至妓家,无复前之奉承矣。陈知为唐所卖,亟往见朱。朱问:‘近日小唐云何?’答曰:‘唐谓公尚不识字,如何作监司?’朱衔之,遂以部内有冤狱,乞再巡按。既至台,适唐出迎少稽,朱益以陈言为信。立索郡印,付以次官。乃摭唐罪具奏,而唐亦以奏驰上。时唐乡相王淮当轴。既进呈,上问王。王奏:‘此秀才争闲气耳。’遂两平其事。详见周平园、王季海日记。而朱门诸贤所作《年谱道统录》,乃以季海右唐而并斥之,非公论也。其说闻之陈伯玉式卿,盖亲得之婺之诸吕云。”

三十九

《沧浪》 [1] 《凤兮》 [2] 二歌,已开楚辞体格。然楚辞之最工者,推屈原、宋玉,而后此之王褒、刘向之词不与焉。五古之最工者,实推阮嗣宗、左太冲、郭景纯、陶渊明,而前此曹、刘,后此陈子昂、李太白不与焉。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后此南宋诸公不与焉。

注释:

[1]《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四十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四十一

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词人之词,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四十二

《蝶恋花》(独倚危楼)一阕,见《六一词》,亦见《乐章集》。余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妳妳兰心蕙性’ [1] 耳。”

注释:

[1]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四十三

读《会真记》者,恶张生之薄幸,而恕其奸非。读《水浒传》者,恕宋江之横暴,而责其深险。此人人之所同也。故艳词可作,唯万不可作儇薄语。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1] 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余辈读耆卿、伯可词,亦有此感。视永叔、希文小词何如耶?

注释:

[1]此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之一,见《定庵续集》。

四十四

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四十五

读《花间》《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读《草堂诗余》,令人回想韦毅《才调集》。读朱竹垞《词综》,张皋文、董子远《词选》,令人回想沈德潜《三朝诗别裁集》。

四十六

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大似袁简斋之论诗,其失也,纤小而轻薄。竹垞以降之论词者,大似沈归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四十七

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所以可鄙也。

四十八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1] 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能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

注释:

[1]此二句出自屈原《离骚》。

四十九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4jOs0AqLWwAG2DHQhu4ZeCFzJY7ncmelM4muWoGw8zOwiYGo+mCUX6bHVTsbF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