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围炉夜话》点评

引言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1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2,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3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注释

1.篝灯:外罩有竹笼的灯火。

2.芜:杂乱。

3.咸丰甲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既望:阴历每月十五为望,古时称“既望”之时间则较长,指十五到二十二、二十三日之时段。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赏析与点评

本书以格言形式写成,作者设定了一个寒夜围炉,以家训训勉子弟的场景。为了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之息息相关,作者特意以简短的格言,浅白、易懂的文字,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与家族的场域是塑造人格、传扬社会规范的重要场所。而在现代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家庭的功能面临极大的转变,本书作者设定的对话对象与言论的内涵,可以刺激身处现代的人们重新思考,家庭是什么?家庭与培养现代公民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是什么?

本文

1.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1;

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2功夫。

2.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注释

1.气象:指人的举止、气度。朱熹在《答吕伯恭书》中形容圣贤的气度是:“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2.惕厉:君子的修身自省因心存恐惧危难而警惕。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宋明理学注重从幼时开始培养人的心志,一步一步朝圣贤的标准迈进。因此,立志、修身、与人交游、读书、学习圣贤的言行等都是磨砺自己的功夫。作者在这两段话中提到模仿学习与自我反思的重要,也就是通过自己与他人、内省与外塑,共同锤炼理想的人格。不同的时代所期望达成的人格典型并不完全相同,传统儒家士人认为成为圣贤并不容易,需要时时战战兢兢地面对自己与他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不一定是成为完美无缺的圣贤,但是培养“临事而惧”的谨慎态度,理解与包纳多元差异的精神,无疑是公民教养的重要内涵。

3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4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5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赏析与点评

本段话着重强调的是,人必须认知自己的本分,并且尽最大的可能厚实自己,而不浮夸。在作者身处的时空背景中,为了矫正逐渐失序的社会状况,他训勉子弟培养不虚矫、内向的人格特质。而现代公民面对的事务与世界较之以往更为复杂,人们有机会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有更多的渠道表达对各种公共事务的看法。因此,如何增加个人的知识基础,理性论辩各项议题,是十分迫切的功课。

6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1,所以终身可行也。

注释

1

恕:推己及人之道。语出《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接物:交接人物,与人交际。

赏析与点评

本段话的重点在于与人交际的原则。将一个一个单独的个人聚集起来并不一定能成为有机整合的社会,还需要有一些联结的原则作为黏着剂,“信”、“恕”就发挥这样的功能。除了待人诚恳、守信义,更要有同理心。而在现代社会,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更是“恕”的具体表现。

7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1;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2。

注释

1

苏秦(?至公元前三一七):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人,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初为燕昭王亲信,在齐湣王末年任齐相,并与赵奉阳君李兑共同约燕、齐、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数年后燕将乐毅大举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逸。

2

石崇(二四九至三00):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曾任修武县令、散骑侍郎、城阳太守。因参与晋灭吴之战封侯,并一路升迁至散骑常侍、侍中。曾与陆机等人组文学社团“金谷二十四友”。石崇在荆州刺史任内因抢劫路过商旅而致富。八王之乱期间,石崇被杀。

8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9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1,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2,而不必利于己。

10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3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4;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注释

1

恒业:家庭的固定产业。

2

章程:办事规则。

3

生资:天分、资质。

4

机巧:机谋诡诈。

赏析与点评

作者认为具有敦厚、守本分的人格特质,才得以处世、保家,而这样的特质必须从小培养。因此教育子弟去除浮躁之气、谨守规则、不求不当之利,以及用心于能持之长久的职业,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11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1,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2,光争日月。

注释

1

靡所底止:靡,无、不的意思。全句指无法停止。

2

名节:名誉、节操。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赏析与点评

作者在本段中显现出对风俗日渐奢靡,人心日益败坏的忧虑,但是他并不认为这种状况无法改变。他主张,挽救世道的关键在于有德的士人担负起责任,而他也期望通过倡导,激起士人济世的意志。这段话涉及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关系,在作者身处的清代中期,不少士人投身考据学,学问跟现世的关系越来越远,这是作者极为忧虑的。而在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知识与机会,不仅知识分子的角色有了重大的变化,一般人跟社会整体的关系也与之前的时代不同了。现代公民的教养是什么?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阅读这段话时可以进一步思索的问题。

12 人心统耳目官骸1,而于百体为君2,必随处见神明之宰3;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注释

1

官骸(hai):身躯。

2

百体:身体的各部位。“于百体为君”指心在身体各部位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3

宰:主宰。

赏析与点评

这段话最关键的部分是强调人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中的主导作用。因为人心是人一切作为的主宰,因此,必须时时保持警醒的状态,丝毫不能松懈。

13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1,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2,可知人心之恃3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4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5降,可知天道好还6也。

注释

1

伍子胥(?至前四八四):名员,春秋时代楚国人。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子胥辗转逃到吴国,得到吴王阖闾重用,吴王派遣孙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

2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与伍子胥友好。伍子胥奔吴时曾对申包胥表示:“我必覆楚!”申包胥答以:“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之后,伍子胥攻楚,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在城外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感动而出兵救楚,击败吴军。

3

恃:凭借、依恃。

4

刘季:即汉高祖刘邦,因为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因此被称刘季。

5

侯景(五0三至五五二):北魏怀朔镇鲜卑化羯人,初时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时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之后,侯景叛乱起兵,进攻南梁,史称“侯景之乱”。之后,扬州刺史陈霸先起兵,侯景军队溃散,侯景被杀。

6

天道好还: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14 有才必韬藏1,如浑金璞玉2,暗然而日章3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注释

1

韬(tao)藏:隐藏。

2

浑金璞玉:比喻人品纯真质朴。

3

暗然:阴暗的样子。章:显扬。

赏析与点评

作者将培养朴实而内敛的人格与持续不断地努力充实学问并列,认为厚植自己的实力,不急于表现,终有获致成果、得到赏识的机会。

1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2。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16 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3,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弟子聪颖者忽入下流4,庸愚者较为上达5,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6,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注释

1

余庆:余留的德泽。

2

余殃:遗留的灾祸。

3

成德:成就德行。《易经·坤卦·文言》:“君子以成德为行。”

4

下流:卑微的地位。

5

上达:上进,向上发展。

6

大权:支配的力量,引申为高级官职。

赏析与点评

本段的重点在于父兄的行为、态度与教育子弟之间的关联。以好的行为来引导,以及适时、严谨而不纵容的要求,才能对子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17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

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

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1仰望之人。

18 孔子何以恶乡愿2,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3,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注释

1

乡党:乡里、族党。

2

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3

鄙夫:见识浅薄的人。

赏析与点评

作者认为能带给社会正面力量的是人格勤谨、坦率不做作的人,而这种特质并非不可企及,只要不懈怠地努力,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有可能让自己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19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1,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20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21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2,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

1

得计:计谋获得实现。

2

两行:两种做法。

22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23自家富贵,不着意里3;人家富贵,不着眼里4。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注释

3

不着意里:不放在心上,不特意凸显。

4

不着眼里:不特别在意或嫉妒。

赏析与点评

作者认为在心中立定善恶是非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以这个规则为评判标准,决定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国家所持的态度,才不至于被黑白颠倒、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迷惑,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进一步延伸,评判标准的建立与知识、信息的掌握关系密切,充分理解各种相关讯息,分析利弊得失,是个人行动前的重要工作。

24 王者不令人放生1,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25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士君子立言2,贵平正,尤贵精详。

26 求科名3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讲性命之学4者,不可无经济5之才。

注释

1

放生:释放已捉获的动物。明清时期将放生视为一种重要的善举,并认为可因此获得善报。

2

立言:儒家对士人的期待,包括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立言指著书立说。

3

科名:科举功名。

4

性命之学:追求生命本原与道理的学问。宋代之后主要用以指称理学。

5

经济:经国济民的学问。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文字强调士人关心社会的重要性。唯有有志者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才可能创造理想的美好时代。在大众参与的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看似不如以往,转而取代的是公民。这段文字也提醒我们,培养关切现世事务的态度是求取知识的重要目的之一。

27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

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1,情形虽若甚迫;

苟淡然置之,是自消矣。

注释

1

簸弄挑唆:造谣生事,颠倒是非。

28 肯救人坑坎1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29 气性乖张2,多是夭亡3之子;语言深刻4,终为薄福之人。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30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5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6于世为荣。

讲大经纶7,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注释

1

坑坎:高低不平的道路。比喻不顺遂的境遇。

2

气性乖张:性情执拗,不讲情理。

3

夭亡:短命。

4

语言深刻:说话严峻刻薄。

5

谄:奉承、巴结。

6

利济:救济。

7

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谋划与社会、政治相关的大事。

赏析与点评

作者勉励人要有做大事的胸怀和志气。想做大事必须超出固有的格局,不过却不能太过执拗,而要能实实在在考虑现实的环境与问题,才有可能成功。在各种文化频繁交流的现代世界,拔高观察问题的视野更显得迫切。视野的培养有赖于广博的知识与开放的胸襟,唯有如此,才能不被一己之私所局限,而得以真正改善社会。

32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1,比兄弟为花萼2,比朋友为芝兰3,敦伦者,当即物穷理4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5,称贡生曰明经6,称举人曰孝廉7,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注释

1桥梓(zi):也做“乔梓”。枝干高大而有主干的树木为“乔木”,枝干较为矮小的落叶乔木为“梓木”,比喻父子关系。

2花萼:花中的萼片与花瓣连接一体,比喻兄弟友爱。

3芝兰:芝、兰为两种香草。比喻友情的美好。

4即物穷理:程朱理学的概念之一。“理”在物之先,事事物物都是“理”的表现,因此,应该依据具体的事物来探究其道理。

5诸生:明清时期,通过考试取得进入地方学校资格者,称为“生员”。生员包括增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秀才:汉代行察举制度,各州推举的人才称“秀才”;宋代普行科举制度时,则用来称呼通过各地方府试者;明清时期,则专指地方学校生员。

6贡生:明清时期,选取地方学校成绩优异者,进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隋炀帝行科举考试时,设明经、进士两科;唐代的明经科主要考经义,进士科则考诗赋;宋代废明经科,进士科也考经义;明清时期,明经成为贡生的专称。

7举人:明清时期称通过乡试(省的考试)者为“举人”。孝廉:原为汉代行察举制度时的科目,即孝子、廉能之士;明清时期俗称举人为“孝廉”。

33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8;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9之,无庸10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

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8肖:相似。

9率:带领,作为表率。

10 无庸:不需要。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以同心圆式向外扩张的说法,提示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几种人际关系,如父子、兄弟、朋友等。同时,也指出孝顺、友爱、廉洁等伦理价值是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作者期许有志者应该时时以上述的价值为行事依据,进一步带动社会风气。同时,文中父兄与子弟、君子与小人的对举,也强调家族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同样是个人必须时时留心的所在。

34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1羞于父母;

创业还需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35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36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2,则不敢虚骄矣;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注释

1

贻:遗留。

2

身份:原指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资格,此处指自身的能力。

37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

大家1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2也。

注释

1

大家:世家望族。

2

因循: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

38 天地无穷期1,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2,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39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40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3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41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42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43 严近乎矜4,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5;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

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注释

1

穷期:尽期,完结的时候。

2

定数:传统中国的命定观认为命运为天所定,很难改易。

3

事功:事业和功绩。

4

严近乎矜:严,肃穆、庄重。矜,拘谨。

5

乖气:邪恶、不祥之气。

赏析与点评

作者推崇敦谨、踏实的人格。譬如他认为人在清楚认识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应该一方面努力多方求取学问,开拓眼界;另一方面则要保持平和、不乖张、不浮躁的个性,不因自身的优越条件而过分骄傲或过分谦虚。

44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

禄1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45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注释

1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此处指官位。

赏析与点评

作者并不否定人有求取财富利禄的欲望,但是他认为行事必须要无愧于良心。在快速变动、旧的价值不断面对挑战的时代,是否继续坚持旧有的秩序理念才是抵抗变动的最佳良方?这段话提醒我们,承认人性的欲望与社会的变化,辅以明辨是非的原则,或许更能将利己的欲望,转为利他的动力。

46 君子存心1,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2,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47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48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3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4,惟恐有瑕疵也。

注释

1

存心:心怀某种意念。

2

机关:计谋、陷阱。

3

覆坠:倾覆、坠落。

4

饬(chi)躬若璧:饬,整顿、治理。躬,自身。璧,美玉。古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有瑕疵,尽力保持自身毫无污点。

赏析与点评

作者强调人心中有个良心做主宰,必须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让它没有瑕疵、污点。

49 颜子之不较1,孟子之自反2,是贤人处横逆3之方;

子贡之无谄4,原思之坐弦5,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50 观朱霞6,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7;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8,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注释

1颜子之不较:“不较”又做“不校”,指被触犯也不计较。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形容颜渊谦虚、宽厚的心怀。

2孟子之自反:自反,自我反省。语出《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3横逆:横暴不讲理的行为。

4子贡之无谄:语出《论语·学而》,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认为在贫穷时仍应该要乐道,在富贵时更要恭敬待人,才能成器。

5原思之坐弦:原思,即子思。子思即使身居贫穷的境地,仍然能安坐弹琴,自得其乐。

6朱霞:红色的彩霞。

7卷舒:收卷开张。

8黄华:指菊花。

赏析与点评

人如果能有自省的能力、宽厚的心胸,不仅能摸索出化解困境的方法,在任何环境中也都能自得其乐,对于人生的真理也可以有所领悟。此外,假使能以正面的态度看到事事物物的优点与可取之处,那么无事不可为师,无处不可为家。

51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1;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注释

1快意:称心、如意。

52 不镜1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2于山,而蹶于垤3,则细微宜防也。

注释

1镜:省察、诫鉴。

2蹶:跌倒、颠扑。

3垤:小土堆。

赏析与点评

本段话的重点在于人必须时时以人为镜,省察自身;同时做事更应该细致、谨慎,不忽略任何的小细节。

53 凡事谨守规模1,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注释

1规模:格局、规则。

54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之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之良方。

55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56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57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58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1,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

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2,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59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3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4;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

注释

1过举:错误的行为。

2谤语:毁谤的言语。

3悭吝:吝啬。

4小咎:小的过失。

60 种田人,改习廛市生涯1,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2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注释

1廛(chan)市:廛,店铺。此处指进行商业买卖。“廛市生涯”另本作“尘市生涯”。--编者注

2干与:干涉、过问。

赏析与点评

传统中国以农为本业,商为末业。王永彬的时代商业其实十分发达,不过部分士人显然觉得商业与诉讼是破坏社会风气的元凶,因此,希望将人们重新拉回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形态。王氏的观点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塑造商业社会的道德,反而是此一时期更重要的工作。

61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62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1,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2,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63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注释

1

《论语》公子荆一章:语出《论语·子路》: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称公子荆善于治家,而不奢侈。

2

《论语》齐景公一章:语出《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亦即受人尊敬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力,而是品行与气节。

赏析与点评

作者再次强调勤俭与善处困穷而不失志的重要。此外,这段话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论题,其中,财富、功名、个人、社会这四者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就个人而言,过度的奢侈、追求富贵,往往可能导致破产;但是,就整体国家社会而言,是否也是如此?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财富与道德、财富与众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该是如何?

64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1,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见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2。

注释

1

殃:灾祸。

2

圣域:圣人的境界。贤关:达到有品德贤人的

境地。

赏析与点评

这段话提示出即知即行、立即行善的重要性;也强调就算是日常生活的庸言庸行,也能助人达到圣贤的境界。

65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1;正直居心,勿设机2以为智。

66 君子以名教3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4;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5。

注释

1

矫俗:故意立异违俗。

2

设机:设定计谋。

3

名教: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4

嵇阮之逾闲:嵇阮指三国时的嵇康、阮籍,两人列名“竹林七贤”之中。嵇康(二二三至二六三)崇尚老庄之学,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为官。阮籍(二一0至二六三)早年信奉儒家思想,后来有感于政治的现实与险恶,转向消极的避世态度,同时也漠视一切礼法。

5

沮溺之忘世:沮溺为春秋时的两个隐士--长沮、桀溺,孔子与子路曾向两人问路。他们主张避世,与孔门积极经世的想法不同。

赏析与点评

面对纷乱的时局,作者主张应该发挥儒者的使命感,积极救世,而不逃避。相较于作者的时代,强调少数有志士人必须担负起改革社会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与价值观,提醒我们思考的是,谁应该担负起完善社会的责任?如何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面对公共事务的态度与做法又该是什么?

67 纵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

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68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1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注释

1

醇潜:醇厚而沉潜。

69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1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70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2者,可为大戒;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注释

1

收敛:检点行为,不再放纵。

2

自伐自矜:自我夸耀,自我骄傲。

71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1艰辛。

72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2,自饶清趣;

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3。

一生快活皆庸福4,万种艰辛出伟人。

73 济世5虽乏资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

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注释

1

稼穑:播种与收谷,为农事的总称。

2

茅舍竹篱:茅草盖的房子,竹子围的篱笆,比喻简朴的乡居生活环境。

3

化机:变化的生机。

4

庸福:平凡的幸福。

5

济世:济助世人。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富贵不一定能助人功成名就,但是能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自身道路的人,终能苦尽甘来。

74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1心,才有生气;

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2话,方见古风。

75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3,有才何可自矜;

观颜子之若无若虚4,为学岂容自足。

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

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

注释

1

振卓:奋发向上。

2

切直:恳切正直。

3

不骄不吝:不骄傲,不吝啬。

4

颜子之若无若虚:颜渊有真才实学,却不爱在人前卖弄。

赏析与点评

在这段话中,作者再次强调,只有立志向上与踏实地培养真才实学,才能在多变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76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1,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2,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3。

注释

1

钟:集中、汇集。

2

圣经贤传:圣人所著的经典以及贤人为经典所发挥阐述的注解。此处主要指儒家经典。

3

裁成:成就、栽培。

赏析与点评

历史人物的言行所能达成的引领、借鉴作用,一直是传统中国士人最注重的部分。儒家经典中所传扬的价值,大多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的道理。因此,亲近经典、阅读人物传记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借此思索自身与所处社会的关系。经典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书中的概念也可能有时代的限制,所以阅读经典的人如何主动与经典的作者、思想对话,从中找出新的意义,才是阅读经典最大的目的与价值。

77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1,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2,乃能任事。

78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3,满抱皆春风和气;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79 势利人装腔作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

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问身心内打算,定卜4其一事无成。

80 不忮不求5,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6,是形容涵养功夫。

注释

1

气昏志惰:意志消沉、懈怠。

2

神紧骨坚:精神、意志警醒、惕厉。

3

襟怀:胸襟。

4

卜:预料。

5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得。

6

勿忘勿助:修养道德时必须时时念着日渐凝聚的知识与义理,但是却不能过于急切,揠苗助长。

赏析与点评

作者提醒世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时时保持警醒的状态,才能砥砺自己成大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过于患得患失,或是操之过急,以平常心处之,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81 数1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2,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3,常无失,变亦能御。

注释

1

数:气运、命运。

2

理:原理、道理。

3

常:经久不变的道理。

赏析与点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崇尚理学的立场,他认为只要遵循正确的道理而行,就能在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基本的行事准则,而所谓命定的观念,也可以有所改变。相对于此,现代社会特质之一在于复杂多元的主体,单一的标准或行事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各地社会,因此在面对各地不同的公共议题时,如何考虑地方异质的传统与难题,思考出解决的方法,才是更加重要的过程。

82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1不难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2?

83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3俭德。

84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4;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5。

85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注释

1

相人者:观察人的体貌、面相,以推测命运的人。

2

推命者:以各种方式帮人推算命运的人。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上述五种要素的运行与变化所构成。与之相关的理论也广泛运用在中医、占卜、哲学上。

3

昭:彰明、显扬。

4

秤心斗胆:秤心,指心无偏私,公平如秤。斗胆,指胆大而有勇气。

5

铁面铜头:铁面,指刚直无私的人。铜头,形容勇猛强悍的人。

86 无执滞1心,才是通方士2;

有做作气3,便非本色4人。

87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者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

注释

1

执滞:固执、拘泥。

2

通方士:懂得变通、灵活之人。

3

做作气:作态、造作的习气。

4

本色:原来的面貌、特色。

赏析与点评

作者突出“心”(意志)的主宰作用,同时提醒世人不能过度偏执,行事作为必须保持灵活权变的态度。

88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

慎大德,不矜细行1,形迹2终可疑也。

89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3;

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4。

90 能结交直道5朋友,其人必有令名6;

肯亲近耆德老成7,其家必多善事。

注释

1

不矜细行:不注意生活小节。

2

形迹:表露于外的动作、举止。

3

颠扑不破:道理真确,不能改易。

4

弥长:更长。

5

直道:正直、重道义。

6

令名:美好的声誉。

7

耆德老成:年高德劭,而练达世事之人。

赏析与点评

能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与努力却能让天赋的资质经过磨炼,而更见光辉。在这个过程中,正直的友人、有智慧的长者,都能发挥极大的引领作用,使人借着“师友夹持”,增进学识,扩大视野。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科技更帮助人们与广大的世界相互联结,可资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与范围迅速增加。如何筛选有用的知识,在增广见识的同时也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91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1之事也;

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2,亦劝善之方也。

92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

93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94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

95 持盈保泰3,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

注释

1

化人:劝化、教化。

2

报应不爽:报应不会有错失。

3

持盈保泰:处于高位时,仍然能小心谨慎,以避免灾祸。

96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吃饭之本领;

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成器1之日期。

97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2者不可有止心;莠3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4不可无真见。

98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注释

1

成器:成材,可造就。

2

谋道:探求道义与学问。

3

莠: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比喻不好的人。

4

穷理者:穷究事物的道理。

赏析与点评

希望探求知识有成,必须不自我设限,同时在广博地吸收各种想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辨识优劣的能力。现代社会中公共议题的论辩也是如此,需要广泛搜集各种意见,真切地了解各方说法,再下定论与决定,如核能发电议题的讨论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99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1;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100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2,不如令乡党无怨言;

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

101 多记先正3格言,胸中方有主宰4;

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5。

102 陶侃运甓官斋6,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棋别墅7,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注释

1

有位:指居官位。

2

誉言:赞美的话。

3

先正:前代的贤人。

4

主宰:主管、支配,此处指定见。

5

规箴(zhen):劝勉、告诫的言语。

6

陶侃运甓官斋:陶侃(二五九至三三四),晋朝名将,任职广州刺使期间,每天清晨搬砖到官署外,傍晚再搬进署内。旁人觉得奇怪,他解释道:“吾方致力于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尔。”因此被称为“运甓翁”。

7

谢安围棋别墅:谢安(三二0至三八五),东晋人。淝水之战时,正当前秦与晋军对峙情势最严重之际,担任东晋卫将军的谢安临危不乱,仍然镇定地在别墅与朋友下棋,大为稳定首都建康的人心。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凸显以往圣贤、乡党对个人修习道德、学问的影响,通过模仿先贤言行,以及乡里族人的督促,人们可以避免错误,并确立适切的发展道路。

103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104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105 子弟天性未漓1,教易行也,则体2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注释

1

漓:浮薄。

2

体:亲身体验。

106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1,意见多偏也。

107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108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2,云飞而不碍3空。

109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110 正而过则迂4,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5。

注释

1

偾(fen)事:败事。

2

品超斯远:斯,乃、就之意。品格高超才能使人志向高远。

3

碍:阻碍。

4

迂:迂腐。

5

高华:品行高远而有才华。

赏析与点评

拥有天赋的才能并不能保证成功,还必须虚心、正直、不自以为是、不虚浮,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111 人知佛老1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2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3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

注释

1

佛老:佛教和道教。

2

经常:恒常不变的道理。

3

杨墨:指杨朱和墨翟。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其学说注重以“我”为中心,在战国之世列国相争、生民涂炭的背景下,提倡贵己、贵生,认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墨翟,战国时鲁国人,提倡兼爱、非攻等主张。战国时代,儒家、杨朱、墨家的学说同属显学,都是针对当时的情势,提出解决办法的政治思想。

112 图功1未晚,亡羊尚可补牢2;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3。

注释

1

图功:谋求功业。

2

亡羊尚可补牢:犯错后适时更正,尚可补救。

3

羡鱼何如结网:比喻虽然有希望,但如果只是凭空想象,很难收实效,不如确实地实行,才有可能成功。

113 道本足于身,以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114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赏析与点评

这两段文句的关键词为“实”与“足”,作者认为不论读书、求取真理或做事,总须实实在在去做,不可好高骛远。

115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

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做小人也。

116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117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118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1以塞耳,旒2以蔽目者矣;

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3,入而横经4者矣。

注释

1

纩(kuang):棉絮。

2

旒(liu):冠冕上垂悬的珠玉。

3

负耒(lei):扛着农具。耒,需用手推耕的犁。

4

横经:横陈经籍,指读书。

119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

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120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1。

注释

1

知能:知识、能力。

121 为人循矩度1,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2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3,则依样之葫芦也。

注释

1

矩度:规矩、法度。

2

傀儡:比喻没有主见,甘心任人操纵的人。

3

权变:随机应变。

赏析与点评

制度和规则定义了人与人之间如何互动,成为规范个人行事作为的基本原则。不过,制度和规则却并非不能变动,尤其在面对不同的时代与环境时,尊重地方习惯,应时而变,寻求最适切的行事准则,将更有利于事务的推动与问题的解决。

122 文章是山水化境1,富贵乃烟云幻形。

123 郭林宗2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3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注释

1

文章是山水化境:绝妙的文章如同自然山水一样已达到最高的境界。

2

郭林宗:即郭泰(一二八至一六九),东汉太原人,是东汉末年太学生的领袖之一。郭林宗十分博学,善于洞察时势。在东汉注重清议,以人伦道德为准,品评当朝人物的潮流中,郭林宗发展出人伦鉴识的理论,而为时人所重。

3

王彦方:即王烈,东汉太原人。因为人正直,而为乡里人所尊敬。遭逢东汉末年乱世,避居辽东以终。

124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人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125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126 漫夸1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任教声名煊赫2,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

注释

1

漫夸:胡乱夸耀。

2

煊赫:声势盛大、显赫。

赏析与点评

过度浮夸而不实在,终究难以通过世人的检验。作者在本书中不断强调读书、行事须踏实、努力,不可只依恃天赋才能。

127 神传于目1,而目则有胞2,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128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129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130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131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

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注释

1

神传于目:精神、意态可以经由眼睛传达出来。

2

胞:上下眼皮。

132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1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2,无述3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133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

恶恶4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134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注释

1

无位:没有官位。

2

无年非夭:无年,无法长寿。夭,短命。

3

无述:未能留下值得称述的事迹,也可理解为没有留下可以传世的著作。

4

恶恶:憎恶邪恶的人或事。

赏析与点评

三不朽的价值--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对读书人负担社会责任最深切的期待,这样的价值观却可能与现实世界对所谓发达之士(有财、有官位、长寿)的定义不同。作者期望以严格的自省,唤醒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而他认为三不朽价值观,就是最直接的指引。在现代社会,需要展现社会关怀的不只是知识分子,也包括芸芸大众,尤其在变动快速、联系频繁的时代中,人们更加无法独善其身,唯有起而思考公共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才得以改变现状。

135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1?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136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137 古之有为之士,皆不轻为2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138 偶缘3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4也;

明识有过当规5,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6也。

注释

1

自矜:自我夸耀。

2

不轻为:不轻率行事。

3

缘:因为。

4

因噎废食:比喻因为担心再犯错,而把要紧的事搁下不做。

5

有过当规:有过错应当改正。

6

讳疾忌医:比喻人掩饰过失,不愿听别人规劝。

139 宾入幕中1,皆沥胆披肝2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3之人。

140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141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注释

1

宾入幕中:明清时期许多士人以幕友身份,在官员身边参与议事。此处比喻关系亲近或参与机密的人。

2

沥胆披肝:比喻坦诚相待,忠贞不。

3

焦头烂额:比喻做事十分艰苦疲惫。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点出若有机会担任领导人,那么要谨慎选用有才能、又值得信赖的人才,同时也必须信任属下,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142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1;

抗心希古2,藏器待时3。

143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注释

1

平情应物:以冷静的心情待人接物。

2

抗心希古:心志高尚,以古人自我期许。

3

藏器待时:比喻人平时应该勤勉学习,等待时机到来,一展长才。

赏析与点评

作者劝勉人不要害怕蛰伏,而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以待发挥才能的时机到来。

144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

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145 世上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

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1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146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2悔祸之天。

147 薄族者3,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注释

1

廊庙:指朝廷、国家政事。

2

邀:阻挡。

3

薄族者:对待族人刻薄之人。

148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149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

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150 以直道教人4,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5,切勿曲以求荣6也。

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7也。

注释

4

直道:正直之道。

5

自反无愧:自我反省后觉得问心无愧。

6

曲以求荣:曲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7

求白:希求辩白。

151 粗粝能甘1,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2,方称杰出之人。

152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

机趣流通3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153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4。

154 夙夜5所为,得无抱惭于衾影6。

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7。

注释

1

粗粝(li)能甘:即使是艰苦的生活,仍然能甘之如饴。

2

纷华不染:即使在繁华热闹的环境中,仍然能不受到影响。

3

机趣流通:风趣而能灵活变通。

4

心心相印:心意互通。

5

夙夜:从早到晚。

6

无抱惭于衾(qin)影:比喻人光明磊落,即使独处时也问心无愧。

7

收效于桑榆:桑榆,日落处。比喻年轻时若能努力,晚年时即能有所收获。

155 念祖考1创家基,不知栉风沐雨2,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156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

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注释

1

祖考:祖先。

2

栉风沐雨:比喻在外奔走,极为辛劳。

赏析与点评

这两段话的焦点是人在家族、乡里之间如何自处。作者认为人必须想到祖先创业维艰,也必须为子孙未来设想。而即使无法担任很高的职位,只要能从事有利于乡里的工作,那么就能不枉费此生。从事有利于自己身处的地方社会的工作,除了传统的救济事业之外,小区营造也可以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集体的行动,面对地方共同的问题,以文化、历史与共同的生活经验,凝聚地方民众的共识,积极为社会带来改变的力量。

157 齐家先修身1,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158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2也。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159 求备3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4,不可用之以读书。

160 有守虽无所展布5,而其节不挠6,故与有猷7有为而并重;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注释

1

齐家先修身:《大学》一书将士人从个人修养到治理政治分为八个步骤,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积善者有余庆:语出《易经·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庆,指余留的德泽。

3

求备:求全责备,事事要求做到完善无缺。

4

处境:身处的环境。

5

展布:施展、发挥。

6

不挠:比喻不屈服、意志坚强。

7

有猷:有原则、道理。

161 遇老成人1,便肯殷殷2求教,则向善必笃3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注释

1

老成人:德高望重的长者。

2

殷殷:恳切的样子。

3

笃:专一、切实。

162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163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164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

165 治术必本儒术者1,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

166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2之不忍,不可不谨。

注释

1

治术:治国的方法。儒术:儒家的学术思想。

2

须臾:片刻。

167 家之长幼,皆倚赖于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资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168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169 自虞廷立五伦3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4。

自紫阳集四子成书5,然后天下有正学6。

注释

3

虞廷:虞舜的朝廷。相传虞舜为古代圣王,因此虞廷也成为圣朝的象征。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种人伦关系。

4

大经:常道。

5

紫阳: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四子成书:朱熹批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元代之后《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定本。

6

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此处指程朱理学。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中作者清楚表达出,儒家思想作为形塑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思想,通过经典教育、家族、乡里组织的传扬,深入传统中国社会。其中,士人在传播儒家思想,承担社会责任等层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此出发,什么是适合现代社会的伦理价值?知识分子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工作上该扮演什么角色?在教育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容易的现代社会,一般人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上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170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171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1;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172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173 凡事勿徒委2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3;

凡事不可执于己4,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5。

注释

1

翁姑:丈夫的父母。

2

徒:只是。委:委托。

3

济:成功。

4

执于己:固执己见。

5

乃罔(wang)后艰:罔,没有。后艰,之后的辛苦、艰难。

174 耕读固是良谋1,必工课无荒2,乃能成其业。

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3,亦未见其荣。

175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4也;君子疾名不称5,其名非科名6也。

176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7,此八字,是收放心8的功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9,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注释

1

良谋:好的策略。

2

工课无荒:耕作与读书都不荒废。

3

官箴:官吏应守的礼法。玷:过失、缺点。

4

时文:科举时代应试之文,明清时期即指八股文。

5

疾名不称:疾,担心。不称,不显扬。只担心自己的声名无法显扬。

6

科名:科举功名。

7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指意志坚定,广博地求取学问,并且恳切地向人请教,然后仔细地思考。

8

收放心:收回放纵之心。

9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神态安详闲适,心情平静,并且谋虑深远,勇敢沉着。

赏析与点评

拥有声名与成就是人人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但是如果徒有声名或官位,却不能对社会有实质的贡献,也就失去了为官的意义。因此,与其求取虚名,不如培养自己深思明辨的能力,以及勇敢沉着的心志,这才真正是能完成大事业的本领。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念也可以是上述概念的进一步延伸,什么是理想而有贡献的工作?投入国际志愿者、各种NGO组织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在学历、职位与工作内容上互相应称,但是却体现了人类社会极为可贵的利他价值。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自我实现。

177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1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2者是也。

178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

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注释

1

规:规劝。

2

徇己之私:受私情左右,不能秉公处理事务。

179 事但观其已然1,便可知其未然2;

人必尽其当然3,乃可听其自然4。

180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注释

1

已然:已经发生的情况。

2

未然:未来可能的状况。

3

当然:理应如此。

4

听其自然:任由人或事务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涉。

181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1及于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182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2也;

高自位置3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4也。

注释

1

计:设想、推测。

2

畅则无咎:通达而没有缺失。

3

高自位置:位居高位的人。

4

亢则有悔:亢,高傲。全句指位居高位的人如果过于自满,则可能无法免于败亡。本句转自《易经·乾》:“亢龙有悔。”

183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1,此耕读之本原也,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而时人乃藉以逞2豪奢矣。

184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

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3?

185 文、行、忠、信4,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5,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

注释

1

明道:知晓道理。

2

逞:显露。

3

布置:安排。

4

文、行、忠、信:孔子以这四者教导学生。文,典籍;行,德行;忠,对别人尽心;信,诚实。

5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是孔门为学的顺序。志道,立志于道义;据德,坚守于信义;依仁,不违背仁之道;游艺,熟习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186 隐微之衍1,即干宪典2,所以君子怀刑也3。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4也。

注释

1

隐微之衍:微小而隐蔽的过错。

2

干宪典:触犯法律。

3

君子怀刑:君子在行动时会顾虑到制度规范。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君子务本:君子会专心于根本的工作。语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赏析与点评

这段话主要讨论人的行为与制度规范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人应该对于行为中可能违反规范的行为更加小心谨慎,并且思考什么是最根本而重要的工作。由这段话出发,我们应该对于各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权益、意识的制度和规范具有反思能力,并且通过积极的讨论与行动,寻求良善制度的实现。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187 盛衰之机1,虽关气运2,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3;

性命之理4,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188 鲁如曾子,于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

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189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5者,必绛侯6也;

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7也。

注释

1

机:关键。

2

气运:命运。

3

贵诸人谋:重视人的谋划。

4

性命之理:追求生命本原与道理的学问。宋代之后主要用以指称理学。

5

刘氏:指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汉朝。

6

绛侯:即周勃(?至前一六九),沛县人。随刘邦起义,率领军队灭秦,汉朝成立后,平定燕王、韩王之乱。周勃逝世后,朝廷赠谥为“武侯”。

7 武侯:指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赏析与点评

作者认为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一定是天资十分聪颖的人,而是敦厚、做事谨慎、意志坚定的人。因此他劝勉世人应该磨炼心性,在困境中,更要培养、厚植自身的能力。

192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1,而不能救止2,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3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4乎?

193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注释

1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戚姬: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生子赵王如意。刘邦废太子欲立赵王,吕后甚为不悦。刘邦死后,吕后杀赵王如意,截断戚夫人手足,称其为“人彘”。

2

救止:解救阻止。

3

陶朱公:即春秋时人范蠡。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远游,居于定陶,自称朱公。之后以经商致富。

4

宥:宽恕、原谅。

194 紫阳1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2,所以维正教3也;阳明4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5,所以救末流也。

注释

1

紫阳: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一一三0至一二00)。他为《大学》做章句集注,并做《格致补传》,明确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涵。自此之后,引发不少议论。

2

即物穷理:程朱理学认为事事物物都是“理”的表现,所以要依据具体的事物来穷究“理”。

3

正教:正统名教。

4

阳明:即明代心学家王守仁(一四七二至一五二九)。他一生功业彪炳,曾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受封“新建伯”。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学说。

5

反己省心:反省自我的内心。

赏析与点评

作者对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解读,受到清代中叶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特别强调程朱理学中“即物穷理”及阳明心学中“反己省心”的观点。前者注重着眼于实际的事物上思考问题,后者则强调自我省察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在当时受到重视,反映出当时人希望通过更严格的省察自身的行为,更关注当代的社会与事务,以求重新整顿逐渐失序的社会状况。

195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

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1为醇谨。

196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2之形。

197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3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4赋之;人有形质5,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6乎?

注释

1

反身:回过头来要求自己。

2

激切:激烈。

3

阙:过失。

4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5

形质:身体、躯体。

6

自薄:自我菲薄。

198 人之生也直,人苟1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

进食需箸2,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3,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199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4,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200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5;事未可遽行6,必问诸心。

注释

1

苟:如果、假设。

2

箸:筷子。

3

工:精致、巧妙。

4

阴功:阴德。

5

揆(kui)诸理:揆,揣测、审度。全句意指必须从道理、常理来判断。

6

遽(ju)行:突然进行。

201 兄弟相师友,天伦之乐莫大焉;

闺门1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

202 友以成德2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学以愈愚3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

注释

1

闺门:内室的门,此处指家门。

2

成德:成就德行。

3

愈愚:治疗愚昧。

赏析与点评

这两段讲述家人、朋友的相处之道。无论是家人或朋友,都应该是互相激励、互相成长。人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往,开拓视野,对事事物物有更深的体会。更进一步来说,科技的发展使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日常生活圈之外的人、事、物,获取更为多元的信息。知识积累的方式,已经不再限于人与人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保持开放的心灵,用心理解各种意见,慎思明辨,对于能力的培养将有极大的帮助。

203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

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204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贵人失足1,便贻笑于庸人2。

注释

1

失足:失节或误入歧途。

2

贻笑:遗留笑柄。庸人:一般人。

205 饮食男女1,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2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206 东坡《志林》3有云:『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4,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5。

207 余最爱《草庐日录》6有句云:『淡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7。』读之觉矜平躁释8,意味深长。

注释

1

饮食男女:泛指人类对食物、情爱的欲求和本性。

2

天理:天道或伦常的法则。

3

东坡:即苏轼(一0三七至一一0一),宋代眉州眉山人。善书法、绘画、诗、词、赋。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东坡志林》一书为苏轼自元丰到元符年间约二十年的杂说笔记,内容无所不包,充分反映出苏轼洒脱豪放的性格。

4

精爽:原指精神、灵魂,此处意指精确而畅快。

5

清谈:闲谈、闲聊。

6

《草庐日录》:即明代理学家吴与弼(一三九一至一四六九)所作的《日录》。吴与弼生于江西崇仁县,十九岁时读到朱熹编纂的《伊洛渊源录》,决定放弃举业,专心于理学。《日录》是他一生言行的体现。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吴与弼列为崇仁学案第一人。

7

淡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形容在贫困或是安静的环境中,都能够修养身心。

8

矜平躁释:平息骄傲自负的心,消散浮躁之气。

赏析与点评

这几段话的核心概念是节制欲望,尤其是面对财富、情爱等情况时,唯有克制私欲,持续努力,不懈怠,才有可能增进道德,事业成功。

208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1,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2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209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

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210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此唐史李绛3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4。

211 尧、舜大圣,而生朱、均5。瞽、鲧至愚6,而生舜、禹;揆以余庆余殃7之理,似觉难凭。

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灭。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贵自立也。

注释

1

利人土地:贪求别人的土地。

2

魏相(?至前五九):西汉济阳人。深受汉宣帝信任,官至宰相。西汉元康年间,匈奴侵扰汉屯田车师,宣帝本想趁匈奴衰弱,袭击匈奴,魏相上书劝阻,认为不应该在边郡困乏的情况下另起战端,如果没办法忍下愤怒,反而容易招败。汉宣帝后来接受了魏相的劝谏,停止攻打匈奴的计划。

3

李绛(七六四至八三0):唐宪宗时大臣,为人正直,直谏敢言。

4

揭诸座右:写在座位右边,用以策励自己。

5

朱、均:即丹朱、商均,分别是尧、舜的儿子。丹朱性格刚烈,商均则被其父舜认为十分愚笨。

6

瞽(gu)、鲧(gun):瞽,舜的父亲瞽叟,传说瞽叟曾与其后妻及舜的弟弟象谋害舜。鲧,禹的父亲,传说因治水无功而被杀。

7

余庆余殃:前辈遗留的德泽与灾祸。语出《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12 程子1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2,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3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213 卜筮4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5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6,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7。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8。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9,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注释

1

程子:即北宋理学家程颢(一0三二至一0八五)、程颐(一0三三至一一0七)。认为人能心静,不惑于外物,才有助于修身治学。

2

朱子教人以敬:朱子即朱熹。朱子以持敬为修养的方法,亦即收敛放纵散逸的心,以谨慎恭谦的状态,穷究一切道理。

3

惺惺:清醒。

4

卜筮:以龟甲推断吉凶为“卜”,以蓍草推断吉凶为“筮”。

5

龟从筮从:占卜得吉兆。

6

《洪范》稽疑之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曾向箕子请教治国的方法,箕子所陈述的九种治国方略后来被记录下来,成为《洪范》一书,“稽疑”就是其中一篇,讲述一种依赖占卜的决策制度。不过,现代学者怀疑《洪范》为战国时人假托政治理想的著作。

7

作内吉:龟甲和蓍草的占卜结果不同,不过只要内修,仍为吉。

8

用静吉:龟甲和蓍草的占卜结果虽然跟人的意志相违背,但是如果能守常不变,则仍是吉兆。

9

循分守常:安分、固守常法。

赏析与点评

这两段话的重点都在述说自我修养的重要。只有谨守本分,以谨慎、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待每件事、每个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内在涵养,并且灵活地面对各种外在环境的变化。

214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1,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2之机,自然之理也。

215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3,终能上人4。

216 古之克孝5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6,盖能为其难也;

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7,盖能本于德也。

217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注释

1

痨疾:肺结核。

2

盈虚消长:盈满或虚空此消彼长的状态。

3

下人:屈居人之下。

4

上人:位置居于人之上。

5

克孝:恪尽孝道。

6

虞舜:即舜。虽然他的父亲与后母一心想谋害他,他仍然十分孝顺,因此被称为“大孝”。

7

称周公为美才:周公制礼作乐,创制一代的制度,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被称为贤能之人。

218 居易俟命1,见危授命2,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3,巧令鲜仁4,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5。

219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220 正己为率人6之本,守成念创业之艰。

221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

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

注释

1

居易俟命:处于平易的状况之下,等待时机的到来。

2

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时,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

3

木讷近仁:质朴、迟钝、不善言辞,就近于“仁”了。

4

巧令鲜仁:语出《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用花言巧语与伪善的面目来取悦别人,就不是“仁”了。

5

从入之方:知道如何实践的方法。

6

率人:为人表率。

赏析与点评

作者认为无论在平时还是危难之时,都要以“仁”为最高标准修养自己,等待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机到来。尤其是知识分子,更该将此视为自己的本分,不仅尽心尽力完成分内的工作,更要怀抱社会关怀,如此才能改善社会的现状,并树立值得效法的人格典型。 1AzAkGGndkIVZZnq0k76A5WN7KfVXxDycPkqaZ0wj/Wmn9C6V7R8Hs0RDVr7C4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